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本》数字电路备课教案(张兴龙主编教学材料)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课件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课件
③ 将负载电阻短路,则输出回路并不因负载短路而使反馈 电流消失,因此,从输入端看,反馈属电流反馈。
④ 如将输入端短接,则反馈电压依然存在,故为串联反馈。
根据以上分析,引入的为电流串联负反馈。
PPT学习交流
17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例 4-4] 图(a)为另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图(b)所 示为它的交流通路,指出反馈类型。
具体分析: ① 通过 Re 的不仅有输出信号,而且也有输入信号。因而它 能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取出来馈送给输入回路,从而影响原输入 信号。由此,Re 是该电路的反馈元件,电路存在着反馈。 ② 设信号源瞬时极性为上正下负,加到三极管发射极电压 亦为上正下负,三极管的射极电压就是反馈信号电压,它使加到 发射结的纯输入信号电压比原输入信号电压小,故是负反馈。
反馈电路:用于反向传输信号的电路称为反馈电路或反 馈网络。
反馈放大电路:凡带有反馈环节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 大电路。
净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叠加得到净输入信号。
PPT学习交流
3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区别: (1)输入信号是信号源和反馈信号叠加后的净输入信号。
(2)输出信号在输送到负载的同时,还要取出部分或全部 再回送到原放大器的输入端。
闭环放大倍数:引入负反馈后,环路闭合后输出信号与 环路输入信号之比。
Af X Xoi Xi'X oXf Xi' 1Xf 1 1F X i'表示净输入信号,它是输入X信o 号X 与o反馈A信号的差值。
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闭环放大倍数降低了,且降低
为原放大倍数的 ( 1 ) 。

AF
>>
1
1 AF 时,Af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获奖教案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获奖教案

课程名称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授课班级09计算机班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名称《电子技术基础》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第2版主编张龙
情。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课件设计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第五环节交流点评反馈提高(3分钟)一、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及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总结成绩和不足,对于学生没有想到的部分及时加以点拨完善。

特别要针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改进方案,发现创新的思想火花,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二、提高阶段及拓展练习(课后完成)
1、提高阶段
在上述设计的电路中,若有人作弊暗中遥控改变输出结果。

那么如何改装可以改变其结果?
2、拓展练习
羊、狼、粮仓门的问题,设计一报警电路。

要求:仓门打开时,羊单独来,羊要吃粮,应报警;只有狼来,狼不吃粮,不用报警;如果羊、狼都来,狼要吃羊,应报警;狼、羊都不来,无险情,不用报警。

其他情况,不用报警。

(若以A、B、C分别代表仓门、羊、狼,Y代表报警情况,Y=1报警,Y=0不报警。


设计意图:课后强化知识的应用和延伸,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可了解学生对于设计的掌握程度。

另外通过提高阶段的习题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要利用科学知识做光荣的事情,反对可耻行为。

板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掌握逻辑门、逻辑函数及其转换方法。

3. 熟悉常用的逻辑门电路及其应用。

4. 能够分析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数字电路的组成与特点数字电路的分类2. 逻辑门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和真值表逻辑门的符号表示方法逻辑门的电路实现方法3. 逻辑函数及其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方法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方法4. 常用的逻辑门电路及其应用与非门、或非门、与门、或门等电路的原理和应用缓冲器、反相器、多路选择器、编码器等电路的原理和应用5. 数字电路系统分析数字电路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数字电路系统的仿真与测试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的功能和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逻辑函数和逻辑门电路。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实验器材:准备数字电路实验板、逻辑门电路芯片等实验器材。

3. 教学软件:准备数字电路仿真软件,用于电路仿真和测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的试题,评估学生对数字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教学难点: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及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

2. 解决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以及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步骤。

提供辅导资料和在线解答,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案

课题13.1 寄存器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结构及功能的区别,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应用。

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1.寄存器的分类,数码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教学效果教后记新课 A .引入时序逻辑电路简称时序电路:它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两部分组成。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电路任一时刻的输出状态不仅与同一时刻的输入信号有关,而且与电路原有状态有关。

B .复习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举例。

C .新授课13.1 寄存器13.1.1 数码寄存器1.电路结构数码寄存器(寄存器):只具有接收、暂存数码和清除原有数码的功能。

控制端:4个触发器的时钟脉冲输入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接收数码的控制端。

输入端:30D ~D 是寄存器的数码输入端。

输出端:30Q ~Q 是寄存器的数据输出端。

清零端:各触发器的复位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寄存器的总清零端CR ,低电平有效。

2.工作过程 (1)寄存数码前,寄存器应清零:令CR = 0,30Q ~Q 均为0态。

(2)寄存数码时,应使CR = 1。

将待寄存的四位二进制数码30~D D 分别输入D 触发器各自的输入端。

当时钟信号CP 的上升沿到来时,根据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1n Q =D ,二进制数码得以输入寄存器。

(3)只要使CR = 1,CP = 0,寄存器就处在保持状态。

完成了接收并暂存数码的功能。

3.特点在接收数码时,各位数码是同时输入;输出数码时,也是同时输出。

因此,这种寄存器称为并行输入、并行输出数码寄存器。

13.1.2 移位寄存器1.单向移位寄存器(1)右移寄存器① 电路组成(讲解电路)(分析工作原理)3FF 是最高位触发器,0FF 是最低位触发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高位触发器的输出端Q 与低一位触发器的输入端D 相连。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案 ()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案 ()

:4个电子模拟开关,分别受输入的数字信号控制。

当= 0时,开关切换到接地端;当= 1时,开关接向基准电压。

.工作原理
V
模拟开关直接与虚地∑相连。

当= 0时,对应的模拟开关接向地端;
时,对应的模拟开关接向虚地∑端。

图中反相运放A的反馈电
.工作原理
因为倒T型DAC任一节点对地的等效电阻为R,所以从基准电压
(1)采样:就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定时进行测量,抽取样值。

1.试画出计算机信号处理系统的方框图。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试简述ADC的工作过程。

模数转换器有并行比较型ADC和逐位比较型
P267习题十五
15-5,15-6。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学设计()
新课
:4个电子模拟开关,分别受输入的数字信号30~D D 控制。

时,开关i S 切换到接地端;当i D = 1时,开关i S 接向基准电
压V
模拟开关直接与虚地∑相连。


D= 0时,对应的模拟开关接向地端;当
i
新课
(1)采样:就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定时进行测量,抽取样值。

通过采样,一)为一个受控的模拟开关,构成采样器。

v到来时,
S
的控制下,把输入的模拟信号
v变换为脉冲信号
I
)采样—保持电路
2.量化和编码
量化:就是把采样电压转换为以某个最小单位电压?的整数倍的过程。

分成的等级称为量化级,?称为量化单位。

编码:就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量化后的量化电平。

量化误差:采样后得到的样值不可能刚好是某个量化基准值,总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个误差称为量化误差。

15.2.2 并行比较型ADC
1.电路组成
由电阻分压器、电压比较器及编码电路组成。

电阻分压器:确定量化电压。

电压比较器:用来确定采样电压的量化。

编码器:对比较器的输出进行编码,然后输出二进制代码。

逐位比较型ADC
.转换原理
逐位比较型AD转换器的转换原理与天平称物的过程十分相似。

假设天平有10 g、5 g、2.5 g、1.25 g和0.625 g五种砝码,欲称一质量为的物体,用天平称的过程是将砝码从大到小依次加入并与物重逐次比较:。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1.1 数字电路概述介绍数字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解释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区别1.2 数字逻辑基础介绍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解释逻辑门、逻辑函数和逻辑代数1.3 布尔代数介绍布尔代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法则解释布尔代数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第二章:逻辑门和逻辑函数2.1 逻辑门介绍常见的逻辑门及其真值表和逻辑功能解释逻辑门的实现方式和电路图2.2 逻辑函数介绍逻辑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逻辑函数的性质和简化方法2.3 逻辑函数的优化介绍逻辑函数优化的目的和方法解释卡诺图和最小化方法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3.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组合逻辑电路的实现方式3.2 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介绍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和算术逻辑单元等常见组合逻辑电路解释它们的电路图和功能3.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解释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实例第四章:时序逻辑电路4.1 时序逻辑电路概述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时序逻辑电路的实现方式4.2 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介绍触发器、计数器和寄存器等常见时序逻辑电路解释它们的电路图和功能4.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解释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实例第五章: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5.1 数字电路设计流程介绍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解释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5.2 数字电路仿真介绍数字电路仿真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仿真过程5.3 数字电路设计实例提供一个数字电路设计实例,包括设计要求和实现过程解释设计实例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第六章:数字电路仿真软件介绍6.1 常见数字电路仿真软件介绍Multisim、Proteus、Altium Designer等常见数字电路仿真软件的特点和应用领域解释这些软件的功能和操作界面6.2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数字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电路图的绘制、元件的选取和连接、测试点设置等解释这些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6.3 仿真实验设计与实践提供一个数字电路仿真实验的设计实例,包括实验目的、电路图设计和仿真步骤解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第七章:数字电路测试与维护7.1 数字电路测试概述介绍数字电路测试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数字电路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分类7.2 数字电路测试方法介绍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数字电路测试方法解释这两种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应用场景7.3 数字电路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数字电路维护的基本内容和注意事项解释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方法第八章:数字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8.1 数字电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分析数字电路在电话交换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通信领域的应用实例解释这些应用实例中数字电路的作用和重要性8.2 数字电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分析数字电路在计算机处理器、存储器等关键部件中的应用实例解释这些应用实例中数字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性能要求8.3 数字电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分析数字电路在医疗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解释这些应用实例中数字电路的功能和优势第九章: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9.1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介绍集成电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释集成电路技术对数字电路发展的影响9.2 数字电路设计方法的创新介绍数字电路设计方法的创新,包括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解释这些创新方法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势9.3 未来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未来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领域分析未来数字电路技术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十章:数字电路实验与实践10.1 数字电路实验概述介绍数字电路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数字电路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10.2 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提供一系列数字电路实验项目,包括实验目的、电路图设计和实验步骤解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解释实验报告的评价方法和改进建议第十一章: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可靠性分析11.1 可靠性基本概念介绍可靠性的定义和衡量指标,如失效率、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等解释可靠性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11.2 数字电路可靠性分析分析影响数字电路可靠性的因素,如元件特性、电路结构、环境条件等解释如何通过设计提高数字电路的可靠性11.3 系统级可靠性分析介绍系统级可靠性分析的概念和方法解释冗余设计、容错技术等提高系统级可靠性的策略第十二章:数字电路的抗干扰设计12.1 干扰源和干扰类型介绍数字电路中常见的干扰源和干扰类型,如电磁干扰(EMI)、射频干扰(RFI)等解释干扰对数字电路性能的影响12.2 抗干扰设计原则介绍抗干扰设计的原则和措施,如屏蔽、接地、滤波等解释如何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实施这些抗干扰措施12.3 数字电路的抗干扰实例提供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的实例,包括实际电路图和设计思路解释实例中采用的抗干扰技术和方法第十三章:数字电路的绿色设计与环保13.1 绿色设计的概念介绍绿色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绿色设计在数字电路领域的应用意义13.2 绿色设计原则与技术介绍绿色设计的原则和关键技术,如低功耗设计、可回收材料使用等解释如何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实现绿色设计的目标13.3 数字电路的环保影响评估介绍评估数字电路环保影响的方法和指标解释如何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来优化数字电路的绿色设计第十四章:数字电路技术的标准与规范14.1 数字电路技术标准概述介绍数字电路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解释常见数字电路技术标准的内容和应用领域14.2 标准化设计与兼容性讨论标准化设计对数字电路技术发展的影响解释标准化设计与兼容性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和实践14.3 遵守标准和规范的设计实践提供一个遵循标准和规范的数字电路设计实例解释设计过程中如何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重要性第十五章:数字电路技术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5.1 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分析数字电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功耗、性能、安全性等解释这些挑战对数字电路技术的未来影响15.2 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介绍新兴技术如物联网、等对数字电路技术的推动作用解释这些新兴技术为数字电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15.3 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探讨面向未来的数字电路设计理念,如可持续性、智能化等分析这些设计理念如何指导数字电路技术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教案,内容涵盖了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逻辑门和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数字电路的测试与维护、数字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电路实验与实践等十五个章节。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功能。

3. 学会使用逻辑门电路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

4. 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5. 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数字电路的定义1.2 数字电路的特点1.3 数字电路的应用领域2. 数字电路的基本元器件2.1 逻辑门电路2.1.1 与门(AND Gate)2.1.2 或门(OR Gate)2.1.3 非门(NOT Gate)2.2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2.3 逻辑门电路的组合逻辑功能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采用演示法,展示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数字电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张兴龙主编2. 教具:逻辑门电路演示板、Multisim软件3. 课件:数字电路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新课:讲解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和功能,展示实例。

2.1 与门(AND Gate)2.2 或门(OR Gate)2.3 非门(NOT Gate)3. 练习:引导学生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4. 案例分析: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例演示、练习设计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数字电路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3.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3.1 逻辑函数的定义3.2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3.2.1 逻辑表达式3.2.2 逻辑图3.2.3 逻辑表格3.3 逻辑函数的简化方法3.3.1 代数法3.3.2 卡诺图法4. 组合逻辑电路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4.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类4.2.1 译码器4.2.2 编码器4.2.3 多路选择器4.2.4 算术逻辑单元4.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情况分析该门课程所授对象是电子20和电子22班,两个班的学生都接近50人,均为二年一期学生。

该批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技术基础》的模拟电路的大部分,对专业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学习过《电工基础》课程且有部分同学通过了电工证的考试,还学习过电子技能训练,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并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都还处于入门期,对知识的渴望较高,对专业课的反映很好。

这些都是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方面也是有的,诸如存在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课外参加过制作培训,甚至有少部分同学对电视机维修都有较好的掌握,而有同学对起码的制作还没入门,更有甚者有学生还不会使用万用表。

还存在班级发展不平衡:由于电子20班与电子22班在以前的授课中专业老师不一样,各任课教师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使得班级之间有各方面的差异。

随着《电子技术基础》一年二期的学习,有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

这两个班都有少部分同学是从电子23班转入的,在学生不平衡方面就尤为明显。

当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做出相应的布置,让学生能学有所获。

在对教材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辅导等等各教学环节上都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达到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的知识个性。

使学生能成为社会的中等技术工人,并具备后绪发展能力。

教材分析该课程选用的由张龙兴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规划教材。

全书分两篇,第一篇模拟电路基础,第二篇数字电路基础。

第一篇学生已经在一年二期学习了大部分内容,只有集成运放一节没有学习。

第二篇数字电路包括逻辑门电路、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八个章节。

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就需要适度的对教材进行处理,只能以部分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侧重于逻辑门电路(8课时)、数字逻辑基础(10课时)、组合逻辑电路的教学(14课时)、集成触发器(16课时)、时序逻辑电路(16课时);对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让学生了解性掌握(4课时)。

对于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数模和模数转换章节由于内容太深,太抽象学生不易掌握,不予讲解,但在大学阶段又有较多的应用,故就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对于不懂的内容个别辅导。

所授内容共68课时(共需17周),由于时间限制,对其他相关内容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故要求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相关资料,来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电子技术基础》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他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故在教学中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教学措施在教学中要以设计或者小制作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达到建立学生学习兴趣,构造学生知识个性化的目的。

本期以数字钟的设计为主线,辅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设计产品的制作,以此让学生在课外广泛的阅读资料,并培养学生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对相应内容进行强调,联系并布置适量的任务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引入一些新的信息,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掌握一些手段。

根据《电子技术基础》的特点,我将尽量的用EWB做一些实验演示,让学生看到波形的产生过程,变换过程,也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电子专业软件的使用。

并能用PROTEL99制作一些电路让学生在课外去做。

以推动学生的纵向和横向发展。

对于各章节练习要辅导学生弄懂,让学生觉得实在学懂了,才会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强调各章节的学习指导对学习的作用,让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进步的存在。

(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去调整教学方法,去改正教学方式,去完成教学辅导。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习任务。

不能用一个模式去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能用同样的一道题目去要求每一个学生。

应该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去做自己能做的,当然要对学生有一定的辅导,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要让学生饱有热情。

要让他们看到成长的希望。

要用适合于学生的方式去教学生,要用学生能接受的问题去问学生,要用学生的思想去影响学生。

教育和教学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发展,教师只起辅导和监督作用。

总之要用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去教育学生。

(教学思想)教学计划第八章逻辑门电路---------------------- 8课时第九章数字逻辑基础---------------------- 10课时第十章组合逻辑电路---------------------- 12课时其中应用扩展(译码器)---------------------- (2课时)第十一章集成触发器---------------------- 16课时其中应用扩展(D触发器)---------------------- (4课时)第十二章时序逻辑电路---------------------- 14课时其中应用扩展(进制应用)---------------------- (2课时)第十三章脉冲小型产生和整形电路--------------------- 4课时总授课64课时,每周4课时共16周第十四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课外辅导第十五章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 课外辅导二进制计数器的工作波形--------------------- EWB演示十进制计数器的工作波形--------------------- EWB演示555集成定时器---------------------- PROTEL图示“不用编程的数字钟”的制作与分析--------------------- 课外辅导要达到预期效果,要利用晚自习集中辅导,对典型的问题要提出来讨论。

第一讲第1、2课时第一节数字电路特点教学目的:1、让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建立起学生的发展方向3、指导好该科目的学习重点与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如何去学习数字电路及二极管的开关特性教学难点: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要教好这门课程,就必需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一目的光说说是不行的,要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的应用,相信数字电路学起来简单,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适当提出一些合理化要求。

并就该课程的教法说与同学听,听取学生的意见,争取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达到教好这门课程的目的,让学生学有所获。

(学生需求分析调查,以调整教学定位)一、基础分析:通过一年的学习,大家已经到了二年级了,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例如电工基础,数学基础,电子基础,识图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能够做好一些简单的制作。

通过电子技术基础的一学期的学期,有部分同学建立起了学习兴趣,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还没有较好的入门。

(引入学生情况分析)二、学科分析:该学科他可以独成一体,学习起来与以前的专业知识联系不大,与数学关系不密切。

应用相当广泛。

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应用, 20世纪90年代开始,整个社会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时代,数字技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通信、电视及音像传媒、自动控制、医疗、测量等无一不纳入数字技术并获得较大技术进步。

例:Internet 、程控电话、移动通信、可视电话、会议电视、数字电视、数字相机、VCD 、DVD、交通灯、广告牌等等。

要求有一定的想象力,要有严谨的思维习惯。

要求同学们要建立起信心,做好准备来学好该科目。

讨论:如何来学习这门专业课,对老师有哪些要求?(将结果写好分析表附后页)三、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数字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容量大;(例如手机)数字化测量:精度高,功能完备,具有数控测试功能:(例如数字示波器)数字设备:精度高、功能完备、智能化。

(扩展讲数字电视和数码照相机)计算机:最具代表性的数字系统,具有极强的信息处理和控制能力。

要从生活应用出发来讲数字电路的应用,为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例兴数字电路在生活产品中的应用。

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扩宽学生视野。

四、数字电路学习资料来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知识面)1、《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版本教材(例如康华光主编)2、《555集成电路应用手册>3、《电子报》4、网络资料(部分参考网址)/new/%CA%FD%D7%D6%B5%E7%C2%B7%BC%B0 %C6%E4%D3%A6%D3%C31.htm 数字电路及其应用于(1.htm可以改为2.htm 或者改为3.htm)共有22种/read.php?owner=gumu&page=4&commentID=10 33035082数字电路基础知识自测是非判断题及其他内容/read.php?owner=gumu&page=4&commentID=10 33034981数字集成电路四个基本引脚识图方法(也就是上一个网址的上一个主题)/hnmcu/SZDL/XUESEN/2/251/j.htm代数法化简逻辑函数/hnmcu/SZDL/XUESEN/2/251/k.htm用卡诺图法将逻辑函数/printpage.asp?ArticleID=101数字电路基础(课件)/jytd/test2003-1/jsj/szdl/szdl.htm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数字电路基础模拟题电子技术信息网五、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对应教材内容,由于学生对模拟电路较为熟悉,不按书本内容来讲,只点明核心内容。

1、二极管的开关特性(将二极管看成理想二极管,没有0.7V导通压降)就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的一种提法。

(教法:先让学生自己看5分钟,让他们自己产生一种熟悉的印象,对学生自己思考出的答案要有效得多。

)2、二极管开关的应用对于串联型上限幅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整流电路。

(教法:引导学生思考,若将VD反过来接于电路当中,输入波形不变,则输出波形会变成什么样?)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并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过有学生出现死记的现象,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总结出答案,以加深学习印象,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提出名词:限幅电平(要求了解)。

思考:是不是串联型只能完成上限幅呢?(不是,如将二极管反接就构成了下限幅)。

提问:何谓上限幅?(极为简单的问题。

目的:有针对性的提高一些差生的积极性,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对于并联下限幅型与串联上限分析思路与串联型相似,不用讲解法来讲,而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再讨论来达到较好的学习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