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梵宫建筑及室内设计
灵山梵宫照明设计探讨

景变化并实行故障报警 ,确保安全的使用和及时有效
的维 护 。
・ 智能照 明系统可根据需要对运行 的照 明设备输
出能源消耗报告 ,以便业 主进行 分析和合理规划 ,达 到使用 中最大限度的节能 此项 目目前 已经竣T使用 ,结果非 常网满 ,得到 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 2 重点部分的照 明设计
・ 寻找到建筑的灵 魂—— 佛教文化 ・ 光点亮 建筑的灵魂。 用
在佛教建筑 中的照 明设 计 , 不但要做好各种指标 ,
诸如 “ 照度 、 亮度 、显色性 、均匀性…” ,达到照 明指
标 ,还必须先要对佛教文化有一定 的认识 ,从而对佛 教建筑 的表达方式有足够 的认识 。 无锡灵 山梵宫坐落 于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 、钟林 毓 秀的灵 山脚下 ,规模宏 大的建筑和宝相庄严 的灵 山 大佛 比邻而立 。灵 山梵 宫建筑 气势磅 礴 ,布局庄严和 谐 。高 层 的梵 宫采用退 台式 建筑布局 ,以南北为轴 线 ,东西呈对称分布 ,总建筑 面积达 7万余 平方米 , 建筑 面宽 10m,进深 10 m,顶部为错落有致 的五 5 8 座华塔 ,后侧为曼 陀罗形态 的圣坛。梵宫的建筑形式 突破传统 ,以石 材等坚 固耐 久的材料为主 ,大量运用 高大 的廊柱 、大跨度 的梁柱 、高耸的穹顶 、超大 面积 的厅 堂等 ,既体现佛教 的博大精深与崇高 ,又将传统 文化元素 与鲜 明时代特征相融 合。
的论 述 ,重点 介绍 了部 分 的照 明设计 ,并 就设 计 中遇 到的 问题探 讨此 类建 筑 照明设 计 的方法 。 关键 字
0 前 言
布置。无论是存最新照 明科技 的应用上 ,还是在照 明
节能方面都进行 了细致 的规划 ,在每一个空 间都根据 使 用的功能要求 和装饰 , 采用 了国际一流 的照 明产 品, 布置配光精确 的灯具 ,应用 了智能化照 明控制系统 。 比较 理想地达到了 以高科技照 明手段表现梵宫和圣坛 室 内华美 、辉煌 的视 觉效果 和光环境 的舒适 。 整个设计 过程中 ,始终 贯彻着 三个理念 :
灵山胜境三期工程之梵宫建筑

两部分 , 筑功 能由南区进厅 、 建 廊厅 、 会议 区、 佛都餐饮 区和北 区 有机 的运作 , 高效便捷 。圣坛无 疑是“ 上最为精彩 的一点。它 山”
圣坛 ( 佛教表演剧场 ) 成 , 将成 为游 客观看 佛教表演 、 赏佛 位于廊厅尽 端 , 构 它 欣 是整个建 筑 的最 高潮所 在 , 它是 第二 届世界佛 教 教艺术 、 感受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
框架 。作 为灵 山胜境 三期 工程 的主体 建筑——梵 官 , 于东侧 厅 、 位 藏传厅及南传厅 围绕着 明亮 的绿化 中庭 , 安静 而祥和 , 舒适怡 “ 轴线 的尽端 , 法” 是集旅 游 、 会议 、 展览 、 出和文化体 验多功 能 然 。东侧为宴会餐饮区 , 演 一层为包房 区, 二层是可容纳“ 千僧过堂” 于一体 的佛 教文化建筑 。梵宫 建筑地下 1 , 层 地上 3层 , 建筑 面 的宴会厅。横 向的进厅空间面向广场 , 面宽约 10 n进深 1 作 1 , r 8 m, 宽 10T进深约 10n 5 I I, 8 。建筑总高 2 I I 4T局部至高点 ( I, 塔尖高度) 为游客到达及离开梵宫 的枢纽 , 串联 起三部 分 的门厅 , 成融 它 形 达 6 . 总建筑面积达 7 2万 r 。主体建筑分 为南 区和北 区 会贯通 的功能空 间, 18m, . n 2 既保证 了日常独立运营 , 又形成 和谐 的整体 ,
湖之滨 , 为我 国著名 的佛 教文化 胜地 , 中国乃至全世 界最 为完 验性建筑。如何在复杂的功能布局 中整理 出一个 清晰的脉络 , 是 使 整, 也是 唯一集 中展示佛 祖释迦 牟尼成就 的佛教 文化主题 景 区。 得 梵宫 的 日常运 营 与文化 体验 、 游参 观相 互独 立 而又 融会 贯 旅 灵 山总体规划布局 以佛教的三宝 , 佛 、 、 作 为规划设计 的 通 , 即“ 法 僧” 这是设计不得不 面对 的难点之 一。功能 布局采用 了类似“ 中” 出发点。新建 的三期工程与~ 、 二期工程共 同形成景 区的三条 主 字 形的方式 , 即三竖 、 二横 的脉络 。中轴线设计 为文化体 验及旅 要轴线 , 即中央 8 8m高的大佛所处 的以佛为 主题 的主轴线 , 东西 游参 观流线 , 次布置门厅 、 依 廊厅 、 塔厅直 至圣坛 , 一路走来 , 精彩 两侧分别 以“ 和 “ 为主题 的轴线 , 法” 僧” 三者共 同构成景观 的基本 纷呈。西侧 为会 议展 览 区 , 佛教 三 大分 支 流派会 议 厅——汉 传
江苏:灵山胜境??梵宫吉祥颂

江苏:灵山胜境梵宫吉祥颂
到灵山,梵宫的吉祥颂也是必看的表演。
灵山梵宫是无锡灵山胜境中的主要景点之一,坐落于烟波浩淼的无锡太湖之滨,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气势恢宏的建筑与灵山大佛比邻而立,“永不落幕的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是灵山梵宫的建设定位。
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
造价18个亿,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
慢慢欣赏梵宫这座建筑瑰宝,会被气势磅礴的建筑和精湛的内部装饰和展品所震撼。
《灵山吉祥颂》是一部利用声、光、电综合演绎的音乐史诗真人情景剧,讲述了古印度蓝毗尼国王子乔达摩(释迦牟尼佛)为了追寻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历经种种考验,最终觉悟成佛的故事。
演出的舞台是270度的环形幕,舞美、音乐、灯光、水幕等都极具特色,美轮美奂,极其震撼,屋顶不断变幻的灯光同样不容错过,舞台效果也是超级棒。
演出表现的是“释迦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增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的历史故事。
如梦如幻的演出,壮观震撼的场景,都不容错过,坐在蒲团坐垫上来观赏表演也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大体量宗教类建筑外部空间的视线设计

・
1 0・
2 0 1 4 年 6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 XI ARC HI T EC T U RE
Vo 1 . 4 0 No .1 7
J u n . 2 0 1 4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4 ) 1 7 - 0 0 1 0 — 0 3
的关系 , 广 场 与主 体 建 筑 之 间 的关 系 及 主 体 建 筑 与 广 场 对 景 之 间 的关 系 ; 并总 结 了 大体 量 宗教 类 建 筑 外 部 空 间 的视 线 设 计 时 需 要 注意的要点 。
关键词 : 视线 设计 , 主体建筑 , 环境 , 广场 , 对景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一 0 2 4 文献标识码 : A
北京北海 公园( 7 1 h m ) 的一半 大一点 。圣 彼得 大教 堂位于梵 蒂 在这个位置 , 当初进行过 多种方案 的比较 。 冈区域的东南侧 , 教 堂前广场 的东侧 和南侧长廊 就已经是梵 蒂 冈 第一种方案是将 主塔放 在建筑 的后 部 , 也 就是 圣坛 的顶 部 。
梵蒂 冈圣彼得大教 堂 , 1 6 2 6年 建成 , 建造 时间长达 1 2 0年 , 是 且能“ 背山面水” , 将 是十分理 想 的布局。 因此 , 总体 布局 时在广 世界最为著名的教堂之一 。 无锡灵山梵宫 , 2 0 0 8年 l 1月建成 , 2 0 0 9 场南 侧还设 置了一 片水域 ( 香水海 ) , 使梵宫与周边 环境的布局完
大 体 量 宗 教 类 建 筑 外 部 空 间 的 视 线 设 计
陆 伟
( 上海同济华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 2 0 0 0 9 2 )
灵山梵宫吉祥颂观后感

灵山梵宫吉祥颂观后感
【实用版】
目录
1.灵山梵宫吉祥颂的简介
2.吉祥颂的建筑风格
3.吉祥颂的艺术价值
4.吉祥颂的宗教意义
5.观后感
正文
【1】灵山梵宫吉祥颂的简介
灵山梵宫吉祥颂,位于我国江苏省无锡市灵山景区内,是一座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建筑群。
其设计理念源于佛教经典,旨在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佛教教义。
【2】吉祥颂的建筑风格
吉祥颂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我国传统佛教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
其主体建筑分为三层,底层为广场,中层为殿堂,上层为塔。
整个建筑群落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3】吉祥颂的艺术价值
吉祥颂不仅是一座佛教建筑,还是一件艺术品。
其内部装饰华丽,雕刻精美,充满了艺术气息。
此外,吉祥颂还采用了许多高科技手段,如灯光、音响等,使得其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4】吉祥颂的宗教意义
吉祥颂的宗教意义深远。
其建筑、雕刻、装饰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佛教元素,充满了对佛教的敬仰与尊崇。
它是一座佛教教义的立体化呈现,
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佛教的深邃与博大。
【5】观后感
参观完吉祥颂,我深感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艺术魅力。
吉祥颂的成功建造,是我国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一大瑰宝,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
灵山梵宫吉祥颂观后感

灵山梵宫吉祥颂观后感置身于灵山梵宫之中,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这座位于无锡灵山胜境的佛教艺术殿堂,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庄重。
梵宫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佛教元素,其精美的建筑、雕塑和绘画等形式,展示了佛教的宇宙观、生命观和价值观。
漫步在梵宫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祥和与宁静的佛教世界。
艺术家们的才华与巧思,让我感叹不已。
梵宫内的《灵山吉祥颂》是灵山胜境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而精心策划的献礼节目。
它以佛教文化为背景,传递了慈悲、智慧、吉祥等美好寓意。
这部作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将佛教的思想和价值观呈现给观众,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
在观看《灵山吉祥颂》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祥和与宁静的世界。
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我感叹于艺术家们的才华与巧思。
同时,作品所传达的佛教思想,让我对生活、道德、心灵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观看结束后,我深受启发。
我认为,《灵山吉祥颂》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精神财富。
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佛教文化,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此外,《灵山吉祥颂》还入选了首批旅游演出类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
这充分证明了这部作品在旅游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为灵山胜境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为中国的旅游和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灵山吉祥颂》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作品。
它通过灵山梵宫这一独特的佛教艺术殿堂,将佛教文化和艺术呈现给观众,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启迪着更多的人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灵山梵宫

灵山梵宫灵山梵宫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一座佛教寺庙,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灵山梵宫坐落在灵山山腰处,占地面积广阔,景色秀丽,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下面是对灵山梵宫的详细介绍。
灵山梵宫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梵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印度佛教寺庙的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个梵宫由大雄宝殿、藏经楼、斋堂和飞云阁等几十座建筑组成,规模庞大,气势磅礴。
大雄宝殿是梵宫的核心建筑,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殿内供奉着金身佛像,金光闪闪,庄严肃穆。
藏经楼是梵宫的文化中心,内有珍贵的佛经和经典,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参观学习。
斋堂是供僧侣和游客作息和休息的地方,供应素斋和清水,为大家提供了便利。
飞云阁则是梵宫的特色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宛如一座漂浮在云端的宫殿,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除了建筑风格独特之外,灵山梵宫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梵宫内有众多壁画和雕塑,以佛教题材为主题,包括佛陀的生平、佛教经典和佛教故事等。
这些壁画和雕塑精美绝伦,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造诣,更可以帮助信徒更好地理解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
此外,梵宫每年还会举办佛教法会和其他文化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祈福。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梵宫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除了建筑和文化之外,灵山梵宫的自然风光也是其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梵宫周围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清澈的小溪从山间流过,宛如仙境一般。
山顶还有观音大士的金身像,可以俯瞰整个梵宫和周边的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宁静。
在此感受山水之美,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佛法的智慧和力量。
灵山梵宫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力量,远离尘嚣,静心修行。
对于信徒来说,梵宫是他们寻找心灵平静和慰藉的圣地;对于游客来说,梵宫是他们欣赏艺术和享受自然美景的理想之地。
互动融合的一体化创作——灵山胜境三期工程梵宫建筑及其室内设计解析

关键词: 整体 化 构 思 ,一 体 化 设 计 ,提 前 化介 入 , 的认 同和现实 中的操作还存在着较大的脱节,特 全程 化 参 与 ,低碳 高 效
Ab ta t Ba e n t e a ay i f h r h t cu a sr c : s d o n l ss ea c i tr l h o t e a d i t r rd sg b u i g h n Br h a a e n n e i e in a o t n s a a maP l c o L n e a t ewe n d f r n e i l e ,h a dt ei tr ci nb t e i ee t p c at s t e h n o f s i a t o r v st a h n e r t d d sg sp a t- u h rp o e h t e i t g a e e i n i r c i t c b e a d e f i n , v n l W a b n F rh r r , a l n fi e t e e O c r o . u t e mo e c
关注的部分 。
t e a t o r p s st a ep i c p e fit g ae h u h rp o o e t h r i l so e rt d h t n n
d sg , a l tr e t na df l p rii a o h u d e in e yi e v n i l at p t ns o l r n o n u- c i b sa l h d S st r mo et e s i n i c d v l ee tb i e O a p o t c e t i e e— s o h f o me t f h e i d sr . p n e d sg i u ty o t n n Ke wo ds I t g ae sg , r l n e v n i n y r : n e r t d De i n Ea y I t r e to , F l p rii a i n L w r b n a d E ce t u l at p t , o Ca o n f in - c o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灵山梵宫建成之后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建筑风格传统而独特,室内设计精美恢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目光转向了这一项目成功的背后,以设计者的视角,来谈谈它的设计定位思考。
2009年初落成的无锡灵山梵宫获得了全社会的瞩目,诸如“东方卢浮宫”、“突破了传统寺庙建筑形制”、“颠覆了传统的理念”、“震撼”、“美轮美奂”等等美妙的词汇都纷至沓来形容这一幢建筑,尤其建筑的内部空间更是给人们留下了非同寻常的印象。
在社会、在市场、在宗教文化界、旅游界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来考察学习的团体也让建设方应接不暇,各种报道、宣传也不断出现于各类报刊上。
这些美誉给我本人以及我们的设计团队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让我们在宗教、文化、旅游建筑的室内设计题材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机会。
类似“梵宫”这一类型的项目在总量上是非常有限的,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建筑,如办公楼、酒店,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许多座,即使是博物馆、机场、剧院之类,就目前来说几乎稍有些实力的城市都会拥有。
而类似“梵宫”这类建筑确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于设计师来说,遇到这种类型的项目是机缘巧合;第二,对于开发建设者来说,要成就这样的作品从动机、社会价值以及资金等方面都是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将美好愿景变成现实的。
然而,“梵宫”在我们的设计行业内部并未引起与社会评价相对应的影响,或许是梵宫的风格与当今主流的设计风格、设计思潮有不合拍的地方,或许这种题材太过偏门而使得很多设计师看待梵宫就像看到“泰姬陵”或“巴黎歌剧院”一样除了感叹其华美之外,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没有非常强烈的联系和参考价值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越来越多有着相类似需求体现的项目出现了,或者可以说“梵宫”的成功唤起了很多人对于这一表现形式的渴望,很多来我们公司的拜访者原本都已经完成设计草案,但看了“梵宫”后突然发现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重新思考设计方向。
事隔三年,我想从一个室内设计师的角度来谈一谈灵山梵宫的设计及实现后的一些感悟,一来是对这一心力之作的总结;二来也希望业内、业外的人士更能理解这类作品成功的关键和隐在设计本身之外的机缘。
一、破除对现代主义的固执,认知众生对于文化景观的理解能力灵山梵宫的创作最初最让人感到起步艰难的是建筑设计风格定位的问题,建筑设计的风格将直接影响到室内设计的风格,两者应该是相贯通才能具备整体的灵性。
最早业主方征集了17个建筑设计方案,几乎16个全是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建筑师们从佛教的教义、精神层面做了很多分析,从当今建筑师们最为熟悉的现代语言表现出具有精神内涵的宗教空间的思维方式开展设计创作。
有很多方案在各大建筑师们的文化阐述中也确实让业主也为之心动,但最终业主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选择了颇具古典主义风格的一则方案“命”建筑师将之发展,并始终不能偏离古典建筑美学的法则。
在此,用“命”字真不为过,因为当今的大多数主流的、年轻的设计师已经不愿意设计古典主义的建筑。
解构、抽象、负建筑等等词汇是大家的追求目标,面对业主的这一要求往往会让建筑师们担心自己的作品在业主的强势下变成为一个不伦不类地带着古典符号的奇怪的庞然大物。
然而从今天的结果来看,当初业主的选择完全正确,灵山的吴国平董事长说道:“梵宫将是宗教、文化、艺术融为一体的非凡建筑创作。
更承担了提供游人参观旅游的使命,必将成为旅游奇观。
如果是一座在城市里也能看到的玻璃幕墙或者所谓的抽象的精神公共建筑,那么还有多少游客会不远千里,花时间、花钱购票进去参观呢?”如果不能有别于当下一般的公共建筑的形态,它就失去了社会各界前来参观的独特吸引力。
作为设计师,为业主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设计是第一位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是第二位的。
如果两者有冲突的时候,除非你放弃这个项目,否则如果不是按此顺序考虑设计意图的话,枉为一个职业设计师。
当下有多少设计师真正静下心来研究当下社会及百姓真正对美的认识力,研究建筑使用者得身心需要呢?我们口中常常喊着“从功能出发”、“从使用者的心理考虑”,但这种表象之后其实总是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个人喜好强加于使用者,而那些口号往往是为增加所谓“设计手法”找个借口。
而真正关心使用者身心的正是我们的业主,倒不是真的他们有多高明,而是他们把使用者当上帝,他们要为自己付出的每一分钱负责,“上帝”若不满意,建筑的意义何谈。
想到我们设计酒店,酒店的管理公司不惜时间、精力会与设计师就很细小的设计问题纠缠不清,目的就为了或维护更方便,或为顾客的安全,或为运营成本的合理节约,因为他们比设计师更懂他们的客人,比设计师更在乎他们的品牌。
回到梵宫的案例,面对几乎所有专业人士给业主的建议都是要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展示文化的内容,诸如类似于安腾的教堂,诸如丹尼尔·李布斯金的犹太博物馆,诸如安德鲁的大剧院都是学习的榜样。
而业主毅然对专业人士说了“不”,因为智慧的业主往往比设计师更直觉地了解使用者(游客)的身心需求。
在另一层面上,灵山的业主理解到当今的中国,普罗大众的审美层次在什么阶段,精神抽象的空间意境是否都能为众融合宗教精神的文化旅游建筑的室内设计实践谈灵山梵宫出世的建筑文化设计定位思考POSITIONING THINKING ON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LINGSHAN VATICAN PALACE撰文陆嵘FORUM论坛106JUN2012生理解,为多少人理解并能从这种抽象的表现感受到愉悦。
目前的国情,一个背负文化旅游建筑功能的具有宗教情怀的大型公共建筑在“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下,设计能走多远应该成为我们当代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思考的一个课题。
以上这些问题,梵宫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已经达到了业主与建筑师的共识,而作为室内设计自然是遵循这一准则开展设计。
不要小看这一点,在我们国家,目前的建筑学教育都以包豪斯学派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在这样体系下学习成长起来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要在这个项目上破除对于现代主义的固执,充分认识到众生对于文化景观的理解力是需要一个纠结的、矛盾的心路过程的。
室内设计的初稿出来时,其华美的外表为业主首肯的同时,曾被一位资深的建筑师笑谈“设计得很反动啊”,我表示对这种态度的理解,因为从整体主流设计环境中的来看我们确实需崇尚简约和理性的建筑,无论从社会责任和环保观念来说过渡的消耗总是“反动”的。
但恐怕这时只能一笑而待,因为有主流,也就意味着非主流的存在意义,既然多元化的发展在建筑史上已经得到它在历史篇章中的位置,那么等它真正落实为真实时再来判定它的价值吧!三年后来看梵宫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了它为景区创造了多少新增的入园人数,更是它的美唤起了无数人对于佛教文化艺术的兴趣,以及因此而推升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致。
世界佛教论坛、公益论坛、道德经论坛甚至年度星尚大典等等活动都选择在此开展。
甚至中国文物局也来考察梵宫,并赞这是一座能留给历史的建筑,从当下就可以开展保护,可以申请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如何来评判一幢建筑的奢靡和它真正的价值?很多建筑或许投资远小于梵宫,但是缺乏推敲的、粗制滥造的工艺以及容易过时的装潢,若干年后它就被人们遗忘,那么这种浪费将远远大于真正把建筑做精做良做到真的可以流传于世。
二、宗教是严肃的,宗教又是浪漫的,怀以敬畏之心,崇尚唯美表达梵宫很难说它是宗教场所,因为这里没有烧香拜佛的殿堂,没有僧人,也不接受香火和供养。
但它一定是一座充满宗教情怀的建筑,其空间会让人们升起对佛的崇敬,心生美好,感怀对先贤的敬意,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赞叹。
我们在设计梵宫之前,宗教题材的建筑几乎没有涉足,机缘将这个案子推到了眼前。
在心目中宗教是神圣的,无论你是否信仰,它都是有着威仪的,“规”、“戒”、“法”这些语汇在设计之初一直围绕着你,虽然有着众多经典历史参考资料,譬如敦煌艺术、云冈石窟以及各大古寺名刹等等,但是如何在这般的钢筋混凝土造的宏大建筑空间中去表“法”确实有些束手无策。
当即学习佛法是必需的,但是真正的教义对于设计来说抽象到设计师们无法用形态本身去注释义理,更何况我们已确立了不会使用所谓的“解构”、“抽象”、“引喻”等现代主义建筑所常用的表现精神世界的手法来教育游人,那么除此之外,什么语言是能同当今的众生心灵对话的呢?把自己就放在众生一员的角度,去研究佛教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什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当你静下心来,在严肃的宗教文化的背后,会发现在世世代代的不断传承下,佛教文化艺术是那么充满浪漫的文化想象空间,无论我们去看敦煌飞天所展现的婀娜舞姿,还是云冈石窟用大象的形态所雕成的柱基,以及弥勒佛的笑容和他那能容天下不尽烦恼的大肚子,其实无比透射出的是人类的浪漫想象。
多少佛教艺术精品美得让人感动之极:观音的慈祥面容、四大金刚为护法而千年屹立不动的决心、佛教中107代表清凉洁净的莲花在历代人们的演绎下变幻出的千姿百态。
所有的艺术形态不是佛的降临时突然出现的,它们正是世世代代心中有佛的充满想象力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只要是美的,便能流传下来为我们这些后人所见,我们视为神物,珍重而敬仰。
在我看来,那些形态是那么充满宗教的浪漫情怀,惟通过想象力才能解读那些并不曾在这个世界中出现的优美形态,它不存在,只在梦幻中,在彼岸,才足具吸引。
对世人真正的吸引才能让人升敬畏之心,因为唯美。
有了这样的认识,设计的开展开拓了很多,加入宗教专家刘元春、李家振、胡建宁等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使创作得以有根有据的展开。
传统的佛教建筑中,流传下来的佛教艺术表现,其美往往在当代人看来是隐在其后的。
寺庙中的佛像面容慈爱,但或许已因破旧不堪而很难引起参拜者对美的体验。
石窟中的壁画色彩隐退,只有专业人士才能透过那些发黑的图像想象到那原本的华美。
大多数的佛教场所中的艺术之美可能被割裂,或其间的一尊像,或一幅壁画,或一尊香炉,这就很难引起大众对于其美的共鸣。
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梵宫内创造出延绵不断地、反映佛教文化内涵的艺术空间,无论从宏观还是细节,点点滴滴都要抓住人心,让佛教艺术之美不间断地直指人心而产生强大的共鸣。
“唯美”,唯“美”的才能出现在这样的神圣场所,因为无论人们是否信仰“佛”,“佛”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的代名词。
唯“美”的才能呈现给他,这一定是众生意识中最本源的认知。
无论是否真正懂得佛法,无论大护法者还只是背着香袋的老太太都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呈献佛祖,这是一种宗教的感情,一种最基本的心理诉求。
因此能让人达到这一层次上的空间表达才能最大地表现出宗教信仰。
精神空间的设计中,“唯美”是最值得注意的关键词,必须贯穿到从大构成到任何细节的地方。
很多人看到梵宫的照片还不能完全体会到那种宗教性,直到亲自走到殿堂中看到恢宏的空间,同时又可用手触摸,用眼聚焦到那些细节时才能体会到“唯美”对于宗教精神的意义及“唯美”带给人内心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