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己的双腿阅读以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亲近自己的双腿》阅读答案

《亲近自己的双腿》阅读答案

《亲近自己的双腿》阅读答案(2) 《亲近自己的双腿》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亲近自己的双腿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

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

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

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

“5元,”车夫说。

“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只有这辆三轮车。

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

”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

”“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

”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

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

”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

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

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

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

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

第二部分 中考记叙文阅读点击

第二部分 中考记叙文阅读点击

第二部分中考记叙文阅读点击(一)整体理解阅读对象P591、整体理解的基点是内容的整体感知和主题的整体感知例: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思考角度:文章内容的角度和文章主题的角度)2002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用自己的双腿走路;依靠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挣”坦荡而快乐的生活)练习:《拔掉那颗蛀牙》P117/12、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例:2004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水没有了)练习:《我的老师》P227/163、文本主题的整体把握例:2004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因为它不仅给了考察队员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练习:《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P74/1(二)品味文中关键语句P61文中的关键语句,是指在内容或主旨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在结构上起着总起、总结、承上启下或衔接过渡作用的语句。

1、感悟语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反映在字面上;深层意义: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或暗示的特殊意义,它们往往与文章主旨相关联。

例:《三袋米》“‘一瘸一拐’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用意是”(强调母亲腿疾严重,突出了母亲克服病痛而养育儿子的拳拳爱心。

)练习:P85/2、32、品味语句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思考角度:结构上、内容主题上、表现手法上…例:2007年中考《老海棠树》P232“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又如P232/16练习:P85/1 P74/3(三)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P62把握文章内容:一要了解记叙的要素;二要将文中表达的内容与反映的时代,作者的生平、处境等联系起来。

例:2008年中考《年轻的国旗》P62“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五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第九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一、明察秋毫(12分)1.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d)A.禁锢(gù) 诘责(jí)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 B.胡髭(zì) 黝黑(yǒu) 一绺绺(lǚ ) 颔首(hàn) C.解剖(pōu) 畸形(qí) 诱惑(yîu) 摹画(mï) D.滞留(zhì) 粲然(càn) 庶祖母(shù) 脊背(jǐ)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c)A.绯红(fěi)不逊(xùn)质问(zhì)广漠(mî)B.瞥见(piē)粗糙(zāo)野蛮(mán)广袤(mào)C.诘责(jiã)尴(gān)尬粗劣(liâ)教诲(huì)D.驿站(yì)甲胄(wâi)嬉戏(xī)托辞(cí)3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b)A.《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C.《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 D.《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4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 B. 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 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D. 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c)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6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c)(3分)⑪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试题]阅读感受怎么写

[试题]阅读感受怎么写

阅读感受怎么写(一)定义感受,就是在情感上、思想上有所感触而领悟。

在阅读中是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思想认识的提高。

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

(二)要求阅读感受有与一般议论文相似的特征,它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议论。

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它有以下基本要求:1、联系文本,感点明确。

首先必须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最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提炼出感受体验,在简短的文句中表达自己的看法。

2、感受真切,表述精当。

要围绕感点,精当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感想是真切的,是言而由衷、言之有理的。

由于文字的限制,表述的语言必须是精炼的。

3、联系实际,联系自身。

阅读感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感受作品思想内容,结合体验和自身思想,领会作品的启示。

这种片段写作必须在短小的篇幅中做到联系实际,联系自身。

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说出自己今后将怎么行动。

4、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阅读感受和评价要做到条理清晰,即文章内部思路清楚。

感点的提出和论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逻辑的推理和演绎,都应当条分缕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5、语言流畅。

语句通顺,文脉连贯,有一定的论辩力量和论述的气势。

如果能达到以上五个要求,这篇短文当属优秀了。

(三)试题举隅在近年的考试中,阅读感受是考得最多的,几乎每年都考到。

这里仅举两例。

1、阅读《年轻的国旗》。

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80字左右)年轻的国旗①这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

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

珍妮是她们的头儿。

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

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

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单元测试(B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单元测试(B卷)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1.根据拼音填汉字。

(3分)liáo()亮抖sǒu()发jì()chán()心肥shuò()xuán()奥2.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加粗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波浪线上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仿写句子。

(3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默写。

(6分)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在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组描绘春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如何做理解句子含义的阅读题[1]

中考如何做理解句子含义的阅读题[1]

理解,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理解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理解句子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

如何准确理解句子,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分别从试题题型和解答方法两方面作以下探析。

理解句子类题型一、理解句子含义。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二、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来表达基本意思和情感的。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子,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人物怎样的感情?三、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请联系你的生命体验,谈谈你对画线语句的理解。

联系全文,你如何理解画线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第x段摘抄与第y段中画线部分照应的文字。

五、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考纲》要求初中生识别: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比等八种修辞方法。

考生对这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掌握不好,是无法解答这种题的。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根据理解句子题目所考查方面多少的不同,可分为单一题型和综合题型两大种,在解答时要具体区分,分别对待。

理解句子解答法瞻前顾后,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记叙文典型题归纳与分析

记叙文典型题归纳与分析

记叙文典型题归纳与分析一、记叙文三道典型题的命题与解答路径整理1. 情节题第一类:2010《蘑菇转了一个弯》2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6分)2011《龙眼与伞》24.作者“妈妈” “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⑴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⑵______ ;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⑴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 。

(6 分)2006《孩子和书》16.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9 分)2002《亲近自己的双腿》20.第③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6分)(1)_________ ;(2) ________ ;(3)___________ 。

第二类2007《老海棠树》15.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_____ (2分)2009《在可可西里回头》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中的“这样”指的是。

(3分)2004《最完美的礼物》20.第⑤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_(2 分)2003《成全一棵树》21 •第⑧段面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2002《亲近自己的双腿》16•第③段画线句子“我正觉奇怪”中,“我” “奇怪”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分)设问:记叙文命题中,有一类题目是针对情节设计的提问,请观察下列两类题目在设问方面有什么规律?请分别以你做过的某一道题为例,说说你解答这两类题目基本的思想方法。

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

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

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主旨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几乎每一个语段阅读测试的最后几道题都会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只是题干表述用语或设问角度有所不同而已。

2004 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最完美的礼物》: “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以对“骗局”内涵的理解为抓手,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2002 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亲近自己的双腿》:“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____。

”试题以文章标题为切入口,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主题的能力。

不仅记叙类文字如此,议论、说明类文字也是这样:2005 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第④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____。

从全文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人不仅要有____,更要有 ____。

”完成试题后,去掉关联词和一些试题情景语言,剩下的是“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感情”,显然就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阐明的见解。

至于 2003 年中考《奥林匹克新格言》,命题者干脆就直截了当地设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

面对这类试题,许多学生常常无从下手,犹豫半天后,只是随便地写下一个答案,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对文本主旨的整体把握能力呢?首先,必须清晰地认识,现代文阅读材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许多试题都必须在理解整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是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前提条件。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全方位的,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一般情况下通读记叙类文字要能回答这么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 ?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 ?它们互相是怎样起作用的?可采用由浅入深,从先到后的顺序,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进行提炼、筛选、合并、浓缩,从而在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自己的双腿阅读以及答案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

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

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

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

“5元,”车夫说。

“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只有这辆三轮车。

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

”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

”“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

”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

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

”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

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

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

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

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

”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

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

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沉重地喘着气。

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

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

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
么走那么远?”我问。

“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

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那条独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

我下了车,给他5元,他坚决不收。

“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

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

请联系上下文,把“我”心里想的内容补充完整。

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语言特点看,在第⑤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

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4.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

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影踪了”呢?
5.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

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
6.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
答案
1.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不平稳”;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冲”。

2.①,他比我年长20多岁,又是残疾人。

②我坐车,他拉车。

3.挣钱过日子(或“自食其力”。

欣赏哪句话,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把欣赏该句的理由陈述清楚。

)
4.①在爬坡过程中,“我”看到了车夫顽强地“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②“我”为车夫爬坡成功而高兴,为车夫的精神所鼓舞。

5.①车夫说好的价就不改变。

②车夫制止“我”下车,用独腿顽强爬坡。

③车夫带着两个外国人一口气蹬了80多里(先后顺序不论)。

6.用自己的双腿走路,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