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结合教育理论,谈谈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背影》这篇文章,谈谈如何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兴趣。
第三题题目: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第四题题目:请以“诗意语文”为主题,谈谈你的教学设想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将如何将其应用于你的教学实践中。
第六题题目:谈谈你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第七题题目:请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题,谈谈你对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关系。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九题题目:试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十题请结合具体教材内容,谈谈你如何设计一堂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要求,设计一节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走马上任,林黛玉进贾府》2.教学目标:a.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b.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c.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d.培养学生欣赏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a.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b.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教学方案:一、教学时间: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红楼梦》第一回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红楼梦》第二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角色。
为了选拔优秀的教师,各地举行了一系列的招聘考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
B. 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C. 天空中飘着细雨,像是天使的泪水。
D.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
答案:A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人生有起有落,如同滚滚长江。
B. 他的眼睛明亮而深邃。
C. 她的微笑像阳光一样温暖。
D. 风轻轻地吹过,树叶婆娑作响。
答案:A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白答案:C二、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批评性阅读,并举例说明。
答案:批评性阅读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阅读方式。
它不仅仅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更注重对作品形式、结构、意义等方面的独立思考和评判。
例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批评性阅读会关注作者的叙事手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呈现等方面,并从中找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请分析一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并阐述她对整个小说的意义。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个性敏感、聪明而又多愁善感。
她有着独特的审美和才情,但也因为过于敏感而常常陷入情绪的波动中。
林黛玉的形象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独立思考者和反叛者的角色,她对整个小说的意义在于通过她的遭遇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压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批判。
三、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阅读的作文。
提示:阅读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请谈谈你对阅读的理解,并举例说明阅读对你的影响。
答案:阅读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对我而言,阅读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róng)恣意(zì)睥睨(pì)蹉跎(cuō)B. 桎梏(gù)踟蹰(chú)旖旎(nǐ)龃龉(jǔ)C. 徜徉(cháng)踽踽独行(jǔ)逡巡(qūn)饕餮(tāo)D. 潸然泪下(shān)呷茶(xiā)缱绻(qiǎn)恣肆(s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讲座,使我对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我读了好几遍都还没读完。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3-2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2.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________的作品。
3.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玉上刻有“________”四个字。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句,出自其作品《________》。
5-1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
2. 文中“田田的叶子”形容的是荷叶的________。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个性化教学的理解。
第二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中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公开课教学实践活动时,发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自顾自地玩手机,而且多次被提醒后仍然我行我素。
该教师试图通过幽默的方式提醒学生专注听讲,但没有效果。
课后,这位教师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问题:作为一位语文教师,面对学生课堂上的不专注行为,你会如何应对?第三题题目: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题题目:请谈谈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高级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以及您是如何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
第六题题目:请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第七题题目:你在教学中如何处理不同学情的学生?第八题请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谈谈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第九题题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美?请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说明你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第十题题目:请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为例,谈谈你对“理想与现实”这一主题的理解。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节综合性的语文教学课。
材料一:《荷塘月色》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描写月夜荷塘美丽景色的散文。
文章通过对月光、荷叶、荷花、荷香等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优美、富有诗意的意境。
文章的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表现力。
材料二:《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背影”为中心,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了父亲与儿子各自的生活轨迹和情感变化。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题目:请结合您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您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第二题题目:请谈谈你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第三题题目: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情境描述:在一次高中语文课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红楼梦》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进行线上讨论。
在下一次课开始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并未完成阅读任务,讨论也并不热烈。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准备采取以下措施:1.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2.延长阅读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红楼梦》;3.针对未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
请问你作为这位教师,会采取哪种措施,为什么?请结合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兴趣、课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第五题题目背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见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题目内容:假设你正在教授《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
在课堂上,你如何设计一个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且在这个活动中融入写作训练?请详细描述你的教学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过程以及预期的效果。
第六题题目:请你谈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板块教学目标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有效实施这一板块的教学。
第七题题目:请你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八题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时,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招教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招教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讣告(fù)恫吓(dòng)恪守(kè)桎梏(gù)B. 剽悍(piāo)恣意(zì)缜密(zhēn)诘问(jié)C. 拮据(jū)涸辙(hé)斡旋(wò)踯躅(zhú)D. 缱绻(quǎn)箴言(zhēn)缜密(zhēn)恣意(zì)答案:D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力。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C. 他这个人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D. 他这个人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答案:D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C.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D.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C.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D.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他虽然年轻,可是经验丰富。
C. 他虽然年轻,却经验丰富。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答案:C7.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B. 他不仅乐于助人,而且学习成绩优秀。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的理解。
第二题请谈谈你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看法。
第三题情景:你是一名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学生张明学习态度消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经常不到位,平时的阅读量也很少。
请问你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他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第四题请谈谈您如何理解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
第五题情景:您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学生始终沉默不语,即使您明确提问,他也只是低头不说话。
经过询问了解,得知该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困难,学习上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感到frustration。
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将如何引导该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帮助他重拾学习语文自信心?要求: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述您的教学策略,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第六题题目:请简要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并谈谈你对他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
答案及解析:第七题题目:请分析一下《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并结合《红楼梦》的情节发展,谈谈你对贾宝玉这个人物的理解。
答案及解析:第八题题目:请说明您如何处理在课堂上遇到的学生违纪行为。
第九题题目:请谈一谈对于教师如何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己行为的理解。
第十题请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节高中语文课的教案,课题为“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题题目:请根据所学课程内容,设计一篇针对高中语文的教案。
要求:1.内容要涵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2.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3.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4.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教学评价科学有效,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题题目:根据给出的教材段落,设计一堂针对高中学段的语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蹉跎(cuō tuó)C. 踌躇(chóu chú) D. 旖旎(yǐ nǐ)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完全同意。
B. 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我完全同意。
C. 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完全同意他。
D. 我完全同意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鹿鸣》D. 《桃夭》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D.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李时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
2.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他的________体散文集。
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的名句。
4.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__”四个字。
5. “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两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论述《论语》中关于“仁”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五、教学设计题(共20分)请设计一堂以《岳阳楼记》为主题的高中语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社稷即使痛心疾首
B.讴歌殴打呕心沥血
C.惊涛韬晦滔滔不绝
D.桑梓渣滓莘莘学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弛观摩顾名思意
B.拖沓狼藉省吃简用
C.矜持宣泄莫衷一事
D.遒劲黯淡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关联词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就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
他有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A.而所以于是何况
B.但并且所以何况
C.但所以于是况且
D.而并且所以况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水浒传》英译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西方通行本为《猴》,《红楼梦》的俄译本是《红色楼阁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
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C.但老船夫却做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D.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5.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畅销书,精装的销量一般在十万册以上,简装的销量一般在二十万册以上。
由于是畅销书,出版商推出精装本也不会滞销,而且利润往往比简装的更
大,。
A.由此可见,畅销书是指由于销售快、销量高因而获利更高的出版物。
B.由此可知出版商不愿意出简装书而愿意出精装书的根本原因。
C.由此可见,畅销书是指销量大,销售快,利润高的出版物。
D.由此可见,出版商喜欢“精心包装”,是为了赢取更大的利润。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牛)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
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
”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
”愈称其质直。
大业之世,委遇称隆。
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
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
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矣。
”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
”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
”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其宽和如此。
(节选自《隋书》卷四九)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语小辩辩:口才 B.好酒而酗好酒:好的酒
C.事上尽礼事:侍候 D.读书不辍辍:停止
7.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车服卑俭讷于言而敏于行
(2)上尝令其宣敕愈称其质直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8.下列句子中的“谢”字与“退还拜谢”中的“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下面对牛弘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弘的故事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的最形象的注释。
B.牛弘在朝堂宣敕一事中,故意说自己忘了,这种官场做作的目的在于取得皇帝的信任。
C.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酗酒杀了他的牛,尽管妻子再三诉说,但他不变脸色,照常读书。
D.在性格方面,牛弘还非常俭朴,宽仁。
第Ⅱ卷(共73分)
三、读唐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回答10—11题。
(8分)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域中增暮寒。
[注]终南:即终南山,在长安之南。
阴岭:终南山的北面,不朝阳,故易于积雪。
10.简要说说诗句是如何切题的。
(4分)
11.末句“域中增暮寒”论者多指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在言外,请略加阐释。
(4分)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14分)
穿布鞋的故居
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七拐八绕,枝枝蔓蔓,曲径通幽,八卦阵似的。
安乐巷也不例外,两旁青砖高墙,中间青石铺路。
这是安乐巷27号门牌,坐西朝东,极普通的那种民居,如果不是挂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朱自清故居”五个字,你若是骑车穿巷,脚下稍一用力,便会倏忽而过。
故居就和他的主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
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郭良夫先生编选的《完美的人格》里的一个细节,朱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时,总是喜欢穿平底布鞋,每逢开会,从不坐主席台,只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静听同事们阔论。
朱先生在会场上偏于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一脉相承啊。
于是,我头脑中闪出本文的题目——“穿布鞋的故居”。
如今,到处在修葺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气派又热闹。
尤其在时髦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今天,名人故居拥有了一份独特的召唤力。
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为了供后学瞻仰,有关部门只是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迁了出去,腾空房间便成了。
故居很小,小得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小得你站在门庭下清咳一声,每个角落里都能听到。
这又和朱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绝不放作高深,只求平易近人。
于是我这样概括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
游人很少,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门票。
扬州有座瘦西湖,到过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会向别人炫耀一番,我到过瘦西湖,而朱自清故居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首先没有殷殷企盼拜访的人,绝不会有一种陈年老窖般的期待,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而到过的人更不会将此作为话题,因为我相信,能够在今日仍念念不忘这片陋房的人正是感染了朱先生的平淡与平和的。
为此我反复为故居的车马无声而庆幸,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
12.第4段中说“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3.根据上文,指出“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中“本意”的具体意思。
(3分)
14.第3段中说,名人故居“拥有一份独特的召唤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
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5.文章为什么要以“穿布鞋的故居”为题?试简要回答。
(4分)
五、(11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李煜《浪淘沙》)
(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根据诗词、成语典故的关联,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4分)
不是怀乡,所以没有乡愁;
不是近乡,所以没有;
不是还乡,所以没有。
18.仿造上下句,为横线补写一个句子。
(3分)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历史,一只送给未来。
六、作文(40分)
等待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
孩子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700字左右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2.D 3.C 4.A 5.D
二、(12分,每小题3分)
6.B 7.A 8.D 9.B
三、(8分)
10.(4分)远望岭上积雪,好象浮在云端;(2分)林梢上已透出雪后的阳光。
作者以此直扣诗题“望余雪”(2分)。
11.(4分)由望余雪而想到城里会因而更加寒冷,百姓会遭到寒气的袭击,寄予了诗人的关切。
(2分)雪景虽“秀”,现实却“寒”,耐人寻味。
(2分)。
四、(14分)
12.(3分)朱先生学问很深,(1分)为人却平易近人(2分)。
13.(3分)不引人注目,(1分)做一个平淡、平和的人(2分)。
14.(4分)作者将朱先生的故居与别的名人故居进行对比,是为了强调别的名人故居在市场化的今天更多地被人们利用迎合时尚;(2分)而朱先生的故居则自动远离了这份喧嚣热闹(2分)。
15.(4分)既表明朱先生故居的普通,(2分)更强调朱先生人格的纯朴、完美(2分)。
五、(11分)
16.(4分,任选两题,每题2分)
(1)水波不兴
(2)别时容易见时难
(3)沉舟侧畔千帆过
17.(4分,每空2分)情怯;衣锦
18.(3分)(参考)就一只送给早春,一只送给晚秋;就一只送给现实,一只送给理想六、作文(40分)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