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应用研究
自动化技术在电网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电网配电系统中的应用电网配电系统是指将高压输电网的电能通过变电站和配电网,供应给市区和农村的用户。
电网配电系统一直是城市和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动操作变得不再适用。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网配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动化技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将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自动化,从而实现完全自动化的运行。
以下是自动化技术在电网配电系统中的主要应用。
第一,智能监测。
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以及设备的状态。
通过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和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
第二,远程控制。
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中心对电网进行集中化管理。
中央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监测得到的数据,对电网进行实时优化调度,自动进行开关操作、线路切换等操作。
这样可以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配电。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智能管理和控制。
可以通过检测设备的电流和温度变化,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前预警并进行维护。
通过智能的负荷管理和优化调度,可以使得电网的负荷均衡,避免电网过载和电压波动。
第四,故障定位和恢复。
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故障检测和定位技术,快速准确地定位电网中的故障点,并通过自动切换到备用线路或设备,实现电网的自动恢复。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五,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电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帮助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和趋势,并进行预测和决策支持。
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电网的负荷需求,优化电网的投资和规划,提高电网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电网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可靠性。
它能够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智能配电、故障定位和恢复等功能,同时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优化电网的投资和规划。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对电力系统的控制、保护、测量、调度等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的技术领域。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对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和辅助决策的功能,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营水平和经济效益。
1.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控制,如发电控制、输电控制和配电控制等。
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减小功耗和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2. 自动化保护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自动化保护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状态,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切除故障部位,保护系统中的电力设备免受损害,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的测量和监测是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了解和分析的基础。
自动化测量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测量和监测,并将测量数据传输给监控系统。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4. 自动化调度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中的调度是指对电力系统的负荷、发电机组、输电线路等进行合理调度,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优化。
自动化调度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优化算法和数学模型,对系统的负荷分配、发电机组出力和运行方案进行优化,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下,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赵伟

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赵伟摘要:目前,在电力工程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已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自动化技术不仅提高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还提高了输配电传输效率,解决了输电领域的技术难题。
因此,本文对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输配电;用电工程;策略分析1电力自动化输配特点电力自动化运行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电力输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实际应用中,该项技术能够对配电网进行全方位控制,并在短时间内解决电力传输各项我问题,全面提高电力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自动化输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效性和灵活性。
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自动化运行技术在电力行业内也得到广泛应用。
尤其是电力自动化输配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管理效率,使得管理范围明显拓宽,电力传输质量及传输效率明显的提升,电力传输更为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快捷化和智能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
电力自动化输配的实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等的合理应用,使得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管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管理趋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有效解决了以往人才操作下电力输配低效率问题,降低了电力传输故障问题的发生几率,切实提高了电力输配及用电工程的便捷性,为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综合性和简约化:电力输配有着十分复杂的工作,在电力输配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促使电力操作、设备检修以及对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所用的时间进行有效减少;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因为技术人员有着综合性的知识,可以促使输配电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这样电力输配的稳定性就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2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作用2.1可以降低输配电工程能耗自动化技术可以优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程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输配电环节,起到有效降低能耗的作用。
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了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
一、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1.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系统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智能电网中包括了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配电和智能应用等多个方面,其中智能配电是整个智能电网系统的关键环节。
2. 远程监控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个配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负荷情况以及故障信息等,从而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工巡检的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
3. 自动化装置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是自动化装置,其中包括自动开关、遥控设备、自动保护装置等。
这些自动化装置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和保护,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自动化装置也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4. 能源管理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能源管理领域。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监测和调度,可以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同时,配电自动化技术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和调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5G技术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发展,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G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大连接数的优势,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高速传输和实时控制。
通过5G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更加精细化管理。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对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负荷需求,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研究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研究【关键词】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电力系统在科技与经济的大力推动下,各层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
为了能够使配电网自动化向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供电企业要精心设计规划,顾全大局。
这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配电网自动化在供电企业中的要求(1)在系统监测功能的作用下,用户电能计量表的问题可以快速地发现,并能有效预防偷电,以防用电量的损耗。
同时,其故障控制器要较健全、能对故障电流进行辨别、对外界的恶劣环境也要适应。
此外,也要有安全可靠、速率高的通讯设备,及断路器可以进行远程操控。
(2)在系统监测功能的作用下,还可以对线路的损耗进行计算,以便线路的运行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电费的大量回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的电量与功率实现。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站系统的功能至少要有两种,即开放性功能与扩充性功能,在主站系统中,对硬件上的要求是有充足的处理速率,软件上要不断更新与完善[1]。
(3)利用实时监控系统,对各负荷在线路上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对不安全因素能够快速发现且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使故障解除,配电网更加安全、快速地健康运行。
2.配电网自动化在供电企业中应用遵循的原则2.1电流控制的原则重合断路器在使用时,经常出现合分操作与短暂的故障导致其自动重合,造成配电开关不停运行,降低了电力设施的可靠性能,使用期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自动配电开关所出现的短暂性合闸时间延长,当故障线路的并联组比较多时,最后一级在合闸时要延长十多分钟,如此一来,诊断故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合闸的时间,持续性的供电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2适应性的原则①与配电网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配电网要发展,首先要实现自动化,再向配电网的智能化迈进。
②与城乡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原则。
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把用户的需求、配电网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安全供电作为根本目标,在有限的资金下,合理有效地应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③与定时限保护相适应的原则。
配电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配电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本文阐述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特点,状况和应对的措施,包括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质量、新技术的研发、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能力、自动化设备的拓展应用。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配电管理;应用引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与完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电网运行中的自动化设备类型众多,分布比较广泛,设备所面临的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在进行设备改造时,工作人员会面临许多困难。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及时对设备进行调试,引进先进的一体化运维模式,使设备拥有更加稳定的运行状态。
1配电线路现状1.1配电线路所承受的电压过高从当前我国配电线路的绝缘情况来看,主要是将针式瓷瓶安装在上面,其面对过电压冲击的时候,抵抗力非常弱,尤其是气候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就会体现出缺点,甚至因此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电力企业所使用的各种配电线路存在不足问题,对于电压承受能力存在局限,如果电压过大,就会导致故障问题,线路无法正常运行。
当配电线路使用多年已经老化的时候,配电设备也必然受到影响,不能安全可靠运行,供电质量不良。
1.2短路故障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是一种出现概率较高的故障,其原因有:(1)外部力量的破坏。
配电线路因受到物理或化学方面的外力影响,而会发生短路故障。
(2)配电线路敷设方式有管廊、电缆沟、排管、直埋等形式,各类小动物活动也会导致配电线路短路。
(3)受环境因素的制约。
由于配电线路主要分布在开阔地区。
因此,电击是导致绝缘子面断裂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天气条件的变化,使得配电线路在大气放电击穿过程中产生振动,从而提高输电线路的短路事故概率。
2应对措施2.1及时发现故障并在短时间内解决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施管理和控制,即便存在各种故障也能够短时间发现并快速解决,由此使得配电线路运行效率有所提高,所传输的电能质量有保证。
配电自动化下一次设备选型和应用的研究

d srb tn ee tii . s c a cr ut r a es c b e ,c re t r s l r a d O n itiu ig lcrct y u h s ic i b e k r. a ls u rn tanf i s o ne n S o .Th s i pa e n lz s h tc nia c n iins o p r a ay e te e h c l o dto t me t h e t e d srb to t r uo to e uime t n rpo e h de fsl cigo c e ie a e o tu t n p o r ms it u innewok a tmain q p n,a d p o s st ei a o ee tn n e d vc nd rc nsr ci r ga . i o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应用研究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的高速发展,配电自动化在其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
本文对智能电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智能电网当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以促进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应用1智能电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1智能电网的特点第一,安全性。
根据信息化和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防火墙,可按照电网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而不断进行升级;第二,自愈性。
具有实时、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可以减少停电时间和经济损失;第三,高效性。
使用智能电网能够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降低了电力的损耗,提高电力能源使用效率;第四,顽强性。
在电网发生大故障时,仍可供电,有确保电力安全运行的能力;第五,协调性。
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精细化的管理;第六,兼容性。
智能电网可以容纳集中式、分布式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发电电源,尽量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
1.2发展历程阶段一:规划试点。
此阶段中,主要把建设目标设定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的制定,而且在进行智能电网主要技术开发和设备研究,慢慢开始进行项目的试点工作;阶段二:全面建设。
为了加快城乡配电网和高压电网的全面建设,逐步形成了对智能电网主要设备的运行控制,主要的设备和技术在全面建设中得到了广发的应用和重大的突破。
阶段三:引领提升。
在这个阶段中,智能电网的技术水平及设备都已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全面建设成为了坚强的高质量的智能电网【1】。
2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智能电网当中的应用分析2.1自动化系统的具体组成及作用分析自动化系统包含主站、管理系统、通讯借口等。
主站通常由通讯仪器、服务器、工作站以及不同技术应用的软件组成,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整体的监督管理工作。
监控系统起到了监测自动化系统的作用,管理系统为了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管理系统是在监控系统的条件下,对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管理,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顺利的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自动化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05T16:47:09.6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7期作者:相晓鹏1 相晓东2 [导读] 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晓鹏1 相晓东2
(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闻喜县供电公司山西运城市 043800;2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市盐湖区供电公司山西运城市 043800)摘要: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
它是实时的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体的系统。
本文分析了我国配电网现状基础上,分析了配电网的功能及其作用。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功能0前言
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也曾掀起了一轮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的热潮,但是许多早期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技术和管理2个方面的原因。
技术方面的问题包括早期技术不够成熟、通信手段落后和早期配电网架存在缺陷;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指导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标准和规范,追求一步到位、“大而全”造成规划过大而后期运行、维护不够。
1配电自动化概况配电自动化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用户要求的多样性,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
配电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电力企业中与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
从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行费用的观点来看,配电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内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一是馈线自动化,即配电线路自动化;二是变电站自动化,正常是指输电和配电的结合部分,这里仅指其与配电有关部分;三是用户自动化;四是指配电管理自动化;五是配电系统自动化的通信系统。
2我国配电网的状况及存在问题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和配电(有时也称供电和用电)三大系统之一。
电力公司通过配电网实现产品销售一向广大电力用户提供电能。
长期以来配电网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建设资金短缺,设备技术性能落后,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电力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建立,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显得越来越突出,形成电力需求与电网设施不协调的局面。
国家颁布设施的电力法的贯彻后,电力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接受用户的监督和选择,甚至于对电力供应中的停电影响追究电力经营者的责任。
另一方面,高精密的技术和装备对电能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已是电力经营者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配电网存在的问题,配电网的发展是随城市建设规模及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而提出的,由于城市规划与电力的条块分割,形成了不相适应配电网结构,使配电网规划及发展不适应城市的需求,突出反映在如下几点:1)配电网络电源点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由于城市规模,电源点容量及电能输出受到限制,尤其是配电线路的传输通道。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速度迅速,负荷增长率高,但电力配套建设不及时,输电线截面小,供电线路长,瓶颈效应比较突出,造成有电能也输不出去,并往往会因此而引起停电事故。
2)出线走廊的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不相适应,有的地方改用地下电缆,施工及投资不允许;某些地方采用架空导线又受到地理环境所限;还有的部分线路采用绝缘导线,出现较多的架空线和电缆混合网,造成网络复杂化。
3)早期建设的线路导线截面小,高能耗设备多,线损率高,一般地区电能损耗在15%~20%,个别地区甚至高达30%,造成能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
4)由于早期配电网投资不足,设备老化和技术性能低劣,供电事故频繁,一些小故障往往会引发全线甚至大面积停电事故,给社会治安及经济市场造成极大的影响。
5)配电网结构复杂,环网联络接点较多,城市电网改造涉及面广,停电难度大。
以上都是配电网规划及发展的不利因素,要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最基本的条件应具有较为完善的多路电源的配电网点,具有较好的城市规划及电源路径的分布,有较为可靠的一次、二次设备。
3配电自动化的功能1)配电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功能该功能属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基本功能(ScADA),通过不同的通讯手段对现场的馈线自动化设备和配电站内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遥测、遥信)、报警、状态监视、遥控、遥调、事件顺序记录、趋势曲线、事故追忆、历史数据存储和制表打印等。
2)配电网故障诊断、负荷转移以及网络重构功能该功能属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基本功能,其功能应包括架空线路和电缆网络的故障处理两部分,其实施方法有不同之处。
当馈线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或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由现场设备(分段和联络开关)自动判断馈线故障区段,自动将故障区段隔离,并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用户的供电。
3)配电网线耗计算和电压管理功能正常运行状态下,实现运行数据(包括对馈线、杆上变压器、箱式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及电能数量等数据)的远方测量、设备状态的远方监视、开关设备的远方控制。
4)配电网工作运行管理功能该项功能应包括:自动制图、设备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
在以地理图为背景绘制的单线图上,分层显示变电站、线路、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直至电杆路灯,用电的地理位置和有关设备的属性信息。
4配电自动化的作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的主要作用:快速查找故障点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停电的范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当配电网络的架构、绝缘化等达到一定水平后只有通过自动化改造才能进一步将供电可靠性提高到99.99%。
如果只考虑配电自动化在系统故障时的作用,显然不能体现它的经济效益。
在一些比较长的配电线路末端,供电电压非常低。
通过配电自动化改造,对线路进行合理的分段,合理的调整负荷的分配,增加线路的供电能力,可以显著的改善用户端的电压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电服务。
综合来说配电自动化的优点不但体现在故障时,在运行中更能体现它的经济价值。
通过自动化的管理,大大降低了电力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质量,为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5结语
配电自动化不仅在配电网故障情况时进行快速诊断、自动隔离,以减少故障停电范围,恢复非故障段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通过监视配电网的运行工况,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合理控制用电负荷,改善供电质量,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试点工程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实现了对配电GIS、PMS、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95598”等多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应用,加强配电网故障抢修、检修的信息互动与业务集成,为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提供技术支撑,提高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卫良,田伟,王晓丹.以AMI为核心的智能配用电技术体系研究.江苏电机工程,2011.
[2]刘俊勇,沈晓东,田立峰,等.智能电网下可视化技术的展望.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