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小学趣味数学故事三篇

第一篇怎么少了一只动物今天的天气可真好,9只小动物带香吃的玩的高高兴兴地结伴到山上的绿地去玩。
爬了一会儿,作为领队的小狗汪汪队长转过身来清点只数,可是数米数去,只数到8只小动物。
“莫非路上走失了哪只小动物?,小狗吓出一阵冷汗,连忙追问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谁在半路给落下了?”“我一直走在最后,没又看到谁停下来休息呀!会不会你数错了,还是让我来数一数吧。
”小猪呼噌觉得不可能,“1、2、3、4、5、6、7、8,咦,真的只有8只!”小猴机灵听到大家的嚷嚷声,看了看排成一队的小动物,笑着对着小猪说:“小猪呼噌,你站出来再数数看!”小猪又数了数,挠了挠腮,迷惑地说:“还是只有8只呀!到底少了谁呢?”“你自己有没有数进去呢?”小猴机灵提酲道。
“对了,我怎么把我自己给忘了呢!再加上我只小动物吗!”小猪和小狗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小猴叮嘱大家:以后数数时,千万不要把自己为你也是其中的一员嘛!”第二篇你能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世界上有许多无法数得清个数的东西,除了星星、还有树叶,你能数清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片树叶吗?或者你能数得清一棵大树上有多少片叶子吗?是的,数不清,那么在这么多的树叶中,有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呢?让我们找来两片你认为完全相同的树叶来仔细对比一下吧。
不要忘记,要从树叶的品种、大小、形状、颜色还有纹理这些方面进行对比哦!其实想找品种、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的两片树叶并不难,但是找两片纹理一模一样的叶子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可以找来尺子和量角器等工具,量一量每片叶子上有多少根粗细不同的叶脉?每根叶脉的长短、叶脉与叶脉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夹角都一样吗?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就是把选好的两片树叶按照形状重叠起来,仔细观察,它们是否真的完全相同。
从几何图形的角度来讲,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三篇“千克”与“克”的争吵单位王国里一直都是一片安宁与祥和的景象。
但是,这天一阵争吵声打破了这片安宁与祥和。
哦,原来是质量城堡里的“千克”和“克”俩兄弟在争吵。
小学生数学故事大全

小学生数学故事大全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
若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1、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
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数学小故事

数学小故事1、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之间经常吵吵闹闹,互相争论。
有一次,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争吵,按照0、1、2、3、4、5、6、7、8、9的顺序,是9最大,9排在了最后面,于是他就说道:“哼,你们都不行,你们都在我的前面,你们都是我的手下败将。
”接着是8、7、6、5、4、3、2、1、0,0排在了最前面,他得意地说:“哈哈,你们看,我排在最前面,说明我最伟大!”其余的数字兄弟都不服气,于是他们吵得更厉害了。
到底谁最伟大呢?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他们的智者欧几里德教授出现了,他大声说道:“不要闹了!你们都是最优秀的数字,各有各的用处,十位数里少了一个也不行,个位数少了一个也不行。
你们应该和平相处。
”他们听了欧几里德教授的话,感到非常有道理,从此他们和睦相处,再也不争吵了。
2、有一天,数字2和9一起散步。
走着走着,2突然停下来,疑惑地对9说:“兄弟,我们真的越来越像了,你是不是偷偷去健身房锻炼了?”9听后,哈哈大笑:“兄弟,你误会了。
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世界的角度也不同。
你看到的是自己的侧面,所以感觉自己变强壮了,其实我们一直是同样的数字。
”2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看来我们看待问题需要全面,不能只看到一部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只看表面,需要深入理解和思考。
让我们用一颗谦卑和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数学的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奥秘和趣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探索数学的小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聪明的小女孩叫做丽莎。
丽莎对数学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各种数学问题。
她的爷爷经常给她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让她思考和解答。
有一天,爷爷给丽莎出了一道非常有趣的题目:“如果你有一堆大小相同的珠子,其中有一半是蓝色的,另一半是红色的,而你不知道蓝色珠子有多少个,红色珠子有多少个,但你知道蓝色珠子的数量是红色珠子的数量的两倍。
趣味数学小故事3篇

趣味数学小故事第一篇:小学生的数学喜剧小学生小明非常喜欢数学,他经常在课上捣鼓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同学们猜测答案。
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一头牛每分钟可以产生11升的牛奶,那么它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产生5千升的牛奶?”小明丝毫不怕困难,很快就算出了答案:455分钟。
可是同桌小军很不满意,他觉得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被小明算出来了,非常羡慕。
于是,他决定给老师出一道题,让小明来猜。
于是他想了一个问题:“如果一支球队在10个比赛中赢了6场,平了2场,输了2场,那么它的胜率是多少?”小明听了之后,马上推算出这个球队的胜率是60%,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
以后,小明和小军经常在数学课上,互相出题,谁先算出来,谁就是数学王。
第二篇:数学老师的小插曲数学老师王老师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会把一些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次,他在课上告诉学生们,如何通过计算路程和时间,求出开车的速度。
他说:“比如说,你们今天开车在路上行驶了120公里,用了2个小时,那么你们的速度就是60公里/小时,这个你们都懂吗?”学生们点头称是,但是一个数学班上的女生小艾却说:“老师,我不明白,如果是有一个人在跑步,他跑了10公里用了1个小时,那他的速度是多少?”王老师很耐心地告诉她,这个要先把时间换成小时的形式,即1小时=60分钟,然后把10公里除以1小时,得到跑步速度是10公里/小时。
小艾听了之后,眼睛一亮,感觉到数学原来还是很有趣的。
第三篇:老人的数学故事某天,一位老人来到一个数学班教学,他告诉学生们一个古老的数学公式:勾股定理,即a²+b²=c²,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所发明的。
他说:“比如说,你们今天要建一个3:4:5的直角三角形,那么你们就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计算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其中一个边长是3,一个边长是4,那么第三条边长就是5。
”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提问,老人不厌其烦地回答着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小学生数学小故事

小学生数学小故事小学生数学小故事小学生学习数学,常常被数学难题困扰,但是学习数学却可以通过小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一个不同角度的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们觉得数学也很有趣。
一、一角硬币换两角硬币小学生学习数数时,往往只会记住一、二、三……但是孩子们却喜欢收集硬币,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收集硬币的行为融入数学中,让孩子们在满足自己收藏爱好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明喜欢玩硬币,他有很多一角硬币,但他却想要更多的两角硬币玩。
他知道两角硬币比一角硬币值钱,所以他决定去银行兑换一些两角硬币。
可是,银行里并没有两角硬币,只有一角硬币。
小明很着急,但他很聪明,他想到了一个方法:他可以将每个一角硬币都交换成两个一角硬币,然后再把这些一角硬币换成两角硬币。
小明反复思考,最后算出来,他需要把100个一角硬币全部兑换成两角硬币,所以他需要交换200个一角硬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通过如此计算,小明发现交换100个一角硬币,可以得到200个一角硬币,也就可以换成100个两角硬币,这样小明就收集到了更多的两角硬币。
二、同样的数学题,不同的考试方式学习数学最让孩子头疼的就是考试,而且考试方式也不同,小学生一个错题就可以让他们挂科,所以考试对他们来说需要重视。
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将同样的一道数学题,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试,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小明和小华都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
老师给了他们一道题目:“67-21=?”,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他们已经可以很快地算出答案,但是老师却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明用“竖式减法”来回答这个问题:67-21=46,他信心十足地提交了答案。
而小华用心算来回答这道题目:67-20=47,再减掉这多算的1就是46。
学生们看到这个结果都感到惊讶。
老师解释说: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使用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特别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大事进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叙述。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1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夫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订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觉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觉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出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高校不久,就创造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讨论》,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讨论电磁学,并创造了电极。
为了进行试验,高斯还创造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讨论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当了德国闻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始终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爱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创造。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诞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觉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2由于喜爱数学,所以愿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险阻也情愿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胜利体验又增加了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所以更喜爱学数学了!一个很简洁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同学爱好和自信是关键。
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阅历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发觉许多同学不喜爱学习的理由都是――不喜爱老师。
小学数学小故事

小学数学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数学背景)故事一:动物城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
"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相关课题对称图形故事二:张三的生死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
"小朋友,如果让张三抽的话,可能会怎样呢?"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
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
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相关课题可能性故事三:比大小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 "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导语】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奉献的人士,专心于研究数论算法、数学建模、理论物理、几何算法、代数变换技能等。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1.四年级数学小故事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形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良好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困难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为几何?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
”全班震动,老师也点头称赞。
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
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连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
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
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
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一些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漠。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
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
他还是不丧气,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锤炼。
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便这样,他也没有舍弃自学。
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屡次退稿也不灰心。
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欣赏,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一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大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自修了英语和法语。
接着,他的数学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连续发表。
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
不久,校领导又任命他为数学教授。
一个贫困而又残疾的人,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
华罗庚的故事值得我们为之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数学对于很多人而言是枯燥无味的,每每提起数学都会不禁胆寒,但事实上,数学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只要用心,就可以发现个中奇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小故事,欢迎来参考!小学数学小故事篇1:乘号惹了祸,除号来帮忙一天,乘号从四则运算国旅游到了数字王国。
乘号真有缘哪!没过几分钟就认识了两个朋友。
一个是数字7,另一个是数字4,三兄弟正要抱在一起的时候,乘号好像察觉到了什么似的,正想阻止,可是已经来不急了,三兄弟猛的抱在了一起,突然三兄弟的身子徐徐上升,天空中出现了两道乘法算式:4×7=28 7×4=28。
忽然,从天上降下来两个身影,等两个身影完全降到地上,国民们才看清楚是乘号和从未见过的数字28,这可怎么办呢?乘号忽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打给除号,焦急地说:“除号,除号!我在数字王国,这里有事需要你帮忙。
”除号说:“我5分钟就到。
”5分钟后,除号赶到了,除号说:“把7的妈妈叫过来,我需要她地帮忙。
”7的妈妈来了,除号又把28叫了过来,除号说:“等我数1、2、3,你们就以同样的速度往我这边跑。
明白吗?”“明白!”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1、2、3!两位国民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跑去。
同时碰到了除号,当然也像4和7碰到乘号那样徐徐上升,出现了一道除法算式28÷7=4。
4
出来了,7也出来了。
这惊险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小学数学小故事篇2:收红包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爸爸妈妈真好也已经醒来了,然后我就说:“爸爸妈妈早上好,”爸爸妈妈听了就马上给我了红包,爸爸给我了200元,妈妈给我了1000元,等我红包藏好了,然后我们就去厨房了。
到了厨房,我看见了爷爷、奶奶和叔叔,我刚想说爷爷、奶奶和叔叔早上好这句话,爷爷、奶奶和叔叔就直接给我了红包,爷爷给我了300元,奶奶给我了500元,叔叔呢?是跟奶奶一样的也给我了500元,现在我一共收到了几元呢?200+1000+300+500+500=2500(元)所以现在一共收集了2500元,经年我收集的红包比去年的红包还要多,我兴奋极了,我谢谢长辈们给我的红包,也谢谢朱老师教会了我数学,所以我要好好学数学。
小学数学小故事篇3:泰勒斯观星掉坑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清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
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
不料前面有个深坑,积满了雨水,泰勒斯只顾看星星而忘了脚下,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
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经泡在水里了,水虽仅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两三米,出不来上不去,只得高呼求救。
当路人救他出了水坑,泰勒斯抚摸着摔痛了的身体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
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为泰勒斯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而惊叹。
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泰勒斯对这种嘲笑只付之一笑,没有说什么。
两千年后,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
他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小学数学小故事篇4: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不仅是辛勤的劳动者,而且是动物中神奇的“数学天才”。
密封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
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蜘蛛也是不容小觑的“数学天才”。
蜘蛛网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不过最厉害的“数学天才”当属珊瑚虫。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小学数学小故事篇5:蝴
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曾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 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
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
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
在一小会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
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
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
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对于蝴蝶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
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Lorenz称之为混沌学。
当然,“蝴蝶效应”主要还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
也是蝴蝶效应的真实反应。
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