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绪上经历了极端的高峰和低谷,常伴有认知功能的受损。

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和需求进行的个性化护理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认知训练。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抑郁期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问题。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认知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

护士可以使用游戏和绘画等方式,让患者积极参与学习和记忆,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提供情绪管理的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高涨期常常表现出冲动、易怒等行为,这将严重干扰他们的认知功能。

护士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方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

护士可以教导患者使用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紧张情绪,培养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以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

针对性护理干预还可以提供信息和教育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对治疗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也不了解。

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教育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

护士可以向患者解释他们的病情特点和治疗目标,介绍相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理解。

针对性护理干预还可以提供生活技能的培训。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波动期常常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生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护士可以通过生活技能的培训,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认知功能。

护士可以教导患者制定日常生活计划,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提供饮食和睡眠的指导等方面的帮助。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认知训练、情绪管理支持、信息和教育支持,以及生活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疗效评价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探讨。

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调整情绪和增强应对能力。

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给予患者支持和安慰,缓解其情绪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可以通过病情观察来评估患者的症状变化。

观察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情绪波动情况,以及躁狂期和抑郁期的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

若患者的情绪波动范围减小,情绪稳定度增加,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可以通过使用心理量表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常用的量表包括躁狂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等。

干预前后,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量表评估,比较评估结果的差异,可以客观地评估心理护理干预的疗效。

可以通过进行定性研究来评估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采用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患者与心理护理干预师的互动过程、患者对心理护理干预的感受和理解,从而评估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可以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长期疗效。

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可以评估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长期疗效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评估手段来进行。

这些评估手段包括病情观察、心理量表评估、定性研究和随访研究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评估手段,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一、心理护理干预的基本原则心理护理干预包括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环境等方面的干预,具体方法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和群体治疗等。

基本原则包括:1.个体化和定制化的治疗计划。

根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患者的心理和生物学因素。

2.治疗师个性化的治疗风格。

治疗师应该在评估期间了解患者的需要,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3.鼓励患者参与。

患者应该被鼓励对治疗计划和治疗过程积极参与,治疗师应该倾听患者的意见,通过一系列的预期和目标达成以增加患者的参与度。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加强移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最终缓解症状。

CBT的重点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以及识别并避免引发症状的触发器。

2.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通过改善患者和家人的关系来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方法。

治疗师通过帮助家庭成员识别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加强他们的交流和支持,并建立健康的家庭动态。

通过家庭治疗,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并且维护健康的生活和关系。

3. 群体治疗。

群体治疗是一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方法,可以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接受,并给予归属感和支持。

在群体治疗期间,患者可以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从中获得安慰和指导,并借此机会修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网络。

1.缓解症状:研究确认,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2.增加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活动,增强自我尊重和自我效能感,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改善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和理解,减少拖延和放弃治疗的行为。

总的来说,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可显著缓解症状、改善治疗依从性、增加生活质量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理疾病,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周期性的情感障碍,其治疗难度高,且易复发。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通常是首选手段,但忽视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复发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协助个体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改善心理和情绪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到帮助作用:1. 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对自身的病情存在认知偏差,且容易忽视情感状态的波动,此时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让他们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从而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帮助患者管理情感波动的情绪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极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进而出现情绪混乱,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自我调节技巧和策略,帮助患者管理情感的波动,从而减少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交能力一般较差,给患者带来的负担也会加重,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1. 对症状的改善方面: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感波动,减少情感极端,使患者情绪更加平稳,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症状的效果非常显著。

另外,在治疗期间,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有所提高,掌握了一些自我调节技巧和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从而减少情绪波动。

2. 对心理影响方面: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心理上帮助患者减轻来自疾病的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自我调节,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享受到更加愉快的生活。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以情感波动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包括情感高涨期和情感低落期。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认知和行为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本文旨在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情感高涨期和情感低落期两种状态。

情感高涨期时,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激动、话多、行为冲动、睡眠减少等症状;情感低落期时,则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思维、自我放弃等症状。

这些情感状态的快速转换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

二、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情感波动模式,学会识别情感波动的预警信号,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消极情绪,建立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减轻情感波动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还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因情感波动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增强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特点和需要,心理护理干预应包括以下内容:(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情感波动模式,并进行相应的认知重塑和行为调整;(2)情绪调节训练:通过情感识别、情绪调节技巧的训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情绪调节能力;(3)社会支持系统建设:帮助患者增强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减轻因情感波动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4)心理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

一项研究发现,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在情感高涨期和情感低落期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复发率上表现更好。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

在背景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和现状,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该领域中的作用,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首先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的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接着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的关键因素以及挑战与解决方法。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关键因素、挑战与解决方法、作用、未来研究、心理健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特点是情绪波动大,患者在躁狂期情绪高涨、精力旺盛,而在抑郁期则情绪低落、精力衰竭。

双相情感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干预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心理疗法、心理辅导等手段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调整情绪、改善心境的治疗方法。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关键因素、挑战与解决方法,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为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二、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作用机制;三、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四、总结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挑战,并探讨解决方法。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在情感上经历着极端的波动,既有抑郁的时期,也有兴奋的时期。

这种情感的波动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干预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其护理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深入分析。

1. 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一种护理手段。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解决问题的疗法等。

通过这些干预手段,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和控制自己情感上的波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2. 护理效果分析(1)改善情感稳定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上。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学会认识自己的情感波动模式,学会应对情绪上的困扰,逐渐实现情感的稳定。

研究表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减少情感波动的频率和幅度。

(2)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缺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容易在情感波动中失控。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学会通过正向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调节负面情绪,提高情感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3)改善日常功能双相情感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影响其日常功能的发挥。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因情感波动而产生的日常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日常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其社会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4)减轻抑郁和躁狂症状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改善日常功能,减轻抑郁和躁狂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特征为患者忽视自己的疾病和不规律的情绪波动。

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提供直接的、个性化的护理和支持来帮助患者管理和应对疾病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护士可以提供相关的教育和信息给患者,以帮助他们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治疗选项。

护士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患者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这种教育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学会识别并应对可能的情感触发因素。

针对性护理干预还可以帮助患者制定和管理日常生活中的目标。

护士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目标导向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问题,包括失眠和过度睡眠。

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护士可以提供相关的睡眠教育和睡眠管理技巧,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可以有效地恢复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还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包括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

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对话,护士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也可以应用于针对性护理干预中,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应对能力。

针对性护理干预还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的监测和支持。

护士可以监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提供相关的药物教育和管理建议。

这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提供相关的教育和信息、制定和管理目标、解决睡眠问题、处理情绪困扰以及监测药物治疗,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他们的康复和自我管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09T14:05:49.2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黄翔
[导读] 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精神状态。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口腔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71)
【摘要】目的: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间社区定期随访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16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在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精神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57-02 在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同时在发病的过程中会出现行为、思维的障碍,比较容易反复发作,表现为抑郁、躁狂的混合发作或者交替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文中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间社区定期随访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16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84例,男41例,女43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7.68±3.62)岁,对照组84例,男42例,女42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24±3.50)岁,所有患者均有知情权,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双相情感障碍,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保证病房的安静、舒适、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1)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积极接待患者以及其家属,通过社会、生理、心理等方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式;(2)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正能量、乐观的心态影响患者,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帮助其建立成功治疗的信心;(3)通过家庭讲座、联谊会的方式,使得患者之间能够分享各自的经验,进而促进患者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4)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将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同时叮嘱家属为其制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氛围[2]。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50~60分之间,表示轻度抑郁;分值在60~70分之间,表示中度抑郁;分值在70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50~60分之间,表示轻度焦虑;分值在60~70分之间,表示中度焦虑;分值在70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使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种[3]。

1.4 统计方法
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x-±s),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
在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之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患者情感异常低落或者异常高涨的精神障碍疾病,目前对该病的具体病因还不甚清楚,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或者躁狂状态,同时存在反复、间歇发作,分为可缓解性以及周期性,患者在间歇期的精神
与正常人一致[4]。

在对该类患者治疗中,一般通过住院治疗,使用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锂盐、丙戊酸钠、卡马西平锂剂等,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需要进行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治疗效果,在常规护理方式中,仅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相关药物服用的指导等,没有注重对患者所出现的负面心理情绪方面的护理[5]。

在心理护理干预中,通过对患者心理情绪的了解,护理人员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之间的信任感,针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理压力,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帮助患者建立起成功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在后期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

本次研究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精神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娜.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74-274.
[2]李春文.全程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181-182.
[3]黄秀辉.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32-1533.
[4]林敏,黄榕,翁雪云.探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康复效果[J].医药前沿,2016,6(13):268-269.
[5]张逸飞,祁伟.干预护理在提高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运用[J].医药前沿,2016,6(19):263-264.
[6]周苏明.以护士为主导康复锻炼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7,37(4):433-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