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红手指》读后感

合集下载

红手指读后感300字

红手指读后感300字

红手指读后感300字
整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总是让人感到愤怒和咬牙切齿。

没有案例分析的紧张气氛,我们可以猜测故事的背景和情节趋势。

然而,我喜欢加贺在破案过程中的冷静、敏锐和温暖。

下半场的家庭牌确实有发人深省的催泪效果。

我们一路走来经常忘记自己拥有什么,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东野对家庭的描述有点像枝裕和的家庭电影。

它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它有一个值得思考的核心。

我认为你离生活越近,你就越能引起共鸣。

这也是我读过的《加贺侦探集》的最后一部分。

加贺这个温暖的警察的影响在我心中确实是立体的。

在不辜负世界之前,过一种温暖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这是真的。

盲目溺爱是不行的,盲目放任是不行的。

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他们会成为最陌生的熟人。

文章中最可怕的部分不是未成年儿童犯下的罪行,而是犯下恶行后的冷漠、逃避和不以为然;同样可怕的是,父母良心挣扎后的庇护、纵容和无助。

同时,人们哀叹的是家庭关系的简单和复杂。

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少数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

血浓于水的亲情能复杂到哪里去?。

《红手指》东野圭吾的观后感作文

《红手指》东野圭吾的观后感作文

《红手指》东野圭吾的观后感作文作文一
《观后感》
小朋友们,我最近读了一本东野圭吾写的《红手指》,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感受。

还有那个小男孩犯了错,他的爸爸妈妈不是好好教育他,而是想办法帮他掩盖错误。

这怎么能行呢?我们要是做错了事,就得勇敢承认,然后改正。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要好好对待家人,做错事要勇敢承担责任。

小朋友们,你们要是读了这本书,也一定会有很多想法的!
作文二
《观后感》
小伙伴们,我读了东野圭吾的《红手指》,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书里的一家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奇怪呀。

特别是对家里的老奶奶,一点都不友好,我觉得这样太不好啦。

就像我们,如果对爷爷奶奶不尊敬、不关心,那多让他们伤心呀。

还有那个犯了错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教他做正确的事,反而帮着他犯错。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如果做错了数学题,老师不告诉我们正确答案,那我们怎么能学会呢?
这本书让我知道,一家人要相亲相爱,做错了事就要勇敢面对,不能逃避。

你们也快来读一读吧,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红手指》家庭与责任观后感

《红手指》家庭与责任观后感

《红手指》家庭与责任观后感《〈红手指〉家庭与责任观后感》最近看了东野圭吾的《红手指》,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堵得慌。

这故事啊,真的是把家庭和责任那些事儿,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

故事里的前原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又怪得让人揪心。

前原昭夫,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年男人,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对儿子的教育也是一塌糊涂。

他的妻子八重子,自私又冷漠,对婆婆没有半点尊重和关爱。

而他们的儿子直巳,更是被宠坏了的“小恶魔”,性格孤僻、残忍,最终犯下了大错。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前原昭夫面对家庭问题时的那种逃避和懦弱。

他明明知道妻子对母亲不好,却不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他明明感觉到儿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却选择视而不见。

当儿子惹出大祸,他第一反应不是去承担责任,而是想着怎么帮儿子掩盖罪行,把自己的老母亲推出去顶罪。

这得多荒唐啊!就说他母亲前原政惠吧,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被家人丢在一个小屋里,无人关心。

可实际上,她的痴呆是装出来的,她只是在用这种方式,默默地抗议着家人的冷漠,默默地守护着心中最后的那点温暖。

她那双红手指,就像是对这个家庭无声的控诉。

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个真实事儿。

我有个邻居,老两口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儿子,给他买房娶媳妇。

可儿子成家后,儿媳妇嫌弃老两口,总觉得他们碍事儿。

儿子呢,也是个耳根子软的,听媳妇的话,对父母越来越冷淡。

有一回,老父亲生病住院,儿子儿媳都不怎么去照顾,还是周围的邻居看不过去,轮流帮忙。

这事儿在我们那片儿传开了,大家都指指点点,说这儿子儿媳太不像话。

可那儿子还觉得委屈,说自己工作忙,压力大。

但再忙再累,能比得上父母当年养育你的辛苦吗?后来,老父亲出院了,身体大不如前,老母亲也是天天以泪洗面。

这和《红手指》里的前原一家多像啊!都是在家庭责任面前选择了逃避和自私,最后伤害的,是最亲的人的心。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前原昭夫,他以为把罪行推到母亲身上,自己就能解脱了。

可当他看到母亲那双红手指,看到母亲眼中的绝望和悲伤,他的内心终于崩溃了。

母爱的拯救——读《红手指》感想演说

母爱的拯救——读《红手指》感想演说

母爱的拯救——《红手指》感想演讲稿这世上的母亲都一样,不管表达方式如何,都对自己的孩子怀有至深的爱。

而在这本《红手指》一书中,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母爱。

这家人看上去再平凡不过: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痴呆老母,下有未成年儿子。

平静在一个下午被打破:儿子在家中杀了一个小女孩。

妻子溺爱孩子,执意要求丈夫移走尸体,掩盖罪行。

前原不堪忍受生活的煎熬,把罪名推到了老母亲身上,并设置了自以为无懈可击的供述。

就在快要结案时,刑警看到了前原母亲用口红涂红的手指时,明白了真相。

根据时间推算,手指在案发前涂上,可尸体上并未找到迹证。

那么问题又来了,前原妻子的口红一直在母亲拿不到的地方,手指是怎么被涂红的呢?原来,母亲并没有痴呆,她为了洗脱罪名,让女儿给自己带了一支口红,而疏于看护她的儿子并未发现。

在读到末尾时,我很是震撼。

刑警的一句话更令人印象深刻:“前原先生,你有认真地看过你母亲的眼睛吗?”他没有,从来没有。

妻子对母亲态度冷淡,前原受她影响也开始疏远母亲。

父母如此,儿子也不会教育好,儿子也觉得奶奶是什么脏东西,一家人之间完全没有心灵上的纽带。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如此浅显易懂的感情,却总有傻帽不识货。

在前原夫妇决计推卸责任时,母亲若是听到该是什么心情?愤怒?悲伤?羞耻?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竟要把母亲送入牢狱?不,她不能让孩子这样下去,要她不是要将儿子一家推入虎口,而是拯救。

而另一位母亲——前原妻子。

过分溺爱孩子,甚至儿子杀了人都未去责怪,还想着婆婆去顶罪。

如今,宠溺孩子酿成后果的例子很多,事实证明,宠溺不是爱,而是伤害。

爱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养老问题和家庭矛盾数不胜数,但只要彼此谦让,互换位置,解决恰当,不会到这样的地步。

读《红手指》有感

读《红手指》有感

读《红手指》有感这本小说呢,老实说,看着着实有种罪恶感。

和《白夜行》里面杀人如同游戏一般的叙述不同,这个小说只有一个案件,却真实得可怕了。

小说主要是讲14岁初中生前原直巳在家掐死七岁小女孩儿春日井优菜后,父亲前原昭夫和母亲八重子为了掩盖儿子的罪行,把女孩儿尸体搬到公园男厕所。

前原昭夫在被怀疑以后,为了保护儿子让自己已经得“老年痴呆”的母亲前原政惠当替罪羊的故事。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犯罪以后的故事。

但是这又不仅仅主线这个故事,延伸开来,很是恐怖的。

首先前原直巳一个14岁的孩子,却有着“恋童癖”,在春日优菜来到他家看完玩偶以后要回家就不允许,然后掐死了优菜。

事后居然毫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淡然的打游戏,任由尸体摆在家里。

在面对父母的责问,一概的不耐烦,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面对警察,妄想父母能够摆平一切,他什么都不用做。

就算最后被发现,在警局,依旧只说了“都是父母的错……”——像极了现在那些娇生惯养,桀骜不驯的孩子。

其次就是前原昭夫,作为一个工作者,他并不努力。

作为一个丈夫。

他并不爱他的妻子,只是当初到来合适的年龄,好像也不讨厌对方,所以结婚的。

甚至结婚以后他还有婚外恋,虽然也没成功。

作为儿子,他对于自己父亲的年老痴呆着急但是不敢违背妻子意愿而去看望,对于母亲同样得痴呆只感到厌烦。

作为父亲,儿子被欺负,有不好的习惯行为,只知道打骂,不懂得沟通了解和开导,除了打骂就是不管不顾。

千重子呢,对儿子百般溺爱,对丈夫百般苛责。

对公公婆婆百般厌恶。

正是因为昭夫对儿子的打骂和不管不顾以及八重子对儿子的无限度的溺爱,才造就了直巳这种性格,也才造成了这个后果吧。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重要人物就是松宫和加贺了吧。

这是对表兄弟,刑警。

他们之间的故事是这个小说的另一套暗线。

互相呼应着主线的情感——对于教育的错误和老人的尊重吧。

小说中政惠学死去的老伴装作老年痴呆,加贺的父亲隆正和加贺约定要感受妻子孤独死去的经历。

隆正从小对于加贺生活教育的缺失,使得妻子离开。

关于红手指有感400字五篇

关于红手指有感400字五篇

关于红手指有感400字五篇“红手指”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本推理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儿子杀人,父母为掩饰其罪行而让痴呆的老母亲顶罪的故事。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红手指有感,仅供参考。

红手指有感一丈夫昭夫作为一家之主,本应调解家庭中的矛盾,但作为一时舒坦,不断地逃避:为了不使婆媳间的“战火”烧到自己,不带老婆儿子回家,让妈妈七年见不到孙子;为了不受到妻子的炮轰,对患有痴呆的父亲不管不问,把照顾父亲的重担推给母亲和妹妹;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放在妻子身上,儿子在校被欺负,沉迷游戏甚至有恋童癖,他一概不知。

他是个失败的父亲,也是个懦夫。

昭夫的逃避让这个家变得四分五裂。

妻子八重子是个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人。

她常抱怨公婆,对婆婆关于育儿的建议十分反感,不肯和儿子去婆家,多次暗示她不愿意照顾老人,冷漠得不像一家人。

她也经常抱怨丈夫,昭夫只能闭嘴听着,绝不开口反驳。

同时她还宠溺儿子,一直向儿子灌输“无论做了什么,妈妈都会为你撑腰”的思想,在丈夫提出报警时,她以死相挟,说:“无论他做了什么,我始终站在他这边”“求你放过他”这样的话。

我认为八重子不是一个好妻子,甚至不是一个好妈妈,没有好好管教孩子,把这个家搞得乌烟瘴气。

儿子直已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他自私冷漠,偏激,同是也很可怜,他童年时没有受到父亲的关爱,在学校被孤立,那句“但凡有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也不会有现在的事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直已的孤独无助。

但这也不能成为他残杀幼女的理由!在杀人后,他把尸体放在客厅,便回房间玩游戏了,等着父母回来收拾残局,半点愧疚都没有。

在警察的盘问下,他只是说:“都是父母的不好”不知责任为何物。

为此,我十分愤怒,这样的人渣,简直没救了。

母亲政惠假装痴呆只是为了逃避孤独的现实。

发现儿子的错误后,她多次暗示儿子,但儿子都没明白母亲的苦心,一错再错,多么令人心寒!在老龄化社会中,老人成了最需要关爱却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溺爱独生子也成了一大问题。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800字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800字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800字导读:本文是关于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800字《红手指》是我在办公室无聊的时候,在阅览室翻出来的一本书。

不厚不薄,书里面的排版也是我喜欢的样子,不拥挤也不松散。

作者东野圭吾虽是耳熟能详的大作家,但是我看书的量确实是寥寥无几,少得可怜,因此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红手指》的故事内容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日本普通男人前原昭夫的故事,一天下班后,接到妻子八重子的电话,回家发现上初中儿子在家里杀死了一个小女孩,自己为了替儿子隐瞒,"保护"儿子,撒了一个弥天大谎,甚至诬陷了自己的母亲,幸而在最后,昭夫良心发现而坦白了事实真相。

《红手指》的核心讲述的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矛盾。

作为男人,昭夫一味顺从妻子的表现让我觉得懦弱;作为女人,八重子无限溺爱儿子的行为又让我觉得可怜;作为儿子,已经上初中的小大人了,却十分的不懂事,让我觉得愤怒;作为母亲,在这个家里已经无能为力却还要小心翼翼的活着,让我感到同情。

但就是现实啊,现实就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的不完美,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也只能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沉淀自己。

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已经大致猜出了故事的结尾,似乎所有的小说或是电视剧当某一样东西或者某一个镜头重复出现的时候,我们敏锐的嗅觉总会告诉我们,此处必有蹊跷。

但是,如果让我写这样的文章,目前确也是真的写不出来,作者脑洞确实太大,而我自己惯性思维也太根深蒂固了。

最让我觉得深有体会的不是昭夫一家的故事,而是刑警加贺恭一郎的故事。

故事开头介绍的是加贺恭一郎的父亲生病后一直躺在医院里,而加贺恭一郎却从来没有到医院看望过他,直到父亲去世。

我一直不解,作为刑警,加贺恭一郎是优秀的、敏锐的、正直的,却为什么一直都不去看望自己生病的父亲。

直到故事的最后才给出答案。

加贺恭一郎的父亲因为他母亲的离世而深感自责,因为他母亲离世的时候没有家人的陪伴,一个人渡过了最后的日子。

高中读后感800字:《红手指》

高中读后感800字:《红手指》

【导语】意志在执着和向往中坚强,思想在挫折和坚定中跃进,⼈⽣在失败和反思中成长,精神在读书和品味中发光。

把⾃⼰置⾝书的国度,让精神暖暖地发出灿烂的光芒。

以下“⾼中读后感800字:《红⼿指》”由⽆忧考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 【篇⼀】 “红⼿指”是⽇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本推理⼩说,主要讲述了⼀个⼉⼦杀⼈,⽗母为掩饰其罪⾏⽽让痴呆的⽼母亲顶罪的故事。

丈夫昭夫作为⼀家之主,本应调解家庭中的⽭盾,但作为⼀时舒坦,不断地逃避:为了不使婆媳间的“战⽕”烧到⾃⼰,不带⽼婆⼉⼦回家,让妈妈七年见不到孙⼦;为了不受到妻⼦的炮轰,对患有痴呆的⽗亲不管不问,把照顾⽗亲的重担推给母亲和妹妹;把教育孩⼦的重任放在妻⼦⾝上,⼉⼦在校被欺负,沉迷游戏甚⾄有恋童癖,他⼀概不知。

他是个失败的⽗亲,也是个懦夫。

昭夫的逃避让这个家变得四分五裂。

妻⼦⼋重⼦是个⾃私⾃利,冷漠⽆情的⼈。

她常抱怨公婆,对婆婆关于育⼉的建议⼗分反感,不肯和⼉⼦去婆家,多次暗⽰她不愿意照顾⽼⼈,冷漠得不像⼀家⼈。

她也经常抱怨丈夫,昭夫只能闭嘴听着,绝不开⼝反驳。

同时她还宠溺⼉⼦,⼀直向⼉⼦灌输“⽆论做了什么,妈妈都会为你撑腰”的思想,在丈夫提出报警时,她以死相挟,说:“⽆论他做了什么,我始终站在他这边”“求你放过他”这样的话。

我认为⼋重⼦不是⼀个好妻⼦,甚⾄不是⼀个好妈妈,没有好好管教孩⼦,把这个家搞得乌烟瘴⽓。

⼉⼦直已是⼀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他⾃私冷漠,偏激,同是也很可怜,他童年时没有受到⽗亲的关爱,在学校被孤⽴,那句“但凡有⼀个可以推⼼置腹的朋友,也不会有现在的事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直已的孤独⽆助。

但这也不能成为他残杀幼⼥的理由!在杀⼈后,他把⼫体放在客厅,便回房间玩游戏了,等着⽗母回来收拾残局,半点愧疚都没有。

在警察的盘问下,他只是说:“都是⽗母的不好”不知责任为何物。

为此,我⼗分愤怒,这样的⼈渣,简直没救了。

母亲政惠假装痴呆只是为了逃避孤独的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不教,父之过——《红手指》读后感
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东野圭吾的《红手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都紧紧吸引着我,我也不由得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主人公昭夫的懦弱和八重子对儿子的溺爱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当昭夫知道了自己的儿子杀人了之后,那种内心因为选择所受的折磨一次次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当八重子面对已经犯了罪的儿子依然溺爱如旧时,我对八重子的无知的无声谴责一遍又一遍的回荡在脑海中;当昭夫为了保护儿子要利用老母亲来顶罪的愚蠢行为似乎在我握紧的拳头中就要挥掷出去……似乎他们是我的邻居,又或者我变成了昭夫本人,面对眼前糟糕的一切……不得不佩服东野圭吾对人物的刻画如此的逼真,对案件的推理又如此的缜密与合情合理。

当看到直巳在自己已经犯下的滔天大罪面前逃避、推卸、斥责、愤怒的时候,我的心里很痛,为直巳的无知,更为那个无知却一味的溺爱着儿子的妈妈而痛心。

也许是因为我家同样有一个十四岁的儿子,也许更因为我家儿子正处在叛逆期吧,我竟然害怕起来,害怕那位直巳就是我的儿子,害怕如果现在他就是个杀人犯,我该怎么办?读完自我反思:我一定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一份耐心来教育我的儿子,
帮他安全度过这段叛逆期……不得不说东野圭吾的写作技巧的高超,轻松的就把读者带入了剧情中……
小说揭露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有人说,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相爱的话,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健康自信的孩子,反之,如果缺失了父亲的教育,或者说是只有母亲的溺爱而不是教育的话,逐渐长大的孩子性格上必定会有一些缺陷的!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父母的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而文中的直巳就是一个缺少父亲的关爱、缺少父亲的教育的孩子,而母亲八重子只知道溺爱孩子,在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却又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告诉了那个懦弱、只懂得逃避的丈夫之后,他却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为了保护儿子,荒唐的昭夫夫妇竟然想到让老母亲去顶罪,老母亲并没有痴呆,她只是在给儿子和儿媳最后教育儿子直巳的机会,好在最后昭夫良心发现,向警察坦白了所有的事实,这也算是小说最让人欣慰的一点。

对孩子的教育,关键时期就那么几步,或者就那么几句话,错过了就再也无法弥补了,也许就错过了他的一生。

只一味工作和逃避的昭夫为此也付出了他应得的代价。

“子不教,父之过。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养孩子就要教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不可错过,家庭
教育中父亲的教育不可缺失,我们不能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来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借口。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多花一些时间、多花一些心思给孩子,争取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