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人工优化处理方法及检测
天然宝玉石的人工改善,或称人工优化处理

天然宝玉石的人工改善,或称人工优化处理天然宝玉石的人工改善,或称人工优化处理(Enhancement),是指除切磨和抛光外,用于改善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优化(optimization),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改善方法。
处理(Treatment),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改善方法。
经人工改善的翡翠仍属天然品,区别于人工合成翡翠和再造翡翠。
优化处理翡翠的定名规则:根据我国现行珠宝玉石名称标准的规定,经优化的珠宝玉石定名时直接使用原名称,优化方法不在定名中反映;处理的宝玉石定名时在所对应珠宝玉石名称后加括号并注明“处理”二字,例如,翡翠(处理)。
在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还需加以附注说明描述具体处理方法。
翡翠的常见优化处理方法有:加热处理、漂白、漂白加充填处理、浸蜡浸油、染色(炝色)处理。
一、加热处理加热处理的目的是使含铁矿物的黄色、棕色、褐色翡翠变成鲜艳的红色。
基本原理是:选用经次生氧化作用的黄、黄褐或棕色的赌石皮壳部分材料,经加热使其中所含的褐铁矿(Fe2O3·nH2O)脱水转变成赤铁矿而呈现红色,俗称“烤红”。
在空气中加热即可,温度不需太高。
此法制作工序简单,设备要求不高。
经加热处理所得的红色与天然翡翠的红色的形成基本相同,一般不必区别,也不易区别。
在鉴定特征方面,天然红色翡翠稍微透明一些,而加热所得的红色翡翠则有“干”的感觉。
二、漂白目的是去除杂质所产生的“脏色”和“黑”而提高透明度,使其更美丽。
一般“脏色”的主要成分是铁、锰的氧化物;“黑”的主要成分是角闪石和铬铁矿、黄铁矿、磁铁矿等。
在传统玉器加工中,漂白处理最古老的方法是浸酸梅汤,这在我国甚至有百年的历史,仅用于去除玉石表面杂色的铁、锰等氧化物。
现代的漂白处理,在方法上有很大的进展,而且效果十分明显。
其体方法是将翡翠浸在漂白溶液中,以去除存在于裂隙或硬玉矿物颗粒间的黑、褐、黄等杂色物质。
红、蓝宝石的优化改善工艺与鉴定技巧

红、蓝宝石的优化改善工艺与鉴定技巧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饰品的消费,特别是对各种宝石的消费呈现着显著增长的变化,其中,优质蓝宝石和红宝石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
这就造成了优质蓝宝石和红宝石数量的大幅度减小。
因此,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改色处理和净化技术。
改色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包括热处理、辐照法和表面扩散处理。
净化技术常用的有两种分别是填充处理和穿孔处理。
鉴定一块宝石:首先,要区分鉴定对象是天然宝石还是合成宝石,然后再对天然宝石的优化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定。
关键字宝石, 优化改善, 鉴定技巧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itizens’life, more and more people pursue the decorations of the high quality, especially varieties of the precious stone, which has le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sapphire and the ruby of top quality. So, it is important to optimize the sapphire and the ruby. Color-enhancement process and purification technique are talked about in this article.The color-enhancement process usually concludes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heat treating, radiation and surface diffusion. And crack filling and perforation are the main measures of purification technique. To identify a piece of gem, two identification skills are followed. Firstly,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 synthetic stone from the natural gem. Secondly, it is to analyze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Key Words gem, optimization measures, identification skills第一章引言红宝石、蓝宝石、钻石和祖母绿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宝石。
优化处理祖母绿的鉴定方法

优化处理祖母绿的鉴定方法祖母绿是国际珠宝界公认的最为名贵的宝石之一,是“绿色宝石之王”,与钻石,红、蓝宝石并誉世界“四大珍贵宝石”。
祖母绿矿产资源逐渐减少,比较稀缺,因此更加珍贵。
由于祖母绿发育存在裂隙,经过开发加工,裂隙会更加明显,使得祖母绿的亮度和光泽降低,使得宝石的观赏性和耐久性受到影响。
祖母绿的价格比较昂贵,市场在优化处理祖母绿时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使得祖母绿的颜色和净度得以改善。
文章就优化处理祖母绿的鉴定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分析。
标签:祖母绿;鉴定方法;优化处理祖母绿的矿物名称是绿柱石,祖母绿特征的翠绿色为Cr致色。
珠宝市场上很多祖母绿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优化处理的,进一步改善了祖母绿的外观品质,与高品质的祖母绿基本上没有差别。
但是如果消费者买了这种祖母绿,自身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依据当前的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规定的祖母绿优化处理方法,为了满足祖母绿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有效的鉴别各种优化处理祖母绿,科学的分析祖母绿裂隙中有无填充物,并对其分类以及鉴定特征进行分析,使鉴定方法更加快捷、有效。
1 祖母绿的优化处理方法祖母绿优化处理的发展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优化方法主要有浸注处理、染色处理、覆膜处理,下面就简要分析。
(1)浸注处理根据浸注物质的不同分为3类:浸无色油处理、浸有色油处理、树脂充填处理。
浸无色油处理因没有改变祖母绿本身的颜色,还可提高其透明度和亮度,属于宝石的优化,此种方法目前已得到国际珠宝界和消费者的认可,在市场上很常见。
由于浸油易挥发,在日常佩戴、保养时需注意避免强光及高温,同时避免使用超声波或强清洗剂清洗。
而浸有色油的处理方法因其改变了祖母绿本身的颜色,属于宝石的处理。
树脂充填处理是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充填祖母绿表面上的孔洞或者缝隙,使裂隙被遮盖住,使得宝石更加透明。
(2)染色处理通过化学颜料将原本没有颜色或者颜色比较浅的祖母绿染成颜色比较深的绿色,从而达到产生颜色、增强颜色的目的,属于宝石的处理。
一篇文章读懂宝石“优化、处理”手段(图文版)

一篇文章读懂宝石“优化、处理”手段(图文版)玉石、宝石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有其精光璀璨的一面,也带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瑕疵。
人类总是追求完美,所以在利用玉石宝石时,也人为的作一些优化处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优化处理技术。
作为常识性的知识,这些优化处理方法,你知道有哪些吗?一、漂白漂白是以化学物质改变/淡化多孔性宝石的部分或整体颜色。
有些宝石经过漂白,然后再染色,称为“组合处理”。
1漂白处理常应用于以下宝石:硬玉(翡翠) - 硬玉通常用酸进行漂白,以去除材料中的褐色成分。
▲硬玉的这些截面显示了漂白前后的宝石外观。
珍珠–所有类型的珍珠都使用氧化氢进行常规性漂白,以改善其光泽及色彩的均匀性。
▲对养殖珍珠进行常规性漂白,实现色彩的均匀性。
其他材料–某些珊瑚、石髓和虎眼石英采用漂白处理,使颜色更淡。
2坚固性因素对大多数材料而言,酸漂白会导致结构的分解。
因此这种单一的处理易造成材料的断裂。
大多数情况下,漂白后会采用灌注处理,以提高坚固性,增强感觉色。
3特殊保养要求经漂白的宝石往往更易碎,而且气孔更多,更易吸收人体油脂和其他液体。
建议将珍珠存放在柔软、干燥的环境以避免表面损坏。
二、表面涂层表面涂层–通过在宝石底面上贴附有色箔片,或在全部或部分宝石刻面上使用涂料作为涂层,以改变颜色,从而改变宝石的外观。
1最常见的采用涂层的宝石包括钻石–薄膜涂层有时用于改变钻石颜色,更为现代的涂层方法会使用金属氧化薄膜。
▲这三颗浓郁的粉红色钻石是表面涂层的结果。
坦桑石–虽然极少用涂层,但是有些坦桑石经过涂层处理,以提升其蓝-靛色的色度。
▲通常坦桑石呈现深紫蓝色(左)。
颜色偏淡的坦桑石和其他颜色偏淡的宝石种类有时会涂上油墨状物质,以加深和改善其颜色(右)。
拓帕石–一些无色拓帕石覆有金属氧化物涂层,以打造多种不同颜色的外观。
▲一些天然拓帕石是无色的(如顶部两幅图片所示),但它们可涂上金属氧化物制作出各种金属颜色(底部图片)。
珊瑚–一些黑珊瑚(也称为角珊瑚)被鉴定为经过漂白,然后再涂上较厚的人造树脂,以便保护珊瑚及增强其色彩。
宝石鉴赏_宝石的优化处理-电子教材

第七节宝石的优化处理由于天然宝石的资源不断减少,而人们对优质宝石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此人们一方面利用人工的方法制造生产出各种人工宝石。
另一方面对一些缺陷较多,质量欠佳的宝石进行人工的优化处理,提高这些宝石的价值。
这满足了人们对宝石的需求,但也可能由此产生欺诈行为。
因此,了解有关人工宝石和优化处理宝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宝石的优化与处理(一)宝石优化的含义与目的宝石的优化处理指除切磨和抛光外,用于改善宝石的外观(如颜色、透明度、光学效应等)和耐久性的所有方法。
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如加热处理、漂白、浸无色油以及玉髓玛瑙的染色等。
现代宝石的绝大多数几乎都经过了这些优化处理而为人们所接受,在市场上可以不予声明当做天然宝石出售。
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
属于处理的宝石在市场出售时,必须声明其经过人工处理的真实性。
优化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宝石的商业价值。
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天然宝石。
由于天然宝石的资源不断减少,而人们对优质宝石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此人们对一些缺陷较多,质量欠佳的宝石进行人工的优化处理,如采用加热、染色、辐照等方法来改善它们的颜色、透明度等,变废为宝,提高这些宝石的价值。
早在公元前2000年,印度就出现了加热红玛瑙和肉红玉髓。
在埃及坟墓中,也发现了公元前1300年的染色肉红玉髓。
由于冶金技术的提高,宝石热处理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有了新的重大突破J射线、铀放射性、伽玛射线相继发现,给以后的宝石优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多种宝石焕发出更灿烂的光辉。
宝石的优化处理一方面变废为宝,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欺诈行为。
人们可以将宝石优化处理达到同天然宝石几乎相同的地步,因此对于优化处理宝石的鉴定也随着优化处理技术的出现而产生。
首先,宝石学家要鉴定一块宝石是天然品还是合成品,在确定是天然品后,还要确定这块宝石是否以某些方法进行了优化处理。
03第二章宝石人工优化技术方法

03第二章宝石人工优化技术方法宝石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矿物晶体,拥有美丽的外观和珍贵的价值。
在宝石的提炼和加工过程中,人工优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改善宝石的外观、增加宝石的价值。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宝石人工优化技术方法。
第一种技术是加热法。
宝石加热是宝石人工优化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加热可以改变宝石的颜色、净度和晶体结构,使得宝石变得更加光亮和透明。
加热法通常使用高温炉或火焰来对宝石进行加热处理。
不同的宝石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种技术是注油法。
注油是一种常见的宝石人工优化方法,适用于一些有裂痕或不规则内部结构的宝石。
注油可以填补这些裂痕,使宝石看起来更完美。
注油通常使用透明的油质或树脂,以满足宝石的特殊要求。
虽然注油可以提高宝石的外观,但宝石的价值也会因此而降低。
第三种技术是染色法。
染色是一种改变宝石颜色的方法。
染色可以通过浸泡宝石在一种特殊的染料中来实现。
染色法通常适用于颜色较浅或不均匀的宝石。
染色可以使这些宝石看起来更加鲜艳和均匀。
然而,染色后的宝石易于退色,并且染料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除了上述提到的技术,还有其他一些宝石人工优化技术方法,例如切割法、涂膜法等。
切割法是利用精密的切割工具对宝石进行切割,以改善宝石的外观和光学效果。
涂膜法是在宝石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涂层,以改变宝石的颜色或增加其光泽。
然而,这些方法可能会对宝石的真实性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宝石人工优化技术方法可以改善宝石的外观、增加宝石的价值。
然而,这些技术也可能会对宝石的真实性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进行宝石人工优化时,应根据宝石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并严格掌握技术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宝石的品质和价值不受损。
同时,也要注重尊重宝石的自然形态和特性,保证消费者对宝石的期望和需求得到满足。
宝石优化处理及鉴定.

宝石优化处理及鉴定优化处理是通过改变宝石的颜色、光学效应、净度、韧度等以改善宝石的外观和耐久性的过程。
宝石种优化处理方法目的处理后的特征及鉴定钻石辐照褐色→绿色、天蓝色1、色带平行琢型小面,而天然钻石的色带平行晶面。
2、处理过的钻石红区有谱线;3、处理的蓝钻不导电激光钻孔充填去除瑕疵1、镜下可见钻孔通道2、充填裂隙有闪光效应;裂隙中可见气泡;高折射玻璃充填物有细微流动现象。
热处理使黄色系列钻石颜色变浅刚玉热处理还原条件下Fe3+→Fe2+,增加蓝色调1、光谱及荧光特征与处理前不同;2、小面和腰棱处有麻点状凹坑;3、包裹体可呈白色圆形轮廓,不再保持原来晶形。
氧化条件下Fe2+→Fe3+ ,去掉蓝色调出溶金红石增加星光效应溶解金红石减少丝光,增加透明度扩散掺入致色元素使宝石增色1、热扩散处理的有效部分(增色或减色层集中在宝石表面,尤其是棱角处清晰;2、平形琢形宝石的抽滤过量杂质元素使宝石减色刻面可见明显的色带变化;3、放入二碘甲烷液中可见明显的宝石轮廓和颜色层。
注入玻璃、树脂、塑料掩盖裂隙密度和折射率有所不同。
祖母绿注油掩盖裂隙增加透明度1、用顶光源照射,放大镜下观察裂隙处可见不同色光。
2、紫外灯下注油的裂隙会显黄色的荧光;3、稍加热会有油珠渗出。
注入玻璃掩盖裂隙1、放大检查裂隙中常见气泡和流动条纹;2、充填物与宝石本身反射光有差异染色增加绿色裂隙中颜色与宝石的差异。
镀膜或贴箔增加绿色折射率区别;光泽。
托帕石先辐照后加热辐照使之显色,加热去掉杂色,使其稳定,无色→天蓝、粉红色欧泊用糖蜂蜜和硫酸进行染色处理仿制黑欧泊颜色分布在表面;染剂集在裂隙处。
注油塑料、上蜡等充填填补裂隙1、热针头使油珠渗出;2、折射率、密度有所不同。
绿松石染剂染色增色用氨水擦拭,会使染剂褪色注油塑料、上蜡等充填填补裂隙1、热针头使油珠渗出;2、折射率、密度与处理前有所不同翡翠染色染成绿或紫色1、在边缘和裂隙处常有染料集中;2、染紫的翡翠在长波紫外光下显很强的橙色荧光;3、染绿的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粉红色;光谱有变化。
第二章 宝石人工优化技术方法

绿柱石:
还原条件:绿蓝色→蓝色
Fe3+ →Fe2+
2. 使宝石原有的色心被破坏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有些宝石的颜色主要是由色心引 起的,色心是能够产生颜色的结构缺 陷,可以理解为“掉到空穴陷阱中的 电子,吸收可见光中某一能量,产生 电子跃迁而显示颜色”的中心。加热 这类宝石,相当于给落入陷阱的电子 增加一定能量,使色心中的电子可以 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若外界给与的 能量超过陷阱能时,陷阱中的电子将 跳出陷阱而发生逃逸,该陷阱能的色 心即被破坏,颜色消除。
某些由褐铁矿(Fe2O3·nH2O)致色的宝石, 如褐黄色翡翠等经热处理后,褐铁矿易发生 脱水而变成赤铁矿(Fe2O3),原本的黄色 调变成红色、褐红色。
4. 使某些宝石发生结晶构型的变化。
有些宝石随着温度的升高, 晶格结构类型会发生变化,从 而发生颜色变化。例如加热可 使低型锆石转化成高型锆石, 颜色由褐-褐红色变成无色透 明,人们常用此法获得折光率 高的无色锆石作为钻石仿制品; 若在还原环境下加热,还可以 得到迷人的浅蓝色-蓝色锆石。
通常氧化条件是为了使低价态致色离子变成高价态,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空气中加热,特殊需要时可以把宝 石和氧化剂(化学试剂)一起密封在坩埚或其他容器 中加热.还原条件是为了使高价态致色离子变成低价 态,产生还原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木炭和宝石一起 密封容器中加热,加热时碳和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些反应把容器中的氧消耗 尽,产生还原反应;特殊需要时可以向密闭的容器中 通入还原性气体达到。
由此可见,热处理的温度范围和最高温度是反复摸 索的最重要条件,要根据宝石本身的性质和熔点而 定。
1. 低温热处理: 100℃以下
一般而言,低温热处理用的较少,只用于一些 特定情况。如人造蛋白石的固化,其温度低于 100℃ ,有些琥珀及其它有机宝石的人工改善需要 低温热处理。低温热处理有时也用于消除宝石中某 些较浅的不稳定色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石人工优化处理方法及检测
一、高温热处理
高温热处理是把天然宝石置于高温环境中,并在一定的气氛
条件下进行处理,促使宝石的特征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
如致色离子含量和价态的转变可以改善宝石的颜色,宝石内
部包裹体溶解可以提高透明度,固溶体的出溶以及某些物质
通过表面扩散进入宝石可以产生特殊的光学效应等。
经常用高温热处理的宝石主要是红宝石、蓝宝石、海蓝宝石、托帕石、水晶、玛瑙等。
热处理的宝石在其小面和腰棱处可见到麻点小凹坑;宝石中
的液态包裹体在热处理时发生膨胀,其周围有胀裂现象;固
态包裹体边缘有熔融现象。
二、漂白处理
有些宝石颜色不均匀,内部常见一些“脏点”,使用一
些强酸强碱及氧化剂还原剂等化学活性物质对宝石进
行浸泡处理,可去除某些不好的杂色和脏点,净化质地,改善颜色。
经常进行漂白处理的宝石有翡翠、珍珠、虎睛石等。
在漂白处理中,化学药剂对玉石的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宝石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腐蚀痕迹。
三、灌注充填处理
灌注处理是把某些物质如油、蜡、塑料、玻璃等物质注入宝石的孔隙和裂纹中。
一方面提高宝石的透明度、改善颜色,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宝石的物理稳定性。
经常进行灌注处理的宝石有祖母绿、翡翠、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绿松石、欧泊等。
灌注处理的宝石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由于孔隙没有被全部
充填所留下的空隙,充填物与宝石在颜色、光泽方面的差异。
如果灌注的是油,包装纸上有油迹,用热针检测时有油从裂隙中渗出。
四、染色处理
染色处理是用化学药剂对宝石进行处理,使无色或颜色过淡的宝石染上鲜艳的颜色。
一般有孔隙和裂隙的宝石才能进行染色处理。
石英岩、大理岩、翡翠、软玉、绿松石、玉髓、玛瑙、珍珠、珊瑚等玉石常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处理的宝石有以下鉴别标志:
1、颜色过于浓艳,颜色分布不均,在裂隙和孔隙处颜色浓;
2、染色宝石的吸收光谱与天然品不同;
3、紫外光下,染色宝石与天然品可能有差别;
4、在查尔斯滤色镜下,染色宝石与天然品有时有差异;
5、大多数有机染色剂可使蘸有丙酮的棉球染色。
五、覆膜处理
八、表面扩散处理
将宝石覆裹于化学试剂中,然后在高温下焙烧,化学试剂中的致色离子从宝石表面向晶体内部扩散(扩散深度为n—n×100μm)从而改善宝石的颜色或产生星光效应。
这一处理技术已成功地用于红宝石、蓝宝石和托帕石的优化处理中。
其鉴别特征如下:
1、颜色不均匀,集中于腰、棱及裂隙处;
2、由于再次抛光,出现多面腰棱;
3、由于高温焙烧引起的局部熔融,表面可见到麻坑;
4、可能出现异常的吸收光谱、二色性或荧光色;
5、对于扩散的星光,其星线过于均匀、完美,且观察不到产生星光的针状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