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练习8

合集下载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及答案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及答案

升华和凝华(一)一、选择1、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A. 升华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逐渐变干, 原因是发生了〔〕A. 蒸发B. 升华C. 凝华D. 凝固3、以下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A.液化和凝华B.熔化和汽化C.凝固和升华D.凝固和熔化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只有在0℃以上才能汽化B.升华实际上包括熔化和汽化两个过程C.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D.0℃的冰比0℃的水要冷,也就是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同二、填空1、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热;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热.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这说明碘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3、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侧〔填“内〞或“外〞〕.4、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然而,使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来使食品降温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人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升华和凝华〔二〕1. 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A. 升华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 (2021 •鄂尔多斯中考)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以下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拟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D.从冰箱中刚取出被冷冻的雪糕,雪糕周围有“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3. (2021 •宿迁中考)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B.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4. (2021 •黄石中考)“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5. (2002 •陕西中考)在以下几组物态变化中,都吸收热量的是〔〕A.凝固、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汽化、升华6. (2021 •阜新中考)很多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这是______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______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______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7. 你一定做过或观察过对碘粒加热的实验。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有答案)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有答案)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1、下列物态変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山间形成浓雾B.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C.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D.初冬的早晨,草叶上形成白霜2、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C以下的室外也会直接変干,俗称“冻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升华C、液化D、汽化3、将少量粉未状的樟脑球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后,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

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

雪景消失发生的物态変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4、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A、凝华B、汽化C、升华D、熔化5、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6、小鸣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他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変黑了一些。

他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

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D、先熔化,后凝固7、物理课上,老师先让同学们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让甲同学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C、白雾是由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D、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8、下列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1)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现象;(2)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很多“白气”,这是现象;(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现象;(4)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现象;(5)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鏡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现象;(6)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変成钢锭,这是现象;(7)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试题:3.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试题:3.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象。

5.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6.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7.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8.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9.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B.凝华而成的C.液化而成的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10.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1.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12.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1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14.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1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吸热;3.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等。

【例题1】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答案】C【解析】解: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1】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A.液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答案】D【解析】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D。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答案】C【解析】解:A、由于冰棍的温度低,导致冰棍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这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冬天,室外温度低,玻璃窗温度也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冰花,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

C、衣箱中的樟脑丸直接变成樟脑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故C正确。

D、夏天,盛水的水缸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水缸变成小水珠,出现水缸“出汗”的现象,这是液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 )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答案】C【解析】解:A、水壶嘴处冒白气,是因为从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原卷版)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10 10 0 0 0 20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把樟脑丸放入衣柜中,过一段时间,打开衣柜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该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情况为()A.汽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升华,放热2.重庆的夏天炎热全国闻名,重庆的冬天也很特别,是温暖与寒冷并存的宝地。

数九寒冬的季节,地面和房顶同样会出现“霜”。

霜的形成是()A.空气中水蒸气放热液化的过程B.空气中小水珠吸热凝固的过程C.空气中水蒸气放热凝华的过程D.空气中水蒸气吸热升华的过程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 B.盛夏,树叶上出现露珠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 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发生了()A.熔化 B.升华 C.沸腾 D.蒸发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6.小明打开电冰箱门时,发现后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霜。

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树叶上的露水C.秋天大雾弥漫 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8.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①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②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③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④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降温。

对这四个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①的形成过程属于升华现象B.②的形成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C.③中看到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D.冰激凌在嘴里解暑降温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9.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用干冰制造舞台“白雾”,这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水汽化成白雾B.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C.水银比酒精更易凝固,这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酒精的高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这是利用冰熔化吸热10.用久了的白炽电灯泡内壁上微微变黑,这是()A.灯丝(钨丝)升华形成的 B.灯丝汽化形成的C.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自主探究一、升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升华.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升华现象吗?请写下来:(1) ;(2) ;(3) .3.升华热.二、凝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华.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凝华现象吗?请写下来:(1) ;(2) ;(3) .3.凝华热.三、物态变化【反馈练习】1.今年春季,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要热;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热 .3.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侧(填“内”或“外”).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3.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 )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4.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5.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 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 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1)你认为实验 方案更好些,理由 .(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碘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一、升华 1.固态 气态2.(1)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 (2)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3)利用干冰制作舞台烟雾3.吸 二、凝华 1.气态 固态2.(1)冬天窗内玻璃上的窗花 (2)灯泡变黑 (3)美丽的雾凇景观3.放三、物态变化【反馈练习】1.B2.固气吸气固放3.凝华内课堂检测1.C2.C3.C 解析:碘的颜色是紫色,和黑沙的颜色很相似,混在一起很难用肉眼分辨,故选项A 不合理;都装入烧杯然后放入沸水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所以不能熔化,故选项B不合理;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能够使碘发生升华现象,故选项C合理;用猛火加热碘的温度在到达沸点之前就会发生升华和汽化现象了,没有必要加热至沸腾,故选项D不合理.4.C 解析: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故选项C正确.5.答案:吸收凝华解析:给碘加热,碘吸收热量后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碘蒸气遇冷后又会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碘.6.答案:(1)2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2)升华吸收解析:(1)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试管内将出现液态的碘,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不能有力地说明碘升华;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不能使碘熔化,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了碘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自主探究1.光源: 叫光源.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如.(2)人造光源:如.3.光在沿直线传播.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合作探究1.有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一定不是光源的有,可能是光源的是.2.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纳为.3.光线: ,画法: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影子的形成(2)小孔成像5.光速(1)真空的光速:我们计算时一般取c= m/s.(2)空气中的光速真空中光速,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m/s.(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课堂检测1.以下每组看起来有光射出的物体全部都是光源的是( )A.耀眼的幕墙玻璃、正在燃烧的火柴、萤火虫B.镜子、煤油灯火焰、发出彩色光芒的钻石C.篝火、水母、夜空中的月亮D.发光的灯泡、点燃的蜡烛、太阳2.车棚顶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车棚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 )A.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B.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C.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星星一定是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4.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A.先见闪电,后闻雷声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日下立杆,其影立现5.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到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A.图象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象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象D.可以看到图象但听不到声音6.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7.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系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并且与道具“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有.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1)太阳、萤火虫(2)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3.同种均匀的介质中4.3×1083×105不同的合作探究1.③⑧⑨②④⑥①⑤⑦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物理模型一条带箭头的直线4.(1)(2)5.(1)3×108(2)非常接近3×108(3)课堂检测1.D2.B 解析: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圆形的),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地面上的光斑,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C 解析:我们看到的行星不会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选项A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大约是3×108 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选项B、D错误.4.A5.D 解析:图象属于光信号,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仍可以看到图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6.D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1.(2019湘潭)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积雪消融B.湖面起雾C.瓦上结霜D.衣服变干2.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A.冰棍“冒”出的“白气”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3.(2018呼和浩特)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4.(2019天水)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5.(2018娄底)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这是( )A.冰的熔化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6.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7.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后_______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0.(2019贵港)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A.汽化或升华B.汽化或凝固C.液化或凝华D.液化或凝固11.(2019郴州)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12.(2019贵阳)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13.(2019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14.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放热C.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吸热15.(双选)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6.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和(3)____________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练习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2.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3.雾淞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4.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5.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A.雪花的形成 B.身上的水变“干”C.树枝上形成雾淞 D.壶嘴冒“白气”6.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二.填空题(共5小题)7.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形成的,这些“冰花”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8.如图。

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___(选填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9.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成了小雨滴。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0.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素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自己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变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
一选择题
1.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 ℃时也能晾干
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汽化和液化B.升华和凝华
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液化
3.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
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
5.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自然界中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
7.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由于樟脑片发生了( ) A.凝固B.升华
C.液化D.汽化
8.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干冰变小 B.树枝上霜的形成 C.干手器将手烘干 D.冰雪消融
9.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10.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C.通常采用降温的 D.舞台上的云雾是方法将石油气液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冰水混合物温外表的“霜”是由空气
度高于0 ℃中水蒸气凝华而成化储存在钢罐内化碳气体
11.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第14题
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
二填空题
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固气吸 2.升华吸收下降水蒸气小冰晶熔化 3.气固放 4.凝华固5.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体、凝华
1.C 2.C 3.C 4.凝华吸 5.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6.露霜
7.B 8.B 9.A 10.B 11.C
二填空题
12.凝华放出13.升华凝华14.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