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1

合集下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测验总分的分布呈正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A.偏难B.偏易C.适中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A解析:若测验项目的难度普遍较大,则测验分数集中在低分段,分数分布将呈现正偏态。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当测验的题目要么过难,要么过易时,分数的分布将会A.较广B.较窄C.适中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B解析:当测验的题目过难或者过易时,会导致大多数受试的分数一致,即对于过难的题目都无法回答,对于过易的题目都能够回答出来,因此分数的分布将会较窄。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在有100名学生参加的测验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为80人,则该项目的项目难度P为A.0.80B.0.20C.0.40D.0.60正确答案:A解析:题中的测验项目是二分法记分测验项目,其难度通常以通过率来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即P=R/N,P代表项目难度,N为全体被试数,R为答对通过该项目的人数。

从这个公式来看,P值越大,说明难度越小。

因此本题应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三个测验项目A、B和C的P值分别是0.30、0.50和0.90,那么A.项目C的难度最大B.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是项目B是项目A难度差的2倍C.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与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比值大于2D.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与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比值小于2正确答案:C解析:P值越大,说明难度越小,因此项目C的难度最小。

难度值属于顺序变量,不具有相等单位,因此项目难度差0.2和0.4之间不具有倍数关系,但是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测验分数接近正态分布,此时可将难度值转换为标准分布。

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难度0.50时,Z值为0。

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难度0.7和难度0.3时Z值的绝对值相同。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一个n=10的样本,其均值是21。

在这个样本中增添了一个分数,得到的新样本均值是25。

这个增添的分数值为( )。

A.65B.50C.40D.25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就是小学数学题!设新加的数字为x,则有=25,解得x=65。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一位研究者取了n=12的样本对其先后进行三种条件的处理,如果用方差分析计算此研究的结果,则F比率的自由度为( )。

A.(3,36)B.(2,35)C.(2,24)D.(2,22)正确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SST=SS(被试间)+SS(被试内)=SS(被试间)+SSA+SS(残差),其中F=,dfA=K一1=3—1=2,df(残差)=(K一1).(N—1)=2×11=22。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计算的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样本均值分布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

A.总体分布是正态分布B.样本容量在30以上C.同时满足A和BD.满足A或B之中的任意一个条件正确答案:D解析:当总体呈正态分布,或样本容量在30以上时,样本均值分布就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一位研究者欲考查一组n=16的失眠放松训练前后病人的睡眠状况有无改善,想用t检验时却发现数据与正态分布的差异较大。

于是他将记忆成绩的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数据,这时最适合的检验方法是( )。

A.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B.卡方检验C.维尔克松T检验D.弗雷德曼等级检验正确答案:C解析:非正态、相关样本、等级数据,这三个条件决定了用维尔克松T检验较好。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5.有四个评委对八份作文进行等级评定,要表示这些评价的相关程度,应该选择( )。

A.肯德尔W系数B.肯德尔U系数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D.点二列相关正确答案:A解析:肯德尔W系数就是肯德尔和谐系数。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5(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对于两列连续变量,可用来计算其相关系数的是( )。

A.点二列相关、等级相关B.积差相关、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积差相关、点二列相关D.肯德尔和谐系数、点二列相关正确答案:B解析:等距或等比数据的连续变量数据,赋予等级顺序后亦可计算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测量数据,且其总体分布为正态,另一列变量是二分称名变量(真正的二分变量)的数据。

肯德尔和谐系数研究的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数列的一致性或相关性。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让64位大学生品尝A、B两种品牌的可乐并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

如果这两种品牌的可乐味道实际没有任何区别,有39人或39人以上选择品牌B 的概率是( )。

A.2.28%B.4.01%C.5.21%D.39.06%正确答案:B解析:p=q=0.5,μ=np=32,σ==4,Z==1.75,然后就要看P(Z≥1.75)。

由于1.645<1.75<1.96,故P(Z≥1.75)在2.5%到5%之间,选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二因素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交互作用的效应是F(2,44)=2.91,由此可知( )。

A.研究中有48名被试B.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另一个因素有三个水平C.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作用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有变化D.其主效应是不显著的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与《基础备考》中的一个例题极为相似,只是数字略有改动。

因为无法确定实验设计是组间设计、组内设计,还是混合设计,所以我们无法得知被试人数,故A项错。

从交互效应值看不出主效应的情况,故D项错。

df(AB)=(p 一1)(q—1)=2,由此可知一个变量有两个水平,另一个变量有三个水平。

在查表之前,我们无法确定F(2,44)=2.91是否显著,所以不能确定交互作用是否显著,所以不能选C项。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绪正确答案: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 )。

A.神经元B.突触C.周围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3.注意的特点有A.指向性B.可控性C.选择性D.集中性正确答案:A,D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因此,本题选A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4.下面属于无意想象的有A.梦B.幻觉C.空想D.幻想正确答案:A,B解析: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个极端的例子。

幻觉是一种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能够付诸实现的幻想是理想,不能实现的幻想是空想。

因此本题选A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5.不随意运动的形式有( )。

A.本能动作B.自动化了的动作C.习惯性动作D.冲动性的行为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四种都是不随意运动的形式。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6.强调期待在动机中作用的心理学家有A.托尔曼B.阿特金森C.斯金纳D.赫尔正确答案:A,B解析: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鉴定测验不涉及确定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与区分度D.测验量表与常模正确答案:C解析:测验编好后,要对测验进行鉴定。

对测验的鉴定,主要是确定其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

同时,还要实现测量结果的数量化,用一定的量表作为标准化的记分制度。

如果将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与相应的某一或几个测验量表分数一起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测验的常模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都在测验手册中提供可供解释测验分数的常模表。

难度与区分度是鉴定测验之前对测验项目进行的分析。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在编制测验时,要使测验结构的各种行为的比例与测验者所认为的比例相当,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使用的技术是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测验等值技术C.效度分析D.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正确答案:D解析:在编制心理测验时,需要确定每一类行为的项目比例。

此时通常使用测验内容分类和目标分类两个维度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明晰各个分类组合的比例。

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甲在A智力测验中获得85分,乙在B智力测验中获得80分,现欲比较两人智力水平的高低,首先需进行A.测验等值转换B.导出分数转换C.独立样本t检验D.相关样本t检验正确答案:A解析:两个或多个不同测验形式分数系统的转化是测验等值转换。

一个测验不同分数系统的转换是导出分数转换。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A.标准化测验B.效标测验C.锚测验D.等值测验正确答案:C解析: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锚测验。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下列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观察法不需要实验设计B. 实验法可以控制所有变量C. 调查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D. 实验法一定涉及真实被试2、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项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有效方法?A. 双盲实验B. 单一变量实验C. 真实被试D. 反向因果关系3、以下哪个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部生理需要所驱动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4、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认知过程?A. 知觉B. 记忆C. 想象D. 思维5、关于情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引起的B. 情绪可以影响人的决策和行为C. 情绪没有生物学基础D. 情绪与个体的认知和经验有关6、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评估工具?A. 心理测试B. 观察法C. 访谈法D. 案例分析7、关于认知过程的理解,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A. 认知过程涉及到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B. 认知过程只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与其他身体部位无关。

C. 认知过程中,人们会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D. 认知过程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8、关于情绪的表述,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多选)A. 情绪是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与人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B. 情绪只能通过面部表情、言语和动作来表达。

C. 情绪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D. 情绪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和判断决策。

9、以下哪些说法正确描述了大脑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多选)A. 大脑主要由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组成。

B. 左脑主要负责语言、逻辑和分析等功能。

C. 右脑主要负责空间感知、艺术感知等功能。

D. 大脑的基本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其中灰质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控制。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8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8(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属于的测验类型是(分数:2.00)A.学绩测验√B.能力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人格测验解析:解析:学绩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

它的特点是,经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学绩测验的分数就高,没有经过训练,其测值应该几乎为零。

科举考试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古代经典典籍的掌握,属于学绩测验。

因此,本题选A。

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编制于(分数:2.00)A.1895年B.1905年√C.1908年D.1911年解析:解析: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是比纳和西蒙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于1905年编制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该量表分别于1908年和1911年作了修订。

因此本题选B。

4.关于中国比内测验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以进行团体施测B.智商类型是比率智商C.测验题目随机排列D.适用于2~18岁√解析:解析:1924年陆志韦在1916年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发表第二次修订本,1978年吴天敏主持第三次修订,1982年完成《中国比内测验》。

该测验共51题,由易到难排列,每题代表4个月的心理年龄,这样从2—18岁,每个年龄段有3道题。

但最后智力评定的指标并非智龄(比率智商),而是离差智商,这与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不同。

中国比内测验必须个别施测。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6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6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6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用于统计不同性别的学生人数的是A.直方图B.条形图C.圆形图D.散点图正确答案:B解析:性别是称名变量,统计不同性别的学生人数得到的是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故选择条形图。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已知某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为68.6,中数为65.3,其众数为A.58.7B.57.8C.59D.61正确答案:A解析:平均数和中数不相等,可推测该分布为偏态分布;它们三者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经验关系:Mo=3Md一2M,代入计算得众数等于58.7。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某次考试的标准差为4.3分,评委老师认为此次考试题目难度不大,所以给每位应试者又增加了10分,加分之后的标准差为( )分。

A.6.3B.0.43C.2.15D.4.3正确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标准差的性质,故选D。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有10名学生参加视反应时和听反应时的两项测试,经过数据的整理得到∑D2=45,这两项能力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是A.0.73B.0.54C.0.65D.0.27正确答案:A解析:由rS=1-×∑D2可得到。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5.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样本n=5时,t分布的方差小于1B.t分布和正态分布在相同标准差下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一致C.t分布取值均为正值D.t分布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正确答案:A解析:t分布方差大于1,随n—1的增大而方差渐趋近于1;t分布并没有与标准差相对应的固定的数量关系;t值取值为负无穷到正无穷;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6.抽取正态总体中容量为n的样本,当n>30时,样本方差和标准差的分布可以看作A.分布B.t分布C.正态分布D.二项分布正确答案:C解析:来自正态总体的n>30的样本方差以及标准差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1(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正、负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分数:2.00)A.68.26%B.95.00%C.95.44%√D.99.72%解析:解析: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查正态分布表,可知正、负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68.26%;正、负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44%;正、负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2%。

正、负1.96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95%。

正、负2.58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99%。

这些数字需要考生熟记。

因此本题选Co3.某智力测验的智商分数转化公式是IQ=100+15Z。

10 000人参加了测验,测验分数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智商145以上的人占参加测验的人员的比例是(分数:2.00)A.0.14%√B.0.28%C.2.46%D.5.56%解析:解析:智商分数是145的话,Z分数为3。

正、负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2%。

那么智商高于145的人占总人数的0.14%。

另外的0.14%的人智商低于70。

因此本题选A。

4.某研究者抛投硬币10 000次,有5 042次正面在上,在另外的5 000次抛投中,有2 496次正面在上,此时研究者将0.50作为硬币正面在上的概率的估计值,这里的0.50属于(分数:2.00)A.先验概率B.古典概率C.真实概率D.后验概率√解析:解析:概率因寻求的方法不同有两种定义,分别是后验概率和先验概率。

以随机事件A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稳定频率值作为随机事件A概率的估计值,这样寻得的概率称为后验概率或统计概率。

先验概率是指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限且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时直接计算出来的概率,也称古典概率。

例如,抛投硬币有两种结果,正面在上和正面在下,两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此时计算出来的正面在上的先验概率是0.50。

试验次数越多,后验概率越接近先验概率。

因此本题选D。

5.一枚硬币掷三次,出现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是(分数:2.00)A.0.25B.0.375 √C.0.50D.0.625解析:解析:一枚硬币掷三次,有八种情况,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反正,反正反,反反反。

根据概率乘法规则计算,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1/2×1/2×1/2=1/8。

再根据加法法则,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为3/8。

因此,本题选B。

6.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标准正态分布的横轴是标准分数√B.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96标准差处C.标准正态分布中,y的最大值是1D.标准正态分布通常写作N(1,1)正态分布解析:解析:当正态分布以标准分布记分时,正态分布就被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通常写作N(0,1)正态分布,其横轴为标准差,纵轴为概率密度,最大值为0.398 9。

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延伸时,在正负1个标准差之内,既向下又向内弯;从正负1个标准差开始,既向下又向外弯。

因此本题选A。

7.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正误题组成,每题1分。

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分数:2.00)A.59题B.60题C.62题√D.63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二项分布的应用。

此题n=100,p=0.5,q=0.5,p=g,np=20>5,故此二项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这时二项分布的X变量(即成功的次数)具有如下性质,μ=np,σ,经过计算本题中μ=50,σ=5。

也就是说,如果考生随机猜测作答,答对的平均题数是50,标准差为5。

据正态分布概率,当Z=2.33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9%(注意这是单侧检验),如果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x=μ+2.330σ=50+2.33×5=61.65。

如果本题要求的95%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可能性,那么当Z=1.645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5%(单侧检验),那么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μ+1.645σ=58.22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下列关于F分布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负偏态分布√B.随着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簇曲线C.F总为正值D.分母和分子的自由度越大,F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解析:解析:F分布形态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不同而不同,随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的增加而渐趋正态分布。

F总为正值,因为F为两个方差的比率。

因此本题选A。

9.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未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分数:2.00)A.χ2分布B.t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解析:解析: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已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总体分布非正态,方差已知,当样本足够大时(n>30),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渐近正态分布。

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未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分布。

总体分布非正态,方差未知,当样本足够大时(n>30),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近似t分布。

因此本题选B。

10.某研究者欲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平均每个家庭每月给孩子买玩具的花费,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结果,总体标准差约为30元,要使本次调查的误差不超过5元,且具有95%的可信程度,则至少需调查的家庭数为(分数:2.00)A.120B.140 √C.150D.160解析:解析:因为该研究是对北京市的家庭进行调查,因此样本容量较大,而该研究的目的是进行参数估计(调查家庭在购买玩具上的月投入),因此可用下面公式进行计算:,其中Z α/2 =1.96(95%的置信区间),σ=30,d=5 计算的结果是138.3。

因此本题选B。

11.在抽样时,将要抽取的对象进行编号排序,然后每隔若干个抽取一个,这种方法是(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两阶段随机抽样解析:解析:一般所说的随机抽样,就是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独立的、等概率的被抽取的可能。

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法。

系统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首先将个体编号排序,之后每隔若干号抽取一个。

分层随机抽样简称分层抽样,具体做法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

两阶段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容量很大的情况,一般而言,首先将总体分成M个部分(如全国有若干个省),在这些部分中选取m个作为第一阶段样本(如选取6个省作为代表),然后在m个样本中抽取个体作为第二阶段的样本(在6个省中抽取样本)。

因此本题选B。

12.用统计量估计参数时,当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与参数的差值的平均数是0时,说明该统计量具有(分数:2.00)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解析:解析:用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一定会有误差,不可能恰恰相同。

因此,好的估计量应该是一个无偏估计量,即用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偏差的平均数为0。

因此本题选A。

13.当一个统计量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时,其方差越小越好,这种估计量的特性是(分数:2.00)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解析:解析:当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的参数不止一个时,无偏估计变异小者有效性高,变异大者有效性低,即方差越小越好。

因此本题选B。

14.充分性最高的总体平均数的估计量是(分数:2.00)A.样本平均数√B.样本众数C.样本中位数D.样本平均差解析:解析:样本统计量的充分性指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统计量是否充分地反映了全部n个数据所反映总体的信息。

样本平均数的充分性高,因为样本平均数能够反映所有数据所代表的总体信息。

因此本题选A。

15.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是(分数:2.00)A.置信界限B.置信区间√C.置信水平D.显著性水平解析:解析:区间估计是指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这一区间范围就是置信区间,或称为置信间距。

置信区间的上下两端点值称为置信界限。

显著性水平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符号α表示,有时也称为意义阶段、信任系数等。

1—α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也就是可靠程度。

因此本题选B。

16.在样本容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区间估计时(分数:2.00)A.要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就要增加估计的范围√B.要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就要减少估计的范围C.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与估计的范围无关D.成功估计的概率是无法增加的解析:解析: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成功估计的概率和估计的范围是一对矛盾。

如果想使估计正确的概率加大,势必要将置信区间加长。

因此本题选A。

17.区间估计所依据的原理是(分数:2.00)A.样本分布理论√B.抽样原理C.小概率原理D.真分数理论解析:解析:区间估计的原理是样本分布理论。

在计算区间估计值,解释估计的正确概率时,依据的是该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及样本分布的标准误。

因此本题选A。

18.已知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为100。

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16的样本,样本平均数为60,那么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分数:2.00)A.[50.10,69.90]B.[53.55,66.45] √C.[56.08,63.92]D.[55.10,64.90]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

当总体方差已知时,若总体分布为正态,或者总体分布为非正态,但样本容量超过30将本题中各项数据代入,则求得置信区间为[53.55,66.45]。

因此本题选B。

19.已知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未知。

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65的样本,样本平均数为60,样本方差为100,那么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分数:2.00)A.[56.775,63.225] √B.[53.550,66.450]C.[56.080,63.920]D.[57.550,62.450]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

当总体方差未知时,若总体分布为正态,或者总体分布为非正态,但样本容量超过30,置信区间的公式是:因为总体方差未知,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标准误:当n>30时,t分布渐近正态分布,在不查表的情况下也可用Z α/2代替t α/2作近似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