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训
校训概说

校训概说《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
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我们眺望其精神家园打开了一扇窗户。
(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6年第2期《试论校训的写作技巧》)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
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有些校训还对其本校的创建历史或文化背景有所反映,包含着较多的信息。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文内介绍了中外学校校训,校训的比较,校训的创作,校训的作用。
简单来说: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
编辑本段校训的写作要求校训的写作在充分把握其特点的同时,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进行思考,大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把握时代脉搏一些中小学校训之所以平平淡淡,不受师生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陈词滥调,时代感不强。
因此,近年来一些学校推出的新校训,就充分体现了贴近实际,紧跟时代的特点。
如深圳海滨小学“以美启真,与时俱进”、上海宝山中学“民主、和谐、严谨、创新”、顺德市某中心小学“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顺德一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等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富于时代气息。
立足自身特点有个性的东西才有特色,校训的创作立足于自身特点往往能别具一格。
(精选)国内外大学校训

国内综合性大学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长安大学:弘毅明德笃学创新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东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东南大学:止於至善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福州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黑龙江大学:博学慎思参天尽物湖南大学:博学睿思勤勉致知华侨大学:会通中外并育德才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集美大学:诚毅暨南大学:忠信笃敬兰州大学:博学笃行自强为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青岛大学: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汕头大学:创新求实勤奋团结上海大学: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西安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北大学:公诚勤朴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新疆大学:团结紧张质朴活泼扬州大学:求是求实求新求真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浙江大学:求是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国内理工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燕山大学:厚德、博学、求是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大连理工大学: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电子科技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厚德博学强军兴国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行统一博厚悠远华东交通大学:团结严谨求实勤奋华东理工大学:求实勤奋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诚朴求是博学笃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结俭朴唯实创新南京理工大学: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兰州交通大学:文明进取求实创新石油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武汉理工大学:团结严谨求实创新西安理工大学:祖国荣誉责任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重庆交通大学:严谨求实团结进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中国矿业大学:勤奋求实进取奉献长沙理工大学:博学、力行、守正、拓新国内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广西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河南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止于至善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山东师范大学:弘德明志博学笃行陕西师范大学:厚德积学励志敦行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四川师范大学: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福建师范大学:知明行笃立诚致广江西师范大学:静思笃行持中秉正楚雄师范学院:笃学尚行扬美崇善国内财经政法院校安徽财经大学:诚信博学知行统一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上海财经大学: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浙江工商大学:立志创新勤奋求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事求是朝气蓬勃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明理厚德济世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国内农林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华南农业大学:修德博学求实创新华中农业大学:团结勤俭求是奋进南京农业大学:诚朴勤仁山东农业大学:登高必自四川农业大学: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自强不息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国内医药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哈尔滨医科大学: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南京中医药大学:自信敬业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严谨博精创新奉献中国药科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中国医科大学:仁慈谨慎博雅汇通国内外语语言院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明德勤学求是竞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广西外国语学院: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国内民族院校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中央民族大学:团结求实文明创新国内体育艺术院校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鲁迅美术学院:紧张严肃刻苦虚心中国传媒大学:立德敬业博学竞先附:1949年前民国时期部分大学校训国立北京大学: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国立武汉大学:明诚弘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国立浙江大学:求是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金陵大学:诚真勤仁金陵女子大学:厚生私立东陆大学:会泽百家致公天下燕京大学: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中国台湾淡江大学:朴实刚毅东海大学:求真笃信力行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逢甲大学:忠勤诚笃辅仁大学:真善美圣高雄师范大学:诚敬宏远国立成功大学:穷理致知国立交通大学:知新致远崇实笃行国立阳明大学:仁心仁术真知力行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诚朴精勤礼义廉耻国立台湾大学:敦品励学爱国爱人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诚朴博毅国立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立政治大学:亲爱精诚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徫国立中兴大学:诚朴精勤国立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国立中正大学:积极创新修德泽人世新大学:德智兼修手脑并用台北师范学院:敦爱笃行台南师范学院:仁智诚正台湾师范大学:诚正勤朴彰化师范大学:求新求本求精求行中国文化大学:质朴坚毅中山医学大学:诚爱精勤中原大学:笃信力行中国香港香港科技大学:求新求进创未来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香港城市大学:敬业乐群香港大学:明德格物香港浸会大学:笃信力行香港理工大学:开物成务励学利民香港岭南大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澳门大学:仁义礼知信北美洲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加州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斯坦福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亚洲大学北海道大学:青年们,要有大志光州大学:青春开放活力新加坡国立大学:自强不息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欧洲大学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剑桥大学: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了解万物发生的缘故牛津大学:上帝给我光明大洋洲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新南威尔士大学:实践思考出真知墨尔本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民国时期30所著名大学的校训

民国时期30所著名大学的校训校训”一词原本是一个由日本引进的舶来词,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清末从西方引入中国的。
上海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应该是中国近代最早厘定校训的大学,其校训为“Light and Truth”(“光与真理”)。
民国时期的各类大学大都效仿它,确立了校训。
教会大学的校训大都出自圣经,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校训多出自中国的典籍。
教会学校燕京大学的校训为: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出自《约翰福音》第8章。
国立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还有的教会大学其校训是中西合璧的,如东吴大学,英文校训为:Unto a Full-grown Man,出自《以弗所书》,意为“造就完美人格”;中文校训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其意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中西文校训意涵相同。
一、教会大学1、燕京大学:校训:英文: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出处:《约翰福音》第8章2、辅仁大学校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3、圣约翰大学校训:英文 Light & Truth(光与真理)中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英文校训来自《以弗所书》,中文校训来自《论语》。
4、震旦大学校训:Per Auroram ad lucem(从震旦到光明)5、沪江大学校训:信义勤爱6、东吴大学校训:英文 Unto a Full-grown Man中文: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出处:英文来自《以弗所书》,中文其意出自文天祥《正气歌》7、天津工商学院校训:实事求是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8、齐鲁大学校训:尔将识真理,真理必释尔出处:《约翰福音》第8章9、福建协和大学校训:博爱牺牲服务10、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校训:受当施出处:《使徒行传》第20章11、金陵大学校训:诚真勤仁12、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训:厚生出处:《约翰福音》第10章13、华中大学校训:礼义廉耻出处:《管子·牧民》14、岭南大学校训:弘基格致服务社群二、国立及私立大学15、北京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出处:《礼记·中庸》16、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处:《周易》17、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处:《论语·子张》18、北洋大学校训:实事求是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19、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20、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出处:《诗经·鲁颂》、《礼记·大学》21、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出处:《礼记·大学》22、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处:《礼记·中庸》。
黄埔军校校训

黄埔军校校训 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黄埔军校的校训:亲爱精诚 中华民国13年黄埔军校于广州成立,首任校长蒋介石先生亲自拟选“亲爱精诚”为校训,呈交国父孙中山先生核定后使用。
其目的乃在造就“顶天立地”和“继往开来”的堂堂正正革命军人,发扬黄埔精神。
国父孙中山先生核定“亲爱精诚”为黄埔军校校训,正是孙中山先生衷心希望借黄埔军校培训中国革命军事人才和通过黄埔军校师生为纽带,团结国共两党共同革命的写照。
首任校长蒋介石先生于中华民国14年元旦对黄埔军校学生训话中阐述:“亲爱”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亲相爱”,本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
学校简介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校训大智慧

校训藏着大智慧校训往往是一所学校历史的高度凝结,也象征了该校的精神追求。
四书五经”与史学经典是高校校训的原始出处,是从古代先贤的智慧中汲取力量。
一、《周易》《周易》中《坤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参考翻译:天的运行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一)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这八个字被写入校规又成为校训。
(二)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张伯苓在1916年9月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对《周易》此句谈了自己的理解。
《易经》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建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
并由此而引申出了“日新月异”之说。
1934年,张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南开校训。
(二)兰州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2009年8月,兰州大学百年校庆前夕,一块刻有“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黄河巨石被安放在校门一侧,安静地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坚守、关于坚韧的故事。
“自强不息”为兰州大学师生即使历经磨难仍然生生不息之精神,而“独树一帜”则是兰州大学办校以来所坚持之宗旨,办学之机制。
二、《礼记》(一)《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参考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陈嘉庚当年创校时提出了“自强不息、教育救国”的理念。
厦大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将校训定为“止于至善”。
后来,厦大人将二者合在一起,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二)《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dǔ )行之。
校训

76.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77.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78.同济大学:严谨 求实 团结 创新
79.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80.武汉大学: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81.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82.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83.湘潭大学:博学笃行 盛德日新
84.新疆大学:团结 紧张 质朴 活泼
192.中央财经大学:忠诚 团结 求实 创新
193.西南政法大学:博学笃行 厚德博学 求索 笃行
195.山西财经大学:修德立信 博学求真
农林院校:
196.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 法竹梅风骨
197.华南农业大学: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285所大学校训汇总
2008-07-09 22:16
医药院校:
1.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
2.哈尔滨医科大学: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木直中绳 厚德载医)
3.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 敬德修业
4.河北医科大学:行方智圆,明德博学
5.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严谨 博精 创新 奉献
217.杜克大学:追求知识 信仰宗教
218.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219.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220.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210.北京体育大学:爱国 拼搏 求实 创新
211.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 德艺双馨
212.鲁迅美术学院:紧张 严肃 刻苦 虚心
213.中国传媒大学:立德 敬业 博学 竞先
214.天津体育学院:自强不息自树树人
215.沈阳体育学院:厚德博学 弘毅致远
黄埔军校校规校训
黄埔军校校规校训
(实用版)
目录
1.黄埔军校简介
2.黄埔军校的校规
3.黄埔军校的校训
正文
黄埔军校,全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
该校创建于 1924 年,由孙中山先生倡议,蒋介石担任校长,旨在培养忠诚于国家、具备现代化军事素质的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的校规十分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勤奋学习,积极训练。
校规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行为准则,如不准吸烟、不准赌博、不准打架等。
此外,黄埔军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黄埔军校的校训为“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勇敢善战,无私奉献”。
这一校训凝聚了该校的办学精神和发展目标,强调了团队精神、忠诚、勇敢和奉献。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时刻牢记这一校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黄埔军校的校规和校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在严谨的纪律和积极的团队协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页共1页。
大学校训集权
大学校训集权中华民国大学校训此分类收录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后新建、续建、复校并发展至今的大学校训国立台湾大学:敦品励学爱国爱人国立政治大学:亲爱精诚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徫国立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立交通大学:知新致远崇实笃行国立成功大学:穷理致知国立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国立中正大学:积极创新修德泽人国立阳明大学:仁心仁术真知力行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诚朴精勤礼义廉耻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诚朴博毅国立中兴大学:诚朴精勤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诚朴弘毅、务本致用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敬业乐群、卓越创新国立台北大学:自由、创新、卓越中国文化大学:质朴坚毅辅仁大学:真善美圣淡江大学:朴实刚毅东海大学:求真笃信力行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逢甲大学:忠勤诚笃高雄师范大学:诚敬宏远世新大学:德智兼修手脑并用台北师范学院:敦爱笃行台南师范学院:仁智诚正台湾师范大学:诚正勤朴彰化师范大学:求新求本求精求行中山医学大学:诚爱精勤中原大学:笃信力行清云科技大学:敬业乐群国防大学:亲爱精诚中央警察大学:诚国防医学院:博爱忠真此分类收录抗日战争时期的临时大学及大陆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被更名或合并组建的大学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曾用校训国立北京大学: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国立武汉大学:明诚弘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国立浙江大学:求是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金陵大学:诚真勤仁金陵女子大学:厚生私立东陆大学:会泽百家致公天下燕京大学: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校训综合院校北京大学:无校训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长安大学:求是笃学敬业创新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东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福州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黑龙江大学:博学慎思参天尽物湖南大学:博学睿思勤勉致知华侨大学:会通中外并育德才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集美大学:诚毅暨南大学:忠信笃敬兰州大学:博学笃行自强为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青岛大学: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汕头大学:创新求实勤奋团结上海大学:自强不息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西北大学:公诚勤朴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新疆大学:团结紧张质朴活泼扬州大学:求是求实求新求真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浙江大学:求是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财经政法院校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明理厚德济世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安徽财经大学:诚信博学知行统一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上海财经大学:厚德博学经济匡时外交学院: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浙江工商大学:立志创新勤奋求实理工院校合肥工业大学:厚德、笃学、崇实、尚新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大连理工大学:团结进取求实创新武汉理工大学:厚德博学追求卓越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南京理工大学: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华东理工大学:求实勤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厚德博学强军兴国北京工业大学:团结勤奋严谨创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北京交通大学:知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艰苦奋斗团结活泼严格谦逊求实进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电子科技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行统一博厚悠远华东交通大学:团结严谨求实勤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诚朴求是博学笃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结俭朴唯实创新兰州交通大学:文明进取求实创新石油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西安理工大学:祖国荣誉责任西安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中国矿业大学:勤奋求实进取奉献武汉工程大学:团结严谨勤奋求实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广西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河南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止于至善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山东师范大学:弘德明志博学笃行陕西师范大学:厚德积学励志敦行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四川师范大学: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江西师范大学:静思笃行持中秉正农林院校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河北农业大学:崇德务实求是南京农业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华中农业大学: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华南农业大学:修德博学求实创新上海水产大学: 勤朴忠实(曾用:团结敬业求实创新)山东农业大学:爱国爱农爱校求真求知求实四川农业大学: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医药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哈尔滨医科大学: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南京中医药大学:自信敬业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严谨博精创新奉献中国药科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中国医科大学:仁慈谨慎博雅汇通外语语言院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明德勤学求是竞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天津外国语学院:中外求索德业竞进民族院校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中央民族大学:团结求实文明创新体育艺术院校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鲁迅美术学院:紧张严肃刻苦虚心中国传媒大学: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港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求新求进创未来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香港大学:明德格物香港城市大学:敬业乐群香港浸会大学:笃信力行香港理工大学:开物成务励学利民岭南大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香港公开大学:有教无类卓越进取香港树仁大学:敦仁博物香港珠海学院:以建民国以进大同澳门大学:仁义礼知信其他国家大学校训非洲大学北美洲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Leges sine moribus vanae (法无德不立)卡内基梅隆大学:My heart is in the work (全心全意工作)杜克大学:Eruditio et Religio (知识和虔诚)多伦多大学:Velut arbor ?vo (百年树人)哥伦比亚大学: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 (在你的光明中看到光明)哈佛大学:Veritas (真理)加州理工学院: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使人自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Fiat Lux (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康奈尔大学: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麻省理工学院:Mens et Manus (心灵与实作)密歇根大学:Artes, Scientia, Veritas (艺术科学真理)普林斯顿大学:Dei sub numine viget(让她以上帝的名义繁荣)斯坦福大学: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让自由之风吹起)耶鲁大学:Lux et veritas (光明和真理)芝加哥大学: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 (益智厚生)南美洲大学亚洲大学北海道大学:青年们,要有大志光州大学:青春开放活力南洋理工大学:自强不息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欧洲大学牛津大学:上帝给我光明剑桥大学: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伦敦帝国学院:知识是帝国的光辉与护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了解万物发生的缘故华威大学:头脑可移山英国约克大学:智慧开启的地方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海德堡大学:永远开放隆德大学:一手拿书一手拿剑,为了国家学习和捍卫大洋洲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新南威尔士大学:实践思考出真知墨尔本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蒙纳士大学: 我仍在学习。
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翼。
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四川大学校训:精韧不怠,日进有功。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同济大学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兰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自强为新。
中国农业大学校训:博大精深中南大学校训:敬业,勤奋,求实,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北京理工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华南理工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华中农业大学校训:团结,勤俭,求是,奋进。
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石油大学校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训:勤奋,求实。
中国医科大学校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温州大学校训:自强勤奋唯实创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团结,简朴,唯实,创新。
广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北京邮电大学校训:团结,勤奋,严谨,创新。
南京理工大学校训: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中国矿业大学校训:勤奋,求实,进取,奉献。
华中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南京农业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至人至德。
西北大学校训:诚朴,公勤。
湘潭大学校训: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北京学大校训:爱国、进步、科学、民主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同济大学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四川师大校训:重德,博学,务实,尚美北京邮电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北京理工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中国农业大学校训:博大精深北京舞蹈学院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国地质大学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交通大学校训:知行首都师范大学校训: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北京体育大学校训:爱国拼搏求实创新北京林业大学校训: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原北京医科大学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中国民航学院校训:笃学精博、严谨创新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石油大学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训: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华东师大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华南师范大学校训: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东北师范大学校训: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云南师范大学校训:刚毅坚卓华中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漳州师院校训校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广西师范大学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训:严谨博精创新奉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训:博文明理厚德济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训:诚信、博学、求索、笃行东北财经大学校训:博学济世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上海财大:经世济国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西安交大: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西安理工大学:祖国荣誉责任电子科技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大连理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华南理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西安理工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武汉理工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强、笃实、求源、创新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南京工业大学:明德厚学,沉毅笃行河南农业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华中农业大学:团结勤俭求是奋进华南农业大学:修德博学求实创新兰州商学院: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苏大: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兰州大学:勤奋求实创新山西大学:登崇俊良求真至善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天津大学:实事求是上海大学:自强不息,求实创新东南大学:止于至善FDU:博学而笃志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矿大:勤奋求实进取奉献西北大学:公诚勤朴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河南大学:明德新民,至于至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贯中西,明德尚行江苏警官学院:无私奉献黑龙江大学:参天尽物博学慎思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烟台大学:勤奋创新育德守纪世界著名大学校训牛津大学:主照亮我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
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化院40062 陈潇蒙摘要:武汉大学的创立、成长、发展的历史,直接地反映着中国高等教育创建与成长、发展的历史。
1893年11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设自强学堂,本着“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之精神,设立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个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书院谈经论道的办学模式。
之后,国民政府为了在国内重点兴办一些大学,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经百年风雨苍桑,辉煌是无法抹去的,虽然昔日武大的教授很多都转到其他名校,但是“一个教授成就一个系”的曾经却时常被提起。
昔日在武大求学的学生,现在很多都是社会翘楚。
这些年,武汉大学阅历履历了校长纳贿事件,老教授有病不被垂问事件等等,很多人在说武大在走滑坡路,也许是武汉这座都市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缓缓变了,但是曾经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仍然是历史上辉煌的存在。
1931年建成的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位于武昌街道口大学路的出发点处,面朝武珞公路,背对珞珈山,与珞珈山校园相距约一公里;该牌坊由沈中清、缪恩钊计划,仿南方牌坊式样。
为四柱三间重檐歇山式木组织,硫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甚是别致。
怅然在之后被微风吹跨。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二十年代全国六大学区最高学府——中国早期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以及武汉第二中山大学。
后来直至1928年5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决定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立国立武汉大学。
7月24日,原武昌中大改建为国立武大。
8月,武大成立以李四光为委员长的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
1929年上任的王世杰校长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以及“规模宏大”的万人大学。
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选定风景秀丽的武昌罗家山(又名“落驾山”)为武大新校址,并在此建造新校舍。
后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闻一多将罗家山改名为“珞珈山”。
1935年6月7日,国立武汉大学发布法、工两研究所的"研究生招考规则"、"研究生研究工作规则"和"研究生招生简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3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 ol. 28 No.3 2006年6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 Jun. 2006试论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训张均兵(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5)摘要:大学校训是民国时期大学推动德育的重要途径。
它们形式上多种多样;多源于中外经典名著中的至理名言;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等特点;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校训;民国时期;中国大学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6)03-0011-004大学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堡垒,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社会的风气或道德价值取向。
梅贻琦曾经指出:“大学严然为一方教化之重镇,……一地之有大学,犹一校之有教师也,学生以教师为表率,地方则以学府为表率,……始而为学校环境以内少数人之所独有者,终将为一地方所共有,而成为一种风气”。
[1]因此,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学都非常注重通过校训来推动学校的道德建设。
何谓校训?一般的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扁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由此看出,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全校师生员工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勉励性的训示、号召与要求。
从深层意义上来讲,校训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大学文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
好的校训能铸造特立独行的校园文化,而特立独行的校园文化又能张扬学校的个性,涵养学校精神。
因此,大学校训不仅应当挂在校园的醒目之处,更应当印刻在广大师生的心里,融化在广大师生的行为中,只有这样,作为大学校训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从总体上看,诸多的大学校训,在形式上少有重复和雷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时期,在公立大学校训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洋大学、湖南大学的“实事求是”、北京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央大学的“诚朴雄伟”、暨南大学的“忠信笃敬”等。
在私立大学校训中,有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中华大学的“成德达材,独立进取”等。
在教会大学校训中,有燕京大学的“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厚生”、岭南大学的“今之学者为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受当施”、金陵大学的“诚真勤仁”、东吴大学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华中大学的“礼仪廉耻”以及圣约翰大学的中西合璧式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光和真理”组成的校训等。
无论是公私立大学校训,还是教会大学校训,在形式上都不拘一格,少有重复和雷同。
当然,在校训繁荣,“百花齐放”的局面下,也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1938年9月19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各校一律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共同校训,制成扁额,悬挂于礼堂。
学校还要依其特征制定本校的校训、校歌。
[2](399)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一批新的校训。
如西南联大制定的“刚毅坚卓”的校训,西北联合大学确立了“公诚勤朴”的校训,浙江大学提出了“求收稿日期:2005-01-12作者简介:张均兵(1973-),女,山东临沂人,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12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是”的校训。
可没过多久,在1939年5月15日,教育部又发出代电:各级学校校训,经中国国民党蒋总裁建议规定为“礼仪廉耻”四字,兹颁发遵照悬挂。
[2](416)而且对西南联大制定的“刚毅坚卓”的校训不予批准。
此举虽遭到西南联大的抵制,但“礼仪廉耻”一统学校的情形还是显现了。
显然,这是国民党“党化教育”(192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决定改称“三民主义”)膨胀发展的结果。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大学校训,初步显现出自己的特点,多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强调共性的价值取向,形式上呈现出单一性特征。
如1937年成立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同年成立的陕北公学的校训为“忠诚、团结、紧张、活泼”。
1938年创立的鲁迅艺术学院的校训是“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1939年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的校训为“团结、前进、刻苦、坚定”。
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成立,订立的校训为“忠诚、团结、朴实、虚心”。
二、民国时期,中国各大学校训多源于中外经典名著中的至理名言,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首先看国立大学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源自《易经》中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北洋大学、湖南大学的“实事求是”和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来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语,后颜师古注为“务得事实,每求必真”,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也曾有“君子之学,唯求其是”之语,在先哲古语中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求是)在于穷经证理,注儒训诂之学。
北京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则源于《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
其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通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为“君子”。
其他如中央大学的“诚朴雄伟”、暨南大学的“忠信笃敬”、西南联合大学的“刚毅坚卓”、西北联合大学的“公诚勤朴”等也多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伦理范畴和道德格言。
其次看私立大学校训。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于《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其大意为,广泛地学习且能够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联系当前情况思考,“仁”就在里面了。
“仁”是中国古代人生修养所树立的目标之一。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前半句来自《易经》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半句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即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性,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个人内在的优良品德;所谓“亲民”,即亲近、爱恤人民;而“止于至善”即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其他如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中华大学的“成德达材,独立进取”的校训等也多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伦理范畴和道德格言。
最后看教会大学校训。
燕京大学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源自《约翰福音》第8章32节“你们必须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和耶稣所说的“人本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两句话。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厚生”校训源自《新约》的《约翰福音》第10章10节:“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其意与耶稣所说:“我来不是要人服侍,而是服侍人”的含义相近。
[3](202)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校训“受当施”源自《圣经・使徒行传》第20章35节:“我凡事给你们做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4]上述这些校训都符合基督教“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宗教精神,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教会大学从根本上是为着传教的宗旨而办理的。
其他如岭南大学校训“今之学者为人”、金陵大学的“诚真勤仁”、东吴大学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华中大学的“礼仪廉耻”以及圣约翰大学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源自《论语》)和“光和真理”组成的校训等则多是中西方古代常用的伦理范畴和道德格言,体现了中西融合的道德价值取向。
三、民国时期,中国各大学校训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公立大学中,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校训在内涵上与时俱进的特点较为显著。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得益于1914年冬梁启超在这个学校的一次讲演。
梁启超的讲题为《君子》,第3期张均兵:试论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训13引《易经》中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青年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
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最后他联系清华情况说:“清华学子,荟中西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
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
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此次讲演后,学校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定为校训,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训言。
[5]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种集刚健与柔顺于一身的健全人格。
在这里作为校训它已经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意:“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浙大校训“求是”,是1938年11月1日竺可桢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提出的,11月19日,校务会议正式通过了竺校长的这项提议。
竺校长把“求是”校训解释为:“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忠于真理,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不武断,不专横;“求是”精神,就是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科学精神。
[6](413)他尖锐提出,一个民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特别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没有科学头脑,轻信,盲从。
他平时常以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范仲淹、文天祥、孙中山等人视死如归、献身真理的精神,教导和勉励学生。
他认为“大学能彻底地培养理智,于道德必大有裨益。
凡是有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独行其是。
惟有求真理心切,才能成为大仁大勇,肯为真理而牺牲身家性命。
”[6](414)由此可见,浙大校训“求是”,不再仅仅拘泥于穷经证理,注儒训诂之学,而是具有了新的时代色彩,即要求大学教育从社会实际出发,追求学术真知,切实为社会实际服务。
在私立大学中,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典范。
该校训是1934年张伯苓亲自制定的。
他认为中华民族有愚、弱、贫、私、散的毛病。
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
……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
”[7]这里的“公”指公德、品德,即爱国、爱民;“能”指能力、才干、技能;“允公允能”可以解释为既有爱国爱群的品德,又有服务社会的能力。
而“日新月异”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另外,中华大学校训也曾经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