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突破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知识点难点及学习策略

高三化学知识点难点及学习策略

高三化学知识点难点及学习策略引言化学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科学,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然而,高三化学课程中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我们寻找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克服。

本文将探讨高三化学知识点的难点,并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一、有机化学的反应机制与应用有机化学是高三化学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各种有机反应的机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比如,醇的酸碱性质、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等,都是学生常常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针对这一难点,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学习策略:1. 系统复习:将有机反应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完整的反应机理,加深记忆。

2. 多做例题:通过做有机反应的实际例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 讲解归纳:将学习到的有机反应原理和应用进行讲解和归纳,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自主学习的方式,加深理解。

二、物质的分子构造与性质在高三化学中,物质的分子构造与性质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例如,分子的极性、键的性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学习策略如下:1. 建立概念联系:将分子结构的不同特征与性质进行联系,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概念模型。

2. 实验模拟:通过实验模拟的方式来观察物质性质的变化,加深对其原理的理解。

3. 创设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实际问题来讨论和解决,从而将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也是高三化学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平衡定律、平衡系数以及反应速率等概念,并能够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以下是学习策略:1. 多理解反应机理:通过深入理解反应机理和平衡条件,加深对方程式平衡的理解。

2. 多做实例:通过做大量的计算实例,熟悉平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题效率。

3. 记忆常用反应:重点记忆常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系数,能够灵活应用到计算中。

高考化学不可不突破的100个难点

高考化学不可不突破的100个难点

高考化学不可不突破的100个难点在高考的征程中,化学这门学科常常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疼。

它既有繁杂的知识点,又有需要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的概念。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高考化学中不可不突破的 100 个难点,为大家的高考之路点亮明灯。

难点一: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一个小小的符号错误,可能导致整个式子的错误。

比如,氧气的化学式是 O₂,而不是 O₂₂;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 NaHCO₃,而不是Na₂HCO₃。

同学们一定要牢记常见元素的符号、化合价以及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反应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标注。

难点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相关题目常常出现在高考中。

这里不仅要清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还要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标准状况下,224 L 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1 mol,但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三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难点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电子的转移、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等。

要准确判断化合价的变化,理解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比如,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铁的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氯气的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

难点四: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是常考的内容。

要注意判断哪些物质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哪些不能。

例如,醋酸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成离子。

难点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平衡的建立、移动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比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难点六:电解质溶液包括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溶液的酸碱性、pH 的计算、盐类的水解等。

要清楚强酸强碱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是弱电解质。

高三化学学科的重难点解析与突破方法

高三化学学科的重难点解析与突破方法

高三化学学科的重难点解析与突破方法高三化学学科作为理科考试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科目。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最后一年,有些知识点更加复杂,且学生需要具备解题能力。

针对这些重难点,本文将就其解析并提供一些突破方法。

一、离子反应与溶液浓度计算离子反应和溶液浓度计算是高三化学学科的重难点之一。

对于离子反应,学生需要熟悉不同离子之间的配合关系、配位数以及电荷平衡等基本原理。

对于溶液浓度计算,学生需要了解摩尔浓度、溶液的稀释以及溶解度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应计算。

解析:针对离子反应,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离子配位和电荷平衡的理解。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后,逐渐提高难度,进行更复杂的离子反应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

对于溶液浓度计算,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讲解和应用实例,梳理相关概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题练习。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是高三化学学科的另一个重难点。

学生需要了解速率常数、反应级数以及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在平衡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平衡常数、平衡位置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等。

解析:针对化学反应速率,学生可以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来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速率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对于平衡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和数学计算来巩固知识点,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反复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三、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反应是高三化学学科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不同功能团之间的反应关系、反应条件以及反应机理等。

掌握有机反应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解析:针对有机化学反应,学生可以通过整理思维导图来梳理不同功能团之间的反应关系。

了解基本的反应条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记忆和掌握不同的反应机理。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每天针对不同的反应进行复习和练习,逐渐提高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高三化学学科的重难点解析与突破方法包括离子反应与溶液浓度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以及有机化学反应。

高考化学备考指南,突破难点知识解析

高考化学备考指南,突破难点知识解析

高考化学备考指南,突破难点知识解析化学作为高中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考生必须面对和应对的一门学科。

然而,由于化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许多考生常常感到头疼和困惑。

本文将提供一份高考化学备考指南,帮助考生突破难点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一个成功的备考计划是非常关键的。

在制定备考计划时,考生应首先了解高考化学的考试大纲,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考察要求。

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安排,将备考时间合理分配给各个知识点。

同时,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复习内容,以确保全面而有条理地进行备考。

其次,难点知识的解析是突破化学考试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难点知识及其解析:1.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反应多样且复杂,理解反应机理是解决有机化学题目的关键。

考生可以通过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如酯化、醇酸酯化、加成和消除反应等,来提高解题能力。

2.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重要概念。

考生需要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此外,了解溶解度积、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等相关知识也是必要的。

3.化学键的性质和成键理论:化学键是物质性质和反应特性的基础。

考生需要理解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性质与特点,并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和价键、配位键的形成机制。

4.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化学计量是化学反应计算的基础,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应用,如摩尔比、溶液配制和化学反应的计算等。

最后,实践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关键。

除了理论学习,考生还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实验操作,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同时注意安全操作。

此外,进行化学实验的仿真模拟和练习题的解答,也能有效提高考生的实践能力和解题技巧。

总之,化学备考需要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突破难点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结合实践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相信考生们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化学重难点考点: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解析版)

高考化学重难点考点: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解析版)
4:当温度发生改变,如果几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有晶体析出,同时必须指明原来溶液是否等质量才能比较哪种物质析出的晶体多些。
5:在某一温度下如果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但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时,通常溶解度大的物质对应的溶质多,所需的水少,而溶解度小的物质,所需的溶质多些而水少些,如要配制时给出的溶质等量,则溶解度小的物质,所需的水更多些。
【解析】(1)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故填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2)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4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a,则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40克a,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克,故填140。(3)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填降温结晶。(4)由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b>c,则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a>b>c,所以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则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故填c、b、a。
4: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得出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情况,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5:通过溶解度曲线分析当温度改变时不同的物质的溶质析出质量多少及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
【帮你归纳】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通常有三个含义:①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所对应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重、难点考点05—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
考点剖析:
此考点重点考查溶解度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图像中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对溶解度的知识进行考查时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

高考化学难点突破解决难题的方法

高考化学难点突破解决难题的方法

高考化学难点突破解决难题的方法高考化学作为理科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难点科目。

尤其是其中的某些知识点,常常令人困惑和难以理解。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一些解决难题的方法,就能够轻松应对高考化学的难点题目。

本文将介绍几种突破解决高考化学难题的方法。

一、理清知识框架,建立知识网络高考化学的知识点众多,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我们可以通过理清知识框架的方法,将每个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首先,我们需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类,明确各个知识点所属的章节和模块。

然后,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制作知识点列表或者整理笔记等方式,将每个知识点以图表、表格等形式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解决难题。

二、多做例题,找准解题思路在面对高考化学难题时,很多同学容易陷入迷茫,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这时,多做例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准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课后习题册、模拟试题等地方找到大量的例题。

每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先尝试自己解答,不要急于寻求答案。

如果自己解答困难,可以参考教材、资料或请教老师同学等,学习他人解答难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多做例题,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和技巧,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中的难点问题。

三、形成总结性文件,强化复习效果高考化学的知识点繁多,面对冗杂的知识,我们往往会遗忘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导致对难题无从下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形成总结性文件来强化复习效果。

总结性文件可以包括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典型题目的分类整理、易错点的提醒等。

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文档、卡片、录音等形式,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形式。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随时翻阅这些总结性文件,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提高对难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实验技巧高考化学的实验环节往往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一部分,但实验技巧的掌握对于解决难题同样重要。

高考化学难点知识点解析与攻克方法

高考化学难点知识点解析与攻克方法

高考化学难点知识点解析与攻克方法化学作为高考理科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其中存在一些难点知识点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

本文将就高考化学的难点知识点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攻克方法,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高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理解,以及电子的转移等。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许多考生容易混淆氧化和还原的概念,导致对反应类型的判断出现错误。

攻克方法:要正确理解氧化和还原的概念,可以通过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学习和归纳。

同时,要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反应类型。

二、化学键的特性和分类化学键是高考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但其中的特性和分类常常成为考生的困扰点。

比如,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差异、了解金属键、氢键等特殊化学键的形成条件和特性等。

攻克方法:需要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条件和特性,通过图例和实例进行学习和思考。

对于金属键、氢键等特殊键,要了解其特殊的形成机制和性质,与共价键和离子键进行对比。

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在高考化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中的反应机理和命名规则常常令人头疼。

有机化学的难点主要包括了解反应机理,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等,以及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攻克方法:有机化学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掌握常见的反应机理和常用的有机反应,通过实例进行学习。

对于命名规则,要掌握基本的命名规则,通过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进行命名。

四、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些考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时,考生往往容易忽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原则,导致平衡方程式的书写错误。

攻克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理解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的重要性。

通过大量的例题进行练习,积累经验并加强对化学方程式平衡的理解。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化学中的难点内容。

突破高考化学难题

突破高考化学难题

突破高考化学难题高考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而化学作为其中的一门科目,往往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化学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突破困难的技巧,我们一定能够突破高考化学难题。

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突破高考化学难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的理论知识。

化学是一门涉及大量概念和原理的科学,只有先掌握好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难题。

我们要认真学习教材,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好化学公式和方程式的推导和应用方法。

二、强化实验技能和思维训练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技能的掌握对于突破高考化学难题至关重要。

我们要多参与实验课,学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掌握实验过程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且培养出良好的实验思维能力。

三、掌握解题技巧在应对高考化学难题时,解题技巧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注重分析题目,理清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其次,我们要善于运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境,灵活运用。

有时,一道看似复杂的题目,只需要用简单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

此外,我们要善于画图、列方程,用图像和符号来表达化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加强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四、关注备考细节除了加强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我们还要关注备考的细节。

首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和复习重点。

其次,我们要进行充分的练习和模拟考试,熟悉考题的形式和出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和应对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保证备考期间的效果。

总之,高考化学难题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强化实验技能和思维训练,掌握解题技巧,并关注备考细节,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突破高考化学难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吧,化学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一金属的冶炼方法1.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由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的能力不同,因而不同的金属就有不同的冶炼方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后,越易被还原,用一般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

金属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的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

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金属应用的早晚就是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的,金属越活泼,冶炼越难,其使用时间就越晚。

铝的应用比铁晚,就是因为铝难冶炼,只有发现用电解法冶炼后,才能大量冶炼铝。

【典例1】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D.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解析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硬度、强度更大,熔点更低等,A正确;因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冶炼铝时应采用冰晶石(Na3AlF6)作熔剂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B错误;金属冶炼就是把金属阳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C正确;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越难被还原,D正确。

答案 B2.几种常用金属冶炼方法的比较特别提示炼铁时,CO来源于焦炭与空气中O2的反应,会在金属中含有碳元素,形成含碳的合金。

【典例2】金属锂是密度最小的金属,等质量的不同金属,锂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电子,故常用来制造高性能电池。

已知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则冶炼金属锂应采用的方法是()A.电解法B.热还原法C.热分解法D.铝热法解析Na、Mg都很活泼,常用电解法冶炼,而Li活动性介于Na与Mg之间,故Li也应采用电解法冶炼。

答案 A二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生活用水和耐盐植物灌溉;海水淡化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

海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

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有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

(1)蒸馏法蒸馏法历史最久,技术、工艺比较完善,是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蒸馏淡化过程的实质如同水蒸气的形成,使海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形成不带咸味的水,但蒸馏法的弊端是消耗能量多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

(2)冷冻法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冷冻法与蒸馏法相比,耗能低、结垢轻,但得到的淡水味道不佳。

(3)反渗透法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

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其最大优点是节能。

反渗透法正逐步取代蒸馏法成为最广泛的方法。

(4)电渗析法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离子膜与阴离子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相邻隔室实现海水浓缩与淡化。

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

2.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 (1)海水制盐海水制盐又称海水晒盐。

其方法是把海水引到盐滩上,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即蒸发海水,使食盐浓缩结晶)。

食盐除在食品中作调味剂外,它还是一种工业原料: ①氯碱工业:2NaCl +2H 2O=====电解2NaOH +H 2↑+Cl 2↑ ②制钠和氯气: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③制盐酸:H 2+Cl 2=====点燃2HCl④制漂白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⑤制纯碱:NaCl +CO 2+H 2O +NH 3===NaHCO 3↓+NH 4Cl,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特别提示 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Ca 2+、Mg 2+、SO 2-4等杂质,精制后得到NaCl 饱和溶液,精制时通常在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 2溶液、过量的NaOH 溶液和过量的Na 2CO 3溶液,过滤后,再加适量盐酸调节至中性即可。

(2)海水提镁 反应流程: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aCO 3=====高温CaO +CO 2↑ ②CaO +H 2O===Ca(OH)2③MgCl 2+Ca(OH)2===Mg(OH)2↓+CaCl 2 ④Mg(OH)2+2HCl===MgCl 2+2H 2O ⑤MgCl 2·6H 2O=====HCl△MgCl 2+6H 2O ⑥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3)海水提溴①浓缩: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的过程中副产物Br -得到浓缩;②氧化: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适量的Cl 2,将Br -氧化为Br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2Br-===Br 2+2Cl -;③富集:利用溴的挥发性,通入热空气和水蒸气,吹出的溴蒸气用SO 2吸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④提取:再用Cl 2将HBr 氧化得到产品溴。

(4)海带中提碘 ①流程海带――→灼烧海带灰→浸泡→过滤→氧化→提纯→碘单质;②主要的化学原理:2H ++2I -+H 2O 2===I 2+2H 2O 或Cl 2+2KI===2KCl +I 2。

特别提示 ①海水中提取Mg 、Br 2、I 2时均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且在提取Br 2和I 2时,氧化剂均可为Cl 2,同样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Br 2或I 2,分液后再利用蒸馏法将Br 2或I 2与有机溶剂分开;②利用在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用于冷却的循环海水,以减少能耗。

利用海水淡化后溴离子得到浓缩的浓海水,以提高制溴的效益。

【典例3】 海带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将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的苯溶液中分离出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灼烧海带在坩埚里进行,坩埚放在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且要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2)分离悬浊液得到含碘溶液和残渣,采用过滤法;碘溶于苯中,苯易挥发,碘固体易升华,可以通过蒸馏方法得到碘和苯。

(3)联想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中氯离子,I-还原性强于Cl-,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一定能氧化I-,MnO2+2I-+4H+===I2+Mn2++2H2O。

(4)萃取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②被萃取的物质在该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③被萃取的物质与该萃取剂不发生反应。

苯符合萃取剂选用条件,苯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苯是非极性溶剂,碘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碘易溶于苯而在极性溶剂水中溶解度相对较小;碘与苯不反应。

除苯作萃取剂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也可以作碘的萃取剂。

(5)利用“碘与淀粉溶液混合,溶液呈蓝色”这一特征现象检验水层里是否有碘单质存在。

设计实验方法包括步骤、现象、结论及解释。

答案(1)BDE(2)过滤蒸馏(3)2I-+MnO2+4H+===Mn2++I2+2H2O(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三两大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其燃烧放出的热量,但是,将煤直接燃烧不但利用率较低,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将煤进行加工后综合利用是合理用煤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煤的综合利用方法主要是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

(1)煤的干馏①概念: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

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隔绝空气:这是煤的干馏的先决条件,否则,强热条件下煤会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等物质。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在干馏过程中生成了许多新的物质,如苯、萘等,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②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③煤中不含苯、萘、蒽等物质: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苯、萘、蒽等物质是煤分解的产物。

(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 C(s)+H 2O(g)=====高温CO(g)+H 2(g)。

(3)煤的液化煤的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煤的间接液化:先将煤转化为CO 和H 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

【典例4】 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②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 ③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④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煤粉加压气化是将煤变成以CO和H2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气,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减少了污染,提高了煤的利用率。

答案 C2.石油的综合利用石油直接应用的效益非常低,一般不直接使用,而是要加工成石油产品使用。

石油加工的主要方法有石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石油的催化重整等。

石油加工(炼制)方法比较【典例5】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下: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由CH 2===CH 2制得有机物A 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