橡胶的塑炼
《橡胶快速入门基础知识之塑炼工艺》

《橡胶快速入门基础知识之塑炼工艺》1、胶料为什么要塑炼?塑炼的目的有哪些?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但这种宝贵性能给制品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如果不首先降低生胶的弹性,在加工过程中,大部分机械能就被消耗在弹性变形上,且不能获得甩需要的形状橡胶加工工艺对生胶可塑性有一定要求,例如混炼一般需要门尼粘度在60左右,擦胶要求胶料门尼粘度在40左右,否则无法顺利操作,有些生胶很硬,粘度很高,缺乏基本的,必需的工艺性能——良好的可塑性。
为了满足各项工艺要求,必须进行塑炼,使生胶在机械、热、化学等作用下切断分子链,降低分子量。
使橡胶暂时失去弹性而变成柔软的可塑的塑炼胶。
可以说,生胶塑炼是其他工艺过程的基础。
生胶塑炼的目的在于:一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海绵胶制造等工艺加工过程的要求;二是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制得质量均匀的胶料。
2、生胶经塑炼后,其物理化学性质有什么变化?加工工艺对生胶的可塑性有什么要求?过大或过小有何不好?生胶经塑炼后,由于受着强的机械力作用和氧化作用,橡胶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而物理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表现在:弹性降低、可塑性增加,溶解度增大,橡胶溶液的粘度降低,胶料的粘着性能提高。
但随着生胶可塑性增大,硫化胶的机械强度降低,永久变形增大,耐磨耗和耐老化性能都降低。
因此生胶的塑炼只对橡胶的加工过程有利,而对硫化胶的性能不利。
生胶的可塑性要求适当,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生胶的可塑性过大,会使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
生胶的可塑性过低,则会造成工艺加工困难,使胶料不易混炼均匀;压延,压出时半成品表面不光滑;收缩罚大,不易掌握半成品尺寸;压延时胶布难于擦进织物中,造成挂胶帘布掉皮等现象,大大降低与料层间的附着力。
可塑性如果不均也会造成胶料的工艺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不一致。
因而,橡胶加工工艺对生胶的可塑性都有一定的要求。
塑炼与混炼

塑炼与混炼一、塑炼橡胶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橡胶仍能保持基形变的能力叫可塑性。
增加橡胶可塑性工艺过程称为塑炼。
橡胶有可塑性才能在混炼时与各种配合剂均匀混合,在压延加工易于渗入纺织物中,在压出、注压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此外,塑炼还能使橡胶的性质均匀,便于控制生产过程。
但是,过渡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等性能,因此塑炼操作需要严加控制。
橡胶可塑度通常以威廉可塑度、门尼粘度和德弗硬度等表示。
1、塑炼机理橡胶经塑炼以增加其可塑性,其实质乃是使橡胶分子链断裂,降低大分子长度。
断裂作用既可发生于大分子主链,又可发生于侧链。
由于橡胶在塑炼时,遭受到氧、电、热、机械力和增塑剂等因素的作用,所以塑炼机理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氧和机械力,而且两者相辅相成。
通常可将塑炼区分为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前者以机械降解作用为主,氧起到稳定游离基的作用;后者以自动氧化降解作用为主,机械作用可强化橡胶与氧的接触。
塑炼时,辊筒对生胶的机械作用力很大,并迫使橡胶分子链断裂,这种断裂大多发生在大分子的中间部份。
塑炼时,分子链愈长愈容易切断。
顺丁胶等之所以难以机械断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生胶中缺乏较高的分子量级分。
当加入高分子量级分后,低温塑炼时就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氧是塑炼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缺氧时,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生胶塑炼时,设备与橡胶之间的磨擦显然使胶温升高。
热对塑炼效果极为重要,而且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影响也不同。
由于低温塑炼时,主要依靠机械力使分子链断裂,所以在像章区域内(天然胶低于110℃)将随温度的升高,生胶粘度下降,塑炼时受到的作用力较小,以致塑炼效果反而下降。
相反,高温塑炼时,主要是氧化裂角反应起主导作用,因而塑炼效果在高温区(天然胶高于110℃)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对塑炼起着促进作用。
各种橡胶由于特性不同,对应于最低塑炼效果的温度也不一样,但温度对塑炼效果影响的曲线形状是相似的。
部分常见橡胶的塑炼特性

常见橡胶的塑炼特性1:天然橡胶天然橡胶比较容易获得可塑度。
恒粘度和低粘度标准马来西压橡胶的初始粘度较低,一般不需塑炼。
其他型号的标准胶若门尼粘度大于60时,则仍需塑炼。
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
用密炼机塑炼时,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当加入增塑剂或塑解剂时,可以显著缩短塑炼时间,提高塑炼效果。
2:丁苯橡胶一般来说,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
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
但实际上经过塑炼后,可提高配合剂的分散性,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特别是海绵橡胶制品,丁苯橡胶经过塑炼后,容易发泡,且泡孔大小均匀。
3:顺丁橡胶顺丁橡胶有冷流性,不容易提高塑炼效果。
目前常用顺丁橡胶的门尼粘度在聚合时已经控制在适当范围(45°±5°),因此,一般不需要塑炼即可直接进行混炼。
4:氯丁橡胶氯丁橡胶一般不必进行塑炼,但由于该胶的韧性较大,混炼前用开炼机薄通3-5次,有助于操作,薄通温度一般为30℃-40℃,太高容易粘辊。
5:乙丙橡胶乙丙橡胶由于分子主链是饱和结构,塑炼难以引起分子的裂解。
因此,宜通过合成使其具有适宜的门尼粘度而不需塑炼。
6:丁基橡胶丁基橡胶因其化学结构稳定而柔软,且分子量较小,流动性大,所以机械增塑效果不大。
门尼粘度较低的丁基橡胶一般不需经过塑炼即可直接混炼,门尼粘度高的丁基橡胶可采用高温化学塑炼法。
7:丁腈橡胶丁腈橡胶可塑度小,韧性大,而且塑炼时生热大,因此,通常在开炼机上采用低温(辊温40℃以下),小辊距(约1MM),低容量(为天然橡胶的70%)以及分段塑炼,这样可收到较好效果。
丁腈橡胶不宜使用密炼机塑炼。
软丁腈橡胶由于本身已具有一定可塑度(一般小于60°),故可不必塑炼,直接进行混炼。
橡胶塑炼的目的工艺

橡胶塑炼的目的工艺一. 塑炼塑炼定义:橡胶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由弹性物质变为具有可塑性物质的现象叫塑炼。
1. 塑炼的目的1) 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适合于混炼等后段工序。
2) 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使胶料的质量均匀。
2. 需要塑炼胶料的判定:门尼在60以上(理论)门尼在90以上(实际)3. 塑炼的机器:1) 开炼机特点: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操作条件差,但是它比较机动灵活、投资小、适用于变化较多的场合。
开炼机的两个滚筒的速比:前比后(1:1.15-1.27)操作方法:薄通塑炼法、包辊塑炼、爬架子法、化学塑解剂法。
操作时间:塑炼的时间不超过20min,停放时间:4-8小时。
2) 密炼机特点: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可塑度比较均匀,但是高温会使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下降。
操作方法:称量→投料→塑炼→排胶→倒合→压片→冷却下片→存放。
操作时间:10-15min 停放时间:4-6小时。
4. 常塑炼橡胶经常需要塑炼的胶料:NR、硬NBR、硬质橡胶。
门尼都在90以上的。
二. 混炼混炼的定义:将各种配合剂加入到橡胶中去制成混合胶。
1. 开炼机混炼1) 包辊:将生胶包于前辊,用3-5分钟有个短时的预热过程2) 吃粉过程:把需要加入的助剂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加入时要注意堆积胶的体积,少了难于混合,多了会打滚不容易混炼。
加料顺序:生胶→活性剂、加工助剂→硫磺→填充、软化剂、分散剂→加工助剂→促进剂3) 翻炼过程:能更好、更快、更均匀的混炼。
刀法:a、斜刀法(八把刀法)b、三角包法c、打扭操作法d、捣胶法(走刀法)4) 开炼机的装胶容量计算公式:V=0.0065*D*L 其中V-体积D是辊筒的直径(cm)L是辊筒的长度(cm)5) 辊筒的温度:50-60度6) 混炼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看操作员的熟练程度。
2. 密炼机混炼:1) 一段混炼:一次混炼好,混炼的程序:生胶→小料→补强剂→软化剂→排胶→压片机加硫磺、促进剂→下片→冷却停放。
橡胶塑炼与混炼—塑炼(橡胶加工课件)

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降低弹性、增大塑性 塑炼
塑炼
1、塑炼概念与原理
讨论:塑炼、塑炼目的及不利面
分组汇报: 教师点评 1、塑炼: 炼:炼胶、炼胶作业,在炼胶机完成的作业过程。
简要:提高橡胶塑性的炼胶
详细:将橡胶经过机械加工、热处理或加入某些化学助剂,使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 软而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工艺过程称之为塑炼。
塑炼
1、塑炼概念与原理 2、生胶塑炼前的准备 3、塑炼的工艺方法 4、影响塑炼的工艺因素 5、开炼机塑炼实训 6、常见塑炼胶质量分析
1、塑炼概念与原理
引入新课 F 塑性
F 弹性
F 刚性
1、塑炼概念与原理
引入新课 橡胶具有高弹性 优点:
缓冲、减震、柔软
缺点:
产品加工过程是受力变形并定型,如发生弹性回复,尺寸形状不能保持
2、生胶塑炼前的准备-烘胶
目的
对象
“两保证两可以” (1)保证切胶机的安全操作和
工作效率; (2)保证炼胶机的安全操作和
工作效率; (3)可以烘去水份; (4)可以解除结晶(对结晶橡
胶) 。
(1)硬橡胶 如:硬NBR等 (NBR3606)
(2)结晶橡胶 如:NR、CR 等
实物展示 ( NBR 、NR、CR、 EPDM、SBR、BR)
2、生胶塑炼前的准备-破胶
使块状的橡胶变为碎胶 (1)便于称量; (2)便于塑炼; (3)保护设备; (4)提高效率(塑
炼)。
用于开炼机塑混炼的大块橡胶, 如:NR和CR。 说明: ❖ 1、用密炼机塑混炼的NR和CR, 一般无需破胶而直接进行塑混炼。 ❖ 2、其它合成橡胶,一般无需破 胶而直接进行塑混炼。
6、常见塑炼胶质量分析
橡胶的塑炼与混炼

硬脂酸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橡胶大分 子和亲水性配合剂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氧化锌。 氧化锌是亲水性的,在硬脂酸加入之后再加, 有利于其在橡胶中的分散。③补强剂。如碳黑。 ④液体软化剂。液体软化剂具有浸润性,容易 使补强剂等粉料结团,通常要在补强剂加入之 后加入。⑤硫磺。硫磺与促进剂必须分开加入, 为了防止混炼过程中出现焦烧,通常在混炼后 期降温后加入硫磺,但对有些橡胶(如丁腈橡 胶),由于硫磺在橡胶中的分散特别困难,硫 磺则宜早加,最后才加入促进剂。
单击添加副标题
实验2—橡胶的 塑炼与混炼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一、 实验目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了解橡胶塑炼和 混炼的基本原理
掌握橡胶塑炼和 混炼工艺
掌握XK-160A 开放式炼胶机的 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生橡胶是由线形大分 子或者带支链的线形 大分子构成,在外力 作用下,其力学性能 较低,基本无使用价 值,因此生胶需要通 过一系列的加工才能 制成有用的橡胶制品, 其中橡胶的塑炼和混 炼就是两个重要的橡 胶加工过程。
01
混炼过程中为什
塑炼、混炼?
么要注意加料顺
02
序?
03
添加标题
04
添加标题
生胶及混炼胶有 何不同?
使用XK-1须按规程进行,必须集 中精力。
二.割刀必须在辊筒中心线以下操作。 三.禁止戴手套操作,手一定不能接近辊缝。操
作时双手尽量避免越过辊筒中心线上部,送料 时应握拳。 四.如遇到危险时应立即触动安全刹车。 五.留长辫的学生应事先戴帽或结扎短些。
六、思考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橡胶为什么要
生胶的分子量通常很高,从几十万到几百万 以上,过高的分子量带来的强韧高弹性给加 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必须通过塑炼使之获得 一定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才能满足混炼、压 延、压出、硫化、模压注射等各种加工过程 的工艺性能要求。因此将生胶由强韧的弹性 状态转变为柔软和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使生 胶增加可塑性这一塑炼过程非常重要。
橡胶的加工方法

橡胶的加工方法
橡胶制品加工主要包括塑炼、混炼、压延或压出(即挤出)、成型和硫化等基本工序,其中每个过程针对制品有不同要求,分别配合以若干辅助操作。
具体加工方法如下:
1. 塑炼:为了能将各种所需的配合剂加入橡胶中,生胶首先需经过塑炼提高其塑性。
2. 混炼:通过混炼将炭黑及各种橡胶助剂与橡胶均匀混合成胶料。
3. 压出:胶料经过压出制成一定形状的坯料。
4. 成型:将各种形状和尺寸的胶料半成品与浸、涂胶的纺织材料按产品的不同要求,粘贴在一起,制成供硫化用的半成品,这也是橡胶加工中比较关键的工序。
成型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先成型为一定形状半成品,然后硫化为成品,也可以借助注压机,将胶料直接注入模具中进行硫化。
5. 硫化:经过硫化又将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制成高弹性的最终产品。
此外,在涂胶过程中,会挥发出大量的汽油蒸气,而在设备运转时,摩擦会产生大量的静电放电,因此很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为了消除涂胶时的静电,各橡胶企业采用喷雾增湿法,效果很好,消除了静电起火。
同时,熬油、冲油、上光等工序也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操作中必须认真遵守安全规程,以防发生火灾事故,并应注意操作岗位的通风和测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橡胶加工方法的资讯,建议查阅专业橡胶书籍或咨询相关业内人士。
橡胶的塑炼及混炼

橡胶的塑炼及混炼发布时间:2011年9月8日此新闻已被浏览2976次陈秦阳(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陕西咸阳712023)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各行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橡胶工业也不例外。
但是有些企业由于缺乏必需的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往往又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因此迅速培养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提高操作工人的生产技能是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橡胶加工工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
它不但需要技术人员除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外,同时还应具备广阔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
不断地消化吸收国内外橡胶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原材料。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比较经济的、最佳综合平衡性能的配方。
但是,这仅仅是橡胶加工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由操作工人来完成。
如果有好的配方,而没有操作工人来圆满的完成配料、混炼、压出、压延以及硫化等等一系列工序。
那么再好的配方也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
因此,提高操作工人的业务水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
只有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完善结合,才能使我国的橡胶加工工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着重讨论利用开炼机对橡胶的塑炼、混炼等方面的问题。
一、橡胶的塑炼对于橡胶制品来说,要求生胶具有一定的可塑度。
例如,对于模压工业制品的橡胶要求生胶可塑度在0.25~0.35左右。
对于压延、压出、海绵胶、胶浆等胶料的可塑度要求在0.4~0.6左右。
如果升胶达不到所需的可塑度,会给混炼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无法保证制品的质量。
因此,对于门尼粘度较高的生胶必须进行塑炼,并获得所需的可塑度,保证其后各项工序的顺利进行。
可塑度过高或过低会对橡胶加工和制品有何不良影响呢?如果生胶混炼不足,可塑度达不到要求,则混炼困难,会发生脱辊等现象;另外胶料的收缩率增大。
生胶过度塑炼则混炼胶的硬度、拉伸强度下降,则耐介质耐老化性能下降。
所以,按照不同的制品要求,来搞好生胶的塑炼,是非常重要的。
并非每种生胶都要进行塑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胶的塑炼
橡胶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橡胶仍能保持其形变的能力叫做可塑性。
增加橡胶可塑性工艺过程称为塑炼。
橡胶有可塑性才能在混炼时与各种配合剂均匀混合;在压延加工时易于渗入纺织物中;在压出、注压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此外,塑炼还能使橡胶的性质均匀,便于控制生产过程。
但是,过渡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等性能,因此塑炼操作需严加控制。
橡胶可塑度通常以威廉氏可塑度、门尼粘度和德弗硬度等表示。
1、塑炼机理
橡胶经塑炼以增加其可塑性,其实质乃是使橡胶分子链断裂,降低大分子长度。
断裂作用既可发生于大分子主链,又可发生于侧链。
由于橡胶在塑炼时,遭受到氧、电、热、机械力和增塑剂等因素的作用,所以塑炼机理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氧和机械力,而且两者相辅相成。
通常可将塑炼区分为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前者以机械降解作用为主,氧起到稳定游离基的作用;后者以自动氧化降解作用为主,机械作用可强化橡胶与氧的接触。
塑炼时,辊筒对生胶的机械作用力很大,并迫使橡胶分子链断裂,这种断裂大多发生在大分子的中间部分。
塑炼时,分子链愈长愈容易切断。
顺丁胶等之所以难以机械断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生胶中缺乏较高的分子量级分。
当加入高分子量级分后,低温塑炼时就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氧是塑炼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缺氧时,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生胶塑炼过
塑炼时,设备与橡胶之间的摩擦显然使得胶温升高。
热对塑炼效果极为重要,而且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影响也不同。
由于低温塑炼时,主要依靠机械力使分子链断裂,所以在像章区域内(天然胶低于110℃)随温度升高,生胶粘度下降,塑炼时受到的作用力较小,以致塑炼效果反而下降。
相反,高温塑炼时,主要是氧化裂解反应起主导作用,因而塑炼效果在高温区(天然胶高于110℃)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对塑炼起着促进作用。
各种橡胶由于特性不同,对应于最低塑炼效果的温度范围也不一样,但温度对塑炼效果影响的曲线形状是相似的。
由前已知,不论低温塑炼还是高温塑炼,使用化学增塑剂皆能提高塑炼效果。
接受剂型增塑剂,如苯醌和偶氮苯等,它们在低温塑炼时起游离基接受剂作用,能使断链的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进而生成较短的分子;引发剂型增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等,它们在高温下分解成极不稳定的游离基,再引发橡胶分子生成大分子游离基,并进而氧化断裂。
此外,如硫醇类及二邻苯甲酰胺基苯基二硫化物类物质,它们既能使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又能在高温下引发橡胶形成游离基加速自动氧化断裂,所以,这类化学增塑剂称为混合型增塑剂或链转移型增塑剂。
2、塑炼工艺
生胶在塑炼前通常需进行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
烘胶是为了使生胶硬度降低以便切胶,同时还能解除结晶。
烘胶要求温度不高,但时间长,故需注意不致影响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例如天然胶烘胶温度一般为50~60℃,时间则需长达数十小时。
生胶自烘房中取出后即切成10~20公斤左右的大块,人工选除其杂质后再用破胶机破胶以便塑炼。
按塑炼所用的设备类型,塑炼可大致分为三种方法。
1、开炼机塑炼
其优点是塑炼胶料质量好,收缩小,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此法适宜于胶料变化多和耗胶量少的工厂。
开炼钢机塑炼属于低温塑炼。
因此,降低橡胶温度以增大作用力是开炼机塑炼的关键。
与温度和机械作用有关的设备特性和工艺条件都是影响塑炼效果的重要因素。
为了降低胶温,开炼钢机的辊筒需进行有效的冷却,因此辊筒设有带孔眼的水管,直接向辊筒表面喷水冷却以降低辊筒需进行有效的冷却,这样可以满足各种胶料塑炼时对辊温的基本要求。
此外,采用冷却胶片的方法也是有效的,例如使塑炼形成的胶片通过一较长的运输带(或导辊)经空气自然冷却后再返回辊上,以及薄通塑炼(缩小辊距,使胶片变薄,以利于冷却)皆可。
分段塑炼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胶温,其操作是将全塑炼过程分成若干段,来完成,每段塑炼后生胶需充分停放冷却。
塑炼一般分为2~3段,每段停放冷却4~8小时。
胶温随塑炼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若不能及时冷却,则生胶可塑性仅在塑炼初期显著提高,随后则变化很少,这种现象是由于生胶温度升高而软化,分子易滑动和机械降解效率降低所致。
胶温高还会产生假可塑性,一旦停放冷却后,可塑性又降低。
两个辊筒的速比愈大则剪切作用愈强;因此,塑炼效果愈好。
缩小辊间距也可以增大机械剪切作用,提高塑炼效果。
2、密炼机塑炼(高温、间断)
密炼机塑炼的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较低、电力消耗少;但由于是密闭系统,所以清理较难,故仅适用于胶种变化少的场合。
密炼机的结构较复杂,生胶在密炼室内一方面在转子与腔壁之间受剪应力和摩擦力作用,另一方面还受到上顶栓的外压。
密炼时生热量极大,物料来不及冷却,所以属高温塑炼,温度通常高于120℃,甚至处于160~180℃之间。
依据前述之高温塑炼机理,生胶在密炼机中主要是借助于高温下的强烈氧化断链来提高橡胶的可塑性;因此,温度是关键,密炼机的塑炼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天然胶用此法塑炼时,温度一般不超过155℃,以110~120℃最好,温度过高也会导致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下降。
3、螺杆机塑炼(高温、边续)
螺杆塑炼的特点是在高温下进行连续塑炼。
在螺杆塑炼机中生胶一方面受到强烈的搅拌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生用受螺杆与机筒内壁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加速了氧化裂解。
用螺杆机塑炼时,温度条件很重要,实践表明,机筒温度以95~110℃为宜,机关温度以80~90℃为宜。
因为机筒温度高于110℃,生胶的可塑料性也不会再有大的变化。
机筒温度超过120℃则排胶温度太高而使胶片发粘,粘辊,不易补充加工。
机筒温度低于90℃时,设备负荷增大,塑炼胶会出现夹生的现象。
合成胶塑炼较天然胶困难。
为改进合成胶塑炼工艺性能,最好在合成过程中注意控制和调节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分布,以便制得门尼粘度较低和工艺性能良好的品种,如软丁苯和软丁腈胶等。
这些品种可直接用于混炼。
顺丁胶分子量较低,易冷流,塑炼效果不好,因此顺丁胶和适宜门尼粘度也应在合成过种中获得。
氯丁胶门尼粘度低,一般不需塑炼,只要经过3~5次薄通就可进行混炼。
硬丁腈胶门尼粘度为90~120,塑性低,工艺性能差,只有经过充分塑炼才能进行进一步加工。
但是,由于丁腈胶韧性大,塑炼生热大、收缩剧烈,塑炼特别困难。
欲提高丁腈胶的塑炼效果,应采用低温薄通法,即尽可能降低塑炼温度和强化机械作
用力,加入增塑剂虽可提高丁腈胶的塑炼效果。
但对混炼胶可塑度的提高不利,因此,不宜采用。
丁基胶、乙丙胶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缺乏塑炼效果,前者门尼粘度一般为38~75,可不经塑炼而直接混炼,后者加工所必需的可塑性应在合成过程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