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塑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践方法论纵观哲学史,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到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笛卡尔的《方法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阿多尔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都涉及到方法论研究,而马克思一生则鲜有此类著作,仅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粗略陈述了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究其原因,一些人认为,“说马克思没有专门的方法论著作是错误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部生吞活剥的方法论巨作,是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统一,是一部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这个说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却有两点不足:一是犯了范畴错误,即无论《资本论》包含多少方法论思想,都不能算是一部科学方法论著作。

二是“科学方法论”并不就是最好的方法论。

它具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不仅会经常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现象主义、反人道主义错误,也包含着诸多非理性内容。

再者,马克思也从未褒奖过科学方法。

他只是将科学看作一种“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

”[1]后人给马克思的哲学冠以“科学方法论”并不是褒奖。

因为他更注重的是社会实践和能动的辩证法。

这才是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能够持续展示其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一)拯救人类的社会实践重于一般方法研究在德国,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既是黑格尔哲学占优势的时代,也是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德国开始觉醒和对古典哲学产生巨大厌恶的时代。

特别在一些科学家眼里:它充满空话和幻想,缺乏真正的知识和切实可靠的研究;它只能形成一连串粗鲁的经验错误,毫无价值的批判或不加任何评判的引文堆积;“即使您看一看现代哲学家——谢林、黑格尔以及他们的同谋者,您也会由于他们的规定而毛发悚然。

”[2]这种把哲学当作远离社会现实的玄学,像康德那样一辈子没有离开哥尼斯堡也能够成为哲学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快就被他所唾弃。

特别是1848年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扫封建主义的污泥浊水,借助新生阶级充满朝气的活力,推动德国的科学家深入自然,研究自然,投身社会,改造社会,试图改变德国的落后状态之后,这种气势磅礴的革命热情也就激励着哲学家从天上回到人间,从虚幻回到现实,不再企盼用高谈阔论和思辨的方法来解救一切。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者:旦培来源:《祖国》2017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践性,要坚持以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为指导,科学开展对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正确处理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主体性与客观性以及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实践性方法论原则辩证统一方法论,顾名思义,乃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践性,这也是其区别于历史上任何其它方法论最为显著的特点。

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脱离了物质生产实践,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产生,更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作为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其基础性作用决定了我们开展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必须坚持以实践为前提。

当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更要必须坚持以实践性为前提,特别是以解放全人类事业为己任的共产主义者。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必须坚持以实践的需要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在承认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备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步,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必须强调其实践性。

坚持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应该坚持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强调理论要和实际相结合。

只有从实践中来,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论断。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深入实际,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改革。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唯物性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实践中,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和实践的主人。

中国的扶贫工作就是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举措,让广大贫困群众成为扶贫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实现了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立足于实际的科学理论。

在实践中,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必须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分析,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思考实际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我们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时,就必须深入分析民营经济的性质和规律,找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和原因,并据此提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辩证法的运用。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原则,要想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必须善于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善于从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规律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论体系,强调实践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实践是对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本文将探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实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实践是一个不断认识过程中的反复实践,通过实践的反复,人们逐渐深入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

二、实践是理论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马克思主义把实践作为理论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够得到验证和检验。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实践则是理论的实现和应用。

理论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只有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够被广泛应用。

三、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实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实践依然具备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实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实践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变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总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它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论的总结,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路径。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要注重实践的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人类的认识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事物,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在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综合分析,形成对经济规律的辩证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注重历史和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实践的总和,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总结,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更好地指导未来。

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要注重对历史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客观规律,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要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倾听群众的声音,才能更好地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是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它要求我们通过实践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实证研究和历史分析,坚持辩证思维和群众路线,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实践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实践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实践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实践观与实践方法论。

这两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实践方法论,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实际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知。

因此,马克思主义批判了只注重空谈、抽象概念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强调理论必须与实际联系起来。

在实践观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不断实践、实践发展。

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强调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完善。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论实践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的观察方法、辩证的思考方法和辨证的方法论。

1. 辩证的观察方法辩证的观察方法是指在实践中对事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观察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者通过辩证的观察方法,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2. 辩证的思考方法辩证的思考方法是指在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思考方法强调研究人们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对矛盾的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3. 辨证的方法论辨证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统一起来的方法论原则。

它强调实践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之上,必须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推动实践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实践方法论在中国的应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实践方法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思想是实事求是。

这一思想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实践,如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

马克思主义情怀的科学方法与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情怀的科学方法与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情怀的科学方法与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旨在实现人类社会的解放和自由。

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情怀表达,通过科学方法来指导社会实践。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情怀的科学方法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情怀的科学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情怀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矛盾和运动构成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在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产物,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情怀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并为社会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3.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情怀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实证的研究,才能获得真实和可靠的知识。

马克思主义情怀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社会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来指导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情怀与社会实践的结合1.指导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情怀通过科学方法指导革命实践,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等。

马克思主义情怀认为社会变革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找到社会变革的方向和策略,进而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2.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情怀通过科学方法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

马克思主义情怀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分析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情怀通过科学方法分析社会问题,包括阶级问题、经济问题等。

马克思主义情怀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论。

其应用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分析社会现象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从历史和现实的具体条件出发,深入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深层次矛盾和矛盾的运动规律,为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供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些实践经验为我们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社会变革的启示不可忽视。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在社会变革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还可以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实践中,更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分析社会现象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分析社会现象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即从物质生产(经济基础)和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出发,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矛盾。

这种方法不仅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因果关系,还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历史的具体性和整体性,通过对社会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社会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还能指导我们正确地把握社会变革的时机和方向,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世界观, 更是方法论, 而且其世界观的价值和意义正表现为实践的方法 论。如果说实践世界观的使命在于 解释世界 和 改变世界 。那么 , 如何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 就 是实践世界观蕴含的实践方法论的属性和 功能。 马克思毕其一生所研究的正是如何把人从 自然、 社会和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方法论。正如霍 克海默在解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所领 悟到的: 无论批判理论与具体科学之间的相互联 系多么广泛, 该理论的目的绝非是 仅仅增长知识 [ 2] 本身。它的目标在于把人从奴役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的任何概念、 范畴、 观 点及理论体系, 无不具有实践方法 论的性质和功
一、 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论
实践方法论是指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 [ 1] 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 为根本特征的方 法论 , 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 规律, 从实践理解属 人世界的方法论 , 是从实践去思考把握存在、 诠释 评价存在 , 实 现思维 和存在 统一的 方法 和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方法论认为人的思维把握存 在所应遵循的思维方 式, 应是按实践存在自己生 成和发展那样进行思 维的实践思维方式; 人的思 维把握实践存在所应 遵循的逻辑, 应是按实践存 在生成和发展那样进行思 维的实践逻辑。因此 ,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方法论既是关于实践思维方 式把握实践存在的方 法和规律的理论, 同时又是 关于实践思维方 式把握实 践存在 的实践 逻辑理
倪志安
(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重庆 400715)
*

要 : 实践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论 , 是以实 践思维方 式和实 践逻辑 为根本 特征的 方法论 , 是立
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 , 从实践理解 、 处理人与自然 、 人与社会 和人与 自身关 系的方 法论 。 马克 思主义 实践方 法论具有如下特征 : 第一 , 它是从实践理解思维和存在 、 主观世 界和客 观世界 对立统 一的方法 论 ; 第二 , 它是从 实践理解人与自然 、 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对立统 一的方法 论 。 实践方 法论从 实践理 解 , 肯 定了人 对自然 改造 、 人对社会 、 自身改造的 有所作为 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 实践 方法论是 从整体 的实践 理解 , 人在改 造环境 中改造 自身 , 在改造自身中改造环境 。 对认识 、 把握和塑造实践方 法论的深 入探讨 , 将 有助于增 进人们 对马克 思主义 方法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属人世界 ; 实践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 B0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8268( 2007) 06 0009 06
2007 年 11 )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
Nov. 2007 Vol. 19 No. 6
论塑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论
一( 主观的实践观念形态存在对象 化为客观的物 化形态存在 ) , 都只能合理地从实践去理解、 把握 和评价。在这个意义上, 实践方法 论既不是从存 在、 本体方面 , 理解、 把握思维和存在、 主观世界和 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方法论理论, 也不是从经验、 理性、 思维方面 , 理解、 把握思维和存在、 主观世界 和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方法论理论 , 而是从实践 理解思维和存在、 主观世界和客观 世界对立统一 的方法论理论。它深化、 拓展出传 统哲学方法论 所不可能具有的崭新的理论视野、 思想境界和研 究内容。
( 二) 实践方法论是从实践理解人与自 然、 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对立统一的方法论
由于思维方式 的限制, 马克思之前的 哲学方 法论 , 尽管在基本思维方式和具体 思维方式上有 所变化, 但其根本思维方式都是不科学的。它们 要么是把对象实际联系在一起的各个环节彼此分 割开来, 是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 点看待事物的 方法 ; 要么采用的是把概念 凝固化、 僵化、 非此即 彼化的方法; 要么是头 足倒置 的对纯 粹理念 ( 概 念) 的思辨的方法。这决定了马克 思之前的旧哲 学方法论在总体上都是不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 批判地吸收了旧哲学方法论的合理成分 , 创立了 科学的实践方法论, 实现了对旧哲 学方法论的成 功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不是像旧哲学方 法论那样 , 仅仅停留于用自然存在 物或物质本身 来解释说明世界 是什么 , 或仅仅 以纯粹的精神 或物质来统一思维和存在, 而是以 人类实践作为 理解现实世界生成和发展的方法和逻辑 , 以造成 思维与存在分化又统一的人类实践 , 作为解决思 维与存在统一问题的理论根基。实践方法论在探 讨认识世界的方法时, 并没有仅仅 停留在物质世 界本身, 而是从实践维度来寻求解 释和改造人类 世界的方法, 从人的实践纬度对现 实世界进行合 理的解释和说明, 认为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 实 践是人类世界 与自在世 界现实 关系的 中介和 基 础, 实践是人化自然、 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对 立统一的中介和基础。由此可见, 马克思主义哲 学实践方法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 本特征的 , 从实践理解一切相关哲学问题 , 从实践 思考理解、 诠释评价属人世界 ( 实践存在 ) 的方法 和逻辑, 从而实现了哲学方法论的 解释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内在统一。
收稿日期 : 2007 08 20 作者简介 : 倪志安 ( 1954 ∀ ) , 男 , 四川邻水人 , 西南大学 政治与 公共管 理学院教 授 , 重庆市 文科基 地 马克思 主义理 论研究中心 研究员 ,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 。
! 9 !
物的证明工具。其中的本原论哲学方法 论 ( 米利 都学派、 爱非斯学派、 爱利 亚学派、 原子论者和毕 达哥拉斯学派) , 是从自然的存在 ( 某种或几种具 体物质形态, 或万物的量的特征 ) 去解释世界和了 解万物, 强调的是用理性研究对象世界的还原、 分 析和综合的方法。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哲学方法 论, 则从实体出发去解释和了解万物 , 因而乐于继 承先前自然哲学用演绎推理的证明来解释万物原 因的思维传统, 强 调的是形式逻辑方法论。经院 哲学方法论是为基督教教义做论证的有关哲学方 法的理论。因此 ,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方法问题、 关于#圣经∃ 中的 三位一体 与 原罪 等解释方法 问题、 关于如何论证个别和一般何者更为实在的 方法问题 , 是经院哲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强调的 是从经典、 权威出发进行论证的三段论演绎推理 法。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主义哲学思潮, 则是以 经院哲学的否定形式 出现的, 其哲学方法论强调 的则是观察和实验、 经验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在认识论哲学方法论看来 , 哲学要研究和回 答的不仅是世界的根 本实在是什么的问题 , 更重 要的是要研究和回答人的心灵 ( 理性 ) 如何才能正 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根 本实在, 如何才能正确认识 世界的问题。否则, 关于 世界的根本实在 ( 本原 ) 是什么的知识, 就 会成为无逻辑根据的独断。这 样, 哲学方法论就从本体论哲学方法论转化为认 识论哲学方法论。认识论哲学方法论的研究重心 已不再是关于本体为 何物的证明方法问题 , 而是 关于主体怎样运用理性 ( 思维) 才能正确把握世界 ( 存在 ) 的方法问题。其中 , 以弗 ! 培根为代表的 经验论哲学方法论, 推崇经验归纳推理法, 倡导用 经验主义反对经院哲 学的先验主义, 把哲学的研 究对象理解为认识对 象, 认为一切正确的认识都 源于感觉经验。笛卡尔的唯理论哲学方法论提倡 理性主义 , 推崇用理性演绎推理法去反对经院哲 学的信仰 ( 盲目 ) 主义。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 义思辨逻辑方法论 , 则推崇以思 辨思维 ∀ ∀ ∀ 思辨 逻辑 , 把形而上学方法论所造成的思维和存在的 对立思辨地统一起来 , 把哲学方法论看成是思维 把握、 描述存在的方法与规律的理论 , 而不是关于 思维的外在形式的理论。但由于思辨逻辑方法论 是以思辨思维方式和 思辨逻辑为基础的, 本身具 有主观猜测性、 人为杜撰性的缺陷。因此, 这种哲 学方法论也仅仅是一种哲学讨论自身怎样把握存 在的本质 ∀ ∀ ∀ 概念的方法的理论 , 是头足倒置、 不 符合实践实际的哲学方法论。 ! 10 !
能。相对于基于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的西方 传统哲学的方法论 , 我们应把握实践方法论具有 的以下基本特征。
( 一) 实践方法论是从实践理解思维和存 在、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方法论
西方传统哲学方法论 , 执著于以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本体思维方式 的逻各斯思维, 用消人 为物、 消灵魂为原子方式 , 消除思维与存在、 主观 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对 立, 从物质实体方面寻求它 们对立的统一。本体思维方式的形式逻辑思维 , 用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同一性, 消除存在、 客观世界 的丰富性、 多样性, 从事物共性即概念地把握存在 的抽象同一性寻求它们对立的统一。认知思维方 式的经验论形式逻辑 思维, 从感觉经验与对象的 直接同一性, 寻求真理与实在符合的根据, 由于经 验不提供普遍性 , 经验归纳亦不可能是完全归纳 , 知识的或然性就不能保障知识客观性的普遍性、 必然性的要求, 即思维和存在、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 界的符合性、 一致 性。认知思维方式的唯理论形 式逻辑思维, 从天赋观念的不证自明为真性、 理性 演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 寻求知识客观性的根据 , 由于这种客观性是与 经验无关、 不以经验为支撑 的客观性 , 诚如康德所言 , 实际上只是一种主观性 了。经康德指证形式逻辑 思维的缺陷, 黑格尔以 思辨思维方式的思辨 逻辑思维, 试图解除传统哲 学思维所造成的思维和存在、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 , 把存在、 对象性东西的本质视为思维 ; 思想客观性 被把握为 , 它既是我的思想又是对象性东西的本 质, 真理的具体性、 过程性 虽思辨地指认了, 但它 的现实性、 此岸性 的本质和理想却缺失了。这样 理解的客观性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主观性。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看 来, 实践是思维 和存在、 主观和客观等一系列属人世界矛盾对立 统一的根基、 动力和中介。实践既生成、 规定所改 造对象的客体属性, 也生成、 规定改造者的主体属 性; 实践作为合规律性、 合目的性的活动, 生成、 规 定认识的 必要和 可能 , 由之 生成、 规定思 维和存 在、 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矛盾和发展它们对立 统一的矛盾。真理的客观 性, 不是传统哲学方法 论理解的知识 ( 思想 ) 的客观性问题, 而是实践的 客观性( 即从实践理解、 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 参见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教材第六章实践真理观相关 内容 ) 问题。思维和存在、 主观和客观的对立, 人 无论寻求观念形态统一之理论观念的真和实践观 念的是( 求真达善合美 ) , 还是寻求实在形态的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