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建筑发展论文
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发展现状

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发展现状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们的思想形态也在不断丰富。
随着外来建筑风格的融合,我国建筑的艺术形态也慢慢与世界接轨,新的中式建筑艺术逐渐成为我国各领域讨论的热点。
论文主要基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讨论新中式建筑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传统形态;艺术形态1、引言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是对我国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风格归纳整合而成,合理吸收了旧式建筑的设计思路并加以改良。
其产生原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说得上因需而生,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们的思想形态也在不断丰富,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和思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2)传统建筑多数使用樟卯的样式构造,其建造周期长,耗费的人力物力都非常巨大;(3)传统建筑涉及用料限制。
我国旧式建筑多为木质原材料,木材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如蚊虫雨雪,湿热冰雹等灾害,导致后期修建翻新频繁,影响人们的居住体验。
种种劣势都呼吁着人们进行建筑思路设计的创新,此时,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应运而生。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进步中必然会采取的举措。
2、我国建筑风格的发展与传承在我国,建筑的形态和风格发展根据时间划分,可划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
古代建筑的风格历史十分悠久,经历了最原始的时期,随后横跨了夏商奴隶制时代,并在封建王朝时慢慢成熟,有了固定的设计思路。
建筑思路的初步形成具体到朝代是在汉代,随后,唐代将其延续并加以改良,使其在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得以稳定并开阔思路,到了明清时期,古代建筑形态的发展达到顶峰。
但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我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政策被强制破除,社会各界思想逐渐受到西方国家的洗礼,我国的古代建筑风格发生了改变,转变为近代建筑形态。
由于受到外来国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建筑风格从单一特色变成多种多样。
设计师们在学习外来文化时,将其与自身文化相融合,吸收了优良的设计思路,这便是近代建筑的主要风格来源,极大地冲击了旧式建筑形态。
新中式的研究论文新中式室内设计论文

新中式的研究论文新中式室内设计论文摘要:新中式风格是对于传统建筑风格的一种延续和创新,使得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生活特点相融合。
同时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化室内设计的应用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与大众的审美风格相结合。
新中式风格的加入无疑会给现代化室内设计带来更加多样化的风格,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提炼与升华,从而使其传统文化的韵味得以充分展现。
关键词:新中式风格;现代室内设计;概述;应用引言新中式风格是一种新的室内设计元素,并与古典元素进行巧妙结合,使得室内设计的文化韵味更加浓厚,并体现出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同时这种新中式的设计风格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得到更多用户的喜爱。
新中式元素使得一些现代化室内设计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合,从而带给人们崭新的生活享受。
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新中式风格的相关概念以及特点等方面,从而准备把握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促进室内设计行业的更好发展。
1 新中式风格的相关概述所谓的新中式风格体现出对于传统中式风格的传承与发扬,彰显出时代创新的特点。
该设计风格是从传统的中式风格为出发点,对于一些传统的文化韵味得到一定的保留,接着在技术和设计方面加入创新的元素,从而与现代化的生活需求相结合,并符合大众现代化的审美特点。
新中式风格通过对传统中式风格的创新,使得其中的流行性元素逐渐凸现出来,并实现了现代室内设计与古典文化的结合。
同时新中式风格有着自身的原则,其中一个突出的原则在于简约的原则。
在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简约和事物本质的突显。
把其中繁琐的内容得到合理去除,并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进行传递与表达。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通过加入一些比较富有个性的设计元素,使得整体的设计别具一格。
同时对于现代的很多设计师来说,他们也非常喜欢用一种简单的方式,使得室内整体的风格更加自然,而且有着舒适而又朴实的特点,体现出一种非常美好的现代生活状态。
新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新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地演变。
新中式建筑风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成为当今建筑界备受瞩目的新秀。
本文将从新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中式建筑风格的传承新中式建筑风格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风格。
它以中国传统建筑为基础,借鉴了西方建筑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新中式建筑风格在形式上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层次和布局,讲究对称和均衡,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中式建筑风格继承了这些特点,注重空间布局和层次感,讲究对称和均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同时,新中式建筑风格还借鉴了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如斗拱、窗棂、屏风等,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
其次,新中式建筑风格在文化内涵上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新中式建筑风格继承了这些理念,注重建筑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新中式建筑风格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建筑设计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二、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创新新中式建筑风格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也注入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实现了创新发展。
首先,新中式建筑风格在材料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建筑多以木材、砖石等为主要材料,而新中式建筑则更多地运用了钢筋混凝土、玻璃、铝合金等现代建筑材料。
这些新型材料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
其次,新中式建筑风格在空间设计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较为封闭和单一,而新中式建筑则更加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新中式风格毕业论文

新中式风格毕业论文新中式风格毕业论文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当代设计的融合,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新中式风格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具有鲜明个性的设计风格。
本篇毕业论文将探讨新中式风格的起源、特点以及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新中式风格的起源新中式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中国开始逐渐开放对外交流,西方文化的冲击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新中式风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既借鉴了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新中式风格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设计界的一次重要转变,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新中式风格的特点1. 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新中式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传统的红木家具、雕花屏风等与现代的简约线条、柔和色彩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又符合现代人对于舒适、实用的追求。
2.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新中式风格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通过运用自然材料、绿色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中国画、书法等,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使其更具有文化内涵。
3. 空间的开放与流动新中式风格强调空间的开放与流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灵活的隔断,使得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通透、开阔的感觉。
同时,通过巧妙地运用光线和色彩,营造出一种温暖、舒适的氛围。
三、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1. 客厅在客厅的设计中,可以运用新中式风格的元素,如红木家具、雕花屏风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灵活的隔断,使得客厅空间更加开放、通透。
2. 卧室在卧室的设计中,可以运用新中式风格的元素,如中国画、书法等,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
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和光线运用,创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空间。
3. 餐厅在餐厅的设计中,可以运用新中式风格的元素,如传统的红木餐桌、雕花屏风等,营造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氛围。
新中式住宅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中式住宅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中式住宅建筑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建筑风格。
新中式住宅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现代生活的需求,成为了如今中国城市中一种备受追捧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对新中式住宅建筑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新中式住宅建筑的现状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中式住宅建筑是一种将传统中国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它将传统的斗拱、雕梁画栋等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相结合,使得建筑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这种融合使得新中式住宅建筑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备受追捧。
2. 文化认同的表达新中式住宅建筑的兴起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新中式住宅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让人们在生活的空间中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人们对文化认同的认识和意识,也为后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3. 近年来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中式住宅建筑风格逐渐成为了主流。
在各大城市,新中式住宅建筑项目层出不穷,备受购房者的青睐。
许多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推出新中式住宅楼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4. 改善人居环境新中式住宅建筑的兴起也为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中式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室内外相互融合,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新中式住宅建筑在设计中也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二、未来发展展望1. 文化创新与传承未来,新中式住宅建筑将会更加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在建筑风格上,将更加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建筑结构、装饰等。
并且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使得新中式住宅建筑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
2.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新中式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中式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大学校园新中式建筑应用…

中式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2、大学校园新中式建筑应用3、现代中式建筑设计分析4、雨巷中徽派建筑研究5、论中国特色建筑的设计手法全文总字数:14458 字篇一: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分析摘要:介绍了中式建筑的特点,阐述了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内容,指出在设计现代中式建筑的过程中,需充分融合现代建筑因素和传统建筑因素,并加强深化建筑理念,传承我国的传统建筑观念与工艺。
关键词:中式建筑,建筑形式,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对于中式建筑来说,无论是在文化内涵还是在设计形式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格调。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严重影响,在建筑方面的体现就是受到现代化建筑风格和欧式建筑风格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在设计方面现代中式建筑逐渐出现一些偏差,大大缩减了自身原有的特色风味。
因此,在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强传统中式建筑和现代建筑因素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现代中式建筑的发展与进步。
1中式建筑概论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现代中式建筑来说,已经是建筑行业中新的发展方向。
再加上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建筑行业中的方法和技术都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和转变,这有助于增强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也逐渐提高了对建筑物的施工功能要求,在建筑物中不仅仅需要包含现代化的气息,同时还需要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1]。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就古代建筑来说,园林艺术建筑成就比较高,形成了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在近代时期,由于受到战乱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在该时期内几乎没有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这样自然也就落后于世界的设计潮流水平,逐渐丧失了我国的建筑文化。
在近几年来,由于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内的思想和观念都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这就导致了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之间出现分离问题,同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和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方面的错误,在设计思想和观念上都逐渐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中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室内设计的新中式风格研究论文5篇范文

现代室内设计的新中式风格研究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现代室内设计的新中式风格研究论文【内容摘要】作为中国传统风格文化的延续,新中式风格是当下时代设计的基础。
从某种层面而言,新中式风格不但涵盖了传统文化内容,而且涉及到相关的风格元素,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关联起来,能够充分发挥艺术文化的巨大作用。
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新中式风格,有利于室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室内设计;新中式;艺术风格新中式风格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思维,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渊源,通过将新中式风格有效融入到室内设计中,有利于室内设计视觉感受的提升和室内空间的科学布局,是人们心理与情感交流的物质保障。
新中式风格融合了现代文化设计理念,并且涵盖了传统文化艺术内涵,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终极产物。
因此,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中,运用新中式风格,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新中式风格的相关理论在了解和掌握新中式风格的相关理论和内涵之前,我们需要对传统中式风格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中式风格造价较高,通常作为皇室贵族的典型代表,由于其流通性不强,所以难以被普及和推广。
传统中式风格气势恢宏、造价高昂,是普通百姓无法企及的艺术之作。
新中式风格与传统中式风格截然不同,不但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特征,而且融合了西方自由文化和设计风格,使得传统艺术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来。
因此,新中式风格作为当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新中式风格的主要特征(一)文化背景。
无论什么样的风格,均需要得到文化背景的有效支撑,用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层面的基础需求。
新中式风格以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宣传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来激发人们内在的情感和现实追求,有利于东方文化魅力的完整体现。
(二)空间层次。
新中式风格十分重视空间层次感和想象感,在较为隐蔽的区域,可以利用空间层次特性,进行有效分隔,体现出优美的层次感。
同时,与中式元素有机关联起来,可以填充必要的空白,不但能够防止重叠,而且有利于真实风格的完美体现。
新中式住宅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中式住宅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中式住宅建筑中,设计师们通过保留传统中式建筑的精华,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打造出了具有独特韵味和现代气息的建筑作品。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建筑的探索和创新。
对新中式住宅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促进新中式建筑风格在未来的推广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中式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未来的设计与规划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新中式风格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方向,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也可以为设计师、开发商、政府部门和市民提供指导,促进新中式住宅建筑的健康发展,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为新中式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与灵感,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新中式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实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新中式风格特点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一种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新中式风格的特点包括:1. 传统元素融合:新中式风格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融合传统元素,如古典的中式榫卯结构、琉璃瓦、雕梁画栋等,使建筑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 简约而不简单:新中式风格强调简约、大气、不失细节的设计风格,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材料的质感,体现出现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3. 园林化设计:新中式建筑往往布局合理,注重庭院的设计和园林化的布局,给人一种闲适、静谧的感觉,符合现代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
4. 自然材料应用:新中式建筑多采用天然的材料如木、石、竹、瓷等,不仅环保健康,而且能体现出中式建筑独特的质感和风情。
5.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新中式建筑既有传统文化的温馨与历史感,又结合了现代生活的舒适与便利,展现出融合东西方设计理念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中式建筑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很多方面都受着国外的影响。
建筑也是其中之一,全球文化对中国的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的建筑由刚开始的跟风国外到现在的出现新中式建筑不得不说是一种文化上的回归。
本文主要通过新中式建筑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做出浅要的探讨。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新中式建筑的特点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
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隔与有机协调等。
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
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
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的传统住宅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但不循章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
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图1 新中式建筑
二、新中式建筑的发展
1、新中式建筑的规划
新中式建筑的规划应从合理的选址、场地和平面布局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建筑的场地选址应考虑冬季有阳光,夏季有良好的通风。
建筑的周围应有较好的绿化,夏季有比较高大的树木遮荫,冬季有较好的阳光照射。
建筑的朝向应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遮阳等要求,做到尽量合理。
朝向的选择是因地域气候、因周围环境、建筑需求而改变。
建筑的平面布局也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遮阳。
体型设计也是建筑节能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新中式建筑延续传统建筑形体特征,以规则和简洁的平面形式出现。
对于北方保温为主的地区,体型设计紧凑;对于夏季炎热的南方而言,由于主要考虑自然通风和建筑遮阳,建筑形式讲究院落层进关系,自由组合。
图2 新中式建筑良好的选址
2、新中式建筑的园林
自古中国造园都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
由于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因而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神思和韵味。
一直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倾心
于这种带着诗情画意的空间氛围。
因此与建筑主体相融合的园林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的园林设计中主从重点、藏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空间序列、堆山叠石、庭院理水、花木配置等方面仍然很值得借鉴。
特别是氛围点睛物可以对整个园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包括植物品种、小品设计、亲水台面、假山等的布置,但与建筑主体结合时,应适当降低观赏性建筑比率,尽量不要堆砌亭榭,以增益生态。
园林设计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水可以滋养生命,寓刚于柔,提升活力,因而古有“宁可饮无水,不可居无泉”的说法。
种植植物品种也应尽可能选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例如竹、菊、梅、兰、松、柳等等,长久以来它们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图3新中式建筑的园林
体现地域文化
我国民居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变, 不但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 而
且还映现出地方文化的风采, 如统一、对称、韵律、比例等, 给人一种形式美; 材料、空间序列、气氛等给人以哲学思考、伦理观念等, 透过它可看到第四空间, 了解时代的脉搏, 认识民族。
从古建筑的古朴、纯厚感和手法上的程式化等方面, 可以体察中国宗法社会和家族本位的农村之面貌。
这些优秀的人居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是先辈们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杰作, 为了让后人同我们一样能拥有这些文明成果, 在各个不同区域继承和发展其独特
的人居文化, 是人居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新中式建筑中就要根据各个地域的文化不同设计出能体现出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建筑。
要深层次地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 而肤浅地急于一味地模仿西方建筑, 甚至/食洋不化而丢掉了地域文化及传统, 造成了地域文化与建筑的断裂。
这是新中式建筑发展的一个打的方向,能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与品位。
比如丽江的“滇西明珠”。
图四滇西明珠
结束语:
新中式建筑的出现第一当属文化的回归,体现在希望把我国的一些人文传统在当代新的建筑环境下呈现出来,这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新中式建筑艺术的发展要在继承和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市场的洗礼和设计师的用心构思,才能达到神似而非简单的形似,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蒋鸿兴.什么才是“新中式建筑”发展之路 [j]. 建筑师,2007(05).
[2]戴惠班琼.论中国建筑文化的现代表达[ a].建筑与文化论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孙伟平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 j] 江西社会科学,2008(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