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333教育综合
温州大学2018年333教育综合

习题加解析: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狭义的教育2.人的社会发展3.课程标准4.学校管理5.流体智力6.认知学徒制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论孔子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2.夸美纽斯的感觉实在论教育思想及评价。
3.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4.回复基础运动及其历史影响。
三、分析论述题(1-3为论述题,4为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2.论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
3.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结合中小学实际谈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4.材料:一次课堂上,我发现一位女生在座位上偷照镜子。
于是,快速轻步地走上前,一把缴过镜子,朝讲台上一丢,口里讽刺道:“不要照了,够漂亮的了!”话音未落,小圆镜“啪”地一下,从讲台上摔到了地上,破了。
“……老师,难道您认为摔破的仅仅是一面镜子?不,您摔破的是一位同学的心,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女同学的心;您的那句话,刺伤了一个爱美的灵魂……是的,这是一件小事,可是,老师可曾想过,这件小事造成的裂痕,以后能愈合得完好如初吗,……”放学后,我办公桌上平平整整地放着这么一封批评信。
请用德育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第 1 页,共 1 页一、名词解释1.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层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和个性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主要指学校教育。
2.人的社会发展(1)内涵:人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
人的社会发展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以便适应社会,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2)个体的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3.课程标准(1)内涵:课程标准是国家依据课程计划、教育目的的要求,每门课程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指导性文件。
2018 年湖南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真题

2018 年湖南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恩物
2、实科中学
3、教学做合一
4、学在官府
5、功能固着
6、概念同化
二、简答题
1、《中庸》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
2、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
3、梁漱溟的乡农学校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
4、1870 年美国《初等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1、什么是教师领导影响力,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告状行为
2、家庭教育是什么,你认为什么是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
四、案例题
1、他们观点似乎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激烈争论,你认为什么是教育公平?北京教委为什么会这么做?你赞同这些措施吗?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对教学的启示。
2018年首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8年首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整理:凯程考研教研室
一、名词解释
1.学习
2.教育要素
3.无关变量
二、简答
1.简述皮亚杰的认识阶段论
2.简述观察法的特征
三、论述题
1.结合一个具体案例,阐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2.论述同辈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开放性试题
3.根据当代中学生发现的特征,假如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教育中学生?开放性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为两段
(1)Alpha go做高数题,与高考状元水平接近
(2)人工智能可以教学,讲题的时候可以一步步演算出结果
问题:开放性试题
1.有网友评论:既然人工智能都能做高数题了,那么中小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学习语数英等学科了
请对以上评论进行评价,并分析开放性试题
2.有网友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教师工作
请对以上观点进行评价,并分析开放性试题。
广州大学2018年研究生考试333教育综合真题

广州大学2018年考研学前教育专硕初试真题自命题333教育综合(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非制度化教育
2.双轨教育
3.课堂教学设计
4.班级的非正式群体
5.全面发展教育
6.教师专业发展
二、简答题
1.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2.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3.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走向
4.简述教育个性化
三、论述题
1.教师备课上课依赖课件正反论述现象
2.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豫章书院事件
1.学校和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做法的错误之处
2.如何对待传统教育
3.对问题少年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案例二2节数学课
1.两堂课的异同以及当中的教育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 教育制度
2. 德育过程
3. 教学过程
4. 苏格拉底教学法
5. 京师同文馆
6. 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 简述班级上课制的优缺点
3.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 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2. 结合案例说明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 结合案例论述学习动机的本质及其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 评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理念。
2018 年宁波大学 333 教育综合真题

2018 年宁波大学 333 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非正式群体
2、昆西教学法
3、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和心理起源学说
4、京师同文馆
5、教师威信
6、福禄贝尔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70 分)
1、心理发展的差异
2、人格发展、身体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
3、朱子读书法
4、科举制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5、教师的社会地位
6、政治和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7、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学校教育为什么起主导作用?
三、论述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杜威的教育本质论及启示
2、师生关系的种类及其特点,并写出良好的关系加以叙述理由。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1.有教无类(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答】孔子对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是“有教无类”。
本意是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扩大了教育对象。
这有利于促进文化下移,推动百家争鸣。
2.全纳教育【答】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浪潮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
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3.隐性课程答〕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
它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
如学校的校风、办学理念、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校园环境等。
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若隐性课程被人意识到,并有意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就会变为显性课程。
4.终身教育思潮答】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
“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
终身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到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
终身教育是世界各个国家重视并努力实践的重要理念。
1.简述斯宾塞生活准备说。
【答】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并将评价知识价值的标准定义为对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作用,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
根据这个标准,斯宾塞确定了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从而反对古典主义不实用的知识和教育。
___考研333教育综合2018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___考研333教育综合2018年真题及参考答案1、广义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学校、亲友间、社会上所受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每个人的发展普遍受到广义教育的影响。
2、学校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它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
同时,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
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此外,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
3、广义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下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研究的传授经验的活动。
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传授经验的活动。
4、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信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
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稳定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删除品德不良部分,因为它不是一个名词解释)品德不良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道德规范,包括严重的道德过错和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