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完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完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批准部门:电力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的通知电办[1993]113号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根据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技[1988]12号文批准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编制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现予发布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自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起实行原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SD16985(试行)同时作废。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为本规程今后的修订提供依据并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993年6月2日1总则1.0.1初步设计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制本规程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1.0.2本规程适用于大型及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类型的工程根据工程任务的特点其工作内容和深度应有所取舍和侧重特别重要的大型或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可由主管部门提出补充要求条件简单的大中型工程可以适当简化经主管部门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可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进行扩建改建及加固工程可参照使用1.0.3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进行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密切结合实际节约投资注重经济效益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有论证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文字简明扼要图纸完整清晰1.0.4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复核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确定工程规模选定水位流量扬程等特征值明确运行要求(2)复核水文成果(3)复核区域构造稳定查明水库地质和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特性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4)复核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数量(5)确定电厂或泵站的装机容量选定机组机型单机容量单机流量及台数确定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电气主接线和输电方式及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选定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的型式选定泵站电源进线路径距离和线路型式确定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和布置(6)提出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7)选定对外交通方案施工导流方式施工总布置和总进度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设备提出天然(人工)建筑材料劳动力供水和供电的需要量及其来源(8)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核实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及工程占地范围的实物指标提出水库淹没处理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9)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10)拟定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提出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以及主要管理设施(11)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利用外资的工程应编制外资概算(12)复核经济评价1.0.5初步设计文件应根据需要将下列资料列为附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专题报告的审查意见重要会议纪要等(2)有关工程综合利用水库淹没对象及工程占地的迁移和补偿铁路公路及其它设施改建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协议书及主要有关资料(3)水文分析复核报告(4)工程地质勘察土壤调查等报告及有关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5)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6)工程永久占地处理报告(7)水工模型试验报告及其它试验研究报告(8)机电金属结构设备专题论证报告(9)其他专题报告1.0.6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规程第2章至第13章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2综合说明2.0.1绪言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兴建缘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有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2.0.2水文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水系地形等情况气象水文泥沙水质及地下水的资料情况说明各项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2.0.3地质简述区域地质水库及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概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性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参数天然及人工建筑材料调查试验的主要成果2.0.4工程任务和规模简述本工程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所在河流开发概况本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任务和主次系统担负防洪灌溉治涝城镇和工业供水通航过木垦殖等任务的工程应说明其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发电效益的工程应说明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本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简述工程规模水利水能和泥沙计算成果各项特征值的确定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综合利用效益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2.0.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简述本工程的地址(坝轴线闸轴线厂址站址渠线堤线等)和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选定主要建筑物的规模等级标准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运行和泄洪方式及基础处理措施等2.0.6水力机械电工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简述机组和其它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水电站(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金属结构选型和布置采暖及通风的主要设备和布置2.0.7消防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2.0.8施工简述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导流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总工程量施工进度及工期施工强度所需劳动力建筑材料主要施工设备用风用水和用电的数量和来源以及施工占地数量等2.0.9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1)简述水库淹没所涉及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水库淹没标准淹没范围及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专项设施迁建规划及概算简述库底清理措施及库区综合开发规划(2)简述工程永久占地的范围和实物指标移民安置和专项设施迁建的规划及补偿投资2.0.10环境保护简述环境保护设计的依据和对主要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2.0.11工程管理简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及保护范围主要管理设施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及工程监测等2.0.12设计概算简述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和年度投资投资构成2.0.13经济评价简述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结论2.0.14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综述本工程建设总的结论意见提出今后工作意见2.0.15综合说明附图附表2.0.15.1附图(1)河流流域和工程地理位置图(2)工程总体布置图(或透视图的照片)(3)工程地质图主要建筑物区地质剖面图(4)枢纽工程总布置图和主要建筑物剖面图(5)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及电站电气主接线图(6)施工导流布置图(7)施工总布置图(8)施工总进度图(9)库区淹没范围图2.0.15.2附表(1)工程数量汇总表(2)总概算表分年度投资表(3)工程特性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3水文3.1流域概况3.1.1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性工程上游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概况3.2气象3.2.1简述流域内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3.2.2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的气象资料复核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3.3水文基本资料3.3.1简述流域内水文站分布及主要测站的测验情况3.3.2水文资料整编及资料复核情况(1)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资料的整编和复核情况对新出现的大洪水需详加说明(2)根据新增加资料并结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和要求检验前阶段基本资料是否需要修正3.4径流3.4.1复核径流系列及代表性分析成果3.4.2说明增加资料后的径流计算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径流成果比较3.5洪水3.5.1简述暴雨洪水特性3.5.2复核历史洪水3.5.3设计洪水(1)说明增加新资料后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洪水成果相比较(2)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新资料后设计暴雨和产汇流参数设计洪水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比较3.5.4入库洪水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入库洪水成果3.5.5可能最大洪水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成果3.5.6分期设计洪水说明分期原则及时期划分峰量选择原则参数计算和采用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3.5.7洪水地区组成和遭遇说明洪水地区组成的规律性及干支流洪水遭遇特性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推求方法参数计算和洪水过程线成果3.5.8涝区设计涝水流量说明增加新资料后涝区的设计涝水流量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3.6地下水3.6.1复核本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可开采资源量3.7泥沙3.7.1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来增加新资料后的悬移质推移质和输沙量计算成果复核泥沙特征值及颗粒级配3.8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8.1根据可行性研究后的实测资料对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复核检验并提出成果3.9水文泥沙测验站网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3.9.1说明施工期水(雨)情测报站网规划确定报汛通信方式3.9.2在多泥沙河流上根据需要编制库区水文泥沙测验站网规划3.9.3提出运行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总体设计专题报告3.10其他3.10.1水质说明工程所在河段天然状态下的水质情况3.10.2冰情简要说明工程所在河段冰情性质当水库区或坝下游邻近河段冰情严重时分析说明特殊冰情(冰塞冰坝等)对工程施工运行的可能影响情况3.10.3潮汐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潮汐规律及其特征水位说明潮汐与洪水遭遇特性3.10.4水面蒸发说明观测情况与蒸发量特征值3.11水文附图附表3.11.1附图(1)流域水系图(标准水文气象站及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位置)(2)径流洪水泥沙有关插补关系图(3)峰量关系图(4)主要站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频率曲线图(5)主要站年暴雨量洪峰洪量频率曲线图(6)典型与设计洪水(潮水位)过程线图(7)工程场址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8)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9)悬移质推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3.11.2附表(1)年月径流系列表(包括区间径流)(2)旬平均径流系列表(3)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表(4)洪峰洪量系列表(5)典型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6)年月输沙量系列表(包括区间输沙量)(7)年月含沙量系列表4工程地质4.1概述4.1.1概述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建库条件坝(闸站)址选择和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说明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4.2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2.1地质概况说明水库区工程地质概况4.2.2水库渗漏对有渗漏问题的水库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的水库说明渗漏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说明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预测渗漏损失水量提出防渗处理的意见4.2.3库岸稳定说明库区(特别是近坝和靠近城镇及重要经济对象地段)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地质结构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预测近期和远期的滑动崩坍方式和规模提出监测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2.4水库浸没说明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其邻谷地区可能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的意见4.2.5固体径流说明水库区有无大量固体径流的来源和范围4.2.6水库地震说明库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位置和震级4.2.7防护工程如库区需采取防护工程措施时说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3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4.3.1挡水建筑物(1)说明选定坝(闸)址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2)说明各比较坝(闸)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影响坝(闸)基和坝(闸)肩稳定的软土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状及组合情况各含水层水位分布及水力联系等特别是顺河断层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和特征提出坝(闸)型坝(闸)线的选择意见评价选定的坝(闸)基岩土体的变形抗滑渗透稳定性渗漏量和坝(闸)肩土体的稳定条件进行坝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的意见4.3.2泄水建筑物(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位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意见(2)说明选定泄水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堰基边坡和洞室围岩的稳定条件以及下游消能段抗冲刷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3引水建筑物(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2)评价选定的引水建筑物线路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对深埋引水洞还应说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4厂房(泵站)和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深埋大跨度地下厂房应说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2)评价选定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面建筑物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对地下建筑物应着重评价进出口洞脸和围岩的稳定性对大跨度的地下洞室应根据主要结构面的组合和地应力情况提出轴线选择的意见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5通航过木建筑物概述通航过木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6施工临时建筑物说明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4.4输(排)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4.1输(排)水渠道(1)分段说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近代地震活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冻土等特殊土的分布和性质对傍山渠道应着重说明山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对渠道的影响(2)评价地基边坡的稳定条件和渗透性预测产生浸没的可能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4.2输(排)水隧洞(1)分段说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对过沟和浅埋地段应着重说明岩土体的组成结构强度和透水性对深埋地质构造复杂的洞段应着重说明地应力地温情况及有无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等情况(2)评价进出口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预测发生涌水涌砂的可能性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4.3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说明渡糟倒虹吸涵闸和桥梁布置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5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4.5.1堤防(1)分段说明堤防沿线的地形地貌堤基岩土层的组成和结构应着重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不良地层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和渗透性等对已建堤防应说明堤基岩土的组成和性质堤身的填筑质量过去溃口和改道的情况以及有无潜在隐患等(2)评价堤基的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能力在地震基本烈度大于度(含度)的地区应评价堤基土在振动条件下产生液化的可能性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5.2河道(1)分段说明河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应着重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地下水位补给排泄关系和渗透性等(2)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6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壤调查4.6.1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说明灌(排)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富水程度水质特征地下水位及其动态预测灌(排)水后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水文地质分区提出灌(排)水方式的意见4.6.2灌(排)区土壤调查说明灌(排)区地形地貌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含盐量毛细水饱和带高度给水度以及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对已建灌(排)区要说明盐碱土的性质分布和现状预测灌(排)水对土壤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土壤分区提出土壤改良措施的意见4.7天然建筑材料4.7.1概述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详查天然建筑材料说明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有效层和无效层等以及开采运输条件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4.7.2在天然骨料缺乏的地区应提出人工骨料料源及质量评价4.7.3当利用施工开挖料作筑坝材料和人工骨料时应按照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进行调查提出质量评价4.8结论4.8.1扼要综述该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及结论4.8.2提出本工程技施设计阶段勘察工作的意见4.9工程地质附图附表4.9.1附图(1)区域地质图(2)水库区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3)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4)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5)坝(闸)址基岩地质图(包括基岩等高线图)(6)坝(闸)址渗透剖面图(7)喀斯特区水文地质图(8)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9)灌区水文地质图(10)灌区土壤分布图及土壤改良分区图(11)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图(12)典型钻孔柱状图及坑槽洞井展示图4.9.2附表岩石土壤土料砂料水质试验成果表5工程任务和规模5.1综合利用水库及水力发电工程5.1.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5.1.1.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1)概述本工程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人口土地矿产水资源能源等项资源各种自然灾害情况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计划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和该地区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优势和方向水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和供应状况(2)说明有关国民经济部门近期和远景计划对本工程的要求修建本工程的必要性5.1.1.2电力发展要求(1)概述本水电站所在地区的电力系统的用电要求负荷特性网络结构电源组成及水火电站的特性调峰要求供电经济指标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确定本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和作用(2)论证确定本水电站供电范围设计负荷水平和设计保证率等基本依据5.1.2综合利用要求根据工程任务分别对各项综合利用要求加以说明(1)防洪防洪对象洪灾状况现有防洪工程设施及其标准和对本工程的要求防凌及减淤和对本工程的要求(2)灌溉上下游灌区现状和规划灌溉发展面积引水方式引水高程引用流量设计保证率及需水量年内分配和对本工程的要求(3)治涝有关地区的治涝现状和标准及对本工程的要求(4)城镇和工业供水现状和规划需水量需水量年内分配保证率要求取水口的位置和高程(5)通航及过木航道及运输量现状和规划(包括流向)通航和过木(竹)季节流量船只(船队)及木筏的型式尺寸和吃水深度对水库放水时上下游水位变化和变率及保证率的要求施工期间及初期蓄水期间通航和过木(竹)的要求(6)渔业有关鱼类的种类习性本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必要的解决措施以及库区养殖要求(7)旅游利用水电站或综合利用水库结合附近的名胜古迹风景区发展旅游事业对本工程的要求(8)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对本工程的要求5.1.3水利和动能5.1.3.1径流调节计算(1)说明所采用的基本资料计算用的水文系列径流调节时段和代表年的选定用水过程及其对各部门用水的满足程度(2)说明本水库及有关水库群径流补偿调节方式和成果兴利与防洪共用库容的分析成果汛后回蓄的分析成果(3)抽水蓄能电站尚需说明水源可靠性调节周期上下库水量平衡若水源不足时尚应落实补水措施5.1.3.2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1)说明所采用的不同频率洪水及典型过程线地区洪水组成下游河道和梯级水库电站的防洪标准安全泄量或安全水位等情况的选择和论证成果(2)说明本工程洪水调节方式洪水调度原则和泄洪方式(3)选定泄水建筑物尺寸防洪库容及相应特征水位(汛期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及校核洪水位)5.1.3.3正常蓄水位的选择(1)说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正常蓄水位的选择成果和审查意见必要时予以复核(2)必要时对分期提高蓄水位进行论证5.1.3.4死水位选择(1)说明选择死水位所依据的水利动能计算成果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渔业旅游及生态环境水库淤积条件及排沙措施等方面对最低水位的要求水库淤积条件及排沙措施提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成果结论以及对进水口布置方式和高程的意见(2)如近期与远景需分别采用不同死水位应进行论证5.1.3.5装机容量选择(1)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装机容量选择成果和审查意见如设计条件无明显变化可按审查意见进行复核确定装机容量(2)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容量与上下库的蓄能库容一并复核说明底谷剩余电量和负荷特性可能的变化对装机规模的影响及其分析结论。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送审稿)审查会在京召开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送审稿)审查会在京召开
程》 送审稿 审查会 。
会议 由水利部水 电局刘仲 民副局长 主持。水 利部 国科 司、中国水 利学会 、水利 部水利 水 电规划 设计总 院、
水利部农村 电气化研究所 、云南省水利厅 农电局 、国电福霖风能开发 公司 、水利部 山西水 利水 电勘测设计 研究
院、水利部福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四川 省水 利水 电勘测设计 研究 院、山西省 水利厅 、陕西省水利 电力 勘测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 计研究 院、四川省凉山州水 电设计院等单位 的代表和专家参加 了会议。 会议 推选 水利部 水利 水 电规划设 计 总院李 现社 处长 为专 家组 组长 ,推选 水利 部农村 电气 化研 究所 黄建 平 副所长 为专 家组 副组 长 。会议 听取 了编制单 位水 利部 山西水 利水 电勘 测设计 研究 院 、水利 部福 建水 利水
证一期 、二期混凝土 的施 工质量 ,使施工得 以顺利进
行 。故塌孔 、埋钻段及两坝肩均采用人工挖孔施工 。
2 施 工 质 量 检 测 成 果 评 价
军 民 水 库 实 际 完 成 混 凝 土 防 渗 墙 面 积 15 76 m ,防渗墙施 工 过 程 中 ,施 工 单 位 自检取 4 6 .3 混凝土抗 压 试件 6 5组 ,抗渗 试 件 1 6组 ,抗 压强 度

4 ・ 3
理 论研 究
江西省 鄱 阳县军 民水库 除 险加 固工程 混凝 土 防渗墙几 种施 工工 艺 比较 2 1 第 2期 0 0年
后 经施工方报方 案 ,经业主 、监理 、设计各方 共
同商定采用人工挖孔法施工 ,一期槽孑 开挖断面 型式 L
3 几个 施工方案比较
军 民水库 大 坝防渗 墙施 工先 后采用 了 3种施 工

小型水电工程设计规范

小型水电工程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小型水力发电站(以下简称水电站)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地方水利、电力、航运、木材流送、水产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装机容量2.5万kW及以下,机组容量1万kW以下,其中机电部分,适用于机组容量为500~6000kw、出线电压不超过35kV的新建水电站的设计。

第1.0.3条水电站的初步设计,宜在河流(河段或地区)规划和地方电力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经审批的设计任务书进行。

对上、下游有影响的河段的开发,应征求相邻地区意见。

第1.0.4条水电站设计,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勘测和试验工作,以便取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地震、建材及地方工农业和淹没、移民以及其他国民经济综合利用要求等项基本资料和数据。

第1.0.5条水电站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水文、水利及水能第一节水文第2.1.1条水电站设计,应收集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气象、水文资料,并应进行整理分析,或进行必要的复查和修正。

整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流域和河道特征值;二、实测水文资料中的水尺位置、水尺零点高程、水准基面的变动、水位和流量观测情况、浮标系数的采用、测流断面的冲刷和淤积变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低水部分的延长方法等;三、受水利工程或分洪、决口等因素影响的径流和洪水资料;四、历史洪水、枯水资料。

第2.1.2条水电站的水文计算,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提供下列各项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一、径流取水口或坝址历年各月(旬、日)平均流量的系列表,年平均流量、时段(旬、日)平均流量频率曲线,指定频率的设计年平均流量及其年内各月(旬、日)平均流量。

二、洪水(包括分期洪水)设计洪峰流量,不同时段设计洪水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

三、泥沙悬移质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和月分配,典型年月分配,多年平均颗粒级配曲线。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1总则1.0.1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大,小型水电站类型多,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没有可遵循的相应标准,长年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大中型规程),尺度难以掌握。

因此,编制本规程的目的是适应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的需要,统一报告编制的标准,提高报告编制的质量。

本规程作为大中型规程的姐妹篇,总体内容、结构保持与大中型规程基本一致,并着重体现小型水电站的特点。

本规程作为推荐性标准,规定了普遍适用的要求,为报告编制提供依据,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型水电站工程允许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1.0.2本规程所界定的适用范围侧重以发电功能为主的小型水电站。

对于灌溉、供水、通航、过木等水利设施比重较大的工程,编制报告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应侧重。

对大中型综合利用工程所属的小型水电站,应根据工程的用途、规模、特点对照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进行分析,正确选用合适的编制规程,例如枢纽工程总体上按大中型规程编制,而其中的发电系统参照本规程。

1.0.3基本要求所列各项是对各专业的共性要求,各专业均应遵循。

1.0.4鉴于小型水电站工程通常相对简单,可不作可行性研究,因此本规程按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合并制订,包含两个设计阶段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有的工程根据需要按两个阶段设计,已有可行性研究报告,那么,采用本规程应作适当取舍,对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解决的部分,可从简或省略。

条文中所提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只是主要要求的概括,各专业应按各章节的具体要求编制。

1.0.5主要附件按小型水电站的需要附列,其中“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可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取舍,“环境影响报告”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新增的;试验和科研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可根据各工程的实际需要附列。

1.0.6本规程提出编缉和表述要求,目的在于提高报告编制的标准化水平。

总体编排中的工程鸟瞰图一项可根据具体条件取舍。

综合说明的附图除了将蓝图与其他附图另编一册外,还需另制成小图附在综合说明前面,其目的是便于阅读报告时能较直观地了解工程全貌。

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等5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等5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等5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水利部
•【公布日期】2019.05.31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告〔2019〕8号
•【施行日期】2019.08.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等5项水利行业
标准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告〔201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179-2019)等5项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
计报告编制规程
SL/T179-2019 SL179-2011 2019.5.31 2019.8.31
2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
术管理规程
SL/T246-2019
SL/T246-1999
SL558-2011
2019.5.31 2019.8.31
SL569-2013 SL599-2013
3 水文基础设施及技
术装备管理规范
SL/T415-2019
SL415-2007
SL416-2007
2019.5.31 2019.8.31
4 滨海核电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导则
SL/T777-2019 2019.5.31 2019.8.31
5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
程技术规范
SL/T778-2019 2019.5.31 2019.8.31
水利部
2019年5月31日。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完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完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批准部门:电力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的通知电办[1993]113号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根据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技[1988]12号文批准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编制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现予发布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自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起实行原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SD16985(试行)同时作废。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为本规程今后的修订提供依据并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993年6月2日1总则1.0.1初步设计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制本规程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1.0.2本规程适用于大型及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类型的工程根据工程任务的特点其工作内容和深度应有所取舍和侧重特别重要的大型或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可由主管部门提出补充要求条件简单的大中型工程可以适当简化经主管部门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可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进行扩建改建及加固工程可参照使用1.0.3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进行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密切结合实际节约投资注重经济效益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有论证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文字简明扼要图纸完整清晰1.0.4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复核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确定工程规模选定水位流量扬程等特征值明确运行要求(2)复核水文成果(3)复核区域构造稳定查明水库地质和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特性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4)复核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数量(5)确定电厂或泵站的装机容量选定机组机型单机容量单机流量及台数确定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电气主接线和输电方式及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选定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的型式选定泵站电源进线路径距离和线路型式确定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和布置(6)提出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7)选定对外交通方案施工导流方式施工总布置和总进度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设备提出天然(人工)建筑材料劳动力供水和供电的需要量及其来源(8)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核实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及工程占地范围的实物指标提出水库淹没处理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9)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10)拟定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提出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以及主要管理设施(11)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利用外资的工程应编制外资概算(12)复核经济评价1.0.5初步设计文件应根据需要将下列资料列为附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专题报告的审查意见重要会议纪要等(2)有关工程综合利用水库淹没对象及工程占地的迁移和补偿铁路公路及其它设施改建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协议书及主要有关资料(3)水文分析复核报告(4)工程地质勘察土壤调查等报告及有关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5)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6)工程永久占地处理报告(7)水工模型试验报告及其它试验研究报告(8)机电金属结构设备专题论证报告(9)其他专题报告1.0.6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规程第2章至第13章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2综合说明2.0.1绪言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兴建缘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有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2.0.2水文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水系地形等情况气象水文泥沙水质及地下水的资料情况说明各项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2.0.3地质简述区域地质水库及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概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性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参数天然及人工建筑材料调查试验的主要成果2.0.4工程任务和规模简述本工程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所在河流开发概况本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任务和主次系统担负防洪灌溉治涝城镇和工业供水通航过木垦殖等任务的工程应说明其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发电效益的工程应说明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本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简述工程规模水利水能和泥沙计算成果各项特征值的确定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综合利用效益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2.0.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简述本工程的地址(坝轴线闸轴线厂址站址渠线堤线等)和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选定主要建筑物的规模等级标准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运行和泄洪方式及基础处理措施等2.0.6水力机械电工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简述机组和其它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水电站(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金属结构选型和布置采暖及通风的主要设备和布置2.0.7消防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2.0.8施工简述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导流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总工程量施工进度及工期施工强度所需劳动力建筑材料主要施工设备用风用水和用电的数量和来源以及施工占地数量等2.0.9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1)简述水库淹没所涉及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水库淹没标准淹没范围及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专项设施迁建规划及概算简述库底清理措施及库区综合开发规划(2)简述工程永久占地的范围和实物指标移民安置和专项设施迁建的规划及补偿投资2.0.10环境保护简述环境保护设计的依据和对主要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2.0.11工程管理简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及保护范围主要管理设施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及工程监测等2.0.12设计概算简述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和年度投资投资构成2.0.13经济评价简述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结论2.0.14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综述本工程建设总的结论意见提出今后工作意见2.0.15综合说明附图附表2.0.15.1附图(1)河流流域和工程地理位置图(2)工程总体布置图(或透视图的照片)(3)工程地质图主要建筑物区地质剖面图(4)枢纽工程总布置图和主要建筑物剖面图(5)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及电站电气主接线图(6)施工导流布置图(7)施工总布置图(8)施工总进度图(9)库区淹没范围图2.0.15.2附表(1)工程数量汇总表(2)总概算表分年度投资表(3)工程特性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3水文3.1流域概况3.1.1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性工程上游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概况3.2气象3.2.1简述流域内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3.2.2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的气象资料复核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3.3水文基本资料3.3.1简述流域内水文站分布及主要测站的测验情况3.3.2水文资料整编及资料复核情况(1)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资料的整编和复核情况对新出现的大洪水需详加说明(2)根据新增加资料并结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和要求检验前阶段基本资料是否需要修正3.4径流3.4.1复核径流系列及代表性分析成果3.4.2说明增加资料后的径流计算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径流成果比较3.5洪水3.5.1简述暴雨洪水特性3.5.2复核历史洪水3.5.3设计洪水(1)说明增加新资料后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洪水成果相比较(2)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新资料后设计暴雨和产汇流参数设计洪水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比较3.5.4入库洪水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入库洪水成果3.5.5可能最大洪水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成果3.5.6分期设计洪水说明分期原则及时期划分峰量选择原则参数计算和采用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3.5.7洪水地区组成和遭遇说明洪水地区组成的规律性及干支流洪水遭遇特性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推求方法参数计算和洪水过程线成果3.5.8涝区设计涝水流量说明增加新资料后涝区的设计涝水流量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3.6地下水3.6.1复核本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可开采资源量3.7泥沙3.7.1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来增加新资料后的悬移质推移质和输沙量计算成果复核泥沙特征值及颗粒级配3.8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8.1根据可行性研究后的实测资料对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复核检验并提出成果3.9水文泥沙测验站网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3.9.1说明施工期水(雨)情测报站网规划确定报汛通信方式3.9.2在多泥沙河流上根据需要编制库区水文泥沙测验站网规划3.9.3提出运行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总体设计专题报告3.10其他3.10.1水质说明工程所在河段天然状态下的水质情况3.10.2冰情简要说明工程所在河段冰情性质当水库区或坝下游邻近河段冰情严重时分析说明特殊冰情(冰塞冰坝等)对工程施工运行的可能影响情况3.10.3潮汐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潮汐规律及其特征水位说明潮汐与洪水遭遇特性3.10.4水面蒸发说明观测情况与蒸发量特征值3.11水文附图附表3.11.1附图(1)流域水系图(标准水文气象站及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位置)(2)径流洪水泥沙有关插补关系图(3)峰量关系图(4)主要站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频率曲线图(5)主要站年暴雨量洪峰洪量频率曲线图(6)典型与设计洪水(潮水位)过程线图(7)工程场址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8)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9)悬移质推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3.11.2附表(1)年月径流系列表(包括区间径流)(2)旬平均径流系列表(3)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表(4)洪峰洪量系列表(5)典型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6)年月输沙量系列表(包括区间输沙量)(7)年月含沙量系列表4工程地质4.1概述4.1.1概述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建库条件坝(闸站)址选择和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说明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4.2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2.1地质概况说明水库区工程地质概况4.2.2水库渗漏对有渗漏问题的水库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的水库说明渗漏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说明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预测渗漏损失水量提出防渗处理的意见4.2.3库岸稳定说明库区(特别是近坝和靠近城镇及重要经济对象地段)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地质结构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预测近期和远期的滑动崩坍方式和规模提出监测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2.4水库浸没说明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其邻谷地区可能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的意见4.2.5固体径流说明水库区有无大量固体径流的来源和范围4.2.6水库地震说明库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位置和震级4.2.7防护工程如库区需采取防护工程措施时说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3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4.3.1挡水建筑物(1)说明选定坝(闸)址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2)说明各比较坝(闸)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影响坝(闸)基和坝(闸)肩稳定的软土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状及组合情况各含水层水位分布及水力联系等特别是顺河断层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和特征提出坝(闸)型坝(闸)线的选择意见评价选定的坝(闸)基岩土体的变形抗滑渗透稳定性渗漏量和坝(闸)肩土体的稳定条件进行坝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的意见4.3.2泄水建筑物(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位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意见(2)说明选定泄水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堰基边坡和洞室围岩的稳定条件以及下游消能段抗冲刷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3引水建筑物(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2)评价选定的引水建筑物线路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对深埋引水洞还应说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4厂房(泵站)和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深埋大跨度地下厂房应说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2)评价选定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面建筑物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对地下建筑物应着重评价进出口洞脸和围岩的稳定性对大跨度的地下洞室应根据主要结构面的组合和地应力情况提出轴线选择的意见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5通航过木建筑物概述通航过木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6施工临时建筑物说明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4.4输(排)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4.1输(排)水渠道(1)分段说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近代地震活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冻土等特殊土的分布和性质对傍山渠道应着重说明山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对渠道的影响(2)评价地基边坡的稳定条件和渗透性预测产生浸没的可能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4.2输(排)水隧洞(1)分段说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对过沟和浅埋地段应着重说明岩土体的组成结构强度和透水性对深埋地质构造复杂的洞段应着重说明地应力地温情况及有无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等情况(2)评价进出口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预测发生涌水涌砂的可能性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4.3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说明渡糟倒虹吸涵闸和桥梁布置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5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4.5.1堤防(1)分段说明堤防沿线的地形地貌堤基岩土层的组成和结构应着重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不良地层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和渗透性等对已建堤防应说明堤基岩土的组成和性质堤身的填筑质量过去溃口和改道的情况以及有无潜在隐患等(2)评价堤基的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能力在地震基本烈度大于度(含度)的地区应评价堤基土在振动条件下产生液化的可能性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5.2河道(1)分段说明河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应着重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地下水位补给排泄关系和渗透性等(2)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6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壤调查4.6.1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说明灌(排)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富水程度水质特征地下水位及其动态预测灌(排)水后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水文地质分区提出灌(排)水方式的意见4.6.2灌(排)区土壤调查说明灌(排)区地形地貌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含盐量毛细水饱和带高度给水度以及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对已建灌(排)区要说明盐碱土的性质分布和现状预测灌(排)水对土壤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土壤分区提出土壤改良措施的意见4.7天然建筑材料4.7.1概述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详查天然建筑材料说明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有效层和无效层等以及开采运输条件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4.7.2在天然骨料缺乏的地区应提出人工骨料料源及质量评价4.7.3当利用施工开挖料作筑坝材料和人工骨料时应按照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进行调查提出质量评价4.8结论4.8.1扼要综述该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及结论4.8.2提出本工程技施设计阶段勘察工作的意见4.9工程地质附图附表4.9.1附图(1)区域地质图(2)水库区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3)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4)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5)坝(闸)址基岩地质图(包括基岩等高线图)(6)坝(闸)址渗透剖面图(7)喀斯特区水文地质图(8)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9)灌区水文地质图(10)灌区土壤分布图及土壤改良分区图(11)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图(12)典型钻孔柱状图及坑槽洞井展示图4.9.2附表岩石土壤土料砂料水质试验成果表5工程任务和规模5.1综合利用水库及水力发电工程5.1.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5.1.1.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1)概述本工程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人口土地矿产水资源能源等项资源各种自然灾害情况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计划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和该地区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优势和方向水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和供应状况(2)说明有关国民经济部门近期和远景计划对本工程的要求修建本工程的必要性5.1.1.2电力发展要求(1)概述本水电站所在地区的电力系统的用电要求负荷特性网络结构电源组成及水火电站的特性调峰要求供电经济指标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确定本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和作用(2)论证确定本水电站供电范围设计负荷水平和设计保证率等基本依据5.1.2综合利用要求根据工程任务分别对各项综合利用要求加以说明(1)防洪防洪对象洪灾状况现有防洪工程设施及其标准和对本工程的要求防凌及减淤和对本工程的要求(2)灌溉上下游灌区现状和规划灌溉发展面积引水方式引水高程引用流量设计保证率及需水量年内分配和对本工程的要求(3)治涝有关地区的治涝现状和标准及对本工程的要求(4)城镇和工业供水现状和规划需水量需水量年内分配保证率要求取水口的位置和高程(5)通航及过木航道及运输量现状和规划(包括流向)通航和过木(竹)季节流量船只(船队)及木筏的型式尺寸和吃水深度对水库放水时上下游水位变化和变率及保证率的要求施工期间及初期蓄水期间通航和过木(竹)的要求(6)渔业有关鱼类的种类习性本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必要的解决措施以及库区养殖要求(7)旅游利用水电站或综合利用水库结合附近的名胜古迹风景区发展旅游事业对本工程的要求(8)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对本工程的要求5.1.3水利和动能5.1.3.1径流调节计算(1)说明所采用的基本资料计算用的水文系列径流调节时段和代表年的选定用水过程及其对各部门用水的满足程度(2)说明本水库及有关水库群径流补偿调节方式和成果兴利与防洪共用库容的分析成果汛后回蓄的分析成果(3)抽水蓄能电站尚需说明水源可靠性调节周期上下库水量平衡若水源不足时尚应落实补水措施5.1.3.2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1)说明所采用的不同频率洪水及典型过程线地区洪水组成下游河道和梯级水库电站的防洪标准安全泄量或安全水位等情况的选择和论证成果(2)说明本工程洪水调节方式洪水调度原则和泄洪方式(3)选定泄水建筑物尺寸防洪库容及相应特征水位(汛期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及校核洪水位)5.1.3.3正常蓄水位的选择(1)说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正常蓄水位的选择成果和审查意见必要时予以复核(2)必要时对分期提高蓄水位进行论证5.1.3.4死水位选择(1)说明选择死水位所依据的水利动能计算成果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渔业旅游及生态环境水库淤积条件及排沙措施等方面对最低水位的要求水库淤积条件及排沙措施提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成果结论以及对进水口布置方式和高程的意见(2)如近期与远景需分别采用不同死水位应进行论证5.1.3.5装机容量选择(1)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装机容量选择成果和审查意见如设计条件无明显变化可按审查意见进行复核确定装机容量(2)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容量与上下库的蓄能库容一并复核说明底谷剩余电量和负荷特性可能的变化对装机规模的影响及其分析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 水利水电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水电工程中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任务。

因此,按照国家规定,提出《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旨在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的初步设计编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优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规范范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和水资源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要求。

二、主要内容
(1)文件编制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和水资源发电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确定设计任务,编制相应的文件:设计报告、设计技术及工程量清单、经费预算、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书等。

(2)设计任务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分析应以用水、发电目标和水资源发电项目开发及水电利用的效益为依据,运用水文学、流体力学、水工结构力学、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等科学原理,合理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设施。

(3)专业技术和管理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应遵循国家各项规范,符合法律法规和要求,按照规定编制设计报告和施工图纸,确保工程各项技术及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三、主要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旨在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的初步设计编制,为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使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财务规范,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优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3水文3.1 流域概况3.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道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情况。

3.1.2 简述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3.2 水文基本资料3.2.1 说明流域内及借用流域水文站网分布、各测站项目和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高程系统和测验基本方法、资料整编情况。

3.2.2 简述水文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做出评价。

3.3 径流3.3.1 对设计依据站的实测径流进行还原计算和插补延长,分析论证径流系列的代表性。

3.3.2 进行设计依据站的径流计算,说明资料短缺地区径流计算方法,提出工程场址的径流参数和径流成果,选择径流调节代表段和代表年,分析枯水径流特征,分析论证径流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3.4 洪水3.4.1 分析造成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成因、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3.4.2 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历史洪水的洪峰、洪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

分析确定历史洪水及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3.4.3 对实测洪水进行洪水资料的还原、插补延长,并结合历史洪水进行频率计算,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4.4 对资料短缺地区推算设计洪水可采用暴雨推算或洪水统计参数地区综合推算等方法,并应相互印证;分析最终所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3.4.5 说明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及成果。

3.4.6 说明施工洪水时段的划分、洪水系列统计原则,提出各时段洪峰、洪量频率计算成果,并分析论证其合理性。

为水库调度运用计算的分期洪水,需说明划分前、后汛期的根据。

3.5 泥沙3.5.1 说明流域泥沙概况,提出悬移质、推移质特征值。

对多沙河流提出泥沙颗粒级配成果和输沙量、含沙量的年、月成果及年输沙量频率曲线成果。

3.6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6.1 说明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基本资料情况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绘制方法,提出采用的成果。

3.7 其他3.7.1 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的冰情特性,分析工程河段发生冰坝、冰塞等情况的可能性,并估算对工程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标准号】:SL/T 179-96【代替标准】:【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发布日期】:1996-09-10发布【实施日期】:1997-01-01实施【批准文号】:水科技[1996]420号【批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179-96的通知水科技[1996]420号根据部1993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由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司主持,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主编制订的《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179-96 本标准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在实行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发行。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日【全文】:1总则1.0.1为了统一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标准,提高编制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装机容量50~10MW,出线电压不超过110KV的新建小(1)型水电站。

装机容量10MW以下的小(2)型水电站可参照本规程作适当简化。

改建、扩建、加固工程可参照本规程有关章节。

大中型综合利用工程所属的小型水电站部分可参照本规程,其余部分应遵照有关规定。

1.0.3实施本规程应遵循下述基本要求:(1)遵照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2)进行必要的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

(3)设计应充分体现小型水电站的特点,因地制宜,安全可靠,节约投资,注重经济和社会总体效益。

(4)采用科技新成果,力求技术先进。

(5)内容完整,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及明确的结论。

1.0.4本规程所规定的初步设计报告是在河流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的,其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任务、工程规模、等级。

(2)确定水文参数,提出分析计算成果。

(3)调查区域地质,查明库区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4)选定坝址、坝型、厂址,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提出主要工程量。

(5)确定装机容量、机组机型、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主要机电设备及闸门、启闭机的型式和布置。

(6)提出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劳动力、供水供电的需要量及来源。

(7)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实物指标,提出水库淹没处理、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

(8)提出消防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设计。

(9)编制概算,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评价。

1.0.5初步设计报告应根据需要,将下列文件列为附件:(1)河流规划报告审批文件、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及有关的会议纪要。

(2)工程综合利用的协议书及有关资料。

(3)水库淹没、工程占地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有关协议。

(4)环境影响报告及有关部门审批意见。

(5)试验和科研报告。

(6)其他专题报告。

1.0.6报告按下列要求编辑和表述:(1)总体编排顺序:目录、附件目录、附图目录、正文、附件。

正文以本规程第2章综合说明列为第1章,以下各章依次排列。

(2)各章的附图集中另编一册,其中综合说明的附图应另制小图附在综合说明前。

(3)工程特性表附在综合说明后,其他附表分别附在各章的适当位置。

(4)报告的文字表述应准确简明、逻辑严谨、通俗易懂。

图纸应完整清晰。

1.0.7实施本规程要相应执行已颁布的SL77—94《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76—94《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16—92《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等专业规程。

1.0.8本规程引用下列标准的有效版本,编制报告应遵照执行:GB3100~3102—86《量和单位》。

SL 01—92《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SL26—92《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

2综合说明2.1概述2.1.1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和河流规划的结论及审批意见。

2.1.2简述勘测设计过程。

2.2 自然条件2.2.1简述工程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流域位置、水系、气象、水文、泥沙、水质的资料情况、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

2.2.2简述区域地质、水库及主要建筑物的地质概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性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天然及人工建筑材料调查试验成果。

2.3工程任务和规模2.3.1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及本工程的任务。

2.3.2简述工程规模、水利水能计算结果、主要特征值。

2.3.3简述工程综合利用效益、技术经济指标。

2.4工程布置及建筑物2.4.1说明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2.4.2简述坝址、坝轴线、坝型、厂址及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和选定。

2.4.3简述推荐方案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及主要尺寸、运行方式及基础处理措施等。

2.5机电及金属结构2.5.1简述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

2.5.2简述机组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金属结构选型和布置。

2.6消防2.6.1 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2.7施工2.7.1简述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及主要建筑材料和来源及供应渠道。

2.7.2简述导流方案及导流标准。

2.7.3简述主要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强度。

2.7.4简述施工总布置规划概况及施工占地数量。

2.7.5简述主体工程总量、施工工期及所需的劳力和三材用量。

2.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2.8.1简述水库淹没标准、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及补偿费用。

2.8.2简述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处理措施及补偿费用。

2.9环境保护2.9.1简述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2.9.2简述环境保护措施及所需费用。

2.10工程管理2.10.1 简述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范围、主要管理设施。

2.10.2 简述工程调度运行方式。

2.11概算2.11.1简述概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2.11.2简述工程总投资、静态总投资。

2.12经济评价2.12.1 简述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2.13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1.13.1 综述工程建设的结论及今后工作的意见。

2.14附图附表2.14.1附图如下:(1)工程地理位置图。

(2)工程总体布置图。

2.14.2 附表如下:(1)工程量汇总表。

(2)总概算表、分年度投资表。

(3)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

3水文3.1 流域概况3.1.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道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情况。

3.1.2简述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3.2水文基本资料3.2.1说明流域内及借用流域水文站网分布、各测站观测项目和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高程系统和测验基本方法、资料整编情况。

3.2.2简述水文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做出评价。

3.3 径流3.3.1对设计依据站的实测径流进行还原计算和插补延长,分件论证径流系列的代表性。

3.3.2进行设计依据站的径流计算,说明资料短缺地区径流计算方法,提出工程场址的径流参数和径流成果,选择径流调节代表段和代表年,分析枯水径流特征,分析论证径流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3.4洪水3.4.1分析造成洪水的暴雨特性、洪水成因、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3.4.2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历史洪水的洪峰、洪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

分析确定历史洪水及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3.4.3对实测洪水进行洪水资料的还原、插补延长,并结合历史洪水进行频率计算。

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4.4对资料短缺地区推算设计洪水可采用暴雨推算或洪水统计参数地区综合推算等方法,并应相互印证;分析最终所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3.4.5说明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及成果。

3.4.6说明施工洪水时段的划分、洪水系列统计原则,提出各时段洪峰、洪量频率计算成果,并分析论证其合理性。

为水库调度运用计算的分期洪水,需说明划分前、后汛期的根据。

3.5泥沙3.5.1说明流域泥沙概况,提出悬移质、推移质特征值。

对多沙河流提出泥沙颗粒级配成果和输沙量、含沙量的年、月成果及年输沙量频率曲线成果。

3.6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6.1说明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基本资料情况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绘制方法,提出采用的成果。

3.7其他3.7.1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的冰情特性,分析工程河段发生冰坝、冰塞等情况的可能性,并估算对工程的影响。

3.7.2说明潮汐对本工程的影响。

3.8附图附表3.8.1附图如下:(1)流域水系图。

(2)径流、暴雨、洪水及泥沙插补延长的主要相关关系图。

(3)年(汛期、枯水期)径流频率曲线图。

(4)洪峰和各时段洪量频率曲线图。

(5)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6)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7)悬移质、推移质颗粒级配曲线图。

(8)年输沙量频率曲线图。

3.8.2附表如下:(1)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

(2)代表年逐日径流成果表。

(3)洪峰、洪量系列表。

(4)典型洪水、设计洪水及潮水位过程线表。

(5)年、月输沙量系列表。

(6)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

(7)其他有关附表。

4工程地质4.1概况4.1.1简述前阶段勘察工作的过程、结论和存在问题。

4.1.2说明本阶段的勘察任条、工作简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4.2区域地质4.2.1简述区域的地形地貌、所处的地貌单元、物理地质现象;地层岩性、厚度、分布及接触关系;可溶岩地区喀斯特发育规律;所处地质构造单元、主要构造性质、产状、规模及相互关系;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4.2.2按1∶400000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

4.2.3地质构造特别复杂、地震基本烈度大于Ⅶ度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别频繁的地区,应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

4.3水库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4.3.1简述库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4.3.2说明库区的地貌特征、水库周边地形条件;强透水性或可溶性地层分布位置、厚度、补排关系和封闭条件;通往库外的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的位置、宽度和透水性。

评价水库蓄水后可能发生渗漏的位置、渗漏量,提出防治处理意见。

4.3.3说明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邻谷可能浸没的程度,预测水库蓄水后浸没范围及防治处理意见。

4.3.4说明库岸,特别是近坝库岸不稳定岩、土体位置,范围及特征。

预测水库蓄水后库岸失稳的可能性,提出防治处理意见。

4.3.5说明库周植被、水土流失状况。

预测水库蓄水后,固体径流来源及变化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4.4挡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4.4.1说明各比较坝(闸)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形、岩性、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对初拟的坝(闸)址及建筑物比较方案进行地质比选,提出坝址、坝轴线、坝型、坝高的地质选择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