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分类说课稿
三角形分类数学教案设计

三角形分类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三角形分类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根据边长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2. 三角形的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 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引入三角形的定义。
2. 讲解新知:介绍三角形的分类,解释每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使用教具或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与实践: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判断给出的三角形属于哪种类型。
同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增强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 小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了解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他们对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理解程度。
3. 在小结与反馈环节,听取学生的分享,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五、教学资源:1. 三角形的图片和模型。
2. 练习题和作业纸。
六、教学建议: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动画等方式进行讲解。
3.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3.三角形分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三角形的高:通过实例讲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意义。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角形的分类说课稿等奖

角形的分类说课稿等奖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形的分类”。
一、说教材“角形的分类”是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三角形的认识,还能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按照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方法,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能准确判断一个三角形属于哪种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角形按照角的大小分类的方法,能够准确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教学难点是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三角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2、操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角的度数,在实践中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观察比较法:让学生观察各种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分类做好准备。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等,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三角形的物体?”学生自由发言后,我接着说:“这些三角形虽然形状各异,但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说课稿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和探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
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
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主要包括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三角形分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识别各类三角形。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分类的依据,会灵活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三角形分类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定义。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辨别给定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应用:(1)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三角形分类的应用于生活场景的题目。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课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课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课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3页至第84页及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意识、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1、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2、区别和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备件二合一软件、课件、实物展示台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不同三角形若干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1、师生谈话(课件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坐轮船到岛上旅游,课件出示:这艘船是由许多三角形组成的,,他们都有三个角和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就从这角和边两方面给三角形分类。
2、揭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一)任务一:按角或边给三角形分类(课件出示任务)1、观察三角形学具,讨论分类方案。
2、小组合作选一种进行分类,研究他们各自特点,并填写表格3、小组活动4、汇报交流(1)按角分①选一组同学汇报结果②学生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三角形分类,并逐个出示其特征介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对有争议三角形(如接近直角的角)用工具(三角尺或量角器)验证。
③用集合圈表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2)按边分①选一组同学汇报结果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三角形分类,并逐个出示其特征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③用集合圈表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二)任务二: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性自主学习84页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性①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②量一量、折一折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等边三角形三个角()利用素材库画等腰三角形,并进行顶角变化演示,认识与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分类》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三角形分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学会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学会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分类。
2. 自主探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3. 小组交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和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 》说课稿(精品、完美、好用)

《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三角形分类”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三角形的物体,低年级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本单元开始全面认识三角形,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学生早已接触,已经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以及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丰富感知,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来认识三角形按内角的情况的分类。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角的特点把三角形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可以用直观图表示三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并根据要求围成或画出相应的三角形。
2.使学生经历把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体会各类三角形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分类思想,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况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分类、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探究意识,感受数学的科学性,感受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分类与结果。
教学难点:把三角形按角正确分类。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景、积极引导、主动参与、激励评价。
学法:观察分析、探索思考、分组交流、独立反思。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下面三个角:锐角、直角和钝角。
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角的?2.导入。
提问:现在,谁会变魔术,能把这三个角变成三个三角形?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吧。
(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索分类1.检查预习导学。
2.探究三角形的分类(1)师:按三角形内角的情况,你们觉得可以把这些三角形分成几类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分类。
(2)交流汇报小结: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哪几类?什么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是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7页至2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依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我认为“三角形分类”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教学准备多媒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
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复习铺垫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
(课件出示)①叫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有边,角,顶点。
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揭示课题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板书:三角形分类)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探究新知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给每小组学生分一张彩色卡纸,让学生把附页上的三角形剪出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让学生选代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然后:①学生代表自评作品②学生互评③老师点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话动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按角分类的三角形按照教材顺序依次展示第一类锐角三角形,第二类直角三形,第三类钝角三角,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这三种三角形的特征。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按角分类的三角形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探究新知按边分类的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引入展示学生以边分类的彩色卡纸。
问:学们有什么新发现?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等边三角形的教学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等腰三角形都只是两条边相等吗?看不出可以拿尺子量一量。
学生归纳:(课件展示)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等腰三角形,并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实践。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巩固运用深化理解1、教材28页上的第一道练习题,请个别学生到视频展台做此题,2、游戏巩固老师左手拿一个三角形,右手拿一张卡纸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这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设计第一道练习题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联系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感到有些疲劳时,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小结大家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谈谈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发现的三角形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特征,不仅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四、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按角和边进行三角形分类的彩色卡纸作品。
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按下列规律印刷笑脸图案,第8幅图案有()个笑脸.A.8 B.32 C.362.古希腊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的数中是“完全数”的是()A.12 B.28 C.363.在72的后面添上%,原数就()。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大小不变 D.无法确定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梯形C.长方形D.正方形5.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10厘米,它的体积是()A.125.6平方厘米B.12.56平方厘米C.12.56立方厘米D.125.6立方厘米6.下图,这个梯形的面积是()cm2。
A.10B.25C.50D.1007.要统计东莞近五年降雨量的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不确定8.六(2)班有61名学生,他们中至少有( )个人的属相相同。
A.8 B.7 C.69.甲容器中有5%的盐水120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从乙中取出480克盐水,放入甲中混合成浓度为13%的盐水,乙容器中盐水浓度是()。
A.8% B.21% C.15% D.10%10.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一个标准篮球场面积的大约相当于( )的大小。
A.一块橡皮 B.一本数学书封面 C.一张课桌桌面二、填空题11.一个数是由1个万、6个百、8个一、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这个数写作______,读作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_____.12.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1=55°,∠2=80°,∠3=________°∠1=30°,∠2=60°,∠3=________°13.下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 cm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整个大正方形面积的,空白部分的面积是()cm2。
14.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9现将两个正方体并列放置.看得见的五个面上的数字如图所示,则看不见的七个面上的数的和等于_____.15.首饰的含金量用“12K,18K,21K,24K”表示.24K表示足金(含金量为100%),12K表示含金量为50%.18K表示含金量为(____),质量为80克的18K首饰中,金的质量为(____)克.16.________÷2= ×________=17.豆浆机A型每台500元,B型每台400元,A型比B型贵________ %,B型比A型便宜________%。
18.将三角形(如下图所示)绕4cm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19.长江流域面积是一百八十万七千平方千米,写作(_____)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平方千米.20.比16千米多20%是________千米。
三、判断题21.用10厘米、4厘米和3厘米的三根小棒首尾相连,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_____)22.箱子里放有4个红球和6个白球,若一次摸一个球,每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二。
(____)23.面积单位比周长单位大.______.24.3.2比2.8多0.4,也可以说3.2比2.8多40%。
(____)25.因为34=75%,所以34千克等于75%千克.(_______)四、作图题26.如下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11,3),点C的位置表示为(11,6),将三角形ABC绕点 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
(1)在正方形网格中画出新的三角形。
(2)用数对表示新的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的位置:( , ),( , )。
(3)如果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那么线段AB 由原来位置旋转到新位置所扫过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点B由原来的(11,3)旋转到新位置所经过的路线长()厘米。
五、解答题27.果园里种了一批果树,其中成活的有138棵,没有成活的有12棵.这批果树的成活率是百分之几?28.在我校举行争当“文明示范生”的活动中.六(1)班第一活动小组2名女生和3名男生共捡垃圾30次,2名女生捡的次数比3名男生捡的次数的2倍少3次,这组男生捡了多少次?29.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0米,深2米.(1)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2)挖成这个水池,需挖土多少立方米?(3)在水池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0.在算式中的合适的位置上添上小数点,使算式成立。
48×35=16.8 2394÷63=0.3831.下图中,三个圆的半径依次是1厘米、2厘米、3厘米,这些圆被平均分成了24等份。
图中所示的三个点中有一个是点p,它与点0的图上距离正好是1厘米。
(1)点P在点0的()偏( ) ( )0方向上。
(2)点M在点0的北偏东600方向1.5千米处,请在图中标出点M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