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件-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课件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比喻
比喻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 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好处是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 特点。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小练笔
发挥想象,写一写,一阵风吹来,“所有的 绿”中的小草、柳条会怎么样?
一阵风吹来,小草摇着脑袋,一起弯下 腰,向风爷爷行礼呢;柳枝扭动细长的枝条, 跳起优美的舞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春风是春的使 者,温暖的春风不 但吹绿了自然,而 且吹到了作者的心 中,所以让作者觉 得所有的“绿”都 飘动了起来。
绿的形态
诗人对绿的喜爱与赞美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比喻
舞蹈教练
一阵风
——宗璞 《西湖漫记》
宗璞用重复的手法将绿的特点写得非常 生动优美、富有生气,通过对树木和小径的 描写,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绿”的气势。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结构梳理 到处是绿
绿的丰富 绿 绿的宽广
绿的密集 绿的形态
总写 分写
绿色是 希望, 是生命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主题概括
《绿》通过描写一幅 绿色的画 面,表达了作者对“ 绿 ”的喜爱, 和赞美 之情。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绿》是诗人( A.朱自清 B.艾青 C.叶圣陶
B )写的一首小诗。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二、好朋友,手拉手。
绿色的 绿得 静静地
交叉
墨水瓶
发黑
字词听写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字词,并且对课 文内容有了初步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细 细品读诗歌,感受诗人描写的“绿”有怎 样的内涵。
精品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套课件

课堂作业
1.下列红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2.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字词乐园 绣 潇绽朦胧晖徜 徉 桦涂茸穗寂霞 抹
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字词乐园
“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 “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 点 点 撇 竖。
“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 “霞”上窄下宽 ,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下面注 意书写笔顺:横折 横 竖 横 横 横折 横 横撇 捺。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 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 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 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 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 “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 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 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 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字词乐园
读出韵味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 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 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 的节奏。
读出韵味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 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板书设计
繁星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风雨: 狂风暴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三首-繁星》教学课件

背月诵明的古园中诗
观月察明的蚂园中蚁
窃月窃明的私园中语
品读文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表达 对母亲的怀念,歌颂了伟 大的母爱。
品读文意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压“ɑnɡ”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句解:要读出思念之情,“哪一次”“思 潮”“没有”要重读,句末语调轻扬,读出 强烈的排比、反问语气。
品读文意
思考:诗人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月明月明的的园园中 中 藤萝月明的的园叶中 下 母亲月明的的园膝中 上
品读文意
月明的园中
品读文意
藤萝的叶下
品读文意
母亲的膝上
品读文意
思考:这几个场景是诗人现在经历的吗? 不是,是诗人儿时的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回忆。
品读文意
如果是你,你会在这几个场景和母亲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品读文意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体弱多病,每次生病时,她 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枪林弹雨,百姓流离,11岁 的冰心害怕地呼唤,母亲啊……
1921年,历经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第一本诗集《 繁星》,把对母亲的感想写在这首诗里,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识记音形
识记音形
识记音形
识记音形
识记音形
识记音形
识记音形
识记音形
识记音形
加一加 换一换
—+火=灭 身+朵=躲 氵+寿=涛
慢漫
识记词义
藤萝
茂密的藤萝蓊蓊郁郁地爬满了藏书楼的西侧。
膝盖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轻叩诗歌大门》优质课件

我想写空中的云朵,因为云朵奇形怪状、 变化多端,十分有趣。
我想写草地的绿,因为绿色能给人带来 美的遐想。
我想写 为
,因 。
怎样把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1.展开合理的联想。
联想
把事情写得很生动
2.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
ang
音韵和美
富有节奏感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突出了白桦的高洁
如何表达真挚的情感?
冰心的《繁星(一三一)》是以大海为 主题的,我们还可以写自然界中的其他景 物,如太阳、月亮、星辰等;或者写自然 现象,如雨、雪、云等。
《白桦》是以桦树作为写作对象,我们 也可以写柳树、丁香花、四叶草等树木或 花草,这些都是植物。由此展开联想,我 们还可以写猫、狗、鱼等动物。
除此之外,诗歌还可以写某个人物,如 父亲、老师、军人等,赞美他们的品质; 或者写某个事件,如离别、旅游等。
拟人修辞 小作者把 蓝天、大 地、海洋 当作人来 写,形象 地写出了 它们胸怀 宽广的特 点。
我也有妈妈, 但妈妈的怀抱并不像 蓝天、大地、海洋那样辽阔无边。 妈妈的怀抱很小,很小, 只能容下我, 因为 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
巧用对比 结尾运用对 比的修辞手 法,妈妈的 爱与上文事 物的爱形成 对比,突出 了母爱的无 私。
名师 点评
这首诗歌的前三个小节都运用了设问句, 构成小节之间的排比。小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 将蓝天、大地、海洋拟人化,由蓝天、大地、 海洋的浩瀚延伸到鸟妈妈、草妈妈、鱼妈妈宽 广的胸怀,给自己的儿女无尽的爱。结尾很自 然地过渡到“我”的妈妈怀抱很小,却容下了 对“我”全部的爱,点明了诗歌主题。
思维导图
情感 慈母情、师生情、同学情、友情……
轻 自然景物 大海、太阳、月亮、星辰、山、湖……
我想写草地的绿,因为绿色能给人带来 美的遐想。
我想写 为
,因 。
怎样把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1.展开合理的联想。
联想
把事情写得很生动
2.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
ang
音韵和美
富有节奏感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突出了白桦的高洁
如何表达真挚的情感?
冰心的《繁星(一三一)》是以大海为 主题的,我们还可以写自然界中的其他景 物,如太阳、月亮、星辰等;或者写自然 现象,如雨、雪、云等。
《白桦》是以桦树作为写作对象,我们 也可以写柳树、丁香花、四叶草等树木或 花草,这些都是植物。由此展开联想,我 们还可以写猫、狗、鱼等动物。
除此之外,诗歌还可以写某个人物,如 父亲、老师、军人等,赞美他们的品质; 或者写某个事件,如离别、旅游等。
拟人修辞 小作者把 蓝天、大 地、海洋 当作人来 写,形象 地写出了 它们胸怀 宽广的特 点。
我也有妈妈, 但妈妈的怀抱并不像 蓝天、大地、海洋那样辽阔无边。 妈妈的怀抱很小,很小, 只能容下我, 因为 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
巧用对比 结尾运用对 比的修辞手 法,妈妈的 爱与上文事 物的爱形成 对比,突出 了母爱的无 私。
名师 点评
这首诗歌的前三个小节都运用了设问句, 构成小节之间的排比。小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 将蓝天、大地、海洋拟人化,由蓝天、大地、 海洋的浩瀚延伸到鸟妈妈、草妈妈、鱼妈妈宽 广的胸怀,给自己的儿女无尽的爱。结尾很自 然地过渡到“我”的妈妈怀抱很小,却容下了 对“我”全部的爱,点明了诗歌主题。
思维导图
情感 慈母情、师生情、同学情、友情……
轻 自然景物 大海、太阳、月亮、星辰、山、湖……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优质课件ppt

部编பைடு நூலகம்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三、鉴赏感情。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四、鉴赏手法。 1.修辞手法 2.表现手法 3.篇章结构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 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继五上《遨游汉字王国》、五下《走进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综合学习。 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 个板块都以“活动建议”导入。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第二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自己动手写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合作编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虽然是“建议”,但这“建议”也提示了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学习目标等信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 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 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 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继五上《遨游汉字王国》、五下《走进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综合学习。 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 个板块都以“活动建议”导入。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第二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自己动手写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合作编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虽然是“建议”,但这“建议”也提示了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学习目标等信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件第三单元课件

●你怎样理解“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 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
这句话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 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 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 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哪些景物?
(3)这几小节从 颜色和特点 、 绿的所在、
聚集和重叠的样子
、三个方面介绍了绿。
六、课文练习。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本单元都是现代诗,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现代诗 的特点 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 。 (2)《繁星》(一三一)表达了 作者想念家乡 。的思 想感情。 (3)《天晴了的时候》作者依次描写了 雨后的小路 、
了一身雪花。(《白桦》)
对比写法的句子 1.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
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
象征写法的句子
1.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
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白桦》)
本单元知识点
●本单元学习的作家冰心的《繁星》中的三首小诗的
主题是什么?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日积月累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 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 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华兹华斯
嫩绿 教练 消杀 漫灭
《繁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三单元绿(完美版)PPT

4.自主读第四节,归纳内容。
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5.学习第五小节。 ⑴概括第五节的诗意。 绿色在风中飘动。
⑵说一说文中“绿”指的仅仅是颜色吗?为何所有的“绿”都会 按着节拍飘动?
不单指颜色,文中的“绿”是生命的颜色,生命的
象征。因为生命是有意识的,当他觉醒以后,就能
够响应号召,跟随节拍团结起来。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勃勃生机,充满绿色的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叉 鱼
睡觉
chā: 叉鱼 叉子
叉
chá: 叉住路口 chǎ: 叉着腿
chà:劈叉 分叉
分 叉
词语理解
出奇:特别;不平常。 造句:当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屋子里出奇的安 静。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造句:秋天到了,树叶飘落在地上,重叠到一起。 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造句:一阵狂风吹来,平静的海面突然翻起了巨 浪。 飘动:(随着风等)摆动;飘。 造句:广场上飘动的彩色气球特别引人注目。
运用示例: 爱心是一滴水,能滋润人的心灵;爱心是
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的道路;爱心是一首动听 的歌谣,使生活充满乐趣。
拓展延伸 2.形近字组词 (3)故官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秘密——公开 沮丧——高兴 精美——粗陋 宏大——微小
1.形容景物充满生机的四字词语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 曹植”(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拟人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整体感知
1.学习诗的第1节。 谈谈第一节的诗意。
写眼前铺满绿色,绿色很多。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每课精品复习课件(课文要点)部编版

问题解答
4.繁 星(七一)“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 这些事应该指儿时与母亲相处的旧事。
问题解答
5.繁 星(七一)这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 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 安静地趴 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表达了作者对童 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问题解答
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 感受?
让我想起了与母亲相处时的情景,我依偎在母亲身边,诉说心 事,给人温暖安逸的感觉。
问题解答
2.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赞颂。
问题解答
3.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风雨”是大自然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是诗人遇 到的困难和挫折。
bào(曝光) yùn(日晕) jiàn(间隔) zhòng(中奖)
形近字
涛(波涛) 膝(膝盖) 萝(萝卜) 躯(身躯) 漫(浪漫) 筹(筹备) 漆(油漆) 罗(罗列) 躲(躲避) 慢(缓慢)
听写词语
繁星 藤萝 波涛
近义词 回忆——记忆 思潮——思绪 漫灭——磨灭
反义词 明——暗 来——去 漫灭——长存
词语意思
藤萝:紫藤的通称。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 漫灭了。 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 感慨万千。 波涛:大波浪。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清响:清脆的响声。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词语搭配
(漫灭)的回忆 (波涛)的清响 (猛烈)的风雨 (忧愁)的思绪 (璀璨)的繁星 (安静)的夜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以歌颂母
爱、童年和自然为主。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
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
赞》,小说集《超人》等。
初
读
课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思考:
文 这三首短诗分别描绘了哪些事物?
《繁星》(七一) 园中、叶下、膝上 《繁星》(一三一) 星、花、波涛 《繁星》(一五九) 鸟巢、母亲的怀抱
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对大海的热爱。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比 作
心中的风雨来了,
比 作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想象奇妙,生动贴切。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心中的风雨” 指什么? 烦恼、忧愁、苦痛。
《繁星》(一五九)第一句是深情的呼 唤,读得稍慢一点儿。“风雨”读得稍重, “你的怀里”语速渐慢,语气轻柔,表现出 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背诵指导: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熟读 成诵。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这几句诗令我不由得联想 到与妈妈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我牵着妈 妈的手在月光下散步,趴在妈妈的膝盖上 听她讲故事,抱着妈妈的腿撒娇……这些 情景多么甜蜜,多么令人难忘啊!
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 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第2首诗中,诗人由大海 联想到星光和花香,以此来衬托、强调大 海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大海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 大海、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Hale Waihona Puke 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参考答案:“天上的风雨来了”一句
韵脚
大海啊!
联
哪一颗星没有光? 夜空熠熠生辉
想
哪一朵花没有香? 花香沁人心脾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令人陶醉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短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排比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反问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使感情显得格外强烈、深沉。
反问句比起陈述句来,感情的抒发无疑 要有力得多。而排比、反问两种修辞手法的 综合运用,更增强了感情的力度。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对母亲的深情。
这首短诗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月明的园中,
排比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
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抒发了诗人对
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对诗人来说,这些
情景是值得回味一生的。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A.星光
B.月光
C.花香
D.风雨
三、词语积累。 【描写母爱的词语】
含辛茹苦 画荻教子 孟母三迁 断杼择邻 舐犊情深 寸草春晖
课
后
习 题 参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 课文。
考
朗读指导:《繁星》(七一)应该
答 用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表现出深
案 深的怀念之情。
《繁星》(一三一)要用舒缓的语速、 深情的语气。句末的“光”“香”“响”要 重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我牵着母亲的手,同她一起在月下散
步;坐在藤萝的叶下,和她一起乘凉;趴
在母亲的膝头,听她讲故事……
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对母亲的怀念。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ɡuānɡ
哪一颗星没有光? xiānɡ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xiǎnɡ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件全套
9 短诗三首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新
课
导
入
绮丽的大自然,融合诗人细腻的情感
与优美的文字,成就了诗歌这种独具魅力
的文学体裁。让我们跟随冰心奶奶,一同
领略诗歌的韵味。
作
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
简 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女作家、
介 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其
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学习了这三首短诗,你了解了现代诗的哪些 特点? 1.分行排列。不按自然段,而是分行来写, 且没有按整齐的格式排列。 2.格式自由。没有字数和句数的限制。 3.节奏感强。富有鲜明的节奏感,朗朗上口。 4.不拘泥韵律。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结构梳理
园中
《繁星》(七一)——回忆 叶下 怀念母亲
短 诗
膝上 星—光
热爱
三 首
《繁星》(一三一) 花—香 我的思潮—大海波涛
自然
《繁星》(一五九) 鸟巢
依恋
母亲的怀抱 母亲
主
旨
概
括
这三首小诗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创
设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分别表达了
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对大海的热爱和对母
亲怀抱的依恋。
拓
展
延
动画欣赏:《画荻教子》
伸
随
堂 练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指紫藤,一种藤本植物,花多
为紫色。 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清响:清脆的响声。
再 读 课 文 反复朗读这三首短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从每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繁星》(七一) 这些事—— 幼时与母亲在一起的旧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强调印象十分深刻。
中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心 中的风雨来了”一句中的“风雨”指的是 心中的烦恼、忧愁和苦痛。
习
繁(繁星)
漫(弥漫)
灭(消灭)
萝(藤萝)
膝(膝盖)
涛(波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
九)表达了作者( B ),《繁星》 (一三一)则表达了作者( A )。
A.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B.对母爱的歌颂
2.《繁星(一三一)》中,诗人以( A )和
( C )来衬托大海对自己的巨大影响。
对孩子来说,母亲的怀抱是最安全的, “心中的风雨”来临,孩子便会躲进母亲 的怀抱里,就像鸟儿躲进鸟巢里一样。
鸟儿的“巢”和母亲的爱有什么关系?
诗人选取了“巢”这样一个意象,用 比兴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鸟儿,将母亲的 怀抱比作安全的“巢”。这是对母爱的深 情赞颂,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字 词 学
习 繁星 膝上
我会读
màn 漫灭
tāo 波涛
藤萝 躲避
倦鸟归巢
漫
涛
上下结构
繁
我会写
漫灭
左右结构
藤
萝膝涛躲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繁 fán
结构:上下 部首:糸 书写指导:“ ”下不出头,“攵”撇收
捺伸。
躲 duǒ
结构:左右 部首:身 书写指导:左部第七笔撇不穿过横折钩;
“朵”的横稍长。
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