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概述
彝族文化概述

(一)语言文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其他人民一道,共同建设和开发了中国大西南这片富饶的土地。
同时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传、丰富多彩的本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艺术。
彝族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
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各方言内部还分许多次方言和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
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爨字”、“爨书”、“倮倮文”、“韪文”、“夷经”;彝族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纳”、“聂苏索”、“尼斯”、“阿哲苏”、“纳苏缩”等。
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
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陶文,与彝文非常近似,并且全部可以识读,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西汉堂郎府彝文印章,贵州大方有东晋彝文“济火碑”,结合彝文经籍和汉文志书上的记载来推算,彝文最迟产生于汉代或更早一些。
有关彝文的创始人,在民间传说中有:吉禄老人、本夺本耿、毕阿伍、伯博耿、宓阿叠、冉冉一义等;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
这些彝字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四类。
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
滇川黔桂彝文古书中的彝字形体,大部分相同或近似。
只因彝族居住分散,山川阻隔,方言差别大,各地彝文又随着方言发展,导致读音不一样,用字不统一,再加上辗转传抄,某些字的写法出现差异。
四川凉山一带彝文一般由右向左横行书写;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则由左向右竖行书写。
日长月久,自成体系。
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在国内各大图书馆和研究、翻译机构都有大量收藏,在国外的如英国、日本、法国和瑞士的一些机构也有不少彝文藏书。
散存在民间的彝文经典,更是数以万计。
这些彝文文献涉及宗教、历史、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医药、天文、地理和农技等各个方面。
例如:《西南彝志》有三十七万八千余字,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广泛,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少数民族彝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04
彝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彝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说
彝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庆祝活动,如火把节、春节等。这些 节日与彝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彝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多种多样,如火把节传说起源于古代彝族人民在田间劳 作时,发现有火虫破坏庄稼,于是他们点燃火把将火虫驱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 火把节。
教育普及
加强彝族民俗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普 及力度,提高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认 识和尊重意识。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 时代需求对彝族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发 展,使其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06
彝族民俗文化科普的现实 意义与展望
彝族民俗文化科普对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增强民族认同感
通过科普彝族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彝族的文化传统,从 而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语言文字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文 字有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 。
宗教信仰
彝族信仰祖先崇拜和自然 崇拜,部分地区也信仰藏 传佛教和道教。
彝族的历史起源
起源传说
彝族传说中认为其祖先是 远古时期从北方南下的部 落,经过长期迁徙和融合 逐渐形成现今的彝族。
历史记载
据史书记载,彝族在古代 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迁徙 和战争。
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时期,彝族地 区逐渐形成了以土司制度 为核心的社会体系。
彝族的传统文化
服饰文化
彝族的传统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 特色,男子通常穿短装,戴帽子 ;女子则穿左襟大褂,戴银饰。 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略有差异。
饮食文化
彝族的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 辅以荞麦、薯类等杂粮。酒是待 客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必
正宗彝族文化传统

正宗彝族文化传统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深厚的历史底蕴。
正
宗的彝族文化传统是彝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人民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受到了自然
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彝族人民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善于利用山地资源,发展了梯田农耕和水稻种植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农耕是一种神圣的生活方式,彝族人民尊重自然,崇尚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彝族文化传统中,音乐和舞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彝族人民以歌舞来表达对
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的歌舞艺术充满了原始的朴实和深厚的情感。
彝族的舞蹈多以环形排列的方式进行,舞蹈动作简单而富有力量感,充满了原始的野性和热情。
此外,彝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彝族刺绣、银饰、陶瓷等。
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的心灵。
彝族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正宗的彝族文化传统是彝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彝族文化传统,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让世人能够更多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
彝族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将继续为世人所喜爱和传承。
彝族文化特色

一、彝族的历史彝族可以追溯到距今商周时期,当时,彝族人民曾在江南一带定居,后来经历了多次迁徙和移动,最终定居在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地区,形成了今天的彝族聚居地,这些地区也被称之为“大彝族地区”。
据记载,彝族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就有自己的写作文字,公元7世纪起,彝族的社会组织出现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彝族民族。
二、彝族的宗教信仰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天象宗为核心,它是以宇宙中的天象神灵为祭祀对象,以宇宙为本体,以天象神灵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宗教信仰体系。
彝族人民将天文学中的星宿、月相、日月潮汐及其他自然现象作为信仰的依据,以“星宿”、“潮汐”、“月相”等诸神为祭祀对象,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他们的宗教信仰体系。
彝族的宗教信仰还包括对祖先的崇拜,彝族人民将祖先视为“太上老君”,认为祖先是可敬可畏的神,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平安顺利。
每年的春节,彝族人民都要举行拜祭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尊重。
此外,彝族人民还信奉神仙、佛道等宗教信仰,如在一些村落中还有佛像供人们敬拜,在一些地方也有祈福神仙的仪式。
三、彝族的传统服饰彝族传统服饰以“黑衣”为主,其中男性穿着黑色长袍,女性穿着黑色衣裙,头戴黑色头巾,脚踩黑色鞋。
彝族服饰的设计精致典雅,色彩鲜明,细节处设计精巧,反映出彝族服饰的精致性和传统性。
此外,彝族服饰在设计上还反映出彝族人民对祖先的尊重,穿着它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彝族服饰在设计上还受到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彝族人民住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山区,气候寒冷,彝族服装的设计考虑到保暖的要求,因此设计出了厚实的长袍和衣裙,而且袖口,衣襟等都有特殊的装饰,可以有效的保暖,有效的抵御寒冷的环境。
四、彝族的传统礼仪彝族传统礼仪是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礼仪,它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尊重、礼让和谦虚。
比如彝族人民拜见祖先时,会以礼貌的态度,叩头磕额表示敬意;拜年拜月时,会献上祭品,表达对神灵的尊重;敬老尊贤时,会跪拜表示尊重,并称赞老人的智慧和经验。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
对于彝族文化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彝族的历史与起源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前。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彝族是中国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彝族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其起源与古楚文化、古滇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彝族的语言与文字彝族拥有独特的语言系统,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
彝语有许多方言,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可能存在差异。
彝族的书写系统以彝文为主,彝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拥有较高的表达和记录能力。
彝族人民将彝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文学创作等各个领域。
三、彝族的宗教与信仰彝族人民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原始宗教、藏传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其中,原始宗教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彝族人民深信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和祖先。
彝族人民通过祭祀、巫术等仪式与神灵进行交流,以祈求平安、健康和丰收。
四、彝族的传统节日与民俗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三月三”节日,也被称为“羌族三月三”。
这一节日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彝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跳起独特的舞蹈、演奏传统乐器,庆祝丰收和祈求幸福。
五、彝族的传统艺术与手工艺彝族文化以其精美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而闻名。
彝族人民擅长制作银饰、木雕、布艺等手工艺品,其中以彝族银饰最为著名。
彝族银饰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青睐,被誉为中国的“银饰之王”。
六、彝族的传统音乐与舞蹈彝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传统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传统音乐以独特的乐器和和声为特点,如三弦、竹笛、铜鼓等乐器常被用于伴奏。
彝族的传统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常常通过舞蹈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彝族的简短介绍

彝族的简短介绍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约有800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
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人的生活方式多元化,有些彝族人居住在山区,以农业为主
要生产方式,有些则在城市工作生活。
彝族的传统文化极富特色,其
音乐、舞蹈、文学、戏曲均有独特之处。
传统的彝族民歌以牧歌、爱
情歌和歌舞为主,通常有着悠扬动听的旋律和深刻的含义;而彝族的
舞蹈则以“大火节”表演最为著名,这是一种集跳、唱、打击乐于一
体的独特表演形式。
彝族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也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方面。
彝族的传
统服饰非常华美色彩斑斓,通常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以刺绣、银
饰和羽毛为装饰,展现出了独特的彝族风情;彝族婚礼通常持续数天,庄重神秘而又热烈欢乐。
值得一提的是,彝族人还拥有着多元化的信仰和宗教文化。
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信仰是“木鱼教”,这是一种多神论信仰,主要崇
拜自然神和祖先。
彝族人还有独特的祭祀仪式,如“白衣节”、“龙
会节”等。
彝族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其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有机结合,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彝族文化。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
是彝族人民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源泉。
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彝族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彝族的民族介绍3000字

彝族的民族介绍3000字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地。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彝族人口约有870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3.08%。
彝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一、彝族的历史彝族是中国南方的原住民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古代,彝族人主要生活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是当时的一个独立部落。
在唐朝时期,彝族地区被称为“滇池”,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
在宋朝时期,彝族地区被划分为“滇南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
在明清时期,彝族地区逐渐被汉族政府所统治。
在清朝时期,彝族地区被划分为“滇西将军府”,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
在民国时期,彝族地区被划分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等地,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二、彝族的文化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
彝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音乐、舞蹈、节日等文化传统。
1. 语言和文字彝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
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
彝族人民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字,称为“彝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服饰彝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男性通常穿着黑色或蓝色的长衫、长裤和腰带,女性则穿着彩色的长裙、上衣和头巾。
彝族的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工艺精湛而著称,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音乐和舞蹈彝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文化。
彝族的音乐以管乐和打击乐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彝族的舞蹈则以手舞和脚舞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 节日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三月三”节,这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彝族人民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舞蹈表演、比赛游戏等。
三、彝族的生活方式彝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民族民俗:彝族概况

咂酒
坨坨肉
酸菜面片
彝族服饰、民居、饮食
2.独特的上菜方式 “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 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跳菜
彝族服饰、民居、饮食
3.独特的待客方式:“打羊”、“打牛”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 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打猪
坨坨肉
彝族的节日
(一)火把节 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
火把节盛况
彝族的节日
(二)寨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
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盛况
中国民族民俗
彝族概况
课件提纲
一、彝族历史及人口概况 二、彝族服饰、民居、饮食 三、彝族虔诚的宗教信仰 四、彝族主要节日
彝族历史及人口概况
(一)人口概况 1.人口及分布 彝族人口780万,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四川西凉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
彝族聚居区。 2.语言文字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 3. 宗教信仰 彝族信仰多神的传统宗教,祭司称毕摩,佛、道、天主教、伊斯兰教对当地也有影响。
彝族历史及人口概况
(二)历史 1.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
族皆源于古彝族。 2.彝族的族源 迄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羌氐说的观点较为普遍,它认为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
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古羌 人早期南下的支系与当地土著部落融合,后来形成了彝族的先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建 设和开发了中国大西南这片富饶的土地。同时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彝族灿烂的文化 和艺术。
(
(一)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彝族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彝语支语言还有纳西、哈尼、拉 祜、傈僳、基诺等语言)。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26个土语 ,各方言内部还分许多次方言和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
语言文字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彝 语 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 纳”、“聂苏索”、“纳苏缩”等。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汉文 史志称之为“爨(cuan)文”、“毕摩文”、“倮倮文”、“韪 文”、“夷经”。
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彝文是一种古老的 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 彝 文 字 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 意、指事、假借四类。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
婚嫁习俗
打扮新娘
饮食习俗
() (八)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 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 丰富,虽无海味,但山珍较多。彝 族的饮食比较粗糙,以就地取材为 主。
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是萝卜、 青菜、白菜等。畜牧业以猪、羊为 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凉山、 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彝族多食用 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 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 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
ꀪꐂ音乐舞蹈
彝族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云南:烟盒舞、罗作舞、彝族打歌、阿细跳月、铜鼓舞、金竹舞、仪式 舞,南涧跳菜; 贵州:乌蒙彝舞、阿西里西、撒荞舞、铃铛舞、月琴舞、撒麻舞、酒礼 舞; 四川:达体舞、冬格夺洛荷舞、披毡舞、对脚舞、酒礼舞; 广西:四弦舞。
ꀪꐂ音乐舞蹈
彝族人民十分喜爱器乐, 彝族乐器种类极多,按现 代乐器分类为:
漆器是彝族传统的生活用品,也是极富特色的工艺品。早 在宋代就有记载了云南彝族精美的髹漆技艺;清代彝族漆 器工艺已有了“嵌漆”、“描饰”、“罩明”、“金染”、“隐花”等。
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皮胎漆葫芦是清代彝族漆器的 代表作,其设计巧妙制帛精美,内装多套染术质盘、碗、 杯、碟,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支格阿鲁》 、 《兄妹成婚》 、 《梅葛》、《查姆》、《 勒俄特伊》、《生子不见父》、《火把节的传说》、《转 转酒的传说》、《新娘出嫁前的禁食》、《口弦的来历》 等。
支格阿鲁
支格阿鲁又 叫支格阿龙, 笃支伽阿鲁。
ꑿ
文学传说
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
《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洪水泛滥史》、《创 世记》、《人类的起源》等。
信仰
在彝族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本民族的祭司――“毕摩”和实施巫术的巫师 “苏尼”。毕摩和苏尼,是信仰活动中心人物。他们所宣扬的种种信 仰理念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生产、婚丧嫁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充分表明了他们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彝族毕摩具有多重身份,从宗教职能来看他是祭司,是彝族原始宗教 礼仪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在古代彝族“君、臣、师” 的政权结构中,毕摩担任着“师”的职责。毕摩通晓彝族文字,是彝 族知识分子、经史学者,又是彝族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
彝家人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 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时,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长辈。 有的地方有妇女不能同客人一桌进餐的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节庆
(九)节庆
节庆
彝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火把节、彝历年、密枝节、插花节、 赛装节等,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彝族传统的节日可分五大类:祭祀 性节日、庆贺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交性节日、农事性节日。其中 火把节和彝历年是彝族最为盛行和隆重的传统节日。
凉山彝族火把节
节庆
在汉族节日文化的影响下, 不少彝族地区除过自己民族 的传统节日外,还要同汉族 一样过清明节、端午节 ( 贵 州 叫 端 阳 节 或 赛 马 节 ) 、七 月节、八月中秋节等节日, 而 庆 祝 方 式 上又有自己的特 色。
春节抢新水
端午赛马
信仰
() (十)信仰
信仰 万物有灵的祖先崇拜 基督教
彝族的服饰具有地域差异性,川、黔、滇、桂四省 区 不同 方言区的彝族在服饰上不尽相同,即使同一方言区不同居 住地的彝族,在服饰的质地、式样、穿着讲究等方面亦有 所差异。
根据彝族现有服饰的地域传统、色彩、质地、式样、着装 习惯、服饰工艺等,可将彝族服饰分为凉山型、乌蒙山型 、红河型、滇东南型、滇西型、楚雄型等六种类型。
丧葬
逝者只能在家停留三天;
毕摩——《指路经》,引向祖界;
基督教——《圣经》,引向天国乐园。
丧葬
根据四川一卷《指路 经》绘制的迁徙路线 图。
ꈀ ꎭ ꎭ! 谢谢大家!
信仰
毕摩
信仰
苏尼
撮泰吉
阴阳观
丧葬
() (十一)丧 葬
丧葬
彝族丧葬习俗乃至仪礼在各地彝区,各个支系也不尽相同。从各地彝 族的丧葬习俗来看,彝族的丧葬有多种类型,如树葬、陶器葬、天葬、 棺木土葬、火葬等。
有的为历史上本民族所实行过的古老葬式,有的则是根据死因而采取 的特殊葬法。但明清以前,彝族社会普遍盛行的传统葬式是火葬,迄 今大小凉山彝区仍沿行;而滇、桂其它彝区在明末清初受汉族影响已 改为棺木土葬,但仍保留了本民族的丧俗。
彝族历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位于楚雄市北郊太阳历大道,距离市中心约3公里,是我的祖摩乌求
ꀪꐂ音乐舞蹈
ꀪꐂ
(三)音乐舞蹈
ꀪꐂ音乐舞蹈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和音乐 艺术,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歌舞抒发其 情感,歌舞音乐是彝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
月琴,三弦三个八度音域。
弦乐器主要有月琴、 口 弦 、三弦、牛角胡琴、三胡 、 二胡;
管乐器主要有巴乌、马布 、葫芦笙、擎芦、克西觉 尔、木叶;
打击乐器有铜鼓、 大 鼓 、 克拉蒙、额格子膜等。
ꀪꐂ音乐舞蹈
ꀪꐂ音乐舞蹈
现代彝族主要音乐人 山鹰组合(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音乐组合)、彝人制造(中国目前为止最成 功的音乐组合)、太阳部落组合(被誉为中国最美和声)、吉杰、奥杰阿格 (原山鹰组合成员)、莫西子诗、倮倮等; 歌唱家:阿木(原彝人制造成员)、阿鲁阿卓、吉克隽逸、曲比阿乌等。 舞蹈演员:杨丽坤、沙呷俊楠等。
山鹰组合
奥杰阿格
彝人制造
太阳部落
吉克隽逸
舞蹈演员
杨
沙
丽
呷
坤
俊
南
ꑿ
文学传说
( )ꑿ
(四)文学传说
ꑿ
文学传说
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神话是彝族民间口头述讲中最 古老的形式,涵盖了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产生、洪 水泛滥以及人与鬼神斗争等方面的内容。
许多神话还涉及到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如氏族的形成 与发展、生产工具的发明、婚姻制度的流变及婚俗的形成 ,可以说神话是彝族先民关于宇宙、万物、社会、自然现 象等史谈。
现在彝族的形成主体 是由阿普笃慕的六子 迁徙各地形成,彝族 成为六祖。
彝族简介
国内彝族人口约为870万(2010),主要分布在川、滇、黔、 桂、渝五省区市。其中云南500多万,四川200多万,贵州84 万多,广西和重庆1万余人。
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10万)、老挝(2万)、泰国(1万) 和越南(5.6万)。
民间工艺
彝 族 漆 器
民间工艺
彝族人民在适应自然,合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发明 了富于特色的各式民居。
互板房、闪片房、土掌房、三房一照壁、干栏房等,是彝 族丰富的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贵州●威宁●板底
凉山彝族民居
云南彝族民居
土掌房
服饰
(六)服饰
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吴。彝族服饰的款式多达300 种之多,为中国民族服饰之冠。
现代彝族诗人和文学作者
————吉狄马加《我,雪豹》、阿库乌雾《新混血时代》、阿诺阿布、 阿苏越尔、鲁娟等。
阿苏越尔
《 阳 光 山 脉 》
鲁娟,彝名阿赌阿喜
《五月的蓝》
民间工艺
(五)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
彝族民间工艺绚丽多姿,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工艺 主要有漆器、银器、纺织、擀毡、服饰艺术与刺绣、彩绘 等。彝族的银制、木制器皿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信仰
彝族祖先崇拜的思想基础是“三魂说”和“祖界”观念。
彝族人普遍认为已故祖先具有三个灵魂。这三个灵魂各有不同的归宿, 其中一魂守焚场或坟墓,一魂归祖界与先祖灵魂相聚,一魂居家中供奉 的祖先继位上。
祖界在各地彝人的信仰中是本民族先祖发祥分支之地,是始祖笃慕和后 世各代先祖灵魂聚集之所。
— — 彝文文献《指路经》中描绘的祖界“草上结稻穗,蒿上长荞麦, 背水装回鱼儿来,放牧牵着獐麂归,”是一片美丽丰饶的乐土。祖界,在 祖先灵魂的诸归宿中也是最理想、最高的归宿。
彝族历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 1 2 属相轮回 纪日, 3 个属相周为一个时段( 月), 3 0 个属相周为一年;一 月 3 6 日, 1 0 个月为 3 6 0 天, 1 0 个月终了,另加五至六日“过年 日”,习称“过十月年”,平年“过 年日”五天,全年为三百六十五 天;每隔三年即第四年多加一 天,即闰年(闰日)为三百六 十六天。如此调正岁差之后, 每年平均为 3 6 5 . 2 5 天,此与回 归年(太阳年)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