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编制说明
TR 007-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V2.0

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B-TrunC TR 007-2014 V2.0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设备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User Equipments of LTE based 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 System (Phase 1)2016年9月声明:本文件由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制定,未来联盟可继续编制完善。
本文件版权完全属于宽带集群(B-TrunC)版本修订记录前言本标准是由宽带集群产业(B-TrunC)联盟制定的《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1)TR 001-2013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总体技术要求(2)TR 002-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端到端流程(3)TR 003-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空中接口(4)TM 001-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空中接口(5)TR 004-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6)TM 002-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7)TR 005-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8)TM 003-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9)TR 006-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网络设备技术要求(10)TM 004-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网络设备测试方法(11)TR 007-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设备技术要求(12)TM 005-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设备测试方法(13)TM 006-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与网络互操作测试方法(14)TR 008-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调度台设备技术要求(15)TM 007-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调度台设备测试方法(16)TM 008-2015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产品认证测试集(17)TM 009-2015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调度台与系统IOT测试方法(18)TM 010-2016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终端设备射频测试方法(19)TM 011-2016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基站设备射频测试方法(20)SC 001-2015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标准澄清文件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基于LTE的B-TrunC宽带集群标准进展(华为南京论坛)

接口标准
基于TD-LTE技术的专网宽带集群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 基于TD-LTE技术的专网宽带集群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集群核心网接口到调度台
Hale Waihona Puke 基于TD-LTE技术的专网宽带集群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空中接口
测试标准
基于TD-LTE技术的专网宽带集群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 基于TD-LTE技术的专网宽带集群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集群核心网接口到调度台
16
B-TrunC宽带集群标准 VS. 3GPP标准
• • 3GPP主要从公网的角度考虑,增强语音组呼的承载功能 我国宽带集群标准是系统级,支持集群多种业务,接口涵盖LTE的 承载和业务层面,技术领先于3GPP
3GPP R12 GCSE 技术功能 语音组呼 我国B-TrunC宽带集群标准 语音组呼、可视组呼、语音单呼、可视单呼、 实时短数据、短消息、空闲组呼释放、动态 重组、遥毙/遥晕/复活、强插/强拆、故障弱 化 组呼建立300ms,话权申请200ms,组呼容 量150组/20MHz
• 开展行业应用和需求研究 – 国际国内宽带专网用户应用和需求研究 – 发挥市场引领作用,保证LTE宽带集群技术和产品 真正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 • 推动国际国内B-TrunC技术和标准研究 • 推进B-TrunC产业化及产业链打造,实现互联互通 • B-TrunC频谱研究
15
总结
• 基于LTE的宽带集群成为产业发展共识,但 其发展模式仍在探索 • 我国率先制定基于TD-LTE 宽带集群B-TrunC 标准,具有性能优势 • 我国即将成立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 推动其产业化和国际化
二阶段标准:前期讨论中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编制说明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小组2020年3月1.标准“范围”的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包括指导原则、业务和应用场景、详细功能和性能需求、系统架构、接口要求、编号和寻址和编解码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的终端、基站、集群核心网和调度台设备。
2.工作简况,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及其在起草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等情况、对标准草案进行会议讨论范围、征求意见的范围、审查的范围2018年10月26日,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标委[2018]13号文下达了201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得到正式立项批准,项目计划编号为20181800-T-339。
本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筹备成立标准起草组,为保证标准的内容符合国内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客观地提出合理、适用的技术指标,编写前期起草组对标准所涉及的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了调研。
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起草组内部组织召开了多次的技术讨论会,在标准编写过程中征求国内厂家以及用户单位的意见,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得龙、蔡杰、陈迎、李晓华、袁剑、李侠宇、郑伟、陈钢、叶亚娟、梅晓华、褚丽、杨小倩、曾朝晖、郄卫军、徐崇、李赛男。
B-TrunC宽带数字集群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探讨

应用Technology ApplicationD I G I T C W 技术174DIGITCW 2019.081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网络1.1 专用通信网的定义专用通信网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通信网,应能传递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并具有网络监控、管理功能。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综合信息的专用通信网。
在日常运营与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及时地为防灾救援、日常通信、事故指挥提供通信联络。
1.2 专用通信设备的基本技术要求专用通信设备应是技术先进、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组网灵活,并代表当前通信发展要求的成熟技术。
主要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易于扩展和平滑升级,且应具有自检功能,采取必要的冗余,避免单点故障引起全网故障。
同时各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具有降级使用功能和对重要通道的备用手段,以保证系统基本功能。
专用通信设备应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界标准的相关接口,能与其它相关系统或业务部门实现可靠的互联,并应选择广泛应用的标准协议。
专用通信设备应选用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防尘、防锈、防震、防潮、防晒的设备和材料。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铁的特性,采用抗电气干扰强的设备和电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3 网络业务需求列车紧急文本下发业务、车载视频监控业务、PIS 视频直播业务,以及线路运营、应急和维护等各种语音、视频和数据呼叫等多媒体宽带集群调度业务。
1.4 网络性能需求覆盖、越区切换、网络互联互通、频带和信道、连接建立时延、连接建立失败概率、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在线和离线配置、网管、日志记录、辅助定位服务等需求。
2 L TE 宽带集群通信技术——B-TrunC2.1 结构及特性B-TrunC 结构分为终端、接入网、核心网、调度控制中心和操作维护中心五部分,设备采用模块化、可配置、可裁剪的设计特点,实现灵活配置和部署。
在高速数据传输方面,采用OFDMA 、MIMO 、全IP 网络架构、动态资源分配、自适应调制、空口头压缩、光纤拉远等多项关键技术。
我国无线政务专网发展研究

专信丽言--------------------------營盘我国无线政务专网发展研究曹华梁(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60)摘要:随着我国各地建立起无线政务专网,并逐步融合为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系统整合、新平台运行、技术演进及专网设施的升级换代都成为当下关注的重点。
文章从无线政务专网的现状,着重分析相关集群技术及组合模式、运营模式、业务需求特征和技术演进方向等方面,为无线政务专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与展望o关键词:无线政务专网;TETRA;PDT;B-TrunC;MCPTT;5G切片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759(2021)02-0210-03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理念指导下,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使政府的服务更加靠近现场已成各界共识。
在各地原有有线政务网的基础上,政府对于无线网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日常服务行业和市民生活、公共安全、重大事件保障及应急处置等三项重点工作分别或统一纳入网络平台上。
1国内无线政务专网现状由于指挥调度类业务在无线政务专网中比重大,加之无线政务通信对地区内移动性的要求,无线政务专网主要采用集群通信技术。
早期我国各地政务网主要釆用TETRA窄带数字集群技术,至2015年6月底,TETRA在中国已经建成的网络接近350个,使用终端设备超过50万部,其中政务网用户终端约占了40%。
2008年开始公安部牵头研发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数字集群系统PDT技术,作为TETRA等窄带集群的升级替代方案,首先在公安系统内推广。
截至2019年中,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291个地市公安局开展了PDT系统建设,已建在建系统300余套、基站1万余个、配备终端60万余部。
应急部成立以后,2019年工信部规划了370MHz频段给应急管理部门使用,适用PDT技术。
同年在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频率使用规划中新增基于PDT技术体制的系统。
研究院:563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4
YD/T 3814.2-2021
通信局站的电磁环境防护第2部分:电磁环境防护方法
本部分给出了通信局站的电磁环境防护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通信局站的电磁环境防护。
2021-04-01
5
YD/T 2555-2021
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的产品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配电设备。
YD/T 2555-2013
2021-04-01
6
YD/T 3815-2021
移动通信终端快速充电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终端与电源适配器之间实施快速充电的接口及通信协议,以及终端、适配器、线缆、电池的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有线供电方式的具有快速充电模式的终端、适配器、线缆和电池。
本标准适用于支持码率自适应的视频组播业务。
2021-04-01
13
YD/T 3822-2021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业务统计信息
本标准描述了内容分发网络中业务统计信息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业务统计信息的类型、命名及格式要求、字段定义、采集方式及安全性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建设及运营。
2021-04-01
17
YD/T 3763.8-2021
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 第8部分:系统和工具技术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过程中所涉及的系统和工具的能力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IT软件研发交付运营的使用方实施相关系统、工具和服务建设进行评价和指导;可供其他相关行业或组织进行参考;也可作为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衡量软件开发交付运营工具成熟度的标准依据。
LTE宽带集群通信(B-TrunC)

LTE宽带集群通信(B-TrunC)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2016年9月版权申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
违反上述声明者,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集群通信正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在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建设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行业用户的需求随之增加,除了传统的语音业务外,对图像、视频等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不断涌现。
传统窄带集群通信由于传输带宽较窄,仅能提供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无法支持视频类的宽带数据传输,难以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可视调度指挥需求,发展宽带集群通信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LTE技术已在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大规模应用,这为宽带集群通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因此,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也应运而生。
本白皮书主要介绍了宽带集群通信市场发展、产业发展、重点行业的发展进展及前景、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宽带集群通信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图表1:公网集群与专网集群的比较 (5)图表2:B-TrunC认证测试的管理流程 (15)图表3:B-TrunC产品认证的技术体系 (16)1 宽带集群通信市场发展1.1 宽带集群通信的市场需求1.1.1 宽带已成为集群通信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无线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宽带化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集群通信系统也向着系统IP 化、业务多样化、数据宽带化、终端多模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各个行业用户在利用集群通信系统进行指挥调度的过程中,不仅要“听得到”,还要“看得见、看得清”,这就需要集群系统能够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多种业务的不同传输速率,因此,集群系统在兼容窄带集群系统的同时,必须向宽带化平滑过渡,同时支持中速、高速和超高速等多种接入模式,从而构建与窄带集群网络、蜂窝网络、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以及空天通信系统融合的新一代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通信系统。
基于TD-LTE技术的宽带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在广州地铁18、22号线应用的实例分析

基于 TD-LTE技术的宽带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在广州地铁 18、 22号线应用的实例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叙述广州地铁18、22号线工程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基于TD-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构成、主要设备功能等内容。
该系统拥有大带宽的传输能力、高速移动性、高度的可靠性,为地铁运营、调度、安全行车提供了优质的通信服务。
关键字:双机备份;异地容灾;主备冗余;主备时钟同步1、设计方案1.1LTE的关键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在3GPP多伦多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LTE系统引入了OFDM和MIMO等关键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段和一些新增频段,因而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也显著提升。
1.2系统综述广州市地铁18、22号线工程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采用1.8GHz TD-LTE(分时长期演进)通信制式,系统为小区制的无线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本系统完全满足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的相关要求,是一个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网络系统,由核心网设备、网络管理设备、录音录像设备、调度服务器、调度台、BBU、RRU、列车车载台、固定台、TAU、移动人员手持终端、漏泄同轴电缆、天馈系统、防雷器设备以及传输通道构成。
1.3系统拓扑18号线控制中心、22号线停车场各自设置核心网设备、调度服务器、接口服务器、网管服务器等设备分部与各自的核心交换机相连,两台核心交换机通过区间光缆直连形成核心网主备通道。
LTE无线系统基站的组网方式采用BBU(室内基带处理单元)+RRU(射频拉远单元)分布式基站方案, 在线路所有车站、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专用通信系统设备室设置BBU/RRU设备,在区间设置RRU,RRU用光纤与BBU直接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小组
2020 年 3 月
1. 标准“范围”的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 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包括指导原则、业务和应用场景、详细功能和性能需求、系统架构、接口要求、编号和寻址和编解码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的
终端、基站、集群核心网和调度台设备。
2. 工作简况,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及其在起草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等情况、对标准草案进行会议讨论范围、征求意见的范围、审查的范围
2018年10月26日,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标委[2018]13 号文下达了201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
(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得到正式立项批准,项目计划编
号为20181800-T-339。
本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筹备成立标准起草组,为保证标准
的内容符合国内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客观地提出合理、适用的技术指标,编写
前期起草组对标准所涉及的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了调研。
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起草组内部组织召开了多次的技术讨论会,在标准编写过程中征求国内厂家以及用户单位的意见,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得龙、蔡杰、陈迎、李晓华、袁剑、李侠宇、郑伟、陈钢、叶亚娟、梅晓华、褚丽、杨小倩、曾朝晖、郄卫军、徐崇、李赛男。
3. 标准编制的意义;标准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标准编制的意义:本标准是“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 系列国家标准之一,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
要求(第二阶段)TCF间接口》、《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TCF与eHSS间接口》共同完成对宽带集群通信系统(第二阶段)产品的功能、性能和核心网间接口等的规范。
标准制依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准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内容制定的依据,主要基于宽带集群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以及政务、公共安全、交通、能源等行业对于宽带集群的业务需求,并结合我国LTE 宽带集群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试验、产品测试认证的情况综合制定,从而使标准内容切实既满足专网行业的需求,又能保证技术先进、科学合理。
4. 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本标准已经应用于国内设备商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中,目前鼎桥、中兴高达、普天、信威、华为等多家设备商已经研发并推出符合本标准的系统和终端产品,并通过了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的测试认证,产品的功能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并能够实现跨设备商系统与终端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
目前符合本标准的我国LTE 宽带集群产品已经广泛部署应用于国内外政务、公共安全、地铁、电力等专网行业领域,已被证明技术先进切实可行。
5. 标准在起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有无重要技术问题需要说明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没有重大分歧意见,没有需要说明的重要技术问题。
6. 与国外标准的关系:包括: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与国外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差异(可引用标准前言的内容)
本标准与国外标准没有采用和引用关系。
7. 修订标准时,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的重大技术变化,并列出所涉及的新、旧版本的有关章条;废止/ 代替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制定标准。
8. 说明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可引用标准前言的内容),特别是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是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a) GE/T xxxx《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b) GET xxxx《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TCF间接口》;
c) GET xxxx《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TCF与eHS间接口》;
9. 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是否作为部分标准编号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10.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标准发布后,对国内外业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标准是“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系列国家标准之一,可用于服务快速发展的行业专网市场需求,凝聚产业共识,发挥标准的技术引导和产业凝聚作用,对促进专网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推动我国专网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及国际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1. 标准是否涉及知识产权的情况说明;如标准中含有自主知识产权,说明产品研发程度、产业化基础及进程
起草过程中未收到相关知识产权声明。
12.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没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