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二)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PPT教学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PPT教学课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 国每月消耗26亿双一次 性筷子。
活动一:
20(下)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00 18(秒) 90 900 9000 90000 90000000
90000000÷60=1500000(分) 1500000 ÷60=25000(时)
25000 ÷24≈ 1042(天)
1042÷365≈ 2.9(天)
上海明珠电视塔的 高度为468米,一亿 枚硬币叠起来的高 度会有它高吗?
有的话有几个上海 明珠电视塔的高度?
活动一:
20(枚) 100 1000 10000 100000000
35(毫米1) 75 1750 17500 175000000 175000米
上海明珠电视塔的 高度为468米,一亿 枚硬币叠起来的高 度会有它高吗?有 的话有几个上海明 珠电视塔的高度.
上表中_米__数___和_时__间___是两种相关联的量,_米___数___随着 时间 的变
化而变化的, 每小时加工米数 —定,时间和米数是 成正比例 的量。
课堂练习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 (1)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是,宽和面积的比值一定。
(2)总不是路,程它一们定的,比已值不经一行定了,的是路和程一定和。剩下的路程。
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
=k(一定)
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
课后习题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成正比例的在括号
里画“√”。
(1)每天的用煤量一定,用煤的天数和用煤的总量。 ( √)
(2)圆的直径和周长。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这个比值表示圆珠笔的单价
5. 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一定,图像成一条直线
二、六(3)班买来红气球和黄气球共花去18元钱。红气球与 黄气球的单价相同,个数之比是4:5,你知道买红气球和黄气球 各花去多少钱吗?
三、右下图是甲、乙两车的行程情况,看图完成下面各题。 1. 甲车10分钟行(12)千米,乙车10分钟行( 8 )千米。 2. 甲车所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吗?乙车呢?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一、一种圆珠笔购买的支数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先在右图中 找出对应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2. 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圆珠笔的支数与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 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1 1
2 1
1
2
4. 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甲、乙两车所行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例
3.从图上看,哪辆车行驶得较快?
甲车
四、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 到达乙地还需要3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00千米ຫໍສະໝຸດ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3单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3单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班级
展示
2.自动笔的单价为1.6元,请完成下表。
数量(支)
2
3
4
5
6
7
8
总价(元)
3.2
4.8
6.4
1.买一支自动笔1.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买2支、3支、5支、6支、7支、8支各花多少钱?
2.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
写出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
3.买自动笔的总价和买自动笔的数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自主
检测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一袋面粉的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5)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2.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和边长呢?为什么?
4.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谁来说一说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在学生自主计算和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总结关系式,获得积极的学习经验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过程,既是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为认识正比例关系提供经验。分析归纳课例的共同点,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概况过程。
课题
认识正比例
课型
新授
课时
主备人
责任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
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显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人教版春季六年级 第八讲 比例(二) 基础版-教培星球

人教版春季六年级 第八讲 比例(二) 基础版-教培星球

第8讲比例(二)知识点: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3、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4、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5、比例尺的分数(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7、应用比例尺画图(1)写出图的名称、(2)确定比例尺;(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6)标出比例尺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相似图形)9、用比例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考点1:正反比例的辨别【典例1】(隆回县)a 与b 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是( ) A .ab =c (一定)B .a ×c =b (一定)C .a ×b =c (一定)【典例2】(西安模拟)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周长( ) 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典例3】(浦城县)在如表中,如果x 和y 成正比例,那么空格处应填 ;如果x 和y 成反比例,那么空格处应填 . x 6 y1224考点2: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变大)【典例1】(雁塔区期中)把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为 厘米,宽为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典例2】(涡阳县)画一画,在方格图里把三角形按3:1进行放大.【典例3】(茶陵县)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0cm ,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km .【典例4】(江北区)王阿姨买了一辆电瓶车,七五折优惠付了1500元.这辆车比原来便宜了多少钱?先在线段图上补上缺少的信息和问题,再列式计算.【典例5】(海安市)甲、乙两地相距2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在这幅图上量得乙、丙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则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邵阳模拟)两个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A .和B .差C .积D .比值2.(云梦县)表示x 和y 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 A .x +y =10B .x ﹣y =10C .y =10x3.(天津模拟)下列等式中,a 与b (a 、b 均不为0)成反比例的是( ) A .2a =5bB .a ×7=b2C .a ×b3=14.(亳州)表格中,若x 和y 成正比例,则k 的值为( )x 2 k y 812A .1.5B .3C .65.(天津模拟)a 和b 成反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 A .5a =4bB .a5=b4C .5a =4bD .5a =b +46.(广东期末)把一个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的比是( ) A .3:1 B .9:1C .1:3D .1:97.(蕲春县)把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A .1:4000000B .1:8000000C .1:120000008.(蓬溪县)如图,长方形是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则x =( )A .10B .12C .14D .169.(临朐县)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个数值比例尺B .说明要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000倍后,再画在图纸上C.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11000000D.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00000米10.(广州)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把它按10:1的比放大.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是()A.1000cm2B.2000cm2C.10000cm211.(连江县)把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按2:1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36平方厘米B.18平方厘米C.9平方厘米D.6平方厘米12.(长沙)把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后,得到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成正比例的量(优质课课件)

成正比例的量(优质课课件)

总价) ( =( 单价 )(一定) (数量) 所以(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
例的量。
我的收获
实验结果如何用图像表示
高度/cm 体积/cm 3 底面积/c㎡ 2 50 25 4 6 8 10 12
100 150 200 250 300 25
25
25
25
25
体积/cm
3
300
250 200 150 100 50
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回想一下:
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1.通过计算比较,理解反比例的 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 是成反比例。 2.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 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 例,并说明理由。 1、如果3x=8y,那么y与x成正比例。 2、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 积和地砖块数。 3、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圆锥的体积和高。 4、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5、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与缺勤人数成反比例( × × ∨ (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如果X=7Y,X和Y成正比例
三、填空:
1、如果x和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y=3x, 那么y和x成(正 )比例。
2、x÷12=y(x≠0),那么x与y成( )比例。 正 3、当a+b=5,那么a与b( )比例。 不成
随变化的量,而且比值是一定的,所以排 球的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我的收获
判定方法:
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主
要是看它们的商是不是一定的。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 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成正比例的量》比例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成正比例的量》比例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速度
(一定)
例题
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的变化的?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例题
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表中有时间和生产量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求出 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70
=70
=70
……
比值相等
做一做
长沙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根据表回答问题
(3)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这个比值的意义是每天生产的吨数(或生产效率)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 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2.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
07 课堂小结
BY YUSHEN
SIXTH GRADE MATHEMATICS

(一定)
例题
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每袋面粉的重量有下面的关系:
总重量
袋数

每袋面粉的重量
已知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就是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做一做
长沙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根据表回答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B)(教师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B)(教师版)

4.2.1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B)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式( )。

【答案】等于yx=k(一定)【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

2.已知:A×34=B×13,A与B成_____比例,A∶B=_____∶_____。

【答案】正49【解析】【分析】(1)要判定A与B成什么比例关系,必须根据式子,进行推导,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一定的量,然后看那两个变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定成什么比例关系;(2)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式A×34=B×13改写成一个外项是A,一个内项是B的比例,则和A相乘的数34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和B相乘的数13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

【详解】(1)因为A×34=B×13,所以A:B=13∶34=49(一定),是A和B对应的比值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A和B成正比例;(2)如果A×34=B×13,那么A:B=13∶34=4∶9【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也考查了比例性质的逆运用。

3.正方形周长C=4a,所以,正方形的和成正比例。

【答案】周长边长【解析】【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详解】因为:C =4a,那么C a =4,则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点睛】此题关键就看哪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

4.如果要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成正比例,必须使( )一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课件、直尺、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正比例图像。

(1)出示教材第58页例2的方格图。

提问:表中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多少千米?
(2)出示例1的表格。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

①指导学生描点。

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1小时行80千米”的这个点,并请学生上黑板指一
指。

引导:表示1小时的竖线与表示80千米的横线相交的点,就表示“1小时行80千米”。

让学生在方格纸中找一找代表其它几组数据的点,并指名板演。

②连线。

让学生连接图中各点,说说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发现图中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的图像。

从直线上的每个点中,我们既能知道汽车行驶的时间,又能知道行驶的路程。

这两个量紧密联系,对应的时间和路程用同一个点,点不同,时间和路程也都发生变化,但是它们的比值却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就说它是正比例图像。

2.正比例图像的应用。

问题一: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数字在2和3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同学们首先要看准,从这点作横轴的垂线,看这条线与图像交于哪一点,再由这一点向纵轴画垂线,看一看这条垂线与纵轴的交点。

这点表示的千米数就是汽车2.5小时行驶的路程。

学生动手画一画,找一找。

问题二: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结:我们在根据图像判断时,必须找准对应的点,通过画纵轴或者横轴
的垂线的方法找准点,读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第4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3. 练习十第5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题中表示的是哪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学生独立绘制
表格,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总结: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时也可以通过图像来判断。

根据图像判断数量时可以作对应点的垂线,以减少误差,让估计更准确。

五、课堂作业:基础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