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氮素同化相关酶及测定方法汇总

合集下载

过量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过量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Ab ta t sr c :T o r v a he d a i ha ge o ie c no e fc l r a t nh r nt hy i o i a e e lt yn m c c n f rc a py l a o ou nd is i e e p sol g c l m e ha s u e t e on to o s p r l o nir e f r iia i n,t e c nim nd r h c dii n f u e fu us tog n e tlz to h SPA D a nir e nd tog n m e a ols y e z t b im ke n ym e i fe e sto o e ve e e s u i d s n d o on c ( a e s n dif r nt po ii ns f la s w r t d e u i g hy r p i s w t r
摘 要 :为 明 确 过 量 施 氮 条 件 下 水 稻 冠 层 叶 色 的 变 化 动 态及 其 内在 生 理 机 制 , 水 培 条 件 下 , 个 生 在 整 育期 维 持 8 / 氮 素 浓 度 , 步 测 定 水 稻 地 上 部 不 同 叶 位 叶 片 的 S AD 值 和 氮 代 谢 关 键 酶 活性 O mg L 同 P 的 变化 。 结 果 表 明 , 氮 素 过 量 条 件 下 , 一 叶 、 二 叶 S AD 值 与 其 当 周 谷 氨 酸 合 成 酶 活 性 均 呈 在 顶 顶 P 显 著 正 相 关 , 三 叶 、 四 叶 S AD 值 与 其 当周 谷 氨 酰 胺 合 成 酶 活 性 分 别 呈 极 显 著 、 著 正 相 关 。 顶 顶 P 显 关 键 词 : 稻 ;氮素 ;叶 色 ;谷 氨 酸 合 成 酶 ; 氨 酰 胺 合 成 酶 水 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氮素同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氮素同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14年 科研热词 高级醇 灌溉 沙拐枣幼苗 水稻产量 水稻 氮素回收效率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 氮素分配 枣酒 干物质 固态发酵 可同化氮素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1 12 13 14
2011年 科研热词 遗传修饰 花铃期 能量转化 群落生产力 红松幼苗 积雪 生物量 水解氮 氮素代谢 氮吸收 氮同化酶 氮代谢 棉花 根系 弱光 基因工程 基因 厌氧氨氧化菌 养分循环 作物产量 主茎功能叶 nh4+/no3-配比 co2同化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硝酸还原酶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体内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硝酸还原酶的原理和方法,阐明诱导酶的含义。

2、实验内容与原则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与作物吸收和利用氮肥有关。

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产生的NO2可以从组织渗透到外部溶液中,并在溶液中累积。

NO2含量的增加表明酶的活性增加。

装no2含量的测定用磺胺比色法。

在酸性溶液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与对c氨基苯磺酸(或对c氨基苯磺酰-订线(胺)反应生成重氮,然后与αC萘胺(或萘基乙二胺)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化合物。

生成的红色偶氮化合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

溶液中NO2-的含量可用标准曲线测定。

3、主要仪器设备1、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真空泵,温箱,天平,2个烧杯,移液管若干,试管3支,剪刀。

2、实验试剂0.1mol/lph7.5的磷酸缓冲液,对-氨基苯磺酸溶液,α-萘胺溶液,亚硝酸钠标准液3.两组大麦幼苗在15-25℃的蒸馏水中培养一周。

一组用硝酸钾治疗,另一组用氯化铵治疗。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切两组新鲜叶片。

一组为0.51g处理苗,另一组为0.50g对照苗。

将叶片分别切成0.5~1cm的碎片并压实。

2、两组中各加入15ml的酶促反应液。

3.真空提取10min,充分交换细胞内外液。

4.盖上盖子,在30℃的培养箱中保存20分钟。

5、去除材料,用移液管取4ml反应液,加入2ml磺胺,加入2ml苯基,放置15min。

6、比色:在540nm的波长下分光光度测定亚硝酸的od值。

7.空白管:4ml H2O+2ml磺酰胺溶液+2ml萘乙二胺溶液?在室温下放置15分钟后,在540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的OD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称重:处理过的幼苗0.51g;对照苗0.50god值:处理苗0.513a;对照苗0.050aNO2含量标准曲线:y=257.29x-4.8262(x=OD值;y=NO2含量(nmol))。

植物硝酸还原酶(NR)活力测定(活体法)

植物硝酸还原酶(NR)活力测定(活体法)

植物硝酸还原酶(NR)活力测定(活体法)一、原理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产生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或对–氨基苯磺酰胺)及α–萘胺(或萘基乙烯二胺)在酸性条件下定量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其反应如下:生成的红色偶氮化合物在54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可由产生的亚硝态氮的量表示。

一般以Nμg·g-1·h-1为单位。

NR的测定可分为活体法和离体法。

活体法步骤简单,适合快速、多组测定。

离体法复杂,但重复性较好二、仪器与用具分光光度计;真空抽气泵(或20ml注射器筒);天平;单面刀片;保温箱(或恒温水浴);刻度试管(15ml);移液管(5ml×2,2ml×8,1ml×2)。

三、试剂1. 亚硝酸钠标准液称取分析纯NaNO2 0.1000g水溶后定容至100ml,吸取5ml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即为每ml含NaNO2 5μg(亚硝态氮近似1μg/ml)的标准液。

2. 0.1mol/L pH7.5的磷酸缓冲液:K2HPO4 19.24g,KH2PO4 2.2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 1%(W/V)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10.0g加入250ml浓HCl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4. 0.2%(W/V)α-萘胺溶液:称取2.0gα-萘胺溶于250ml冰醋酸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5. 30%三氯乙酸溶液:75.0g三氯乙酸水溶后定容250ml。

6. KNO3(0.1mol/L)、异丙醇(1% V/V)、磷酸缓冲液(0.1mol/L)混合液:称10.10g KNO3溶于1000ml 0.1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再加10ml异丙醇混匀。

四、方法1. 标准曲线制作取7支洁净烘干的15ml刻度试管按表13-1顺序加试剂,即配成0-2.0μg的系列标准亚硝态氮溶液。

实验三预习报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三预习报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三预习报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实验三、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一、硝酸还原酶的测定[原理]: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产生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或对-氨基苯磺酰胺)及α-萘胺(或萘基乙烯胺)在酸性条件下定量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生成的红色偶氮化合物在540nm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可由产生的亚硝态氮的量表示。

一般以每克鲜重含氮量表示,即以-1-1ug.g.h为单位。

NR的测定可分为活体法和离体法。

活体法步骤简单,适合快速、多组测定。

离体法复杂,但重复性较好。

[试剂]1(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分析纯NaNO0.9857g溶于去离子水后定容至1 2-1000ml,然后再吸取5ml定容至1000ml,即为含亚硝态氮1ug.ml的标准液; 2(0.1molpH7.5的磷酸缓冲液:NaHPO.12HO30.0905g与NaHPO.2HO 2422422.4965g加去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1 000ml;-13(1%(W/V)溶液:1.0g 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00ml 3 mol.LHCL中(25ml浓-1盐酸加水定容至100ml 即为 3 mol.LHCL);(0.02%(W/V)萘基乙烯胺溶液:0.020g萘基乙烯胺溶于100ml 去离子水中,4贮于棕色瓶中;-1-15(0.1mol.LKNO溶液:2.5275g KNO溶于250Ml 0.1mol.LPh7.5的磷酸缓冲33液中; -16(0.025mol.LPh 8.7 的磷酸缓冲液:8.864 0g NaHPO12HO,0.0570g 24.2KHOP.3HO,溶于1 000ml去离子水中; 2427( 30%三氯乙酸溶液:30g三氯乙酸。

水溶后定容至100ml。

[方法];1. 标准曲线制作:管号 1 2 3 4 5 6 7亚硝酸钠标准液 0 0.2 0.4 0.8 1.2 1.6 2.0 试剂蒸馏水 2.0 1.8 1.6 1.2 0.8 0.4 0.0 (ml) 1%磺胺 4 4 4 4 4 4 40.02%萘基乙烯胺 4 4 4 4 4 4 4每管含亚硝态氮(ug) 0 0.2 0.4 0.8 1.2 1.6 2.0摇匀后在25度下保温30min,然后在540nm下比色测定。

氮素化合物的测定

氮素化合物的测定

氮素化合物的测定六、氮素化合物的测定Nitrogen Compound(一)水中的氮及其测定意义水中有机物包括C(carbon)、H(hydrogen)、O(oxygen)、N(nitrogen)、S(sulphur)、P(phosphorus)等化合物,其中以氮素化合物*不稳定,它们*初进入水体时,多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但受微生物作用后,渐渐变成简单化合物,如:有机N不断,而无机N ,在缺氧(anaerobicaddition)情况下,NH3是有机氮分解的*终产物;在有氧(aerobic addition)情况下:此时,有机氮素化合物已完成了无机化的作用。

水质分析中,测定各类氮素化合物,对于了解水源被污染的情况及目前分解的情况有很大帮忙。

河流的自净作用包括:(organic nitrogen, ammonia nitrogen,nitrite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随着这个变化的进行,水中致病**渐渐削减,所以了解氮素化合物在水中的含量,有助于了解水体自净的情况。

在好氧条件下,水中N的各种形式的变化规律:**阶段(初始阶段):新进入水体中的N是有机—N,渐渐被微生物分解为NH3—N,因而随时间的上升,有机—N,NH3—N;**阶段(中心阶段):NH3—N上升到肯定的含量,又开始被好氧菌分解为NO2——N, NO2——N,而NH3—N上升到一个顶峰后开始下降,下降的原因不仅是NO2——N上升,更紧要的是此时NO2——N又开始转化为NO3——N,促进了NH3—N的转化;第三阶段(末期阶段):NH3—N,NO2——N,NO3——N。

对于氮素化合物进行监测,可以①了解水域的自净情况及水体的自净本领。

取不同河段的水样测定所含氮素的形态,若发觉上游排污地段有机氮含量较高,而下游有机氮含量低,NO3——N含量上升,则说明水域自净本领强。

②了解污染情形及污染趋势:若水中含有有机N和NH3—N,此水体刚受污染,有严重的不安全;若水中含有NO3——N,污染已久,基本得到净化,无太大影响;若水中含有NO2——N,表示有机物的分解尚未完全,若水中NO3——N,NH3—N,此时有少量NO2——N,无关紧要,若水中NO3——N少,NH3—N,此时发觉NO2——N则要警惕,由于此时已提示NO2——N 的污染即将达到峰值。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1)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1)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 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标准曲线。

4、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5、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 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9、同工酶: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10、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

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普遍存在动植物体内的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酶。

21、硝酸还原还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22、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

如硝酸还原酶可为NO3-所诱导生成。

二、填空:1、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标准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

2、常用的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 、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吸收法。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一、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素作用中的关键性酶,与作物吸收和利用N肥有关的不同品种,年龄、器官组织以及环境条件对硝酸还原活性都有影响,硝酸还原酶作用于NO3使还原为NO2NO3⎯+NADH+H→NO2⎯+NAD+H2O产生的NO2⎯可以从组织内渗到外界溶液中,并积累在溶液中因此测定反应溶液中NO2⎯的含量的增加,即表明酶活性的大小。

NO2⎯含量的测定用对氨基苯磺酸化比色法,亚硝酸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红色化合物,颜色在2-3小时稳定,可用比色法定量,该法非常灵敏,能测定每毫升0.5微克的Na NO2。

二、仪器和药品721型分光光度计(或其他型号比色计),剪刀,真空泵(或注射器),小天平,温箱,烧杯,移液管,小烧杯(50ml)0.2MKNO3:将20、22克KNO3溶于100ml蒸馏水中。

0.1M磷酸缓冲液(PH=7.5):将85.2%ml 1/15M磷酸氢二钠与14.8ml 1/15M磷酸二氢钾混合均匀。

1/15MNa2HPO4溶液:1000ml中含Na2HPO4•2H2O11.878克。

1/15M溶液:1000ml中含KH2PO49.078克。

对氨基苯磺酸试剂:1克对氨基苯硝酸加加25ml浓HCl,用蒸馏稀释至100ml.。

α–萘胺试剂,0.2克α–萘胺加25ml浓HCl,用蒸馏稀释至100ml。

NaNO2标准溶液:1克NaNO2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然后吸取5ml,再加蒸馏水稀释成1000ml,该溶液每毫升含有NaNO2 5微克,用时稀释之。

三、实验步骤:1、将新鲜叶片(蓖麻、向日葵、小麦、棉花等),用水冲洗净,并用吸水纸吸干,用剪刀剪成小块(注意块小为宜),然后在小天平上称取等重的两份叶片,每份约0.5克。

分别置于含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

(1)1M磷酸缓冲溶液5ml+蒸馏水5ml(2)0.1M磷酸缓冲溶液5ml+0.2M KNO35ml然后将小烧杯置于真空干燥器中,接上真空泵抽气,放气后叶片便沉于底部(如没有真空泵,也可以20ml注射器代替,将反应液及叶片一起倒入注射器使之真空,如此进行抽气、放气反复多次,溶液即可渗入叶组织内取代了叶片内的空气,叶片便沉于溶液底部),取出小烧杯置于30℃温箱中,使不见光保温作用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NH2 │
谷 氨
CH2 │
酰 CH2
胺│
CONH2
NADH
铁氧还蛋白 COOH
2H+,2e—

C=O

CH2 │ຫໍສະໝຸດ CH2 │COOH
谷氨酸合成酶
NH3 NADH
谷氨酸 脱氢酶
COOH

CHNH
2

CH2 │
CH2 │
COOH 谷氨酸
COOH

CHNH2 │
CH2 │
CH2 │ COOH
转氨基 含氮化
NO2-
NiR,Fe、Mn 根、叶绿体
NH3
NR: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iR: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
氨的同化
植物吸收铵盐以后,或当植物所吸收的硝酸盐被 还原成氨后,氨必须立即被同化成氨基酸,否则就会 毒害植物。因为氨可能抑制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系 统。 氨的同化方式为:进入谷氨酸合成酶循环。 作用酶类: GOGAT:谷氨酸合成酶;存在于叶绿体。 GS:谷氨酰胺合成酶;存在于叶绿体和细胞质中。 GDH:谷氨酸脱氢酶;存在于线粒体中。
谷丙转氨基作用 (2)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转氨基作用
谷草转氨基作用
①谷丙转氨基作用
H
CH3 C NH2 COOH
+
COOH CCHH22
谷丙转氨酶 ( GPT)
CH3
C=O
C=O 磷酸吡 COOH 哆醛
COOH
+
COOH CCHH22 H-C-NH2 COOH
②谷草转氨基作用
COOH CH2 H-C-NH2
2. 氨基态氮(amino nitrogen) 可直接吸收,效果因种类而异
第一类 效果 > 硫酸铵:如甘氨酸、天门冬酰胺等 第二类,尿素 < AA效果 < 硫酸铵:如天门冬氨酸等 第三类,效果 < 尿素:如脯氨酸、缬氨酸等 第四类,有抑制作用:如蛋氨酸
植物转氨酶(GOT和GPT)活度比色测定方法及其应及GOGAT酶活 性的测定
与氮素同化相关酶及测定方法
自然界中N素循环
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
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 品种:高产品种>低产品种 器官:种子>叶>根>茎秆
二、氮的生理功能
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含氮16~18%) 2. 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核酸中的氮约占植
意义:①贮存氨基;
②解除氨毒;
③参与代谢。
(二)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尿素 urea(酰胺态氮 amide nitrogen)
(1) 吸收:根、叶均能直接吸收
(2) 同化:
①脲酶途径:尿素 脲酶
水解
NH3
②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
氨基酸
尿素 氨甲酰磷酸 瓜氨酸 精氨酸
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 会出现受害症状
COOH
+
COOH CCHH22 C=O
COOH
谷草转氨酶 ( GOT)
磷酸吡 哆醛
COOH
CH2 C=O COOH
COOH + CCHH22
H-C-NH2 COOH
3. 酰胺(amide)的形成及意义
形成:NH3+
谷氨酸(Glu) 酰胺合成酶 天门冬氨酸(Asp) ATP
谷氨酰胺(Gln) 天门冬酰胺(Asn)
谷氨酸 作用 合物
图1 氨的同化途径的模式
反应式:
NH3+谷氨酸+ATP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酰胺+ADP+Pi
谷氨酸合成酶
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2e-+2H+
2谷氨酸
转氨酶
合成
谷氨酸+17酮酸
17种氨基酸
蛋白质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1)定义:是指一种α-氨基酸和α-酮酸在转氨酶的作 用下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新的氨基酸的过程。
(5)1mol/L氢氧化钠溶液:40g氢氧化钠(AR)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ml。 (6)丙酮酸标准液(2μmol/ml):精确称取纯丙酮酸钠22.0mg于100ml容 量瓶中,加0.1mol/L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此液应新鲜配制。 (7)GOT底物液(DL-门冬氨酸200mmol/L,α-酮戊二酸2mmol/L): 称取α-酮戊二酸29.2mg和DL-门冬氨酸2.66g置于一小烧杯中,加入 1mol/L氢氧化钠20.5ml使溶解,并校正pH至7.4,然后将溶液移入100ml 容量瓶内,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刻度。放置冰箱内保存。 (8)GPT底物液:(DL-丙氨酸200mmol/L,α-酮戊二酸2mmol/L): 称取α-酮戊二酸29.2mg和DL-丙氨酸1.79g置于一小烧杯中,加入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约80ml煮沸溶解后,待冷,用1mol/L氢氧 化钠调pH至7.4(约加0.5ml),再加0.1mol/L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混匀, 加氯仿数滴防腐,贮于冰箱内。
株全氮的7%) 3. 氮是酶的成分 4.氮是叶绿素(叶绿素a:C55H72O5N4Mg)的成分
(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
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B1 (C12H17ON3S)、B2 (C17H18O6N4 )、B6(C6H11O3N) 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IAA、CTK) 7.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 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无机态: NO3--N、NH4+-N
吸收的形态
(主要)
有机态:NH2 -N、氨基酸、 核酸等 (少量)
(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旱地作物吸收NO3--N为主,主动吸收
2. 同化
(1) NO3--N的还原作用(nitrate reduction)
过程:
NO3-
NR,Mo 根、叶细胞质
过程(1)GDH(谷氨酸脱氢酶)途径

酮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 氨 酰胺

转氨基作用
种 新 的 氨 基 酸
• (2)GS-GOGAT途径
• (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
• 是高等植物同化氨的主要途径
谷氨酰胺 合成酶
ATP
NH3
NH4+吸收 NO3—还原 N2固定 光呼吸
COOH

主要试剂 (1)0.05mol/L Tris-HCL缓冲液(pH7.2):0.2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24.2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200ml)50ml和 0.2mol/L HCl44.2ml,用蒸馏水稀释至200ml。 (2)0.1mol/L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氢二钠 (AR)11.928g,磷酸二氢钾 (AR)2.17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3)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4-二硝基苯肼19.8mg,用10mol/L HCL10ml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保存于棕色瓶中备用,此液可保存 3个月。 (4)0.4mol/L氢氧化钠溶液:16g氢氧化钠(AR)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ml。
氮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
三、植物对氮的吸收(adsorption)与同化
(assimilation)
植物从外界环境获得N主要是通过 3条途径, 通过NO3- 还原把无 机氮转化为生命体可用的有机氮, 通过固氮菌对 N2的固定, 直接吸 收土壤中的铵或有机氮。
植物的氮源主要是铵盐和硝酸盐,占土壤含氮的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