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经济评价自动计算工具(原理)
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估与优化

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估与优化灌区灌溉管理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和效益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对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优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估1. 能源效益评估:灌区灌溉所需的能源包括电力和燃料。
评估时需要计算能源消耗情况,从而确定能源效率。
能源效益评估的重点是确定灌溉系统的能源节约潜力,如运行效率的提高、设备技术改进等,从而减少灌溉成本。
2. 水资源效益评估:评估灌区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包括灌溉效率、灌溉周期、灌溉水利用效率等。
通过监测和记录灌溉系统的用水情况,分析水资源利用情况,并提出改善措施,从而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
3. 经济效益评估:评估灌区灌溉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农业产量增加、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等。
评估时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灌溉成本、水价定价等因素,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经济利益。
4. 环境效益评估:评估灌区灌溉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源地、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等。
考虑到农业对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灌区灌溉不对环境造成负面效应。
二、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优化1. 高效用水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提高灌区灌溉的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安排灌溉周期和灌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能源节约管理:优化灌溉系统的能源消耗,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使用高效节能的水泵、电机等设备,合理安排灌溉水泵的运行时间和功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灌溉成本。
3. 精准灌溉管理:通过科学精准的土壤水分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的精确控制。
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量,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避免过度灌溉和欠灌溉,提高灌溉效果和农作物产量。
4. 经济激励与政策支持:建立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推动农民积极参与灌区灌溉管理。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灌溉工程经济评价案例(水利工程经济课件)

3.80 20010%(250 162.5) 0.354 200
60%(225 146) 0.354](115%) 7766万元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示例
(2)灌区投产后达到设计水平前的各年灌溉效益见表8-4。 表8-4 灌区各年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
年份(n)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示例
表8-5 灌溉工程历年投资、年运行费和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 2040
投资(万元)
分摊水库投资 灌区投资
768 1792 2048 768 384
3600 2000 1000 1000 1000 500 500
(V灌 V电 V供 ) V共
V灌
V灌
V灌
V灌 V电
V供
V共
V总 V死
(V灌 V电 V供 )
V总 V死
8.84
8.84
4.3
8.84 6.30 4.12 0.256
28.17 1.34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示例
(2)1991~1995年各年灌溉部门应分摊的投资见表8-2。
表8-2 灌溉部门各年应分摊的投资 单位:亿元
195
26
162.5
有灌溉工程时设
计年产量(kg/ 300
40
250
亩)
作物影子价格 (元/kg)
0.504
3.80
0.354
夏玉米 60 146
225
0.354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示例
解 1.水库投资分摊计算 (1)水库投资分摊,可按个各部门使用的库容比例进行分 摊。死库容可从总库容中先予扣除,共用库容从兴利库容 中扣除,则灌溉工程应分摊的水库投资比例为β灌,即
某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经济评价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2 基金项目: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 ( 5 0 8 0 9 0 2 4 )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袁以美,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利电力行业教学 、 科研 、 设计与管理工作。
7 5 2 5 . 6 1 万元 ,作为影子投资 ,即 3 5 5 1 5 3 . 8 8 万元 , 影子调整系数约 0 . 9 8 。固定 资产投 资流程见表 1 。
表1 灌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流程 ( 单位 :万元 )
3 . 2 . 2年 运行 费
可 预见 等各项 费用 。
主要包括工资及福利费、维护费 、材料燃料动 ( 3 )与 ( 4 )两项 ,参考 同类工程 ,以影子投 力费、管理费及其他。为了发挥供水体系的最大效 资 3 5 5 1 5 3 . 8 8 万元的 3 % 卅 算为 1 0 6 5 . 4 6 万元。
2 6
广东水利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估算中 , 定额 、单价等 已考虑现行市场价格 , 估算 3 . 2 增量 费用 主要包括 固定 资产投资 、年运行 费 、流动 资 中投资基本反映了工程的影子投资 ,因此 ,进行 国 民经济评价时仅剔除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的税金 金。 3 . 2 .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为 3 6 2 6 7 9 . 4 9万元 。在工程投资
关键词:水利工程 ;灌区;改造 ;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F 4 0 7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6 7 2 - 2 8 4 1( 2 0 1 3 )0 3 — 0 0 2 5 — 0 4
某大型灌区位于华南沿海地 区,原设计灌溉总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灌溉工程经济评价方法(水利工程经济课件)

1.灌溉效益计算方法 2.灌溉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单元八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
学习目标
明确灌溉工程经济分析内容及灌溉效益的特点, 掌握灌溉效益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和灌溉工程经 济评价方法。
单元八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
任务一 灌溉工程的类型和灌水方法
任务一 灌溉工程的类型和灌水方法
学习任务一 灌溉工程的类型和灌水方法
灌溉工程经济评价示例
本灌区的主要作物为冬小麦、棉花和玉米,有关指标见表 8-1。在计算农作物的产值时,还应计入15%的副产品的产值 。经调查和对实际资料分析,取灌溉效益分摊系数ε=0.50。
表8-1 灌区作物的有关指标
作 物项 目 冬小麦 棉花 春玉米
种植面积比(%) 60
30
10
无灌溉工程时年 产量(kg/亩)
灌溉工程经济效益计算
二、灌溉工程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灌溉工程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有分摊系数法扣除农业生产 费用法和灌溉保证率法三种。
灌溉工程经济效益计算
长期灌溉的灌区若具有详细齐全的灌溉资料,便可以将这 种长系列的资料划入三个阶段: ①在无灌溉工程的若干年中,农作物的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以Y前表示; ②在有灌溉工程后的最初几年中,农业技术措施还没有来得及 大面积展开,其年平均单位面积的产量以Y水表示; ③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溉工程同时发挥综合作用后,其年平均单 位面积产量,以Y水农 表示 则灌溉工程的效益分摊系数
一、灌溉工程类型
灌溉工程一般包括水源、枢纽、渠系建筑物、各级渠道 及田间工程; 按不同方法可将灌溉工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水源分:地表水灌溉工程和地下水灌溉工程; 2.按水源取水方式分:无坝引水工程、低坝引水工程、抽水 取水工程和水库取水工程; 3.按用水方式分:自流灌溉工程和提水灌溉工程。
灌区自动化系统

灌区自动化系统灌区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对灌溉水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组成的网络,实现对灌区内各个灌溉设施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人工操作和能源消耗,保障农田灌溉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一、系统组成灌区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份构成:1. 传感器:用于感知灌区内的环境参数,如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
传感器将实时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作为控制策略的依据。
2.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制定灌溉控制策略,并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关、水流量等参数。
控制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的灌溉方案,如定时灌溉、定量灌溉、自适应灌溉等。
3. 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控制器与传感器、灌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
通信设备可以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灌溉设备:包括水泵、喷灌器、滴灌器等,用于将水源输送到农田中进行灌溉。
灌溉设备受控制器的指令,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实现灌溉的自动化。
5. 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灌溉报表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灌溉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二、系统工作原理灌区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 数据采集:传感器实时采集灌区内的环境参数数据,如土壤湿度、气温等,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2. 控制策略制定:控制器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制定灌溉控制策略。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确保农田的水分供应和生长需求。
3. 控制指令传输:控制器将制定好的灌溉控制指令传输给灌溉设备。
控制指令包括开关灌溉设备、调节水流量等操作,确保灌溉设备按照设定的方案进行工作。
4. 灌溉设备控制:灌溉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自动开启或者关闭,调节水流量等参数。
确保水源按照设定的方案输送到农田中进行灌溉。
5. 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水利工程中的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各个领域越来越普遍,而水利工程领域也不例外。
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农田灌溉的科学管理。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并分析其在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益方面的作用。
一、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水利工程灌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易受人为错误和环境影响。
而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情况。
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感知设备、控制设备和执行设备的集成,实现对农田灌溉过程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资源的浪费。
二、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的基础。
通过安装在各个关键位置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农田的土壤湿度、气象信息等关键参数。
这些传感器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决策者可以准确判断当前灌溉需求,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控。
2.智能控制器的应用在水利工程灌溉系统中,智能控制器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部分。
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实时调整灌溉的时间、强度和区域。
而且可以通过与水源和供水管道的智能连接,实现对灌溉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
这样一来,农田灌溉的管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3.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远程监控技术是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农田灌溉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决策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监测和控制整个灌溉系统的运行情况。
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
三、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许多优势: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求调整灌溉的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
灌区自动化系统

灌区自动化系统标题:灌区自动化系统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灌区自动化系统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灌区自动化系统的定义、优势、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
一、定义1.1 灌区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灌溉设施和灌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调控。
1.2 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1.3 灌区自动化系统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势2.1 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2 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2.3 降低灌溉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组成部分3.1 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数据。
3.2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数据实现对灌溉设施的自动控制。
3.3 执行器:负责执行灌溉任务,如开启关闭阀门、启停水泵等。
四、工作原理4.1 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等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4.2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数据和预设的灌溉方案,自动调控执行器进行灌溉操作。
4.3 灌区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灌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灌溉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应用前景5.1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灌区自动化系统将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5.2 未来,灌区自动化系统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智能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管理。
5.3 灌区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可能性,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结语:灌区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灌区自动化系统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1.1效益分析1.1.1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将有效地解决渠道渗漏严重和亩均灌溉用水量大而引起的灌溉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从而确保了灌区工程的运行安全,增大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了亩均灌溉用水量,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万吨,项目区受益人口2.38 万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29681元,达到了增加灌溉面积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同时,有了充足的水源,灌区的灌溉条件有了可靠的保证,可以促进灌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积极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作物的种植,增加灌区农民的收入,改善和提高灌区农民的生活水平,繁荣灌区经济,这对调动灌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灌区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发挥资源效益,推动灌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起积极的作用。
因此,本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显著。
1.1.2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可改善灌区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亩产粮食增加IOokg, 按市场粮食价格1.90元∕kg计算,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1.95 万亩,年经济效益增加370.50万元。
1.1.3生态效益本工程项目实施后,渠道断面规整,渠内水流顺畅,渠内的杂物、垃圾淤积和死水面积将显著减少,对渠道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对提高灌区水源的水质、保障灌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减少渠道水量的渗漏损失,可防止耕地沼泽化,对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和水环境平衡具有明显的作用。
项目的实施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灌溉面积,灌溉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这对灌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原来的旱地、荒地将开发成水田、蔗园,有利于灌区环境的绿化和水土保持,从而促进灌区的生态繁衍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灌溉条件的改善使灌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充足,原来荒坡荒地的植被得到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灌区内的小气候,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 灌区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这表明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一、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本书仅介绍财务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财务评价的盈利能力分析要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特点及实际需要,也可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
1.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用以反映项目所占用资金的盈利率,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指标。
其表达式为:
t
n
t t FIRR CO CI
-=+-∑)
1()(1
=0 (2-5)
式中CI ——现金流入量;
CO ——现金流出量:
t CO CI )(-——第t 年的净现金流量;
n ——计算期。
财务内部收益率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中净现金流量用试算法求得;亦可采用公式(2-5)求得。
在财务评价中,将求出的全部投资或自有资金(投资者的实际出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c i )比较,当FIRR >c i 时,即认为其盈利能力已满足最低要求,在财务上是可以考虑接受的。
2.投资回收期(t P )
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考虑项目在财务上的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评价指标。
投资回收期(以年表示)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如果从投产年算起时,应予注明。
其表达式为:
∑=-t
P t t CO CI
1
)(=0 (2-6)
投资回收期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中累计净现金流量计算求得。
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t P )=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
+当年净现金流量
绝对值
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
(2-7)
在财务评价时,求出的投资回收期(t P )与行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c P )比较,若t
P ≤c P ,时,表明该项目的投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收。
3.财务净现值(FNPV )
财务净现值是指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其表达式为:
FNPV =t c n
t t i CO CI -=+-∑)1()(1
(2-8)
财务净现值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计算求得。
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
4.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是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
对生产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应计算生产期年平均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润率=
项目总投资
润总额
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
×100% (2-9)
年利润总额=年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年总成本费用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年产品税+年增值税+年营业税+年资源税+年城市维护建设税
+年教育费附加 在财务评价中,将投资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对比,以判定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是否达到本行业的平均水平。
5.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税总额或项目生产期内的年平均利税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
项目总投资
税总额
年得税总额或年平均利
×100% (2-10)
年利税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或: 年利税总额=年利润总额+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在财务评价中,将投资利税率与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对比,以判别单位投资对国家积累的贡献水平是否达到本行业的平均水平。
6.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项目生产期内的年平均利润总额与资本金的比率,它反映投入项目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
润总额
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
×100% (2-11)
二、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国民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
以经济内部收益率为主要评价指标。
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等指标。
产品出口创汇及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和经济节约成本等指标。
此外,还可对
难以量化的外部效果进行定性分析。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
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的相对指标。
它是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经济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其表达式为:
t
n
t t
EIRR C B -=+-∑)
1()
(1
=0 (2-12)
式中B ——效益流入量;
C ——费用流出量;
t C B )(-——第t 年的净效益流量;
n ——计算期。
经济内部收益率等于或大于社会折现率表明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达到或超过了要求的水平,此时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
2.经济净现值(ENPV )
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的绝对指标。
它是指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流量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
其表达式为:
ENPV =t s n
t t i C B -=+-∑)1()(1
(2-13)
式中s i ——社会折现率。
经济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示国家为拟建项目付出代价后,可以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社会盈余,或除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社会盈余外,还可以得到以现值计算的超额社会盈余,这时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
3.经济外汇净现值(F
ENPV
)
经济外汇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实施后对国家外汇收支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重要指标,用以衡量项目对国家外汇真正的净贡献(创汇)或净消耗(用汇)。
经济外汇净现值可通过经济外汇流量表计算求得。
其表达式为:
F
ENPV
=t s n
t t i FO FI -=+-∑)1()(1
(2-14)
式中FI ——外汇流入量;
FO ——外汇流出量;
t FO FI )(-——第t 年的净外汇流量;
n ——计算期。
当有产品替代进口时,可按净外汇效果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
4.经济换汇成本和经济节汇成本
当有产品直接出口时,应计算经济换汇成本。
它是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关于它们的概念已在前面介绍)计算的为生产出口产品投入的国内资源现值(以人民币表示)与生产出口产品的经济外汇净现值(通常以美元表示)之比,亦即换取1美元外汇所需要的人民币金额,是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而判断其产品应否出口
的指标。
其表达式为:
经济换汇成本=
∑∑=--=+'-'+n t t
s t
t
s n
t t
i O F I F i DR
1
1)
1()
()
1( (2-15)
式中t DR ——项目在第t 年为出口产品投入的国内资源(包括投资、原材料、工资、其他投入和贸易费用),元;
I F '——生产出口产品的外汇流入,美元;
O F '——生产出口产品的外汇流出(包括应由出口产品分摊的固定资产投资及经营费
用中的外汇流出),美元;
n ——计算期。
当有产品替代进口时,应计算经济节汇成本,它等于项目计算期内生产替代进口产品所
投入的国内资源的现值与生产替代进口产品的经济外汇净值现值之比,即节约1美元外汇所需的人民币金额。
其表达式为:
经济节汇成本=
∑∑=--=+''-''+''n
t t
s t
t
s
n
t t
i O F I F i
R D 1
)
1()
()
1( (2-16)
式中t R D ''——项目在第t 年为替代进口产品投入的国内资源(包括投资、原材料、工资、其他投入和贸易费用),元;
I F ''——生产替代进口产品所节约的外汇,美元;
O F ''——生产替代进口产品的外汇流出(包括应由替代进口产品分摊的固定资产及经
营费用中的外汇流出),美元。
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元/美元)小于或等于影子汇率,表明该项目产品出口或替代进口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