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流域污染控制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治理模式和工艺技术有哪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治理模式和工艺技术有哪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模式分为三种:纳管处理模式、分散式利用模式和集中式处理模式。
(1)纳管处理模式。
主要适用于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一般5km以内)、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处理。
(2)集中式处理模式。
适用于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具有配套的收集管网、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平原地区的村庄或大型农村聚居区(10户以上)的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一般大于20m3/d(不含)。
1)预处理+厌氧生物膜法+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稳定塘工艺流程: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厌氧生物处理单元,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同时将有机氮矿化为氨氮,最后进入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稳定塘。
优点:投资低、施工简单、无动力运行、维护简便;池体可埋于地下,其上方可覆土种植植物,美化环境。
缺点:滤料费用高、易堵塞;对氮磷基本无去除效果;占地面积较大,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2)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A/O)工艺流程: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A/O),通过生物膜/活性污泥与生活污水的充分接触,从而降解掉水体中污染物使水体得以净化,处理后污水可排放或就地回用。
优点: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容积负荷、耐负荷冲击能力高,污泥产量少,出水水质稳定。
缺点:无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低;除磷效果不高;工艺处理效果受较多因素影响。
3)预处理+A2O(或BAF、SBR、MBR、MBBR)工艺流程: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A2O(或BAF、SBR、MBR、MBBR)处理单元,通过生物膜/活性污泥与生活污水的充分接触,从而降解掉水体中污染物,处理后污水可排放或就地回用。
优点:工艺设计方法成熟,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缺点:造价高,能耗大,运行费用高,出水水质的影响因素较多。
(3)分散式利用模式。
主要适用于布局分散、村庄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水量一般小于20m3/d,受益住户小于10户。
农村污水处理标准

农村污水处理标准引言概述:农村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一环。
为了确保农村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农村污水处理标准。
本文将介绍农村污水处理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处理工艺、排放标准、设备要求等。
一、农村污水处理工艺1.1 生物处理工艺:生物处理是农村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工艺。
它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负荷。
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法和人工湿地法等。
1.2 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颜色、气味等污染物。
常用的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包括沉淀法、过滤法和吸附法等。
1.3 综合处理工艺:综合处理工艺是将多种处理工艺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常见的综合处理工艺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综合处理工艺和生物-物理化学-膜分离综合处理工艺等。
二、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2.1 水质标准:农村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水质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等。
根据不同的用途,水质标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2.2 污染物排放标准:农村污水处理后的排放应符合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总氮、总磷、COD(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通过控制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2.3 排放方式标准:农村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常见的排放方式包括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回用等。
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用途,排放方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三、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要求3.1 污水收集设备:农村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是收集污水。
为了确保污水的有效收集,需要安装合适的污水收集设备,如污水管网、污水井等。
3.2 污水处理设备:农村污水处理的核心是污水处理设备。
根据处理工艺的不同,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生物处理设备、物理化学处理设备和综合处理设备等。
这些设备要求具备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稳定的运行性能。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2 立足 长效 , . 2 近远结合
解 决农村环境 问题刻不容缓 。 于突 出的环境 问题 既要有强大 的行 对 政推动力 , 希冀 在短期内见到明显 的成效 , 也要探索进一步 建立和完善 农村环境保护 的长效管理机制, 形成一支稳 定、 管用的镇村 二级环保 队
伍。
目建设, 根据 《 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 治示 范工作实施方案》 的要求 , 编 制了 ( 福建省永 安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旨在重点解 , 决永安市市区饮用水源 保护 区——抄 溪流域及文 川溪流域 的周 边村庄 突 出的农村环境 问题 ,改善永安市区鸭姆潭水源 地和霞岭水源 地的水 质 , 市农村环境 连片整治示范项 目领 导小组研 究, 经 决定在永安 市安砂 镇、 曹远镇和小陶镇等三个 区域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 治示范项 目建设。
引 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 、 环境保护 部“ 农村环境 连片整治示范工 作 启动会 ”以及福建省政府关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会议 精神, 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与福建省政府签署 的《 共同推进福建省加快建设海 峡西岸经济区 的合作协 议书》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 保护 , 点推 进 重 农村环境综 合整 治示范工程 的有关 要求 ,决 定在福建 省选取 3 个 县 1 ( 、 项 目作 为 2 1 市 区) 0 0年度农村 环境连 片整治 示范项 目, 进行实施 建
优先治理 区域 ; 选择 条件: 存在群众 反映最强烈、 要求晟 迫切 、 受益最直 接的突 出环境 问题 区域 ; 连片村庄 的环境 问题 相类似 , 通过 集中连片 治 理可使多个村庄 同时受益的区域; 乡镇 人民政府、 各 街道 办事处积极性 高、 套资金有保障 , 机构、 配 组织 管理人员落实 , 管理措施到位 的区域 。
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附件1: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试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9月前言随着全省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排出,成为全省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等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除了污染环境外,随意排放的污水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对村民的健康也构成潜在的危害。
要使全省水体污染状况从根本上改善,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显得十分必要。
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2012年9月印发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强力推进。
根据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工作要求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情况,针对全省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以下简称《适用技术》)。
该《适用技术》在试行过程中,各地、各规划设计单位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农村分类 (1)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3)2.1农村生活污水 (3)2.2农村排水系统 (3)2.3排水体制 (5)第三章技术选用原则 (6)第四章农村生活污水特征与排放要求 (8)4.1水量 (8)4.2水质 (8)4.3污水排放要求 (9)4.4污泥处置 (9)第五章农村生活一般污水处理技术 (11)5.1概述 (11)5.2预处理 (11)5.3生化处理 (13)5.4生态处理 (17)第六章安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推荐 (24)6.1粪水-沼气净化池或厌氧池-稳定塘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24)6.2庭院式污水处理工艺 (25)6.3粪水-厌氧池-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工艺 (27)6.4生物接触氧化法(太阳能市电互补)+人工湿地或稳定塘污水处理工艺 (29)6.5厌氧池-跌水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或生态沟渠污水处理工艺 (32)6.6厌氧滤池-稳定塘-生态沟渠污水处理工艺 (33)6.7一体化设备-SBR反应池-生态池-稳定塘污水处理工艺 (34)第七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 (36)7.1污水处理设施选址的一般要求 (36)7.2污水水质检测 (36)7.3工程施工与验收要求 (37)7.4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38)7.5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38)附件1 编制依据 (39)附件2农村集中污水处理厂(站)总投资参考标准 (41)附件3农村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投资参考标准 (42)附件4工程实例 (43)1、生物接触氧化法(太阳能市电互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43)2、人畜粪水+厌氧池+氧化塘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45)3、人畜粪水-调节池(厌氧池)-土地渗滤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46)4、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48)5、厌氧滤池-氧化塘-植物生态渠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50)附件5 附图 (52)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序推进全省美好乡村建设,防止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村容村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特编制本适用技术,供有关部门和各级农村基层组织参考使用。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一、背景介绍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省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该省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湖北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该指南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指南内容1.污水处理设施选择在选择污水处理设施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污水排放标准、投资成本和运营维护等因素。
一般来说,湖北省农村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地表流动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活性污泥法等。
2.污水处理工艺针对不同的污水处理设施,可以采取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
比如,地表流动生物反应器主要采用生物膜工艺,人工湿地则主要采用自然植物净化工艺。
同时,需要注意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比如预处理、生化处理、沉淀等。
3.技术指标要求不同污水处理设施需要满足不同的技术指标要求,比如出水水质指标、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等。
在选择和设计污水处理设施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容量和污水排放标准,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地处理当地的生活污水。
4.运营管理维护一个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需要有严格的运营管理维护体系。
这包括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和技术升级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三、技术指南的实施措施1.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2.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减少生活污水产生,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生活污水排放。
3.技术培训针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特殊需求,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提高当地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本文共计四部分:1、农村污水处理现状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3、农村污水面临的问题4、农村污水处理方案对策据统计,我国废水总排放量为600亿t/a,其中乡镇污水为200亿t/a,农村生活污水为80亿t/a,农村污水处理率仅为6%,96%的村庄都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
而这些污水的随意排放,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为了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近年来,国家也颁布了不少政策。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十条》,要求“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进“厕所革命”,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并提出到2018年底排放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的目标。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单元技术,现在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但是由于每个单元技术都有各自的缺陷、适用范围,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地选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现在我们缺乏的是系统集成技术的创新。
本文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和工艺技术上的问题,都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现状一、农村生活污水特点1、高分散性,难于统一收集。
我国幅员辽阔,加上农村地形复杂、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影响,污水无法利用市政管网统一收集,农户一般直接将其排放到房外沟渠或泼洒到地面。
2、水量小,水量波动大。
由于农村分散,常驻人口不多,相应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很少,但每天居民的用水习惯基本相似,在早、中、晚各有一个用水高峰期,其他时间用水很少,用水量日变化系数一般为1.9~2.5。
季节特征明显,夏季排放量比冬季大。
3、有机物浓度偏高。
生活污水中含有COD、氮、磷等元素,可生化性强,COD平均最高浓度可达到500mg/L。
但生活污水中不含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利于运用生物处理技术。
4、水质、水量地区性差异大。
农村污水处理方法

农村污水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农村却越来越少。
虽然城市高楼大厦,街道平坦通畅,生活便捷,但是城市的污染却越来越严重。
然而,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虽然自然环境相对较为优美,但是在废弃物处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污水处理问题尤其需要解决。
农村污水处理的意义农村污水处理方案的意义在于保护农村环境、改善生活条件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农村污水处理可以避免废弃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其次,它可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最后,农村污水处理还可以为当地的农业和渔业提供可靠的水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污水处理的方法农村污水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每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其中,最常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方法包括:1. 罐式处理罐式处理是一种针对小型农村污水处理的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污水收集到罐子中,通过自然生物分解过程将废弃物分解为有机物和无害的废物。
2. 人工湿地处理人工湿地处理是一种环保型的农村污水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吸走。
这种方法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还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景观美化的作用。
3. 活性池处理活性池处理是一种将氧气和有机物结合来处理废水的方法。
该方法要求设置一个生物反应器,污水在反应器中经过混合和氧化,有机物将链接到氧气并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4. 高级氧化处理高级氧化处理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方法采用臭氧等高级氧化物的氧化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在后续的处理中被进一步分解和去除。
需要指出的是,寒冬地区采用高强度的活性池和各种化学处理方法的操作成本都较高,处理效果也会受到气温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农村污水处理方法时,必须考虑到当地的物理环境和经济实力。
结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农村污水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通用25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篇1一、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1、格栅法:可分为人工清理的格栅(适用于中小型城市生活污水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较少时)和机械格栅(适用于大型城市生活污水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较多时)。
2、筛网法:筛网的去除效果,可相当于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3、过滤:是以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4、离心分离法:它的作用是基于存在于水中的悬浮物和水的密度不同而产生的。
主要设备有:离心机、水力旋流器及旋流池等。
5、沉淀池法:用于废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的初次沉淀、生理处理后的二次沉淀及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池。
6、浮上法:适用于颗粒直径很小,很难用沉淀法加以去除时,主要有电解浮上法、分散空气浮上法和溶解空气浮上法。
二、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污水生物学处理具体来说是通过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污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直接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菌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可溶性物质,再被菌体吸收,通过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微生物自身组成物质,另一部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C022、H20等简单的无机物,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降解。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氧化塘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的池塘,污水从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溢流出水。
在氧化塘中,同时存在着三种生化作用:(1)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主要由好气细菌进行;(2)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主要由厌氧细菌进行;(3)光合作用,由藻类和水生植物进行。
好气细菌所需的氧气,除了来自大气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
细菌代谢过程中除合成自身的物质以外,还产生C02、H20和无机盐类,这些产物被藻类所利用。
藻类细胞既能被细菌所分解,又能被原生动物吞食,使藻类不至过多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4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4,No .4 2009年8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sity Aug .2009do i :10.3969 j .issn .1673-2006.2009.04.036可用于流域污染控制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陈 坚1, 邹 婷2(1.怀远县环境监测站,安徽怀远 233400;2.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摘要: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土地渗滤处理技术、地下渗滤处理技术、人工湿地、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系统技术、高效藻类塘、澳大利亚“F I L T ER ”(非尔脱)污水处理技术、“L I V I N GM A CH I N E ”生态处理技术等生物生态污水处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组合工艺的原理和特点,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采取污水处理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人工湿地;蚯蚓生态滤池;组合工艺中图分类号:X 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9)04-0107-06收稿日期:2008212225作者简介:陈坚(1966-),安徽怀远人,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1 前言近年来,我国江河湖泊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农村面源污染在各类环境污染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正在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这些水源地向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供水的功能。
由于治理资金短缺和对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的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区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虽然我国污水处理厂不断兴建,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国大部分农村的污水得不到处理。
农村污水的乱排放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小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国家《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2年全国七大水系属 类、 类、劣 类水质的监测断面占70%以上;全国10座大型水库70%为 类、 类、劣 类水质;全海域共发生赤潮79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km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
对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工业废水对TN 、T P 的影响仅占10%~16%。
因此,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控制江河湖泊流域污染就显得至关重要[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国内缺少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技术,这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瓶颈问题。
发达国家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因此,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创新,加快城乡生活污水的治理速度,势在必行。
当然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样需要完善,不加研究直接照搬和完全套用国外污水处理技术难以取得成功。
2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有以下特征:(1)面广、分散。
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难于收集。
(2)来源多。
除了来自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
(3)增长快。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随之增长。
(4)处理率低[2]。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污水处理技术应满足下列要求:(1)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宜就近单独处理;(2)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的工艺;(3)村镇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所选工艺应运行简单、维护方便[3]。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3.1 土地渗滤处理技术土地渗滤处理是将污水投配到天然土壤或种有植物的天然土壤表面,污水垂直入渗地下,因为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包含了过滤、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十分复杂的综合过程,使得污水得以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
因其运行成本低、操作运行简单,目前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土地渗透能力不同,土地渗滤分为慢速渗滤和快速渗滤。
3.1.1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慢速渗滤是土地处理污水技术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类型。
它具有易管理、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
在中国沈阳西部的滞洪区建的面积约为700hm2的慢速渗滤土地污水处理场,可以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这一土地处理系统由主系统、调节系统、辅助系统构成。
它的主系统为水稻田;调节系统为耐污耐湿的紫穗槐及垂柳林地,主要调节主系统的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辅助系统包括周围预处理池、上水沟、侧渗沟、养鱼池等[4]。
影响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因素除了与污水本身的水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土壤性能和选择作物的耐氮性能。
慢速渗滤系统的天然土壤渗透性能较低,污水投配负荷一般也低,水力负荷小,渗滤速度慢,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农田污灌即是典型的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5]。
3.1.2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良好渗透性能的土地表面,在污水向下渗滤的过程中,在过滤、沉淀、氧化、还原以及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下,得到净化处理的一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
在快速渗滤系统运行中,污水是周期性地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即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状态。
在休灌期,表层土壤恢复好氧状态,被土壤层截留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分解,休灌期土壤层脱水干化,有利于下一个灌水周期水的下渗和排除。
渗滤池的土质要求通透性能强、活性高、水力负荷大、处理效率好为原则。
如无此类土质条件,也可以按照上述要求,用砂、草炭及耕作土,人工配置成滤料,制成人工滤床。
一般在系统运行4~5周后,就需要对渗滤床耕作,以恢复其渗滤速度[6]。
影响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渗透系数、水力负荷、湿干比。
快速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具有较高的水力负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BOD5、COD、SS、N H3-N、TN、T P的去除率可达到90%左右,出水水质均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3]。
采用天然土壤为过滤介质的土地渗滤系统,不适用于重金属含量高、有机负荷大、溶解性固体多、酸碱度过高和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等,而且一旦运行管理不当,存在着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近年来,底部设置防渗处理的人工快速渗滤(A R I)处理技术得到广泛关注,是快速渗滤土地处理技术的改良型。
该技术通过人为配制土壤的手段,改变天然土壤的组成和土壤本身(土内)的环境条件,从而强化土壤的净化功能,提高人工土壤对污水的净化效果[5]。
3.2 地下渗滤处理技术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系统是将经过腐化池(化粪池或酸化水解池)预处理后的污水有控制地通入设于地下距地面约0.5m深处的渗滤田,在土壤的渗滤作用和毛细管作用下,污水向四周扩散,通过过滤、沉淀、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
在地下渗滤处理系统中,在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硝酸氮,伸入土层中的植物根系吸收部分有机污染物硝酸氮以及磷等植物性营养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具有无损地面景观,不受外界气温影响,易于建设,便于维护,不堵塞,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强,耐冲击,出水可回用等优点。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的种类很多,目前应用较广的是污水土壤渗滤净化沟和土壤毛细管浸润渗滤沟[3]。
毛细管土壤渗滤处理系统特别适用于污水管网不完备的地区,是一项处理分散排放的污水的实用技术。
被输送到渗滤场的污水先经布水管分配到每条渗滤沟,渗滤沟中的污水通过砾石层的再分布,在土壤毛细管的作用下上升至植物根区,通过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和植物的吸收与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7]。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和西欧等国一直十分重视该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工艺流程、净化方法和构筑设施等方面都做到了定型化和系列化,并编制了相应的技术规范[2]。
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BOD5、氮、磷去除率大;维护简便,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系统在地下,不会散发臭味,地面草坪还可美化环境;大肠杆菌去除率高;污水的储存、输送等过程均在地下进行,热损失较少,在冬季仍能保持一定温度,维持基本的生化反应,保证较稳定的去除效果。
但其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不显著,占地面积大,有可能污染地下水[7]。
3.3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湿地是一种类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过渡的生态系统,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净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工湿地(Con structed W etlands,C W)污水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充填一定级别的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期长、美观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芦苇、茭白、菖蒲等),它与在水中、填料中生存的动物、微生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污水流经床体表面和床体填料缝隙时,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8]。
湿地床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依次呈现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保证了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而直接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将其从污水中去除,最后通过湿地床基质的定期更换和栽培植物的收割而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去除[3]。
按照工程设计和水体流态的差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可以分为4种类型:表面流湿地(Su rface F lowW etlands,SFW)、潜流湿地(Sub su rface F lowW etlands,SSFW)、垂直流湿地(V ertical F lowW etlands,V FW)、潮汐流湿地(T idal F lowW etlands,T FW)。
表面流湿地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其水流状态是污水以较慢速度在湿地表面漫流,类似于沼泽。
这种湿地具备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占地大、水力负荷小、净化能力有限,湿地中的氧来源于水面扩散与植物根系传输,系统运行受气候影响大,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夏季易孳生蚊蝇。
该类型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瑞典等国有较多应用。
潜流湿地是目前较多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在潜流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流等的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