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孔融让梨》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孔融让梨》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融让梨》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融让梨》读后感范文1寒假里,我看了一本故事书,叫做《孔融让梨》。
这本书讲述的是:古时候一个叫孔融的小男孩,他把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把大的都让给哥哥弟弟们。
他的这种懂得谦让和分享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中,一本好看的书,如果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着看,我会觉得更加有趣精彩了。
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的时候,也要懂得分享和谦让。
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其中一个伙伴哭了,我们大家一起哄他开心,让他别哭,把好玩的玩具都让给他玩。
最后,我们都玩的很开心!兄弟姐妹之间,也要懂得互相谦让,不能光顾着自己开心。
有一天,我在哥哥家里玩游戏机。
我一直连赢,让哥哥很失落。
舅舅发现原来是哥哥的手柄没有我的好用,于是我和哥哥交换了手柄,哥哥开始连赢,虽然我一直输,但是我们笑的很开心,我也玩的很开心!我一定要继续做一个懂得谦让,懂得分享,懂得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孔融让梨》读后感范文2三字经内有一小段话:“兄则友,弟则恭。
”有的意思是有爱,恭的意思则是恭敬。
整句话的意思为:做哥哥、姐姐的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要尊敬哥哥、姐姐,听从哥哥、姐姐的话,兄弟姐妹之间要亲相爱、和平相处。
现在我要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小孩。
有一天,再他四岁时,客人送了一篮令人垂延三尺的梨子,孔融的父亲便把孔融叫来跟,向他说:“融儿,你挑一个梨子去吃吧!”孔融便挑了其中最小的梨子。
父亲见了绝得十分奇怪,便询问孔融原因,孔融答到:“因为我是老幺,所以要选小的,大的给父母及哥哥、姐姐们吃的。
”大家听了都称赞了孔融一番。
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四岁的小孩都懂得尊重哥哥姐姐了,更何况是已十几岁的我们呢?我们要以孔融为榜样,向他学习!《孔融让梨》读后感范文3小孩世界的成人化,失去了本有的天真烂漫。
《孔融让梨》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10篇

《孔融让梨》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10篇我读了《孔融让梨》后很有感触,我一定要像孔融那样,尊老爱幼,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融让梨》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孔融让梨》读后感范文一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男孩。
他非常聪明,也很懂事。
在他四岁时,有一次,爸爸拿回来一袋梨,给孩子们吃。
爸爸让孔融来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爸爸妈妈,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
大家都夸他懂事。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尊老爱幼,团结友爱。
也让我想到了很多……我的同桌,有个哥哥,他们上学前和父母吃完饭,因为早饭不多,最后还剩下一个馒头,父母硬要叫他们两兄弟吃,而他们不约而同地给了父母。
这样,让人感动的家庭氛围,这两兄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孔融呀!他们知道父母的辛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我最近看了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头狼和一只狐狸抓到了一只小羔羊,彼此都想独吞,还互相残杀,最后小羊跑了,它俩饿死了。
这个故事与《孔融让梨》成了鲜明的对比,孔融的孝心让人感动,而狼和狐狸的故事却被人们用来讽刺那些为了争抢利益不会谦让而最后两败俱伤的那些人。
这样为利益争抢的事也曾发生在我身上。
那一天,我和同桌为了一本课外书,“在我的,是我的”的话语中,我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最终我们都不再理会对方。
而当我读到《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时,我觉得非常羞愧难当,觉得自己不应该和同桌为了一本书而争抢,以后无论什么东西,我都会和她分享。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其实分享、谦让这些美德做起来并不难,而且也能使大家其乐融融。
“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谦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我们的点滴做起,感恩父母,感恩长辈,相互谦让,学会分享,将我们的传统美德继续弘扬。
《孔融让梨》读后感范文二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华自古以来都传承着礼让的传统美德,在暑假里,我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
孔融让梨读后感(优秀4篇)

孔融让梨读后感(优秀4篇)孔融让梨读后感篇一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从中知道了我们中国许多具有优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融在六岁那年,他妈妈买回来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灵灵的梨,洗的干干净净后让孔融分给他的哥哥和姐妹们,而孔融却留下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妈妈十分不明,“孔融,你为什么留下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呢?”孔融笑了笑说:“夫子说过,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所以大的就留给他们吃吧!”妈妈听了之后,连忙点了点头,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
”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别人,令我万分敬佩。
现在有不少孩子被父母当做心肝宝贝,十分的宠爱,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什么只想到自己,以自己为中心。
其实我也犯过这样的错。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冰箱里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开,“咕噜,咕噜”地把果汁全喝完了。
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打开冰箱看见果汁没有了就问我,我说“全喝完了!”爸爸妈妈没说什么,但是我感到十分愧疚!我从孔融身上学到了关心别人的`优秀品质,我也认识到自己以前犯了好多的错误,我一定要改正这些错误,我真的很希望所用像我一样犯过这种错误的同学,都能像我一样,知错就改,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读《孔融让梨》有感篇二我的小姨在虎年生了个小宝宝,是个女生。
两年过去,已经长成一个可爱的小孩了,叫涵涵。
今年,她在南京上小小班。
十一长假,她和小姨回到了扬中。
今天有些事,于是就去了她家。
刚进涵涵家门口,涵涵就从房间里跑出来,一边嘴里还喊着“露露姐姐”,一边一路小跑到我跟前。
她的手上拿着一本小人书,是《孔融让梨》。
她含糊不清地说:“姐姐…讲、讲给涵、涵涵听…”妈妈和小姨笑着让到房间里,我拉着她肉嘟嘟的小手,坐在沙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起来:“孔、融、四、岁、时,邻、居、送、来、一、筐、梨……” 故事讲了一半,涵涵就喊“妈妈”,小步跑进卧室,只听见房间一阵笑声。
读完孔融让梨后的心得(精选4篇)

读完孔融让梨后的心得(精选4篇)读完孔融让梨后的心得篇1今日,我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东汉时,有个小孩叫孔融,他四岁那年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筐梨。
父亲要孔融先拿个吃,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见后奇怪地问:“你怎样不挑一个大点的哪?”孔融摇摇头说:“爹,我年纪最小,应当吃最小的。
大的应当留给长辈和哥哥们吃。
”大人们听到这席话,都感到惊奇,纷纷称赞他,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做人应当友爱谦让,不能太自私。
读完孔融让梨后的心得篇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
今日,我翻开《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事。
呵,孔融是一个十分有孝心的孩子!四岁的一天,小孔融的妈妈从集市上买来了许多金黄的鸭梨,她让孔融先吃一个,可是孔融在篮子里挑了许久,却捡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我。
原因是自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姐姐吃。
读到那里,我才明白,“年纪小,应当吃小的”,说得太好了,我很赞同小孔融的做法。
以前,我总觉得,我是小孩子,应当多吃点。
每次妈妈让我选吃的,我总会比了又比,选了又选,哪怕只大一点点,也是好的啊!可是从此刻起,我决定向小孔融学习,所以我逐步改正了自我的缺点。
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夹给妈妈,对她说:“妈妈,请吃!”每次爸爸从上海回来带一大推零食回来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递给妈妈,对她说:“妈妈,你吃吧。
”直到看着妈妈吃下,我才放心地离开。
每一天晚上,我总是把热水袋冲足电,交给妈妈,对妈妈说:“妈妈,请你捂脚。
”在我表姐十岁生日的宴会上,服务员端上了一大盘烤鸭。
我拿起一块面,夹了一些鸭肉和葱,蘸了酱,把两头裹起,卷好。
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想:你们可别以为我是个“馋嘴猫”,我可不是做给自我吃的!我放下筷子,用双手将烤鸭递给妈妈,大声地说:“妈妈,您吃!”在众目睽睽之下,妈妈接过我递给她的烤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一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赞不绝口,说:“黄浩洋真孝顺啊!”“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向浩洋学习。
孔融让梨读后感(通用5篇)

孔融让梨读后感(通用5篇)孔融让梨读后感1人生犹如一场旅行,有时候可以放慢脚步。
一本书,一次光合作用,卸下心中的负累,诞生美好的力量。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身心的光合作用,带我们发现更美好的风景。
读一本好书,开启你的光合作用,在阅读中发现世界。
我想毕大家都读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这是一个从小伴随我长大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三国时期有个叫孔融的小孩。
在他四岁那一天,他父亲托人从外地买了些梨。
他把大的梨让给了长辈和兄弟姐妹,而他自己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父母对孩儿有养育之恩,自然应该吃大梨;我比哥哥姐姐小,做的事比哥哥姐姐少,自然应该吃小梨;弟弟妹妹比我小,所以我应该多多照顾弟弟妹妹。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换作我们现在的一些小孩子,巴不得拿一个最大的,如果没有拿到大梨,我估计他们会在地上打滚吧!记得有一次,爸爸下班晚了些,妈妈将饭菜热了又热还是没有等回爸爸。
我实没忍住饭菜的可口诱人,偷吃了一口。
不料,却被妈妈发现了。
“鑫鑫,我平时怎么教你的?!做人要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你爸还没回来你怎么就先吃了?!《弟子规》上怎么说的:‘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读书要学以致用,不能只是喊口号。
”妈妈的那些大道理劈头盖脸地压过来,压得我都喘不过气来。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比父母长辈动过筷子。
是啊!长辈与幼者要有长幼有序的观念,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长辈生起恭敬之心。
假如平起平坐怎样才会对长辈生起恭敬之心?孔融让梨给哥哥吃,是因为他对哥哥生有恭敬之心。
这就是所谓的“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继承和弘扬这份美德,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美好。
孔融让梨读后感2中国自古以来,就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读《三字经》,当读到“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时,发现这个章节里,有一段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读后感(15篇)

孔融让梨读后感(15篇)孔融让梨读后感1我读过很多遍孔融仁立的故事,但我始终不明白。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到他四岁时,他已受过良好的教育。
一天,邻居给孔融一家带来一盘梨。
他的兄弟姐妹们争先恐后地去抢又大又好的梨。
孔融却站在一旁不抢。
这里写的是孔融很懂事,会谦恭地让他的兄弟姐妹们,让他们先选择,再吃剩下的食物。
父亲看到这混乱的场面非常生气。
他让站在他旁边的孔融分享梨。
孔融先把两个大的给了爸爸妈妈,然后把好的给了哥哥,姐姐,哥哥,最小的给了自己。
父亲问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留给自己。
孔融回答说:“哥哥,姐姐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哥哥比我小,我应该让他,所以我选择了最小的一个。
”父亲很满意,称赞孔融的谦虚和礼貌。
在这一点上,孔融又是非常明智的。
孔融长大后,成了北海的台守。
他善良又善良,交朋友,待人和善,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孔融不仅教育了他的兄弟姐妹,而且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从孔融的成长中,我也认识到,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不仅要学习文化,还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成长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美德。
读完这篇__,我明白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学会了谦虚,我们之间就不会有矛盾,矛盾不存在,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社会和谐,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社会文明,经济腾飞,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好。
孔融让梨读后感2每个人都有一些优点和缺点,读了《孔融让梨之后》之后,我觉得孔融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让,不过最大的缺点也是谦让-太过头了。
先是让梨,接着让奖状,后来把地球引力的论文也让了……事事都得谦让,自己为了深受人爱戴,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自己便皆大欢喜。
其实,孔融不理智,为什么要让呢?留自己用有什么不好,为了让梨之誉,也不至于事事都谦让吧!该谦让的就谦让,不能让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得到东西,而想孔融这样付出劳动的人却一无所有!如果大家都在事事、处处上谦让,那这社会,虽然变和平了,但是人们自己心理上会不愿意的,但为了自己深受爱戴却做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付出了劳动的,我觉得我有权利来享受这个成果,如果我谦让给了你,其实就是纵容你,不是爱你,而是害你!这样你会总想着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
2024年《孔融让梨》读后感14篇

2024年《孔融让梨》读后感14篇《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听的,可是它却让我难以忘记。
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做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叫孔融。
每个人都夸他很聪明。
有一天,孔融的母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当梨端上桌子时,妈妈把最大的梨给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却不要,将这个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
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种种。
孔融他愿意也毫不犹豫地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我不仅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与弟弟抢东西。
我身为姐姐,却比当弟弟的孔融还要差得多。
每次吃水果,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东挑西挑,必须要把最大,看起来最美味的拿来吃,坚决不留给父母或弟弟。
我不禁感到一丝丝的内疚与后悔,并且,不仅仅如此,吃饭时,总会有一些很美味的东西吃,只要饭菜一端上来,我就会毫不犹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东西全部夹在碗里。
妈妈每次都教育我要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可是我总将她说的当耳边风。
有时候在坐车时,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边,可是我却看了她们一眼,就坐在那里了。
有时,这些小朋友会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样虚,为了我个人的利益,我的心还是控制住了双脚。
此刻想起,不禁后悔莫及及自责。
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自我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
我连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
尊老爱幼应当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满脑子都是自我的利益。
孔融,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能够做的还有很多——让位置给老少;将好吃的留给别人等等。
让我发扬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吧!《孔融让梨》读后感篇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
今天,我翻开《神童点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事。
呵,孔融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岁的一天,爸爸从集市上买来了一些金黄的鸭梨,他让孔融先吃一个,可是孔融在篮子里挑了许久,却捡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己。
2023年《孔融让梨》读后感14篇

2023年《孔融让梨》读后感14篇《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我前不久重温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故事里孔融的举动震撼了我小小的心灵。
我觉得这种尊老爱幼的美德应该在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
回想以前,我总是和妹妹抢好吃的,我感到自己的行为多有不对。
记得有一次妈妈从街上买来了两斤龙眼,千叮万嘱我们不要吃太多,会上火。
说着,把一把龙眼放在桌上,其余的都藏起来。
我们两姐妹望着桌上的龙眼,就走过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直到只剩一颗龙眼时,我们才停下来,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颗美味的龙眼,就在这时,妹妹突然倒在地上,“姐姐我肚子痛,痛”。
妹妹痛苦的喊着。
吓得我急忙跑过去看看,当我跑到妹妹身旁时,妹妹突然灵活的站了起来,准备要把那颗龙眼吃掉,我知道自己被骗了,就赶紧站起来,快速的把那颗龙眼夺过来吃到肚子里,“啊啊啊,妈妈,妈妈……”。
妹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在厨房的妈妈听到了,赶紧跑出来看看究竟。
看见妹妹坐在地上哭,就开始教导我,要我向孔融学习,做到尊老爱幼,当时我说“好的”,可过不了多久,我又不记在心上了,经常跟妹妹抢吃的。
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有些后悔。
在生活中我真是太自私,自己都不如四岁的孔融啊,做事先为自己打算,不为他人着想,这是不对的。
以后,我要以孔融为榜样,在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比如说有吃的就先分给长辈,或者弟弟妹妹,上车时不要挤,先让老弱病残上……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到多让一点,多为别人想一点,多美!让我们都来学学孔融把,把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让爱洒满中华。
《孔融让梨》读后感篇2今日,我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东汉时,有个小孩叫孔融,他四岁那年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筐梨。
父亲要孔融先拿个吃,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见后奇怪地问:“你怎样不挑一个大点的哪?”孔融摇摇头说:“爹,我年纪最小,应当吃最小的。
大的应当留给长辈和哥哥们吃。
”大人们听到这席话,都感到惊奇,纷纷称赞他,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做人应当友爱谦让,不能太自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读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首先我们做什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谦让别人,做到先人后己,自己的收获才会更多更丰富。
下面带来了2020最新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
中华自古以来都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传统美德,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
我感受到古代的小孩子都这么懂得礼让,何况我们现代人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
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
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
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
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
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
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孔融是最小的一个,在现代社会中,长辈有好的,有大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给最小的小孩子,无比溺爱他,呵护她。
这也成为了现代常见堪称几乎的现象。
尤其是独生子,家长团团围着一个小孩,就像一群龙守护一颗明珠一样。
“孩子,巧克力吃不吃呀?”“喝水吗,换饮料吧?”“冷了吗?”让人不禁感叹道,这比慈禧还享福啊!这就导致了孩子不懂礼让。
我就是个“嫡系皇子”。
因为哥哥住在姑姑家,逢年过节也很难来一趟。
家里虽说这有三口人,但那两个大人无非不围这我团团转?我也要学习礼让,可去哪学呢?家里只有我一个“嫡子”啊!谦让是人和人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懂得谦让的人能和同伴和睦相处,能深受同伴欢迎。
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孩子谦让。
记得有一次,我才那么小,和邻居家的小孩玩,爷爷端过来两只苹果,说给我们吃,而那两个苹果一大一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挑了一个又大又饱满的,而那个小孩更是被宠爱得不得了,就嚷嚷着要拿大的,我们就因为一个苹果闹得不可开交,你争我抢,后来爷爷把那个小苹果换了个大的才平息了这场无理取闹的戏码。
长大后回想此事,真是有感而发!唉,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蜜罐,每个独生子都在蜜罐里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
当我问爷爷为什么不锻炼我礼让的时候,爷爷满不在乎,只是抛了一句“礼让了就是懦弱的人啦,你要去争去抢啊”。
可我认为,不学会礼让,而去争抢,就像后宫里的你争我斗一样,这才是懦弱的表现,这才是不懂事不听话。
现在的我们该怎么做呢?在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互相谦让,不要你争我抢,闹得一团糟。
人与人之间不要咄咄逼人,要你让我我让你,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尽管自己是个“嫡系皇子”,也要像古人学会怎样礼让。
谦让是我国传统的礼仪。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孔融,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语。
孔融4岁时,一日,父亲给他和他的哥哥买了一些香梨,父亲给他了一个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却拿了一。
最小的香梨,父亲看了非常惊喜、高兴。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们乘上了车,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车了,老奶奶没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车了,老奶奶刚要坐下,
一群年轻人跑过来,把老奶奶推开,自己坐下,老奶奶差点儿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轻轻地说道:“姐姐把我们的位子,让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你看她没有位子坐,多可怜呀!”“妹妹难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吗?”姐姐疑惑的问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岁能让梨,我现在是10岁,你现在16岁,难道我们这些都不懂吗?我们把座位让给老奶奶!这样也算助人为乐呀!”我认真地说道。
“妹妹,妹妹你说的太有理了,让我实在太佩服了,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让座吧!”“OK。
”我回答到,说着我把老奶奶搀扶了过来,又让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连声说:“谢谢,谢谢呀!”。
“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岁都会让梨了,作为我们一定要向孔融学习,做一个学会谦让的小学生!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当然很幸运我的孩子能够拥有赵老师这样负责并且有亲和力的班主任。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有责任陪同和辅导孩子的学习,所以每天晚上陪同女儿一起阅读课外书的工作使我的生活有了新的乐趣,我觉得孩子的成长让我明白了从小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些更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
今天我与张鑫悦共同阅读了《孔融让梨》这篇,这个故事是写的是古时候一位四岁的小朋友叫孔融,小小年纪的他就明白先礼让别人,这种有礼貌的精神是值得现在的孩子去学习的。
我相信这么小的孔融能够明白付出、明白礼让的人长大一定也会有很好的成就。
俗话说的好,想要得到什么先要去付出什么。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今天孔融让出的也许是只是一个梨,而他日后得到的也许是属于他的整片天空。
读完这篇,悦悦给对我说,我也要像孔融一样,把好的让给爸爸妈妈先吃。
可能7岁的她还不了解孔融让梨的真谛,但是,通过我细细的解说,她似乎更能了解孔融让梨的真正含义。
读不仅能够让孩子在词汇增加更丰富的知识,还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做人的一些道理,在以后我会更积极的辅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希望她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