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施工方案

降水井施工方案
降水井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条件 (2)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

4降水设计方案 (3)

4.1降水井井身结构 (3)

4.2降水井布置 (3)

4.3施工技术措施 (4)

4.4降水井施工 (4)

4.5降水井监测 (6)

5施工部署 (6)

6.1施工管理体系 (6)

6.2质量保证体系 (6)

6.3劳动力组织计划 (6)

6.4机械设备计划 (7)

6.5施工工期 (7)

7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7)

7.1降水安全、环保措施 (7)

7.2土方施工安全、环境保证措施 (8)

附:降水井井身结构图

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降水设计计算书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①、中佳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②、《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③、有关场地平面图。

④、我公司多年来在京津地区的施工经验。

⑤、冀春国际大厦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位于沧州市区西部,北京路南侧,规划路东侧。拟建的建筑物为20层局部为5层的商务综合楼,拟建建筑物设置二层地下室,地下室开挖深度约11米左右,土方开挖量约120000m3。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本场地岩土勘察报告,本场地含水层共四层,其中:上层滞水含水层共两层,潜水含水层二层。对基础施工有影响的含水层为上层滞水含水层。

①、第一层上层滞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地下水位埋深为约2.5m左右,分布于第一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杂填土中,地下水主要来此于地下降水入渗补给和地下管线渗漏补给,表现为地下水位及含水量随补给源的变化而变化,无统一地下水位,含水层渗透性较差,渗透系数小于1m/d。

②、第二层上层滞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分布于渗透系数相对较高的②~③的粉土夹层中,含水层性质属层间水。主要特征是含水层水位随含水层层位变化而变化,因此无统一的含水层位和地下水位,含水岩性多为粉土或砂质粉土夹层,水量较小,渗透性较差。

③、潜水含水层

本含水层位于基坑底面以下,地下水位埋深约:17m左右,含水介质为第⑤层砂卵石层,其渗透性较好,水量较大,对基础施工不影响。

4降水设计方案

依据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结合本公司基坑降水经验,本基坑降水采用大口径井点降水方案。

4.1降水井井身结构

降水井深度:25~30m

降水井井径:Ф400mm

滤料:Ф2—4 mm(细砾石)

降水井间距:20m

井身结构见附图一。

4.2降水井布置

降水井的布置是保证降水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降水工程井点的布置一般间距为8~10m,基于本基坑形状呈“凹”字形,基坑内外侧补给源大小不一。因此,对于补给源较大的基坑外侧(西侧)降水井间距加密布置,降水井间距为8m,其余各侧降水井间距均为10m;降水井距基坑周边距离为1.0m。同时在施工中利用收集到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抽水试验成果再作适当调整。

具体布置见附图二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4.3施工技术措施

由于本基坑上部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地下水位较高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线渗漏补给,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因此,含水层进行降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本基坑降水效果,本次降水在布井和施工中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①、加深降水井深度

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含水介质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渗透性差,涌水量小的特点,因此加大降水井深度以增大渗流梯度,确保降水效果。

②、合理布井

依据本基坑平面形态,基坑内侧地下水的补给源较小,外侧补给源相对较大,因此,布置降水井时,外侧加密布井,内侧可增大降水井间距。

③、完善成井工艺、确保成井质量

由于本次降水涉及到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且各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含水层赋存层位变化较大。因此,只有完善成井工艺才能确保成井质量。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采用多次反复、内部循环洗井法成井。

④、加设引排设施

依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含水介质均为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其持水度大,均匀性差,基于上述特征,在施工中如出现坑壁、坑底渗水现象,可采用加设引排设施,以确保基坑及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

4.4降水井施工

4.4.1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施放井点——钻机对位——成孔——下放井管——充填滤料——洗井——下放水泵——抽水。工艺流程图如下:

4.4.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成孔:采用直径

600mm 反循环钻机成孔,泥浆比重〈1.05。下管

前保证井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 ,方可下放滤管。

2、井管安装:井管安放严格按现场技术交底进行,用4根竹片,10号双铁丝捆绑;管口内壁不错位,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滤管安装于含水层对应

部位。

3、填砾:填砾前井管必须居中,使填砾厚度均匀,滤料应从井管两侧慢慢对称填入,以防滤料中途卡塞及井管错位,填至井口1—2m 米时用粘土填实。在填滤时如发生井口反砾现象,应及时停止填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井点定位

钻机、成井

钻机、成井 检查孔深 冲洗钻孔 下滤水管 充填滤料 洗 井

试 抽 安装试抽设备 抽水试验

验 收

安装抽水设备

优化设计

降水、观测水位

场地修整 安装钻机 材料准备

4、洗井:洗井为关键性工艺,在滤料充填完之后,要立即进行洗井,洗井采用井管外注清水循环法工艺,抽、停交替,直至水清砂净为止。洗井结束前测量井深,清理井底,使井底沉淀小于0.3-0.5m。

5、下泵:下泵深度距井底1.0-2.0m左右。

6、井点保护:降水井施工完成后,降水井井管应高于自然地坪20—50cm,并加井盖予以保护,避免杂物落入井内,以免破坏。

7、观测记录:应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井水位,以次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必要时对方案作适当调整,以确保基坑降水效果。

4.5降水井监测

为了掌握场地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做到降水井点布置合理,达到较好的基坑降水效果,在降水进行施工及降水过程中对降水井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含水层岩样,分析含水介质变化,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为合理布井提供依据。

②、在洗井过程中监测井深、地下水位变化,并实时进行试验抽水,确定各单井涌水量,为选择降水泵型据供参数。

③、降水工作开始后每天早、中、晚对降水井水各测一次,以便及时掌握降水效果。

④、地下水位达到稳定后确保每天观测一次水位,依据地下水位变化历时曲线,调整水泵投入量,达到降低能耗、保护地下水资源目的。

⑤、每二天测量一次降水井深度,掌握降水井沉砂量,以便发现失效的降水井,做到及时处理,延长降水井寿命。

6施工部署

6.1施工管理体系

6.2质量保证体系

组长:马云鹏。

副组长:肖福泰、白云飞。

组员:张鹏、刘胜彪、苏生林、徐嘉悦、王立新。

6.3劳动力组织计划

1、降水井施工20人;

2、电工2人。

3、其它辅助人员:15人

4、管理人员:3名

6.4机械设备计划

机械设备见下表:

6.5施工工期

本降水工程降水井成井施工10天,降水7天后开挖土方。

7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7.1降水安全、环保措施

7.1.1安全措施

①、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钻塔下严禁站人。

②、民工队进场要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并签订安全协议书。

③、设立电工值班制度,非电工不得随意接电,电工应随时检查电路

情况,排除隐患。

④、现场严禁使用明火。

⑤、机械维修、清理应在断电后清扫,并由电工拉闸上锁,清扫完后

再通知电工通电,以避免人员伤亡。

⑥、机械操作手,电气焊工、电工,应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安全操

作规程。

⑦、配电箱、开关箱位置合理,内部设施符合要求,箱体整洁牢固加

锁。

7.1.2环保措施

①、设置泥浆沉淀池,泥浆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井。

②、施工场地无随地大小便,施工垃圾及时清理。

③、降水外排水设置泥浆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井。

④、施工人员不许大声喧哗。

⑤、钻机等强噪声设备按建委规定,控制施工时间。

⑥、增加环保意识,对在施工人员入场前进行一次环保教育。

附图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