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名称
日光摄影法
达盖尔摄影法
卡罗式摄影法
发明人 时间
法国 尼普斯 1826年
法国 达盖尔 1837年
英国, H·F·塔尔博青,涂在铅锡合金板上,放入暗箱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达盖尔
“巴黎” 1838年.曝光时间约15分钟, 移动中的车子及人物都没有 拍摄下来.
卡罗式摄影法
英国 福克斯.塔尔博特 (FOX TALBOT) 继续负像的研究 最早的“负片” 出版《自然的画笔》画册
卡罗式像纸负片(左)和用它 印制的卡罗式像片(右), 1840年.照片中的人物,是塔 尔博特的猎场看守人.用 8.5×6.5英寸摄影机拍摄, 照片四角不太清楚.
影像没有银版摄影术那么清晰。照片也比较容易退色,曝光时间和制作时间也比较长。
摄影法的发展
摄影术的发展
1851年,火棉胶的发明宣告湿版摄影时代的到来。 英国雕塑家 阿切尔 火棉胶的使用,效果虽然很好,但使用不方便,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专业摄影室里,要将那又稠又粘的火棉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玻璃表面上,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接着,还要将玻璃板进行光敏化,进行曝光和冲洗.所有这些,都必须在10-20分钟内火棉胶未干燥前,全部完成. 掀起了肖像拍摄的热潮。 19世纪70年代,摄影干版时代的到来 英国医生 马多克思 1871年 明胶的发明,使干版代替了湿版。 到了1879年,摄影者已经不必自己再动手配制和涂布乳剂,而可以在 商店中买到制好的、装在盒子里随时可用的干板了。
摄影的发展历史精编版

摄影的发展历史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
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
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
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
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
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
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
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
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
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
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
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照相术发展史

照相术发展史照相术是现代摄影的前身,它的发展历程长达一百多年,其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性事件。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照相术的发展史。
1839年,法国化学家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术。
这一年被认为是现代照相术的开始,因为在这一年里达盖尔发明了固定影像的方法,从而使照片真正成为了一种可以保存和展示的媒介。
达盖尔用银版上的光敏材料来记录影像,这就是最早的干板照片。
1841年,艾德兰发明了湿板照相术,这一技术比干板更加灵活,因为它能够用来制作多个复制品。
湿板照相术扩展了照相术的应用范围,因为它可以用来捕捉复杂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物。
1851年,镭光照相术问世,它利用了自然界中的放射性物质来捕捉影像,并被用来检测各种天体的反射和发射。
这一技术对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核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1871年,卡尔·韦尔特发明了干板底片,这是一种更加方便和可靠的照相底片。
它比湿板和湿版更加方便,因为它可以在暗房内制作。
这一技术的发明使照相术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1880年,乔治·伊斯坦布尔发明了柔光灯泡,这一创新使得照相师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柔和的光线来拍摄照片,而不会让被摄物过度暴露或受到剧烈的反光。
1900年,彩色照片首次问世,自此以后,人们就可以用彩色镜头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1913年,罗兰·巴尔哈特发明了35mm胶片,这是影响了整个摄影行业的重要改革。
由于这种胶片尺寸更小,相机体积更轻,因此它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照相媒介,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摄影和旅游摄影等领域。
1925年,莱卡相机问世,这是第一款小型、便携、高速而又精准的相机。
它的快门速度、镜头的质量和可装卡式胶卷的设计都创新了摄影领域。
1935年,立体照相技术问世。
这一技术可以用来捕捉立体影像,以便在后来进行视觉效果的呈现。
1948年,尼康公司推出了名为尼克斯的相机,这可以说是摄影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因为它采用了首次可替换镜头和可调焦距的设计,这使得摄影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拍摄方式。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1839年8月19日,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
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被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
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新闻摄影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一、解放前阶段1。
摄影术的传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摄影术传入,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产生。
1860年,意大利人F。
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 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陆续拍摄了修复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些军工企业及其产品的照片。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最早的新闻照片.1884年中法战争中,提督刘永福大败法军,广州《述报》曾于同年3月27日将“用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赠送.2. 新闻摄影术的早期阶段:1900年照相铜板制版技术传入中国,铜板照片影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的一大革新。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出版《民报》,刊登革命先驱孙中山、邹容、秋瑾的肖像和时事照片。
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过程中,北京《京话日报》曾在 3月29日发表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杀害后的遗体铜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责的谎言。
3. 新闻摄影中期阶段: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
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李白贞出入战地拍摄照片,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议和,没有中断。
所拍《革命军占领蛇山轰击衙署时之写真》、《瑞督逃匿之兵舰》等照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被当时许多报刊转载。
起义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发表起义照片,宣传革命。
仅同盟会在上海出版的《警报》,在不到4天时间内,就刊出有关革命军在武昌与清军作战的新闻照片10多幅.1912年创刊的《真相画报》为国内最早出现的画报。
纪实摄影发展历史

纪实摄影发展历史纪实摄影是一种记录真实事物和事件的摄影形式,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纪实摄影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初期实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摄影技术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摄影师开始尝试将摄影用于记录真实的事物和事件。
他们使用大型相机和玻璃底片,记录下当时的社会、人物和风景。
2. 新闻纪实摄影(1920年代至1940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新闻摄影开始兴起。
摄影师们开始使用小型相机和快速胶片,能够更加灵活地记录真实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
这一时期的纪实摄影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展示了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生活。
3. 美国纪实摄影运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美国纪实摄影运动由一群摄影师组成,他们致力于通过摄影来记录和展示美国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生活。
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沃克·埃文斯、多洛雷斯·朗格和沃克·埃文斯等。
他们的作品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和批判。
4. 社会纪实摄影(1950年代至1970年代):在这一时期,社会纪实摄影成为主流。
摄影师们开始使用35毫米相机和便携式录音设备,记录下社会上的不平等、贫困和社会运动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弗兰克、达尼·利维托和玛丽·艾伯特等。
5. 当代纪实摄影(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纪实摄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摄影师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记录和传播真实的事物和事件。
同时,纪实摄影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格。
总的来说,纪实摄影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摄影师对真实世界的关注与记录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和记录。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摄影发展历史

主讲人:
路百乐
我要学摄影
谁都当不了你的老师, 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老
师。 --静水深流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发明“日光蚀刻 法”。
窗 外 的 风 光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1837年 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 “银版法摄影术”。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 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90年东芝公司生产出40万像素mc200数 码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97年东芝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33万像 素CMOS图像传感器数码相机。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 尤瑟夫•卡什摄于1941年12 月。拍摄过程中,丘吉尔 总叼着一支雪茄,神情闲 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 自信、镇定不相符,于是 卡什走近丘吉尔,一把扯 掉了他嘴上的雪茄。丘吉 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 快门。就这样,一幅世界 名作诞生了。这张照片发 表后,极大地激励了英国 人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 成为英国人的精神象征。 照片本身也成了世界摄影 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影像。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29年禄莱生产出双镜反光120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 光135相机“康太克斯S型”。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48年瑞典生产出第一台可换镜头和片盒 的120单镜反光相机“哈斯勃徕德”。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59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自动曝光照 相机。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 挟尸要价---金镜头奖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88年美国人伊斯曼制造出第一部“柯达” 照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91年,柯达生产出可装卸胶卷。 • 1936年,柯达生产出彩色胶卷。 • 1947年,美国波拉公司生产出一
中国摄影术的历史和当代发展趋势

中国摄影术的历史和当代发展趋势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记录生活的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国,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摄影技术刚刚在欧洲流行,也开始传入中国。
最早的摄影师多来自文化名城杭州等地,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摸索,逐渐掌握了摄影技艺。
自20世纪初期,中国摄影逐渐开始成为一种具有较强自我风格和艺术性的表现方式。
早期的摄影创作,大都是围绕人物和风光展开。
其中,以人物题材为主的摄影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心理状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感情性。
比如,著名的摄影家赵文胜,在1950年代创作的《神仙树》、《三毛流浪记》等作品中,传达了对劳动者和贫苦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而以风光为主的摄影作品,则通过视觉表现手法,呈现了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传递了深邃的哲学意蕴。
比如,著名的摄影家丁善德在1960年代创作的《黄山云雾》、《天山雪景》等作品中,凭借对光影和色彩的掌握,令人赞叹其神秘、梦幻的视觉表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摄影艺术逐渐开始多元化和全球化。
中国的摄影师不仅开始吸收欧美等国际先进的艺术思潮和技术手段,也开始开展自己的实验和创新。
同时,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出版物和网络平台,逐步将自己的作品和观念传递到更广阔的视野中。
这一时期的摄影作品,不仅继承了人文、风光、纪实等传统题材,也开始尝试新的背景和视角,如社会现实、自我表达等。
比如,著名摄影师王树义在2001年创作的《秦皇岛天路》系列作品中,通过对建筑环境和人物形态的掌握,展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混杂的状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的摄影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由于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越来越自由和多元,这也为中国的摄影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同时,摄影作品的传播和推广逐渐实现了多渠道和多模式化,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摄影作品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应该说,这是一个多样化和开放性的时代,中国摄影也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更为精彩和多元的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
摄影是一门影像记录技术,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从最早的相机雏形到今天的高端数码相机,摄影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概述摄影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
1.早期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
早期的摄影技术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18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尼埃普斯·尼埃佩斯研究了光线对银盐的影响,并于1826年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是摄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设计了第一台可移动的相机,称为达盖尔式相机,其原理是将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然而,早期的摄影技术非常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够使用。
2.彩色摄影(19世纪末)
19世纪末,彩色摄影技术开始出现。
法国发明家盖布里埃尔·卡尔曼设计了一种三色分离装置,通过不同颜色的滤镜将光线分成红、绿、蓝三种光谱,然后使用三个不同的感光材料进行记录。
这种技术成为后来彩色摄影的基础,但由于复杂性和使用成本高昂,直到20世纪才得到广泛应用。
3.照相机的小型化(20世纪初)
20世纪初,照相机开始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
德国莱茵河畔的庆堂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莱卡”的便携照相机,它使用了35毫米胶卷,这是当时最小的胶卷规格。
莱卡成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相机之一,它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电子相机的出现(20世纪中叶)
到了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开始在摄影领域发挥作用。
1951年,美国工程师哈罗德·尤根设计了第一台数字影像传感器,实现了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存储。
然而,早期的电子相机非常笨重和昂贵,直到数十年后才开始普及。
5.数码相机的普及(21世纪初)
21世纪初,数位相机开始成为主流。
数码相机不再依赖于胶卷,而是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图像。
摄影师可以通过显示屏即时查看拍摄图像,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更高像素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6.高端数码摄影技术(21世纪)
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端数码相机也逐渐成为摄影师的首选。
相机传感器不断增大,分辨率不断提高,并具备更多高级功能,如高速连拍、4K视频拍摄等。
同时,镜头技术也不断进步,使得摄影师可以拍摄出更为细腻和精确的图像。
总结起来,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从早期的化学感光材料到现代的高端数码相机,摄影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在图像质量、设备便携性和功能多样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摄影技术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