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合集下载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一、前言母猪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母猪饲养管理的角度,介绍一些技术和方法,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二、环境条件1. 温度: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6℃-24℃,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2. 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积尘、异味等对母猪造成伤害。

3. 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以促进母猪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4. 噪音:过大的噪音会使母猪感到不适,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三、饲料管理1. 配合饲料:根据母猪不同阶段的需求,科学配制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

2. 定时定量喂食:每天定时喂食,并控制好喂食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食。

3. 饮水管理:保持饮水器清洁,及时更换水源,保证母猪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4. 饲料添加剂:根据母猪的需求,在饲料中添加必要的营养素和药物,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四、疾病防治1. 定期检查:定期对母猪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需求,对母猪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

3. 环境卫生:保持母猪舍内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4. 个体隔离: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母猪,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母猪。

五、配种管理1. 选种原则:选择优良品种、健康无畸形的公、母种猪进行配种。

2. 配种时间:在母猪发情期间进行配种,并控制好配种次数和间隔时间。

3. 配种方式:根据母猪的情况,选择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配种。

4. 配种后管理:在配种后及时记录母猪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补给,以保证其正常妊娠和产仔。

六、产仔管理1. 分娩前准备:在母猪分娩前,对产房进行消毒清理,并准备好必要的生产用品和药品。

2. 分娩过程: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其情况,如有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3. 产后护理:在母猪分娩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营养补给,以促进其恢复和下一轮生产。

《母猪的饲养管理》PPT课件

《母猪的饲养管理》PPT课件

04
母猪的繁殖技术
发情鉴定与配种时机
观察发情症状
母猪发情时通常表现为频繁排尿 、阴门红肿、黏液分泌等症状, 饲养员需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
确定配种时机
根据母猪的发情周期和症状,确 定最佳的配种时间,通常在发情 后24-36小时内进行配种。
配种前准备
确保公猪和母猪的健康状况良好 ,提前对配种场地和设备进行消 毒处理。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残留问题,遵守休药期规定。
健康检查与评估方法
健康检查
定期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呼吸、食欲、排泄 等方面的观察。
评估方法
采用生长曲线、繁殖性能、饲料转化率等指标,对母猪的 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数据记录
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头母猪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 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追踪和管理。
根据气候条件和饲养规模,选择合适的猪 舍类型,如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等 。
猪栏设计
设备配置
母猪栏应宽敞、舒适,方便母猪活动、躺 卧和哺乳。一般采用高床产栏,包括母猪 限位栏、仔猪活动栏等。
配备自动饮水器、自动喂料器、通风设备、 照明设备等,提高饲养效率和母猪舒适度。
环境温度与湿度控制
温度控制
母猪对温度较为敏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猪舍温度。一般来说,母猪舍的温 度应保持在18-24℃之间。
光照管理
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母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一般采用自 然光照与人工光照相结合的方式,每天保持16小时左右的光 照时间。同时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对母猪造成不适。
03
母猪的饲料与营养
饲料种类与选择
常用饲料种类
01
玉米、豆粕、麦麸、鱼粉等。
饲料选择原则

养好母猪的三个好方法

养好母猪的三个好方法

养好母猪的三个好方法母猪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畜牧动物,养好母猪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养好母猪需要掌握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三个养好母猪的好方法。

一、合理饲养合理的饲养是养好母猪的基础。

要注意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

母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孕期和哺乳期需要高营养的饲料,可以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母猪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纤维素,以促进其消化道的正常运转。

此外,喂养母猪时要注意饲料的卫生,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免给母猪带来疾病。

二、良好的生活环境母猪的生活环境对其身体健康和繁殖能力有很大影响。

首先要保证母猪圈舍的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及时清除积存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疾病传播。

其次要保持猪舍的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母猪的影响。

还要注意母猪的空间和运动,给予适当的活动空间,定期放风,增加其运动量,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三、科学的繁殖管理科学的繁殖管理是养好母猪的关键。

首先要做好母猪的选种工作,选择外形健康、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的母猪作为种猪,以确保后代的优良品质。

其次要注意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式,尽量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的配种。

配种时要注意保护母猪的阴道和外阴,防止感染。

此外,还要定期对母猪进行孕检,及时发现孕期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母猪的顺利分娩。

在哺乳期,要给予母猪充足的饲料和水,保证其产奶量和质量,为仔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养好母猪需要合理饲养、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科学的繁殖管理。

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提高母猪的养殖效益和猪肉品质,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了解和应用这些养好母猪的好方法,提高养殖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PPT课件

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PPT课件

02
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的饲料管理
饲料种类
根据母猪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 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包括全价 配合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 等。
饲料品质
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无杂质, 并定期进行品质检测,以保证饲料 品质符合标准。
饲料量
根据母猪的体重、胎次、哺乳情况 等因素,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80%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 。
母猪饲养的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根据母猪不同生理阶段提供适 宜的能量,以满足其维持生命 活动和繁殖的需求。
蛋白质需求
提供适量的优质蛋白质,以满 足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求 。
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
根据母猪的营养需求,提供适 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 其健康和繁殖性能。
猪圆环病毒病
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多系统感染性疾病,以断 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为特征 。
母猪常见细菌性疾病
01
猪链球菌病
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热 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 热稽留和急性出血性败血 症为特征。
02
03
04
05
副猪嗜血杆菌病
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 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 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 传染病。
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ppt课件

CONTENCT

• 母猪饲养管理概述 • 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 母猪常见疾病及防治 • 母猪疾病防治措施 • 母猪疾病防治案例分析
01
母猪饲养管理概述
母猪饲养的重要性
母猪是猪场生产的核心
母猪的繁殖能力决定了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培育母猪是为了获得健康良好的繁殖群体,从而生产优质高效商品猪,为人类提供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

养殖由过去分散饲养转向规模化养殖,饲养管理技术指导也应转向规模化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繁殖率,延长母猪的繁殖寿命,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选育。

应从优质高产母猪的后代中选留,同胎应在10头以上,仔猪初生体重1.3~1.5千克;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胞无遗传缺陷;至少有六对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前三对乳头应在脐部以前;体型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选留180日龄左右出现初情期,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

选购后备猪的饲养管理,首先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或养殖户选购,购种前应做好圈舍消毒准备工作,购回后先隔离饲养45天以上,一周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养,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及监管档案记录,大量引种后要分小群饲养和驱虫,以保证肢体正常发育。

体重60千克后要饲喂后备猪专用料,体量90千克或180日龄后至配种前施行限喂栏饲养与自由采食相结合,日喂量2.5千克左右,分2~3次饲喂,并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散养户应注意饲料中的蛋白质及钙磷成分,让骨骼、生殖器官充分发育,达到不肥不瘦的种用体况。

在配种前2周实施优饲催情,日喂量3~3.5千克;配种后日喂量2千克左右,此期间喂量过高反而会影响胚胎的着床,怀孕后期(3个月)应增加日喂量至3.5千克,以保证初生仔猪体重。

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占日粮的20%~30%(以干物质计算),可促进发情和排卵。

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加强运动增强体质,促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保证肢体健壮。

2.后备母猪发情期适时配种。

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配种,可采用调圈合群饲养,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来诱导发情,对于接近公猪3~5次仍未发情的后备母猪应调整饲料营养,并将集中到一个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饥饿24小时或每天使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胯刺激母猪发情。

母猪仔猪育肥猪饲养管理

母猪仔猪育肥猪饲养管理

第二部分 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的饲养管理分为 二个阶段 哺乳仔猪 断奶仔猪
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抓三食(乳食、开食、旺食) 过三关(出生关、补料关、断乳关)
争取仔猪全活全壮
抓乳食,过好出生关
产前准备 接产
早吃初乳 、固定奶头、吃足常乳
保温防压,确保存活 及时补铁补硒,防止贫血 及时补水
养好断乳仔猪,须做到饲料、饲养制 度及生活环境“两维持、三过渡”即 维持在原圈管理和维持原饲料饲养, 并逐步做好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 过渡
饲料过渡
断乳前采食断乳后饲料,在旺食阶段,
锻炼仔猪耐粗饲能力,使它有一个较大 的食量和消化力 断乳后半个月保持饲料不变,以免突然 变料降低食欲,引起消化紊乱 要求饲料营养全面,CP不低于16%,以 18%为宜
饲养制度过渡
离乳后半月内按哺乳期补饲的次数和时
间进行饲喂,夜间应再增加一次饲喂 每次喂量不宜过饱,日采食量为体重的 5%,饲喂次数要多 饲料适口性 清洁饮水 从粪便、体况 判断饲养是否适宜
环境过渡
离乳1-2天不安定,嘶叫寻母,夜间尤甚,
因此宜调走母猪,仔猪不混群并窝,原 圈养半月,吃食、粪便正常后按“物以 类聚”的原则密度适宜,分群饲喂 舍内保持干燥清洁,加强定点排泄的调 教 定期清理出弱小猪,归类饲养
妊娠母猪饲养
采用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喂体制,配合饲
料的营养水平整个妊娠期为同一水平, 每千克含消化能11.7兆焦,粗蛋白质 12-13% 饲料喂量:妊娠前期(前80天)2.0千 克,妊娠后期(后30天)2.5千克
妊娠母猪管理
小群饲养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强弱相
近的3-5头母猪在一圈饲养;单栏饲养 保证饲料质量 :不能吃冰冻、发霉变质和有毒的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

只有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才可以为以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为此,建议大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母猪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后续生产的生力军,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目标:成功培育后备母猪,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

存在的问题: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管理措施1、后备母猪的选拔:①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同胎至少有9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千克;②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③体型良好,体格健壮、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

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④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⑤外生殖器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⑥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⑦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驱虫工作。

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保证其正常发育。

4、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不能喂生长育肥猪饲料。

90千克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千克或180日龄后至配种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喂2.5千克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5、配种前两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3.5千克;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千克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体重过肥影响受精卵着床。

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饲养管理要点1.饲养环境的建设:母猪饲养需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的管理。

母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

冬季应保持温暖,夏季应保证通风透气,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饲料供应与管理:母猪在不同生理期需要不同的饲料。

种公猪应有高蛋白饲料,妊娠期母猪需要增加饲养量,而哺乳期母猪则需要高能量、高蛋白饲料。

饲料应保持清洁、新鲜,并定期更换。

同时配合好的饲料管理,合理控制饲料供应量,以免产生浪费或造成营养不足。

3.水源管理:母猪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一天需要饮水量约为体重的2-3倍。

饮水设施应保持干净,并随时提供足够的新鲜水源。

水的质量也需要注意,如饮用水中不能有污染物。

4.定期的体检与疫苗接种:养殖户应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检查是否有疾病或异常情况。

定期注射疫苗,预防常见的猪病,如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

5.疾病防控:疫病是母猪饲养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养殖户需要加强猪舍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杂物,定期消毒猪栏和周围环境。

另外,猪只的定期体检也能及早发现患病的猪只,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防控的效果。

6.群体管理:母猪可以成群养殖,但需要注意合理的群体大小。

过大的猪群会导致猪只之间的斗争、争食,给饲养环境带来压力和疾病的传播。

合理的群体密度可以提高饲养效益和猪只的生产性能。

7.妊娠管理与配种:妊娠期是母猪饲养管理中关键的阶段。

饲养员需要定期检查母猪的妊娠情况,确保怀孕并及时处理空怀猪。

同时,在配种时需要选择优秀的种猪,并掌握好正确的配种方法。

8.猪舍的建设与维护:猪舍的建设要满足母猪饲养的需求,如合理的妊娠栏、产房、产仔栏等。

定期检查猪舍的维护情况,修复和更换猪舍中的损坏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的饲养与管理一、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方法目前后备母猪饲养中存在一些问题:按肥育猪方法饲养,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母猪群的培育是为了获得健康体况的繁殖群体,饲养管理上应着重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保证其优良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延长繁殖寿命。

1.选拔符合品种特性和经济要求的后备母猪;(1)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头胎至少有九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公斤;(2)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六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三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3)体型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

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4)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如疝、锁肛等);(5)外生殖器发育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6)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7)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等;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最多不超过10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以保证其肢体正常发育;4.必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而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

90公斤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或180天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 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5.配种前2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0-3.5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公斤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影响受精卵着床;6.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从而增强体质,促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保证肢蹄健壮;7.按驱虫和免疫程序,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8.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冬暖夏凉;9.配种前一段时期按摩乳房,刷拭体躯,建立人猪感情,使母猪性情温顺,好配种,生猪后好带仔;10.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对于接近或接触公猪3-4周后,仍未发情的后备猪,要采取强刺激,如将3-5头难配母猪集中到一个留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内,饥饿24小时、互相打架或每天赶进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跨(有人看护)刺激母猪发情,必要时可用中药或激素刺激;若连续3个情期都不发情则淘汰;11.在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或青贮料,可促进发情和排卵。

一般按风干物质算,可喂给其日粮构成的20%-25%。

(二)发情与配种1.后备母猪初配条件:年龄7.5个月以上,体重100公斤以上,背膘厚(P2)18-20毫米,第二或第三情期;2.细致观察母猪发情,适时配种,不漏配。

配种的有效时间是发情开始后12-36小时之间,第一次配种应在静立发情被检出之后12-16小时完成,过12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配种。

一般采取早上压母猪背有静立反应时,于当天下午配种一次,次日早上再配一次;下午压母猪背有静立反应时,于次日早上配种一次,次日下午再配一次。

母猪配种后如果两个情期观察未见发情表现,则可初步判定母猪受胎;3.严格按照配种计划进行配种,防止乱配,配种后立即记录清楚;4.有条件可采用人工授精,能降低饲养成本,改进配种水平,提高繁殖成绩。

(三)后备母猪的营养1.后备母猪每日消化能摄入量不少于35兆焦(或8361千卡)、赖氨酸日需要量19-21克,其次还要充分满足钙、有效磷和维生素的需要,使骨骼系统和生殖系统得到充分的发育,防止肢蹄病和繁殖障碍症。

日粮营养水平一般为:粗蛋白15%-16%,消化能3050-3150千卡/公斤,赖氨酸0.70%- 0.85%,钙0.80%-0.90%,总磷0.6%-0.7%。

2.在考虑营养需要时,应让后备母猪有一定的体脂贮备,从而提高繁殖力,延长繁殖寿命。

(四)母猪的免疫程序1、后备母猪(1)配前50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肌注2毫升(2)配前30天猪乙型脑炎活疫苗肌注1头份猪伪狂犬(或双基因缺失)活疫苗肌注2头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肌注2~4头份五号病灭活疫苗后海穴1头份2、生产母猪(1)产前38~42天猪瘟活疫苗肌注4头份(2)产前20~30天猪链球菌二价(血清Ⅱ型与厂群)灭活疫苗皮下或肌注3毫升(3)产前30天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后海穴或肌注4毫升(4)产前28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肌注2毫升(5)产前30天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肌注2头份(6)每4个月1次猪伪狂犬(或双基因缺失)活疫苗肌注2头份(7)每年3~6月猪乙型脑炎活疫苗肌注2头份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母猪配种后,从精卵结合到胎儿出生,这一过程称为妊娠阶段。

母猪的妊娠期一般为112~116天,平均114天。

在饲养管理上,一般分为妊娠初期(20天前)、妊娠中期(20~80天)和妊娠后期(80天)。

掌握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能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保证母猪产仔多、体况好;保胎防流产;青年母猪还是保证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一)妊娠母猪的饲养方法1、抓两头顾中间的饲养方式对于断乳后膘情较差的经产母猪和精料条件较差的地区,采取这种方式。

抓两头:一头是在母猪妊娠初期和配种前后,加强营养;另一头是抓妊娠后期营养,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顾中间:就是妊娠中期,可适当降低精饲料供给,增加优质青饲料。

2、步步登高的饲养方式此方式适用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发情配种的母猪,适用于精料条件供应充足的地区和规模化生产的猪场。

在初产母猪的妊娠中,后期营养必须高于前期,产前1个月达到高峰。

对于哺乳期配种的母猪,在泌乳后期不但不应降低饲料供给,还应加强,以保证母猪双重负担的需要。

3、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此种方式适用于配种前体况好的经产母猪。

在妊娠前期可以适当降低营养水平。

近年来,普遍推行母猪妊娠期按饲养标准限量饲喂、哺乳期充分(不限量)饲喂的办法。

(二)妊娠母猪的饲喂量妊娠母猪每天的饲喂量,在有母猪饲养标准的情况下,可按标准的规定饲喂。

在无饲养标准时,可根据妊娠母猪的体重大小,按百分比计算。

一般来说,在妊娠前期喂给母猪体重的1.5%2.0%,妊娠后期可喂给母猪体重的2.0%2.3%。

妊娠母猪饲喂青绿饲料,最好将青绿饲料打成浆。

无打浆条件的,一定要切碎,然后与精料掺拌一起饲喂。

精料与粗料的比例,可根据母猪妊娠时间递减。

饲喂妊娠母猪的饲料,应含有较多的干物质,不能喂得过稀,更不能稀汤灌大肚。

(三)妊娠母猪的管理除让母猪吃好、睡好外,在第1个月和分娩前10天,要减少运动,其他时间每天要活动2次,每次1~2小时。

圈内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卫生。

经常接近母猪,给母猪刷拭,不追赶、不鞭打、不挤压、不惊吓、不洗冷水澡。

冬季防寒,夏季防暑,猪舍内通风干燥。

(四)注意事项不要喂带有毒性的棉籽饼、酸性过大的青贮料以及酒糟。

分娩前1周的日粮中加入1克维生素c。

注意给妊娠母猪补充足够的钙、磷,最好在日粮中加1%-2%的骨粉或磷酸氢钙。

群养母猪的猪场,在分娩前分圈饲养,防互相争食或爬跨造成流产。

三、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一)饲养管理目标提高排卵数,确保妊娠成功,保证母猪产出数量多、活力强、个体大的仔猪,产后母猪能顺利泌乳。

关键措施是限制好采食量,使母猪达到标准体况。

(二)目前存在问题过肥或过瘦,导致母猪产后泌乳不足,仔猪出生体重小、发育不良、下痢频繁、哺乳期仔猪成活率低、断奶体重小、断奶后母猪发情率低,影响下一胎配种和妊娠,饲养成本加大。

(三)具体操作管理要点:1.配种后尽快将群饲改为个体饲养(妊娠前期可采用3-5头的小群饲养,后期单栏饲养),在适温的情况下保持安静,使子宫能有效地埋植更多的受精卵。

此时期的母猪应尽量少受应激的刺激,特别是要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及粗暴对待母猪,不得大声吆喝,不得饲喂霉败、冰冻的饲料,以防止死胎和流产。

2.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妊娠诊断:在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

其表现为: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驯、行动稳、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

3、对妊娠母猪定期进行评估,按妊娠阶段分三段区进行饲喂和管理。

妊娠一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2公斤/天/头, 妊娠中间二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0~2.5公斤/天/头,最后一个月的喂料量为2.8~3.5公斤/天/头,产前一周开始喂哺乳料,并适当减料。

4.调教定点排便,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做好夏防暑冬保暖工作,使温度保持在20℃左右,严禁舍内高温、潮湿、结冰、打滑,防止流产。

5.妊娠一个月后,应让母猪充分运动,妊娠后期减少运动量,临产前停止运动,防止便秘,有力于产仔。

6.发现病猪及时治疗并全群消毒,禁止使用容易引起流产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等);严防高烧,造成流产。

7.母猪在产前7-10天转入产房适应环境,同时注意乳房、腿、阴户部分的刷洗,保持圈舍及猪体的清洁卫生。

8、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预防中暑,防止机械性流产。

四、临产、产中、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一)环境保持室温20℃左右,仔猪保温箱内的温度为34-24℃(仔猪刚出生时为34℃,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每周下降2-3℃,直到24℃为止)。

保持相对湿度65-75%。

保持产床、保温箱、窗户、地板等干净、干燥。

保持产房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制造噪音等。

保证通风良好,无贼风,每日清理粪便两次到四次,防止有害气体如NH3、H2S等产生。

(二)母猪上床母猪进入产房前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干燥7天后,按预产期提前7天将母猪赶入产房。

上床时,慢慢驱赶,不许打骂、惊吓、生拉硬拽,可轻轻拍其臀部,再用一些料、菜等诱食前往,要安静耐心,以防机械刺激造成流产。

(三)猪体的清洗、消毒母猪进产房前要彻底刷洗、消毒。

(四)产房设施检查产床是否光滑,有没有能刮破猪体的部位;如果有问题,及时清除、修理。

所插电源、开关等是否安全,水管是否漏水,水嘴是否畅通;如有问题,及时更换修理。

(五)进入产房后,继续饲喂妊娠料,日喂2次,同妊娠舍饲养3天后减料10-20%,一直到分娩。

但对于瘦弱、乳房肿胀不明显的猪要加料,每次喂1.5kg,分娩当天及分娩过程中不喂,但保持新鲜充足的饮水。

分娩后,第二天,投给少量蔬菜或稀食料。

母猪产前减料主要是防止产后因腹压降低、便秘、不食而造成无乳。

同时也可防止因母猪泌乳过多、仔猪过食,发生营养性痢疾及乳房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