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与新闻法》

合集下载

新闻道德法规重点

新闻道德法规重点

新闻道德与法规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法?法的基本特点(特征)是什么?“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它通过对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982年中国法学界)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的体现,即国家意志的体现;(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4)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2、新闻法制的概念、构成体系以及渊源新闻法制: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构成体系:渊源:法律渊源——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指依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其制订机关、效力范围、修改程序都有不同。

补充: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通过。

3、新闻违法行为分类及定义新闻违法行为的定义: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新闻违法行为的分类:(1)新闻刑事违法行为;(2)新闻民事违法行为;(3)新闻行政违法行为。

4、新闻法制中法律关系及特点新闻法律关系的定义: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1)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2)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4)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PS:*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即新闻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新闻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eg:①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

②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总编辑;主编;编辑;记者;通讯员。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题目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题目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现新闻法律规范的国家。

2、尽管各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国新闻法的产生和发展受本国、和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3、1992年世界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各国在联手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4、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职业道德也呈现着极大的丰富性,但总体来讲,无论哪一种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都不外乎是对职业活动中、、职业利益三者关系的调整。

5、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新闻必须真实,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 ;二是;三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新闻法律关系2、名誉权3、有偿新闻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近代进步报人提出了哪些新闻伦理观点?2、为什么说财产受损不是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必要条件?3、为什么说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2、联系实际阐述新闻职业道德对新闻法规的作用。

《新闻职业道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殷商2、经济思想政治3、报业评议联合会4、职业责任职业权利5、准确有据全面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2、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3、有偿新闻:就是新闻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活动。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点提示)1、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以品性为第一要素。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指的是针对自考考生所进行的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科目的考试试卷。

该试卷主要考察考生对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示例题目:
1.简答题:请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论述题:论述新闻法规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3.案例分析题:某媒体在报道一起重大事故时,未能及时向公众发布真实信
息,导致谣言四起,社会秩序受到影响。

请分析该媒体的做法违反了哪些新闻伦理和法规,并给出改进建议。

总结来说,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自考试卷是一套针对自考考生所进行的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科目的考试试卷,旨在考察考生对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知识点整理新闻传播需要重视新闻法治,需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知荣耻、辨善恶、重自律。

我国近代进步报人提出的新闻伦理思想: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以品行为第一要素二是新闻报道务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三是报刊要反映民情,直陈时事,主持清议,为民请命四是报刊要力求通俗易懂,面向人民群众,办报要有读者观念由印刷到报纸的中国第一批新闻法:清末: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上《钦定中国报律令》,制定新闻专门法被第一次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大清印刷物专律》1906 《大清报律》1908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北洋军阀:《报纸条例》1914 《出版法》1914袁世凯倒台后,北洋军阀先后颁布了《修正报纸条例》《著作权法》《报纸法案》《管理新闻营业条例》民国:多次修订出版法《出版法》1930颁布《修正出版法》1937《新闻记者法》定而未行新中国:《保密法》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中国目前关于纸质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国目前关于电子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国目前关于网络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法律基础、理论基础、物质(事业)基础等,是当下中国施行新闻法制的现实基础。

新中国长期不重视新闻法治的原因:按照战争年代传统办事,以政策指示为依据(习惯作用力)学习社会主义苏联,模仿其新闻法制模式(榜样作用力)单一属性新闻事业,不需要实施新闻法治(事业作用力)实行批准登录制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确保媒介切实遵循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二是便于对新闻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对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介日常监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遵守有关部门审定的媒介创办宗旨与编辑方针,追求社会效益的传播内容的监管;二是版面,网页,播出时段的日常运作是否有序的媒介运行秩序的监管。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名词解释:1.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答: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的统一,是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在新闻职业行为中的具体表现,是在新闻工作范围内对新闻工作者要提出的特殊的道德要求。

2.什么是有偿新闻?答:有偿新闻是一些人利用各种采编条件和宣传手段非法、非合理地谋取利益的总称。

3.什么是新闻诽谤?答:新闻诽谤是指利用大众传媒对他人的人格所进行的侵权。

4.什么是新闻侵权?答: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5.什么是新闻法制?答: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6.什么是隐私权?答:隐私权是指公民保持其与社会及他人无关的私人事务,在本人不愿意的情况下,不被公开的权利。

简答题和论述题:7.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③记者要善于调查研究,坚持新闻为人民而采写的原则④做好舆论监督工作⑤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⑶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各个要素完全准确无误②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③做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是一致⑸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⑹发扬团结协作精神8. 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功能有哪些?答:①规范职业行为②检查自纠标尺③社会监督依据9.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①宪法②社会效益等一原则③依法解放言论出版自由原则10.我国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是什么?答:①新闻法律关系是依据新闻法律法规建立的关系②新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③新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④新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11.怎么解释新闻的真实性?答: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各个要素完全准确无误②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③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12.举例说明有偿新闻有哪些危害?答:①损害党和政府威信,危害人民群众利益②损害媒体形象,败坏记者声誉③损害企业客户利益,容易产生负面效益④损害新闻职业道德,腐蚀新闻记者队伍13.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答:①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⑥编辑核实不力14.怎样防止新闻失实?答:①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自觉性②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③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主观片面性a.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b.不感情用事,偏袒一方c.不盲目报喜,不愿报忧d.不眼睛朝上,不顾下情e.不先入为主,对号入座f.不走极端,用语绝对④健全规章制度,严把失实关口⑤建立监督机制,做到有错必纠15.怎样制止有偿新闻?答:①新闻工作者要自律②新闻与广告要严格分开,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③新闻单位建立约束奖励机制④实引他律⑤加强社会监督,实引媒体相互监督16.怎样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答:㈠个人自律①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②塑造健全人格,将美德化为行动③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㈡社会他律(行政监督、法律制裁、舆论约束)a.开展受众调查b.举行新闻评议会c.聘请社会监督员d.内部自责自评17.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法律意识?答:⑴事实意识①慎重选择消息的提供者,所有事实核实无误,才可使用②在报道中交待新闻来源——同时要保护消息提供者③妥善保管采访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④客观的平衡报道⑵责任意识①向公众提供真实客观报道的责任②在发生新闻纠纷被告上法庭以后,有责任配合法院调查③诉讼终结后执行法院判决的责任⑶证据意识①新闻报道叙述事实时一定要客观真实,要有相关的可靠材料予以佐证。

新闻伦理与法规

新闻伦理与法规

10019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新闻伦理与法规笔记依据教材《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陈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一、新闻道德的涵义二、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三、优良道德制定方法——“应该”的概念体系四、对应该的认识第二章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一、人类早期信息传播活动道德标准二、近代新闻道德标准发展三、西方自由主义的新闻道德观四、新中国新闻道德标准第三章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一、道德总原则——善恶六原则二、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三、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四、传播信息道德规则——老实五、新闻采访中的中庸之道第四章新闻道德评价一、新闻工作者良心二、新闻工作者名誉三、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第五章新闻道德内容及实现一、新闻工作者品德的结构二、影响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外部因素三、新闻工作者品德培养第六章新闻道德的失衡与错位一、媒介因逐利而堕落二、社会公器变成私人表达空间三、新闻传媒报道中的歧视现象突出四、同情心的普遍缺失五、新闻传媒内部腐败现象第七章新闻传播法律制度一、新闻传播法制及调整对象二、宪法言论、出版自由的基本精神三、西方当代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第八章中国新闻法制历史一、清末的新闻法二、民国时期的新闻法三、新中国的新闻法制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刑事违法……第十章新闻传播与民事侵权第十一章广告传播法规第十二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第一节新闻道德的涵义1、新闻道德概念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标准。

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标准性调节体系。

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标准意义。

2、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只要行为进入社会领域,与他人和社会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一定行为准则和行为标准的制约,有的具有道德意义,可以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有的不具有道德意义,不能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非道德行为。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 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指规范新闻行业从业者行为和维护新闻秩序的法律法规。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守新闻法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1 新闻从业者职责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职责:- 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 - 尊重真实、尊重事实、尊重公平 - 尊重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 防止不实言论、造谣和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1.2 依法采访原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 依法采访,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生活私密空间 - 尊重采访对象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 采访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时要遵守法律规定1.3 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在报道过程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一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面临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2.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作为舆论引导者,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

2.1 客观、公正、中立新闻从业者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并且保持公正和中立。

不应该因为个人立场或利益关系而歪曲事实的真相。

2.2 尊重个人隐私新闻从业者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2.3 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报道过程中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的情况发生。

如果发现报道错误,应该及时进行修正和澄清。

2.4 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尊重并维护良好的新闻秩序。

不得进行虚假报道、诽谤、诬告、造谣等行为。

3. 结语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只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新闻行业才能保持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和信息传播的角色。

希望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第一章新闻道德及其概念•一、新闻道德的概念•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三、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四、应该的概念体系•五、对应该的认识一、新闻道德的概念•(一)道德•(二)新闻活动新闻传播新闻工作者•(三)新闻道德(一)道德•道德:《说文》曰:“道,所行道也。

”引申为规律和规则。

“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 从直于心,心得正直,引申为品德。

道与德的结合,只是指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而不指事物事实如何的规律。

•道德、伦理(moral):都指人际行为应该如何规范。

在中国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新闻活动•新闻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或是社会上新闻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最新最重要信息的活动。

•新闻工作者是指新闻机构中采访、编辑、出版、播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新闻从业人员。

(三)新闻道德•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区分标准:可以进行善恶的评价不道德与非道德•新闻工作行为是道德行为:直接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进行评判。

•本质特征:是否有益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善恶评价。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道德意义的发生及作用机制具备条件首先,报道者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主动采取的行为。

其次,报道者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志愿抉择而采取的行为。

可见,新闻道德这种内化的规范,从本质上看,只有在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可能发生作用。

二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新闻工作者尤其需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首先,新闻工作者诉诸舆论而参与国家治理的特殊身份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新闻工作者承担着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使命。

再次,新闻工作者所具有公众道德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1909年制定《新闻纸法》。规定:非本国居民、 现役或召集中陆海军人、禁治产者或准禁治产者、受徒刑或 监禁者等不得为报纸发行人或编辑人。承认编辑版权,评论 要多角度平衡表达。《少年法》规定:未满20岁的犯罪少年 的照片、姓名不得见报,但以下特殊情形除外:犯罪少年在 逃跑中,并有把握估计是杀人、放火的凶恶惯犯;是协查的 通缉犯。
2、国际化阶段(二战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1910年,国际期刊联合会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 。1948年3、4月间,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在瑞士日内瓦 举行,有5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国 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第一公约是《国际新闻采访及 传递公约》,由美国代表团提出。第二公约是《国际新 闻错误更正权公约》,由法国代表团提出。第三公约是 《国际新闻自由公约》,由英国代表团提出。如第一公 约有这样的规定:对于参约国记者的入境和出境,道经 或居留于他们的领土内,不加以如何特殊的歧视和非常 的限制。检查工作应尽可能当着记者的面进行等。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 威廉 主持制定了《记者守则》,基本内容是:新闻是一种专 门职业;一个大众的报纸应为大众所信赖;清晰的思考 和清晰的表达;正确和公平是良好新闻事业的基础;报 人应只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事情;如果不是为了公共利 益,就没有理由为禁载新闻辩护;凡是人家不愿意谈的 ,就不该把它写出来;,应竭力避免受贿;广告、新闻 与社论,均应为读者的最大利益服务;最成功及最能够 成功的新闻事业必须敬畏上帝和尊重人类,坚持超然地 位,不为成见和权力所动。我国的《大公报》提出了“ 不党、不盲、不偏、不私”的办报方针。
一、国外新闻法制 1、新闻管制 许可制、保证金制度、印花税制、事先审查制度、特别 管制
2、新闻自由的思想观点 密尔顿:《出版自由》、“观点的自由市场”、“真理 的自我修正” 罗伯斯庇尔:“提出反对意见的自由” 吉米· 边沁:“公开法则” 杰斐逊:“报纸的政府与政府的报纸”、“安全法则”
3、国外新闻法制简介 美国: 严密的逻辑思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 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凯恩斯给罗斯福信中的一句话)” 崇尚自由与自由的基础:“再也没有什么建议比让我成 为国王更令我觉得受到了冒犯和谴责。”华盛顿放弃做国 王。在制宪会议中,华盛顿几乎一言不发。1989年“德克 萨斯州诉约翰逊案”中,法官裁定约翰逊属于对政府不当 行为不满的“象征性表达”,并宣称:“星条旗保护你烧 它的自由。” 保护“表现”:艾莫生:“表现是思想发展、知识探求 和自我认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压抑信念和意志的表现, 就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对人的本性的否定。 “宪法第一修正案”——美国新闻法制的基石
伦理是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在信念来 调整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 称。 伦理道德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社会舆论、传统 习惯、个人内在信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伦理现象已经涉及到更多的领 域: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医学伦理、普适 价值和观念等。新闻媒体要正确认识和应对日益复杂的 伦理问题。如:法国北部“舶来民族”与当地人的冲突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美军在对伊拉克 战争中将古兰经倒入马桶的行为等。
五、新闻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活动形成一定的组织和规模后,基本的传播 伦理就应运而生了。如:古罗马时期为王公贵族抄送 行政文件的人首先要履行忠实传送的义务。而借助信 鸽传书的时候,看到受伤的信鸽就有救扶信鸽的道德 义务,甚至是法定义务。传送公文和消息的驿站有着 严格的交接和保密制度(江苏高邮盂城驿)。“两国 交兵,不斩来使”是约定俗成的军事传播公约。史家 的“秉笔直书”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和维护。澳大 利亚沙漠地区的图形传播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当然 ,那些破坏性的传播自然为人们所诟病,像“三人成 虎”、“烽火戏诸侯”、“狼来了” 等。
公正评论:基于事实、无恶意、多角度平衡。应注意区分 事实性陈述和观点性陈述;对于“模糊性事实”,适用“一 般人”标准;对于科学尚未证实的问题,各方有评 论的自由 权;对于“公众人物”的评论,权限可以适当宽松。 《官方保密法》:被动接收秘密者亦为犯罪;指出消息来 源的义务。“D通知” 瑞典:1812年制定《出版自由法》。属宪法性文件。规 定了“匿名权”。而希腊、塞内加尔明文禁止“匿名”。印 刷品的国民待遇问题。 丹麦:1851年制定《新闻法》。更正制度:免费刊登更 正、更正位置相同或相近、及时更正、只对当事人更正。
新闻评议制度和机构的建立也是新闻业道德自律的 体现。早在1874年,瑞典就成立了“发行人俱乐部”。 不久又建立了报业荣誉法庭。1946年7月,日本成立新闻 记者协会;1953年,英国成立报业评议会,1991年改名 为新闻投诉委员会。其主席巴斯诺姆因卷入“安然事件 ”,被迫辞职。美国于1967年成立6个州的新闻评议会, 197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新闻评议会,但因新闻界的抵制 ,在1984年解散。目前只有明尼苏达州的评议会还在活 动。中国台湾在1974年成立了新闻评议会。新闻评议组 织一般只有裁判权,而没有处罚权。像日本新闻记者协 会具有一定的处罚权,属于个例。1985年,第一届世界 报时常反复地思索,越是在心
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 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德国哲学
家康德语录】
伦理道德控制是贯穿人类社会管理始终的重要手段, 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手段体现着低成本和有效性。
一、伦理 “伦”与“理”原先是独立的两个词,两者合用的情况 最早发见于我国古代典籍《礼记﹒ 乐记》:“乐者, 通伦理者也。”汉代经学家郑玄的解释是:“伦,犹类 也,理,犹分也。”
七、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基本要求 1、新闻传播应客观、独立、准确、公正,应向社会提供 更正权和答辩权 2、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3、维护司法公正 4、保守职业秘密 5、以正当方式从事职业,不剽窃、不受贿 6、尊重公众,保护他人名誉、隐私 7、不误导社会,不伤风败俗 8、不歧视,坚持超然地位
第二章
新闻法制
四、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
基本训命:“不可说诳,不可偷窃。” 1、善与恶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亚里士多德:“至善就是幸福。”、“中道原则 ”
康德:“善良意志”、“绝对命令” 黑格尔:“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2、义务 义务就是应当、必须做的事。应注意区分道德义务与法 定义务。
3、良心 良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 形成的道德责任心和自我评价能力。孟子提出的“恻 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 心”。王守仁提出“良知”的概念。 4、荣誉 真正的荣誉是社会肯定和自我肯定的统一。注意 防止虚荣心的膨胀。如: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人 物情节、上海某青年获得“金小丑”奖、存在主义哲 学奠基人拒领诺贝尔奖等。 5、幸福 尽管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人生真正的幸 福是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才做出贡献。 6、公正 古希腊四大德之一(智慧、勇敢、公正、节制)。 罗素:“公正是对规则的同等适用。” 亚当斯密:“公正原则是最容易度量的道德原则, 是唯一明确的道德准则。”
3、国际一体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社会学家丹尼斯· 麦奎尔 提出 “发展媒介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倡导建立国际 社会传播新体系、新秩序,保持和维护国际传播的公正 。传媒的商业化、官僚化、垄断化、歧视性等现象比较 严重。
六、新闻道德问题种种 1、不守信约 2、干扰司法、执法工作 3、侵犯他人名誉、隐私 4、制造假新闻 5、大搞“支票新闻”、“广告新闻”、“有偿新闻” 6、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7、诱发不良动机,破坏社会风气 8、造谣、欺骗 9、助恶、助偏 10、歧视 11、恶性竞争,贬损同业 12、煽情及用语失范
3、1943年国民党政府制定《新闻记者法》。规定了记者 任职的条件。
1980年,上海代表赵超构在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 了制定新闻法或新闻出版法的口头建议。1998年3月,人大 代表侣广志向大会提交了由32名代表附议的《尽快制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新闻法》的提案,但没有明确的结果。
1801年,美国《取缔煽动法》失效。1966年,制定《 信息自由法》,规定只有九大类事项可以不予公开。1967 年,又制定《阳光下的政府法》。1903年,隐私法得到民 法上的确认。1976年制定《隐私法条例》。在“明尼苏达 州诉《纽约时报》案”中确立了“确有恶意”原则。
法国:1881年7月29日议会通过了《出版自由法》。废 除预先检查制度,规定出版活动是否合法由法院判定。还 规定了版本登记制度、版本记录制度、呈交样本制度、更 正与答辩制度、反论权制度、“瀑布制度”(法兰西主义 、比利时主义、普鲁士主义)
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俄 国社会活动家普列汉诺夫曾指出:“利益是道德的基 础。”应注意道德价值判断的多元性,注意价值平衡 。 三、伦理道德的三个基本层次 伦理道德的三个基本层次:个人品德、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西方国家很早就注意社会公德的培育,如 梭伦改革。总体上看,我们国人的社会公德还有许多欠 缺的地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储安平先生慨叹过:“谁 说中国人没有自由?中国人享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由—— 社会领域的自由。这里还应注意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 德的联系和区别。
英国: 1888年制定《诽谤法》。1911年通过《官方保 密法》。 诽谤是有关传播行为使他人的社会性评价遭受不应当有 的降低。诽谤的构成有三个要件:一是诽谤性言辞存在, 二是该言辞公开,三是可指认性。一般来说,一、三要件 具有复杂性,需要法官认真权衡、判定。 诽谤的种类:可多种角度分类。私生活诽谤与职业诽谤 、民事诽谤与刑事诽谤、口头诽谤与书面诽谤、原始诽谤 与重复诽谤、直接诽谤与暗示诽谤以及无意诽谤。 诽谤诉讼:原告须证明言辞具有诽谤性、言辞已发表、 可指认性。媒体辩护方法:正当理由(真实、同意)、公 正评论、特许权。对于媒体积极、善意的挽救措施和行为 ,也可以作为免责或是减责的理由。如:媒体及时作出更 正声明、依政免责情形出现等。
1、自我发展阶段(十七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由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在美国,报纸的普 及和渗透性几乎达到了“每个看门人和马车夫手里都有 一份报纸”的程度。报纸充斥了大量色情、凶杀、灾祸 、犯罪等低俗化内容。1896年,报业大亨赫斯特在主持 《纽约日报》社务时,曾派工作人员、画家芮明顿到哈 瓦那作战争速写,芮明顿到达哈瓦那后,给赫斯特回电 :“这里平静,不会有战争,想回纽约”。但赫斯特却 执拗地电复芮明顿:“请留下,你提供速写画面,我将 提供战争。”鉴于此,美国新闻界和其他有识之士掀起 了反对和抵制报纸低俗腐化的“清垃圾运动”、“扒粪 运动”。1841年,格里利在《纽约论坛报》创刊辞中申 明:要将报纸办成赢得善良的、有教养的人们嘉许的、 欢迎的家庭常客。普利策提出的口号是:“真实、真实 、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