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学科,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力学的研究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来表达和计算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以下是一些在物理力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1.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其受力的关系。
它的公式形式为:F = 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它的公式形式为:F=0即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一组揭示物体运动规律的定律,它包括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这些定律为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提供了有效的描述和解释。
4.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与其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公式形式为:W=ΔE_k其中,W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ΔE_k代表物体动能的增量。
5.功和能的转化关系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一种量度,能是描述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的一种物理量。
根据工作-能量定理,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所具有的能的增量:W=ΔE其中,W代表力所做的功,ΔE代表物体的能的增量。
6.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描述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大小。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为9.8m/s²。
7.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量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公式形式为:F=Δp/Δt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Δp代表物体动量的变化,Δt代表时间的变化。
8.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的现象。
它的公式形式为:E_1+W=E_2其中,E_1代表初始时刻系统的总能量,W代表系统所做的外界功,E_2代表最终时刻系统的总能量。
以上是物理力学中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力学速度:v = t s , s = vt, t = v s质量:m =g G =ρv,ρ=V m , V=m 重力:G = mg =ρgV , 压强:P=S F , F=PS固体平放:F=G , P=S G液体: P=ρgh, F=PS 浮力:F 浮= G-F (称重法)F 浮=ρ液gV 排= ρ液gV 浸 =ρ液gSh 浸 F 浮=F 向上-F 向下漂浮:F 浮=G 物功: W= Fs= Pt功率: P= t W = Fv杠杆平衡: F 1l 1=F 2l 2 或 21F F = 12l l滑轮组机械效率:η= 总有W W =Fs Gh =Fnh Gh =Fn G W 有=Gh ,W 总=Fs ,s=nh斜面机械效率:η= 总有W W =Gh FL W 有=Gh ,W 总=FL滑轮组省力情况: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摩擦时:F=n 1G物不考虑摩擦时:F=n 1(G 物+ G 轮) 线的末端移动的距离与动滑轮移动距离的关系:s=nh二、常量、常识、单位换算1m=109nm; 1g/cm 3= 103 kg/m 31m/s= 3.6 km/h中学生的质量: 50kg 。
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 300g ;纯水的密度:1000kg/m 3或1g/cm 3 ;一个鸡蛋的重量: 0.5N ; 课桌的高度约: 80cm ;每层楼的高度约: 3m ; ρ铜 > ρ铁 > ρ铝(填“>”或“<”) 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Pa=760 mmHg ;(1)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ρ﹦m/V ,m=ρV,V= m/ρρ---密度--- Kg/m3 (千克每立方米)、m--- 质量--- Kg(千克)、V----体积--- m3 (立方米)(2)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v﹦s/t ,s=vt,t= s/vv---速度--- m/s(米每秒)、s--- 路程---- m(米)、t---时间----s(秒)(3)重力、质量的关系:G=mg,m=G/g ,g=G/mG----重力---- N(牛顿)、m ---质量--- Kg(千克),g=9.8N/Kg(4)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F1---动力--- 牛(N)、L1---动力臂---米(m)、F2---阻力---牛(N)、L2---阻力臂---米(m)(5)滑轮组计算:F= (1/n)G,s=nhF---拉力--- N(牛顿)、G----物体重力--- N(牛顿)、n----绳子的段数、s----绳移动的距离--- m(米)、h---物体移动的距离--- m(米)(6)压强的定义式:p= F/S(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压强计算),F=pS,S=F/pp---- 压强--- Pa(帕)、F---压力---- N(牛顿)、S--- 受力面积--- m2 (平方米)(7)液体压强的计算:p = ρgh,ρ= p/gh,h=p/ρgp---压强--- Pa(帕)、ρ---液体密度--- Kg/m3 (千克每立方米)、g=9.8N/Kg、h---液体的深度--- m(米。
物理力学公式

物理力学公式物理力学公式是描述物理世界中各种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数学表达式。
这些公式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和能量等物理量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力学公式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 求位移公式:位移(S)= 初始位置(x0)+ 初始速度(v0)×时间(t)+ 0.5 ×加速度(a)×时间的平方(t^2)这个公式适用于描述在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位移。
2. 求速度公式:速度(v)= 初始速度(v0)+ 加速度(a) ×时间(t)这个公式适用于描述在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3. 求时间公式:时间(t)= (速度(v)- 初始速度(v0))÷加速度(a)这个公式适用于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时计算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力的大小公式:力(F)= 质量(m)×加速度(a)这个公式描述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加速度的大小公式:加速度(a)= 力(F)÷质量(m)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力和质量确定下的加速度大小。
三、重力加速度公式1.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公式:重力加速度(g)= 重力(F)÷质量(m)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
2. 重力的大小公式:重力(F)= 质量(m)×重力加速度(g)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动能公式动能(K)= 0.5 ×质量(m)×速度的平方(v^2)动能描述了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五、引力公式引力(F)= 引力常数(G) ×质量一(m1)×质量二(m2)÷距离的平方(r^2)引力公式用于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其中引力常数(G)为一个常数,质量一和质量二为两个物体的质量,距离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物理力学公式

物理力学公式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古老和基础的学科之一。
力学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的数学表达式,它们被广泛用于解决各种力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力学公式,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 * 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该公式说明了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当所受的合力增大或物体的质量减小时,物体的加速度会增大。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与做功的关系的公式。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W = ΔK其中,W表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ΔK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说明了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当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动能增加),物体的速度会增加;当外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的动能减小),物体的速度会减小。
3.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公式用于描述弹性体在受外力变形后储存的势能。
弹性势能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E = 1/2 * k * x^2其中,E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该公式说明了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平方成正比。
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增大时,弹性势能也会增大。
4. 万有引力公式万有引力公式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的公式。
万有引力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F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该公式说明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或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会增大。
总结:物理力学公式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力学问题。
物理力学常用公式

物理力学常用公式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和能量等基本概念。
在物理力学中,有许多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下面是一些物理力学中常见的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V)=位移(s)/时间(t)v=s/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Δv)/时间(t)a=Δv/t3.力的定义:力(F)=质量(m)×加速度(a)F=m×a4.动能公式:动能(K)=1/2×质量(m)×速度平方(v^2)K=1/2×m×v^25.势能公式:势能(U)=质量(m)×重力加速度(g)×高度(h)U=m×g×h6.动能和势能的关系:机械能(E)=动能(K)+势能(U)E=K+U7.动量公式:动量(p)=质量(m)×速度(v)p=m×v8.冲量公式:冲量(J)=力(F)×时间(t)J=F×t9.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加速度(a)F=m×a10.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F1)=反作用力(F2)11.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和时间的乘积是一常数。
12.动能定理:动能(K)=力(F)×位移(s)K=F×s13.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速度(v)=2π×半径(r)×频率(f)v=2π×r×f14.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4π^2×半径(r)×频率(f)的平方a=4π^2×r×f^215.牛顿引力公式:引力(F)=万有引力常数(G)×(质量1(m1)×质量2(m2))/距离的平方(r^2)F=G×(m1×m2)/r^216.位移公式:位移(s)=初速度(u)×时间(t)+(1/2×加速度(a)×时间(t)的平方)s = ut + (1/2) × a × t^2这只是物理力学中的一些常用公式,根据不同的情况,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力学中各种公式的计算

力学中各种公式的计算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受力的规律及其运动状态。
在力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用于计算各种物理量。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力学中一些常用的公式,并提供相应的计算方法。
1. 力的公式(F=ma):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加速度(a)。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所受的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物体所受的力。
2. 动能的公式(K=½mv²):动能(K)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速度的平方(v²)再除以2、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能。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乘法和除法运算得到物体的动能。
3. 动量的公式(p=mv):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速度(v)。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量。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物体的动量。
4.力与位移的公式(W=Fs):力(F)等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位移(s)是物体移动的距离。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力对物体进行的位移所做的功(W)。
如果已知力和位移,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功。
5.功率的公式(P=W/t):功率(P)等于做功(W)的速率。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功率。
如果已知做功和时间,可以通过除法运算得到功率。
6.动能定理(W=ΔK):根据动能定理,当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时,物体的动能会发生变化,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W)对物体所做的功。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
如果已知外力和动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等式计算功。
7. 运动学方程(v=u+at):当物体的初速度(u)、加速度(a)和时间(t)已知时,可以使用运动学方程计算物体的末速度(v)。
根据公式,最终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8. 自由落体公式(h=½gt²):自由落体公式用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下落距离(h)。
根据公式,下落距离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一半乘以时间的平方。
物理力学公式

物理力学公式
物理力学公式:F=ma
物理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以及受力的理论学科,F=ma是物理力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F=ma,F指的是物体受力时的力,m指的是物体的质量,a指的是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受力的物体的加速度是由作用力和质量的乘积所决定的。
F=ma表明,受力的物体能够按照作用力的大小来加速或减速,如果作用力越大,物体就会越快的加速,反之,如果作用力越小,物体就会越慢的减速,而物体的质量也会影响受力物体的运动,质量越大,受力物体加速度越小,反之,质量越小,受力物体加速度越大。
F=ma这个公式更是物理力学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帮助我们对物体的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说,通过F=ma,我们能够知道物体如何受力,以及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受力物体的运动方向等等。
总而言之,F=ma这个物理力学公式是物理力学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的基本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物体受力以及物体的运动。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包括了许多计算公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1.力的计算公式力(F)是物体运动状态的直接原因,其计算公式为:F=m*a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2.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p)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另一个重要量,其计算公式为:p=m*v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动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强度。
3.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K)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K=1/2*m*v^2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功的计算公式功(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或能量转换的量,其计算公式为:W = F*d*cosθ其中,F表示施加力的大小,d表示物体的位移,θ表示力和物体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与施加力、位移和夹角有关。
5.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能量转换的速率,其计算公式为:P=W/t其中,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功率与所做功和时间成正比。
6.重力的计算公式物体受到的重力(Fg)是由于地球质量引起的,其计算公式为:Fg=m*g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重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7.弹簧力的计算公式弹簧力(Fs)是弹簧受力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Fs=-k*x其中,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距离。
弹簧力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伸长或压缩距离成正比。
8.圆周运动力学公式对于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有以下两个力学公式:a=v^2/rv=ω*r其中,a表示物体的向心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ω表示物体围绕圆心的角速度。
9.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转动惯量(I)表示物体对于旋转运动的惯性,其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刚体形状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旋转轴在质心上的球体,其计算公式为:I=2/5*m*r^2其中,m表示球体的质量,r表示球体的半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公式力学
速度:
s
v =「s = vt,
s t = v
质量:m =9 =
g
m
p v,P =V m
,V=-
重力:G = mg =p gV,
压强:
F
P=—厂
S,
F=PS
固体平放:F=G, P= G S
液体:P=p gh, F=PS
浮力:F浮=G-F (称重法)
F浮=p液gV 排=p液gV 浸=p液gSh 浸
F浮=F向上-F向下
漂浮:F浮=G物
功: W= Fs= Pt
W
功率:P= 7= Fv
杠杆平衡:F l l l = F2l2 或F1= I2
厂2 1
滑轮组机械效率:W有Gh _Gh _G_ W总=Fs = Fnh = Fn
W 有=Gh , W =Fs , s=nh
W 有=Gh , W 总=FL
滑轮组省力情况:
1
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摩擦时:F = n G 物
i
不考虑摩擦时:F=n (G 物+ G 轮)
线的末端移动的距离与动滑轮移动距离的 关系:s=nh
二、常量、常识、单位换算
1m=109nm; 1g/cm 3=_103 kg/m 3 1m/s=—3.6 km/h
中学生的质量:—50 kg ______ 。
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 _300g ______ ;
纯水的密度:1000kg/m 3或1g/cm 3 ____ ;
一个鸡蛋的重量:_0.5N ________ ; 课桌的高度约:_80cm ;每层楼的高度约:—3d ; P 铜> P 铁 > P 铝(填“ >”或“ <")
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 x 105Pa=760一mmHg ;
(1)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 p = m/V , m= p V , V= m/ p
斜面机械效率:
W 有 Gh W 总-FL
p —密度—Kg/m3 (千克每立方米)、m—质量—Kg (千克)、V—体积—m3 (立方米)
(2)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v = s/t , s=vt, t= s/v
v---速度---m / s (米每秒)、s---路程----m (米)、t---时间----s (秒)
(3)重力、质量的关系:G=mg , m=G/g , g=G/m
G----重力----N (牛顿)、m ---质量---Kg (千克),g=9.8N/Kg
(4)杠杆的平衡条件:F1 X L1 = F2 X L2
F1---动力---牛(N )、L1---动力臂---米(m)、F2---阻力---牛(N)、L2---阻力臂---米(m)
(5)滑轮组计算:F= (1/n)G , s=nh
F---拉力---N (牛顿)、G----物体重力---N (牛顿)、n----绳子的段数、
s----绳移动的距离---m (米)、h---物体移动的距离---m (米)
(6 )压强的定义式:p= F/S (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压强计算),F=pS , S=F/p
p—压强—Pa (帕)、F—压力—N (牛顿)、S—受力面积—m2 (平方米)
(7)液体压强的计算:p = p gh , p = p/gh , h=p/ p g
p—压强—Pa (帕)、p —液体密度—Kg/m3 (千克每立方米)、g=9.8N/Kg、h—液体的深度---m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