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水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合集下载

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朱玉倩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24(46)3
【摘要】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取样调查上中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的TDS含量和同位素变化影响,揭示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过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枯水期,无论是在上中下游,干流地表水的TDS均大于干流地下水,在上游甜水河地下水的TDS沿流程递增,而甜水河地下水的TDS基本不变。

在枯水期δD和δ^(18) O值均发生了贫化。

枯水期通常伴随着气候干燥和高温的条件,这些条件促使水体发生蒸发作用。

【总页数】3页(P29-30)
【作者】朱玉倩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74
【相关文献】
1.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2.阿克苏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3.基于SWAT的贵州大井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
系研究4.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岔巴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5.宁夏苦水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据研究,黑河干流的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將有助於研究黑河干流的水化学特征。

由於黑河流域的土壤性質複雜,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之間的差異實際上對於流域
的水質變化有重大影響。

因此,研究黑河干流的水化学特征尤為重要。

根據有關研究,黑河干流地下水結構以上層水為主,以均勻分佈在壤特甚至深層的水為特徵,對於浮力為基本特徵的上層地下水則由壤層的水向深層的水的相互转化決定水的化學
成分,其中上層水的PH值相對更酸,水體中的硝酸根含量較低,而下層水則反之,PH
值穩定,硝酸根含量較高。

通過研究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以加強對早期水質處理和口腔濾池
系統的理解,以及如何以更有效地方式降低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濃度。

另外,黑河流域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間的水化学特征可以幫助政府制定適當的水資源
保護和管理措施,以更有效地維持流域內的水質和水量安全。

此外,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
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對於更好地了解流域內水政和空間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結而言,研究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有助於深入了解流域的水污染
特徵和水政空間利用,以及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和管理措施。

只有通過對水和土壤的特征的
持續洞察,流域的水質、水量和環境都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

《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范文

《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范文

《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红碱淖流域位于我国某重要地理区域,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其成因机制,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红碱淖流域地理位置特殊,地势复杂,气候多变。

流域内分布着多种岩性土壤类型,地下水类型多样。

本文选取了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勘查、地下水样品采集、室内化学分析及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

通过对地下水的温度、pH值、电导率、主要阴阳离子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运用水文地质学、水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探讨地下水的成因机制。

三、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一)主要离子组成及空间分布通过对红碱淖流域地下水的化学分析,发现该地区地下水主要离子组成包括Ca2+、Mg2+、HCO3-、Cl-等。

不同地区的主要离子组成及浓度存在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体来说,流域北部地区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而南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二)水质类型及分布根据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主要离子比例,可将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分为硬水、软水及中间类型水。

不同类型的水质在流域内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与地形、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四、成因机制研究(一)地下水补给来源红碱淖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河流渗入、地下水径流等。

不同补给来源的水质特征及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影响不同,共同作用形成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二)水岩相互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是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

在红碱淖流域,地下水与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交换等作用,导致地下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发生变化。

不同岩性土壤类型的溶解作用及离子交换过程差异,导致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性。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地表水、地下水与自然水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地表水、地下水与自然水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地表水、地下水与自然水水循环是地球上水的运动方式,也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循环过程。

它是指地球上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地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蒸发,形成水蒸气,并随着大气的运动而传输到其他地方,最终形成降水,重新进入地球水循环过程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下文中,我们将对这些水的特征、作用和运动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一、地表水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表水是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供应人类、动植物生活的需要。

在自然界中,地表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流、湖泊、河流、海洋等的形成、消失等。

地表水的分布和流动状态连接着天气,气候,水文和生态系统等领域,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活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地表水的特点是流动性明显,能够迅速地响应降水和人类活动强烈影响,这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流动过程中,地表水可以将各种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的地方,影响到水质和生态环境,因此对地表水的保护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也是很必要的。

二、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水体,存在于土壤孔隙、岩石缝隙、坑洞中的含水土层,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之一。

它通常比地表水更清洁,不会受到人类活动和大气因素的直接影响。

地下水在水循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是贮存和输送水分,供水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地下水的游离水质直接关系到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利益,因此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也是很必要的。

但是,地下水虽然比地表水清洁,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存在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等问题,那么分布于土壤缝隙中的地下水也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合理开采和水资源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三、自然水自然水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由自然因素形成的水体,如雪、冰、雨、露、霜等形式的水。

它们是水循环过程中重新补充源的一部分,在短时间内自然水的水量可能非常小,但长时间累加起来后,也能够起到重要的补给作用。

滦河下游河水及沿岸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滦河下游河水及沿岸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滦河下游河水及沿岸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王晓曦王文科王周锋赵佳莉谢海澜王小丹摘要:了解地表水和沿岸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系统采集滦河河水及沿岸地下水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阴阳离子三角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水样的离子特征和水化学类型的形成作用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 从出山口到入海口,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过渡到HCO3·SO4(SO4·HCO3) 型,再逐渐转变为Cl·HCO3型,而阳离子则由Ca(Ca·Mg) 向Na·Ca(Na)型转化。

(2) 浅层地下水化学的形成受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的控制,在山间盆地和冲洪积扇,溶滤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主要作用,向下游随着含水介质颗粒变细,地下水径流速度变缓,溶滤作用减弱,蒸发浓缩作用逐渐增强,从出山口到入海口,河水和地下水的钠吸附比(SAR) 不断增大,说明溶滤作用逐渐被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代替。

(3) 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SO4·HCO3-Ca·Mg) 型。

水化学形成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同时受河床中的碳酸盐矿物和硅铝酸盐矿物溶滤作用的影响,在冲积海积平原可能存在蒸发盐岩的溶解。

关键词: 滦河; 河水; 地下水; 水化学; 形成作用中图分类号: P64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665(2014) 01-0025-09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 along the downstream Luanhe River,northeastern ChinaWANG Xiao-xi1,2,3,WANG Wen-ke1,2,3,WANG Zhou-feng1,2,3,ZHAO Jia-li1,2,3,XIE Hai-lan4,WANG Xiao-dan4Abstract: Understanding of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an unconfined aquifer is important for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In this paper,the exploratory research was done in the Luanhe River watershed using the water samples including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 along the LuanheRiver.Methods includ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Gibbs figure,Triangle plot and ionic ratio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rom the mountain front to the estuary,anion transforms from HCO3 type to HCO3·SO4 (SO4·HC O3 ) type from north to south,then gradually converted to Cl·HCO3 type.Cation transforms from Ca(Ca·Mg) type to Na·Ca(Na) type.(2) The formation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s constrained by topography and geologic structure.In the district of the intermontane basin and alluvial-proluvial fan,the leaching of halite,carbonate minerals and aluminosilica te is the chief geochemistry action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r.Along with the runoff pass,the influence of leaching becomes weaker and the effect of evaporation concentration becomes stronger.SAR of river water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increases from the mountain front to the estuary; and cat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gradually replacesthe leaching.(3) The main hydrochemistry type of the river water is HCO3·SO4-Ca·Mg (SO4·HCO3-Ca·Mg) type.Evaporation concen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In addition,the carbonate minerals and aluminosilicate in the riverbed may be leached by the river water; and the halite may be leached in the marine plain.Key words: Luanhe River; river water; groundwater; hydrochemistry; formation地下水水化学研究是水文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雎水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雎水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图 例
雎水 地 区位 于 四川 盆 地 西 北 部 , 属 亚 热 带 湿 润 季 风 气 候, 雨量 充沛 。年均 气温 1 6 . 3 o C, 年 均降 水量 1 2 6 1 mm。 区 内地形南 东低 , 最低 海拔 5 3 7 m, 最高 1 2 2 0 m。北 西 侧 为龙 门山前缘 侵蚀 溶 蚀 中 山 区 , 地形起伏大 ; 山 前 为 成都 平 原北 部边 缘 ; 侵 蚀堆 积 台地断 续沿 山前 地 带 分 布 。区 内地 下 水较 丰富, 当地 人们 大 多 利 用 地 下 水 作 为 生 产 生 活用 水 。因 此 , 在 现场调 查基 础 上 , 着重 研 究 雎 水 地 区 地 下 水 含 水层 特 征 、
东 向逆 冲断 层 和 褶 皱 为 主 , 其 前缘 边 界 为 晓 坝一 金 花 断 层 ,
如图 1 所示。 1 . 2 地 层 岩 性

除 西北 角 出露 白垩 系 、 侏 罗 系 和三 叠 系 的 泥 岩 、 砂 岩 和 砾 岩外 , 广布第 四系 不 同 成 因 的松 散 堆 积 层 , 区 内 出露 地 层 有: 全新 统残坡 积 层 、 全 新统 坡 洪 积 层 、 全新统河流冲积层、
1 地 质 背 景
1 . 1 地 质 构 造
图1 研 究 区 构 造 纲 要 图
水平 方 向上 , 平 原 地 表 广 大 范 围 内分 布 上 部 含水 层 组 , 其 主体是 厚 度 较 为 稳 定 的 冲 洪 积 砂 砾 卵 石 、 含 泥 质 砂 卵石 层, 钻 孔揭 露该 层 厚 度 1 0—2 0 m, 有 效 含水 层 厚 度 约 1 0 i T I 。 该层 在雎 水关 河 流 出 山 口外 , 被 全 新 统 冲 洪 积 扇 所掩 盖 , 而 在 出 山 口后 的河道 带及 附近 , 被线( 条带) 状 改造 并 于其 上 沉 积全 新统 漫滩 或 超 漫 滩 砂 卵 石 层 。 由于 区 内 不 同 部位 上部 含 水层 岩性组 合关 系不 同 , 厚 度各 异 且 卵石 间 充 填物 颗 粒 大

不同水源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不同水源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不同水源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源之一,其水化学特征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最新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精品

最新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精品

陕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随着城市规模和工业建设的发展,地下水质量不断下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陕西区域地表水环境状况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陕西省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资源状况1.1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等因素影响,根据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可分为五个不同特征的水文地质区。

陕北沙漠高原区,为上覆砂层的孔隙水和下伏的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水量较丰富;陕北黄土高原区为上覆黄土层的孔隙、裂隙水和下伏的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组成,水量不丰富;关中盆地区包括冲积、洪积平原、黄土塬和山地,具有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的河谷盆地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水量丰富;陕南区除汉中、安康等几个小盆地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量丰富外,广大山区均为裂隙水,其转化补给地表水成为河川径流的基流。

1.2地下水资源量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在河谷盆地与平原区采用补给量综合法,在丘陵山地区采用排泄量法。

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计算面积为20.47万km2,多年平均天然补给资源量为170.66×108m3/a.陕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38.03×108m3/a,关中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58.34×108m3/a,陕南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74.28×108m3/a.1.3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为55.86×108m3/a.按含水岩类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为47.44×108m3/a,基岩裂隙水为0.78×108m3/a,岩溶水为7.64×108m3/a,分别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84.93%、1.4%和13.67%.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可开采资源量为45.68×108m3/a,长江流域可开采资源量为10.48×108m3/a,分别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81.77%和18.13%.2区域水资源概况和供用水情况2003年到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由574.6亿m3下降到390.50亿m3,供水总量由74.6亿m3增加到88.04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比例由55.84%增加到61.40%,地下水供水比例由44.16%下降到37.90%.可见,陕西省地下水的供水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水资源结构也逐渐从地下水转向地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研究区水化学特征
本研究在区内采集雨水 1件 ,
地表水 13件 , 泉水 12件 , 共计 26 件水样 , 如图 1。 水样简分析在 西
南冶金地质测试所测试 。氢氧稳定
同位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所作测试 。 氢同位素测定采用锌反
应法 , 氧同位素测定采用氧 -二氧
少 , 仅占 1% ~ 3%, 春季与秋季的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 13% ~ 19%和 21% ~ 29%。年均 暴雨日数为 2.0 ~ 6.7 d。 暴雨开始期一般出现在每年 4 ~ 10月 , 平均暴雨开始期在 6月下旬至 7 月初 。
研究区地处龙门山褶皱带 , 山势较陡 , 第四系残基堆积层较薄 , 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大多数 汇入雎水河 , 为下游干河子的主要产流区 , 而在两沟交汇处如上广东坝或者河流转弯处如太平场 也有一定厚度的第四纪的冲洪积层可以较多地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的入渗补给 。流域在构造上处 于龙门山隆起带的北东向挤压带和太平场旋卷构造带的结合部位 , 断裂和褶皱非常发育 , 因而地 表水也常常在一些海拔较高处沿破碎带迅速下渗再在雎水河两岸以泉的形式出露 。 根据前人的区 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 , 全流域共有泉点 10 个 , 其中 0 ~ 10 L/S泉点 3 个 , 10 ~ 100 L/S泉点 3 个 , 大于 100 L/S泉点 4个 。雎水河在雎水镇出山后形成广阔的洪积扇 , 由扇缘到扇顶颗粒逐渐 变大 , 透水性变好 , 因而地下水常常在扇顶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的补给 。
为 Q5的 189.95 mg/L。 均属于低矿化度水 , 可见泉水从补给处到排泄处的径流途径不太长 。
(2)泉点矿化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小 , 且变小的幅度和地表水相一致 , 说明该流域的地
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紧密 。
· 67·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0年 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 第 17卷第 8期
1 研究区概况
雎水河流域位于安县西北部 , 处于龙门山中段 , 属于中 、 高山构造侵蚀 、 溶蚀峡谷地貌 。 区 内山脉走向主要为南西 -北东向及近南北向 , 地形起伏较大 , 沟壑纵横 , 坡陡谷深 , 山峰林立 , 地势整体北西高 , 南东低 。研究区内海拔高度一般为 1 200 ~ 2 000 m, 坡度一般在 25 ~ 55°, 最 陡可达 70°以上 。 最高峰是位于西北侧的三尖山 , 海拔标高约 3 021 m, 向东南降到区内最低点 雎水镇附近 , 标高约 665m, 相对高差达 2 356m。雎水河水面海拔则由上游的 1 300m逐渐降至 雎水镇附近的 700 m。
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 干湿季节分明 。 全年气候温和 , 雨量充沛 , 日照较足 , 无 霜期长 ;春来较早 , 夏长秋短 , 四季分明 。平均气温为 14.7 ~ 17.3 ℃。降水量比较充沛 , 年均 降水量 825.8 ~ 1 417mm。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以夏季降水量最多 , 占全年的 49% ~ 61%;冬季最
件较好 , 蒸发较弱 。
Piper三线 图为 分析 水化 学 组
分特征的常用方法 , 此次分析做的
piper三线 图 单 位 为 摩尔 百 分 数 ,
表示该阴离子或阳离子的摩尔所占
阴离子或阳离子总数的百分比 。 样 点越靠近某端点表示该样点相应的
图 1 雎水流 域采样点位置图
离子摩尔百分数越高 。
通过对这些地表水点的水化学特征简表 (表 1)和 Piper三线图 (图 2)可以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

关 , 可能是因为流经了含煤地层 。
关键词 :雎水河流域 ;水化学特征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
中图分类号 :P 342 文献标识码 :A
一个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始终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大气降水在到达地面后一部分通过地表 径流汇入河流 , 一部分通过入渗补给地下水 , 当地下水流经基准侵蚀面或者受隔水层阻挡时又会 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转化为地表水 , 而地表水也会以入渗等方式再次补给地下水 。 天然水的化学 成分是水在循环过程中与周围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 因此 ,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从一定程度上 记录着水体形成 、 运移的历史 , 是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示踪方法[ 1] 。
图 3 雎水河流域泉水 R型聚类分析
Q12的 HCO3的摩尔百分数高达 75% ~ 90%, Q8的 SO24 - 摩尔百分数最高 , 达到 63%。
180.26 mg/L。
(3)研究 区地表水 从上游到 下游矿
化度逐渐降低, 上游平均矿化度为
351.60 mg/L, 中游平均矿化度为 297.97
mg/L, 下游平均矿化度为 282.62 mg/L。
(4)地表水点都落在 Piper三线图三 角形 的 左 侧 一 边 , 说 明 水 中 离 子 Cl-、
图 2 雎水流域地表水及泉水 Piper三线图
Na+、 K+相对较贫乏 , 而 Ca2 + 、 Mg2 +、 HCO-相对较多 , 按舒卡列夫法分类主要的水化学类型为
HCO3 · SO4 — Ca·Mg、 HCO3 · SO4 — Ca和 HCO3 — Ca·Mg型 。 (5)从阳离子来看 , 所有地表水点的 Ca2+的摩尔百分数都在 50% ~ 80%之间 。 从阴离子来
化碳平 衡法 , 测定 仪 器为 DeltaS
Thermoqest型气体源稳定同位素 质
谱仪 , 测定结 果以相对于 VSMOW
标准的千分差表示 , 测定精度分别
为 ±2.0‰和 ±0.1‰。 2.1 地表水化学特征
研究流域地处山区 , 河道两岸
山高坡陡 , 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迅
速形成坡面径流汇入河道 , 径流条
(3)黄洞子沟处所取的 3个泉点以及斑竹园电厂下游 500 m雎水河右岸公路下的泉点矿化 度相对较大 。利用 SPSS软件对雎水河流域的 13个泉点做聚类分析 , 如图 3可见 , SO24- 离子及 Ca2 +与 TDS的相关性最好 , 如表 2中看出 Ca2 +与 TDS的相关系数为 0.933, SO24 -与 TDS的相关 性为 0.98, 所以说水中的 SO24 - 较高是矿化度偏大的主要原因 。 根据分析 SO24 - 与黄洞子沟地处层 有关 , 黄洞子沟所处的二叠系地层含有煤层 、 煤线 、 炭质页岩 , 煤矿中含有大量的 FeS[ 2] , 当地 下水流经这些煤层时 , S2 -被水中的 O2氧化生成 SO24 - 并随水溶滤出来 [ 3] , 从而使泉水中的 SO24 -
· 66·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0年 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 第水
泉水
中游
地表水
泉水
下游
地表水
泉水
样品数 1 4 4 6 4 3 4
表 1 雎水流域水化学特征简表
pH
矿化度 /(mg· L- 1)
对较多 , 按舒卡列夫法分类主要的水化学类型
为 HCO3 · SO4 — Ca和 HCO3 — Ca·Mg型 。 (5)从阳离子来看 , 所有地表水点的 Ca+
的摩尔百分数都在 50% ~ 80%之间 。 从阴离子
来看 , 大部分地表水点的 HCO-3 和 SO24 - 的摩尔 百分 数 在 40% ~ 60%之 间 , 其 中 , Q7、 Q5、
摘 要 :为了解特定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运 移和转化的 历史 , 为水资 源科学管理 提供依 据 , 分
析了小流域雎水河的水化学特征 。 结果表明 :(1)雎水河流域主要是大 气降水补给 的地矿化度 的
溶滤水 。
(2)雎水河 全线都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
(3)部分
泉点矿
化度相
对较高

SO2 4
-
较高
断裂 , 北川冲断裂 , 大火地斜冲断裂 4个大的断裂带 , 受断裂和褶皱的影响地层破碎 , 河谷两岸 出露较多泉点 。 通过这些泉点的水化学特征简表和 piper三线图可以发现其以下特征 。
(1)泉水的矿化度介于 180 ~ 530mg/L之间 , 其中矿化度最高为 Q8的 522.91 mg/L, 最低
水化学类型
5.9 3 7.5 1 7.3 2 8.0 4 8.0 7 8.0 1 8.4 0
9.41 351.60 373.69 297.97 297.35 282.62 282.81
HCO3· SO4— Ca· Mg HCO3 · SO4 — Ca· Mg HCO3· SO4— Ca· Mg HCO3· SO4— Ca HCO3· SO4— Ca· Mg HCO3· SO4— Ca HCO3· SO4— Ca· Mg HCO3 — Ca· Mg HCO3· SO4— Ca· Mg HCO3 — Ca· Mg HCO3· SO4— Ca· Mg HCO3 — Ca· Mg
雎水河发源于龙门山 , 流域绵延约 30 km, 在雎水镇出山后汇入干河子 , 为嘉陵江水系的上 游支流 。流域面积约 100余 km2 , 为典型的小流域 。流域内泉点出露较多 , 更兼煤洞开采而使地 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紧密 。 雎水河是雎水镇人民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 , 了解其水化学特征 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规律 , 对于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 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及流域生 态环境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收稿日期 :2010 - 07 -11 作者简介 :左蔚 (1985— ), 男 ,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地质 2008 级硕士研究生。
· 65·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0年 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 第 17卷第 8期
看 , 大部分地表水点的 HCO-3 和 SO24 - 的摩尔百分数在 40% ~ 60%之间 , 另外 , H3的 HCO-3 的摩 尔百分数达到 75%, H12的 HCO-3 的摩尔百分数达到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