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人为土纲)
《土壤学》第八章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

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
四、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
(一)基本的成土作用 物理作用:团聚、迁移、富集、侵蚀、堆积、冻融、
干湿交替、膨胀、收缩、剥落 化学作用:水化、水解、溶解、黏粒矿物形成、氧
土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成一段,如
粘壤质厚层 黄土性 草甸 黑土
土种
土属 亚类 土类
三、土壤系统分类
十九世纪50年代美国G. D.Smith进行定量化土壤分类研究, 1960年推出。
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
特点:在发生学思想的基础上,把土壤发生学土层和土壤特 性给予了定量化,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依据 土壤属性归纳土壤类型。
经
风
沉
化
积
植物
释放
养分
土壤破碎物
土壤发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成土作用: • 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 • 原生矿物的分解 • 粘粒矿物的形成及物质的迁移
二、土壤剖面的发育
(一)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 的垂直切面。
(二)土壤发生层:母质经成土过程发生分异而形 成的土壤层次,简称土层 。
(三)土体构型 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的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 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按照一定
系统原则、指标体系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门别 类过程。
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分类制为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土壤诊断层及诊断特性为 主要依据)
联合国土壤图例单元(FAO/Unessco) 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
水稻土

2、南方水稻土:丘陵山区,地下水位深,主要为地表水型
水稻土。水分比较缺乏,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保证水源供 给。地下水位较高的水稻田,早春土温底,养分释放慢。同 时还原性物质较多,水稻往往生产不良。应注意开沟排水, 降低地下水位,或施用河泥垫高田面。冬季应冬耕晒埂,促 进物质转化。
4、脱盐基与复盐基
3、粘粒的积累和淋失 • 施肥和灌溉有利于土壤复盐基, 水稻土中粘粒补充的重要途 径是通过灌溉水和施用塘泥。 粘粒的淋失通过两个途径: 一个垂直淋失,即粘粒沿空 隙向下层移动。因此水稻土 下层粘粒较多。另一途径为 田面淋失,暴雨后如发生串 田径流,粘粒可从田间大量 流失。 淹水还原则可加速土壤中盐基 的淋失。复盐基过程在红壤、 黄壤砖红壤等酸性土壤改种水 稻后表现特别明显。这些的土 壤后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一般只 要20%。水耕熟化盐基饱和度大 大提高,一般在50%以上。
犁底层之下,是 受灌溉水湿润或 淋洗影响而形成 的层次(有时缺 失)。水分在此 层运动很快,土 埌颜色偏黄,干 时呈大块状,棱 柱状结构。垂直 裂缝明显。
4、潴育层 (W) :(淀积层或 氧化还原层)沉 积有大量的锈斑、 锈纹、铁锰、结 核、粘粒含量也 高,长期的干湿 交替,形成开裂、 巨型的棱柱状
成土条件
• 1、人类生产活动 种稻时期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及轮作 施肥使土壤的肥力、土体中物质转移都有一定特征。 • 2.水稻本身作用 水稻土耕层淹水后长期处于还原状态,以嫌气 微生物活动占优势。耕层的作物处于还原状态,但水稻根系具有 特殊的泌氧能力,使根际周围有氧化区域,耕层根系附近Fe2+、 Mn2+易被氧化而显锈纹 • 3、地形、母质、地下水。不同地形部位,地下水深度不同,发 育的水稻土受到不同影响。
(完整)《土壤学》教学大纲

《土壤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并掌握土壤的基本组成份和土壤主要特性。
牢固树立土壤作为一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在整个生态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土壤资源形成的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特征、掌握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掌握土壤的主要形成过程、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制、系统分类法的分类依据、掌握中国土壤资源的地理优势、开发特点、中国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对策、世界土壤资源的现状及变化。
土壤资源利用的限制因素、系列规划和多目标决策、全国土壤资源的类型、各土纲、土类的主要形成条件和过程、土壤性质以及利用改良途径、掌握全国的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土壤学部分)本章重点、难点:土壤的基本概念、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本章教学要求:需要牢固掌握“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了解土壤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习题要点:1、什么是土壤和土壤肥力?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的重要意义?3、土壤学有哪些研究内容?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如何?第一章土壤矿物质第一节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1、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2、土壤矿物质组成习题要点:土壤矿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第二节粘土矿物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2、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习题要点: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如何?第三节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1、风化和成土作用与粘土矿物组成的关系2、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习题要点:什么是风化作用?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如何?本章重点、难点: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土壤母质的来源,土壤母质与岩石、矿物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通过风化作用将岩石逐渐解体的分解破碎的过程,了解各种风化作用的类型、作用特点、风化产物以及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了解岩石风化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搬运一沉积下来的堆积物。
土壤地理学 第16讲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壤层。因灌淤土多分布于洪积冲积平原,故下伏母土层多为
不同的洪积冲积土层。
第二节 灌淤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ຫໍສະໝຸດ 第二节 灌淤土五、亚类划分
普通灌淤土
潮灌淤土
灌淤土
表锈灌淤土
盐化灌淤土土
第三节 菜园土
菜园土是人工长期种植蔬菜而形成的高度熟化的人
工土壤。
频繁的土壤耕作,大量的施用动物性氮、磷肥料以
及频繁的灌溉,成为人工土壤中熟化度最高的土壤。
菜园土在熟化发育过程中剖面层次分化为人工腐殖 质层、熟土层、耕作淀积层及稳定层四个层次。前 两 层 总 厚 度 超 过 50cm , 故 总 称 厚 熟 表 土 层 (Plaggen epipedon)。
思考与作业
人为土定义。
人为土纲包括哪些土类?
水稻土的 剖面结构与特征。
第二节 灌淤土
四、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淤土剖面形态比较均匀,上下无明显变化。剖面可分为灌淤 耕层Pip-灌淤心土层Pi(B)-下伏母土层Db(C)三个层段。
前两个层段合称为灌淤土层。Pip:(15~20cm),多属壤
质上,灰棕或暗灰棕色,疏松,块状或屑粒状结构。 Pi ( B ,厚 50cm 左右),淡灰棕或灰棕色;有机质含量高者。质 地多属壤质土。较紧实,块状结构,有的呈鳞片状结构,结 构面上有胶膜。Db(C):即被灌淤土层所覆盖的原来的土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电子教案
主讲教师:寇太记
E-mail: tjkou@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 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而制作 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 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 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 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主要成土过程

论述主要成土过程我们说,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
那么,这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究净是什么样的过程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成土过程。
在成土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关系最大的就是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所以在介绍主要成土过程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土壤中主要矿物成分的淋溶和淀积特点。
土壤中常见成分的淋溶难易程度: 一价盐;二价盐;三价盐. 难:Fe、Al、Mn: 强酸及强碱条件下易淋溶; Si: 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硅酸失水析出二氧化硅,呈白色粉末状析出在土体表层。
如果不是强酸或强碱条件,在淋溶强时会以硅酸形式淋溶。
多数成土过程的形成都与不同矿物的淋溶与淀积过程密切相关。
1、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原始土壤的基本特点是土层浅薄,腐殖质积累少,无明显的腐殖层。
2、灰化过程:冷湿气候条件下;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纲:灰化土指在土壤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的过程。
主要特点是强酸性淋溶。
灰化土发育冷湿气候条件的寒温带针叶林下。
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了酸性淋溶特征。
(1)淋溶型: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冬季低温,积雪很厚,大大降低了水分蒸发作用,永冻层广布,地表水分充足;此外,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有机质分解缓慢,形成厚的枯枝落叶层和泥炭层,也有强的蓄水作用,使地表水分充足,因些有利于淋溶作用的进行。
(2)酸性环境:在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富含单宁、树脂类物质。
在针叶叶下占优势微生物真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强有机酸-富里酸。
又由于在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中盐基含量较少,富里酸得不到中和,使土壤表层呈强酸性。
8土壤资源-第13-14章-山地水稻灌淤菜园土

㈢、山地草甸土
东部各自然地带的许多山地顶部,还有一定面 积的山地草甸土。 土壤母质在山顶为残积物,山地草甸土分布 下线附近为残积—坡积物。植被或为草本或 为灌木草本,其组成植物在不同地区不同。 山地草甸土形成的最显著特点是,在较凉湿 的气候条件下,草甸植物的残体因分解缓慢 而大量聚积。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有机残体 还与草甸植物的活体一起交织成密实的草皮 层,标志着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非常突出。 在北方,土壤下部尚有冻融交替过程。
一、高山寒漠土
专指山岳冰川或高原冰盖雪线以下刚刚脱离冰川覆盖所形 成的新成土,它不同于高寒干旱条件下形成的高山漠土, 也不同于潮湿多冰条件下形成的冰沼土。
1、分布
高山寒漠土的分布随雪线的高低变化而异,有时也因 山南山北雪线高低不同,差异较大。如雪线在非洲赤 道为4500—5200m,北极区只100—300m,中国 喜马拉雅山雪线为6000m左右,天山雪线为4000m 左右。
高山草原土 (西藏班戈,海拔5000米以上)
高山草原土(西藏班戈,海拔5000米以上)
㈡、亚高山草原土
亚高山草原土是高原温带干旱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明显腐殖 质表层和积钙B层的土壤。亚高山草原土总面积1129.73万 hm2,主要分布在藏南喜马拉雅山北侧羊卓雍湖以西的高原宽 谷湖盆区、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西部的高 山带下部。 亚高山草原 土的成土条件与过程和高山草原土近似,惟因海拔 较低,气候温旱,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相对增强。 。 与高山草原土比较,亚高山草原土的腐殖层稍厚,约15—25cm。 因气候温旱,土壤冻融过程较弱,淋溶作用较差,A层下有明 显钙积,碳酸钙多以斑点状存在,底土末见石膏聚积。 山地草原性土壤主要用于放牧。它可以用作放牧场,关键在开 发水源,改良草地,实行轮牧。
农学土壤资源山地水稻灌淤菜园土

非常突出。在北方,土壤下部尚有冻融交
替过程。
第10页/共49页
山地草甸土一般土 层较薄,质地较粗, 土体构型为H-AhC-R或H-Ah-BC-D。
山地草甸土的基 本性状是:通体 无石灰反应,盐 基饱和度和阳离 子交换量可以有 很大不同,一般 南方低,北方高。 pH呈酸性到中性。
山地草甸土(山东泰山 海拔1500米处)
长江中下游高产的稻麦两熟农田
长江中下游高产的稻麦两熟农田
第28页/共49页
灌排渠道健全的水稻田(湖南桃源)
灌排渠道健全的水稻田(湖南桃源)
第29页/共49页
山区种植水稻的水平梯田(四川东部)
山区种植水稻的水平梯田(四川东部 )
第30页/共49页
二、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在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碱化土 壤上长期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 但不是只要种 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水稻土必须有因长期种植 水稻发育而成的水耕淀积层。
新疆伊犁山区林牧结合利用土地
新疆伊犁山区林牧结合利用土地
第20页/共49页
马尾松环绕白沙岗形成“天柱晴雪”的旅游景观(安徽天柱山)
第21页/共49页
丘陵区小麦、玉米兼种的石砌梯田( 湖北兴 山)
丘陵区小麦、玉米兼种的石砌梯田(湖北兴山)
第22页/共49页
山区种植水稻的水平梯田(四川东部)
山区种植水稻的水平梯田(四川东部 )
积。
山地草原性土壤主要用于放牧。它可以用作放牧场,关键在
开发水源,改良草地,实行轮牧。
第16页/共49页
南方利用山地草地发展畜牧业(湖南城步南山牧 场)
南方利用山地草地发展畜牧业(湖南 城步南 山牧场 )
第17页/共49页
主要成土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论述主要成土过程我们说,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
那么,这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究净是什么样的过程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成土过程。
在成土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关系最大的就是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所以在介绍主要成土过程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土壤中主要矿物成分的淋溶和淀积特点。
土壤中常见成分的淋溶难易程度:一价盐;二价盐;三价盐.难:Fe、Al、Mn:强酸及强碱条件下易淋溶;Si: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硅酸失水析出二氧化硅,呈白色粉末状析出在土体表层。
如果不是强酸或强碱条件,在淋溶强时会以硅酸形式淋溶。
多数成土过程的形成都与不同矿物的淋溶与淀积过程密切相关。
1、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原始土壤的基本特点是土层浅薄,腐殖质积累少,无明显的腐殖层。
2、灰化过程:冷湿气候条件下;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纲:灰化土指在土壤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的过程。
主要特点是强酸性淋溶。
灰化土发育冷湿气候条件的寒温带针叶林下。
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了酸性淋溶特征。
(1)淋溶型: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冬季低温,积雪很厚,大大降低了水分蒸发作用,永冻层广布,地表水分充足;此外,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有机质分解缓慢,形成厚的枯枝落叶层和泥炭层,也有强的蓄水作用,使地表水分充足,因些有利于淋溶作用的进行。
(2)酸性环境:在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富含单宁、树脂类物质。
在针叶叶下占优势微生物真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强有机酸-富里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土壤的共同特征是:
第一,具有一定深厚的熟化土层,熟化土 层的标志是具有适量的土壤活性腐殖质、良好 的水稳性团粒结构,近于中性的 pH 值和高量的 (如> 80 ~ 100mg/kg )有效磷,以及一个良好 的微生物区系。 第二,土壤具有较高的缓冲能力,即具 有良好的综合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的能力, 使作物根系具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良好的土域生 态环境。
( 3)起浆性与僵性:一般质地粘重,主要由于粘土 矿物不同而在水分物理性状方面的反映,前者以2:1 型为主,后者以1:1型为主。
(4)淀浆性与沉沙性:一般质地较沙( SiO2含量在 70%以上),主要由于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的差异而形 成不同的水分物理性状。前者的粗粉沙与粘粒之比约 为2:1;后者多为5:1。
最为集中。
凡能保证温度、水分条件和具有能保水的地形 条件,均种植水稻。
不同的地形和水分类型形成不同的水稻土类型
1、低山丘陵: 降水 、枯水段、地表水型水稻土、氧 化型 2、平原: 灌溉水、降水、地下水0.8-1.5m、良水型水 稻土 、氧化还原型 3 、湖荡洼地:地下水、降水、地下水 0.0-0.8m 、地 下水型水稻土、还原型
2、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与母土(不包括有机土)相比,水稻土有利于 有机质积累,故有机质增加。
3、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 种稻后土壤交换性盐基将重新分配,一般饱和 性土壤盐基将淋溶,而非饱和土壤则发生复盐基作 用,特别是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以后。
4、铁、锰的淋溶与淀积: 在还原条件下,低价的铁、锰开始大量增加,特 别与土壤有机质产生络合而下移,于淀积层开始淀积, 而且锰的淀积深度低于铁。一般铁、锰含量在耕作层 较低,淀积层较高,潜育层最低。 铁、锰的淋浴可以导致“白化土”作用的发展, 这方面可参考R.Brinkman有关铁解作用的学说。 白土形成的三个阶段(不要求掌握): ( 1 )铁、锰的淋溶与淀积:铁锰还原,胶膜溶 解,结构破坏,粘粒悬浮; ( 2 )粘粒的淋移淀积:分化出白色粉砂层和粘 重黄泥层,上层滞水; ( 3 )粘粒矿物的蚀变:吸收复合体上的盐基被 氢取代,矿物晶格破坏,出现硅粉。
犁底层( AP2):较紧实,片状,有铁、锰斑 纹及胶膜。
渗育层( Be):它是季节性灌溉水渗淋下形成 的,它既有物质的淋溶,又有耕层中下淋物质的 淀积。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可以发展为水 耕淀积层,另一是强烈淋溶而发展为白土层(E)。 后者可认为是铁解作用的结果。
水耕淀积层(Bshg):也有人称之为渗育层或 渗渍层,或鳝血层,此层含有较多的粘粒,有机 质、铁、锰与盐基等。 潜育层(Br):同于一般的潜育层。
6、水稻土的一些特殊的水分物理性状与耕性
(1)油性:它是土壤腐殖质和粘粒含量适中 的表现,有机质含量约29g kg-1,粘粒含量一般为 16%左右,油性也是指具有良好结构等的一个综 合肥力较高的土壤性状。
(2)烘性与冷性:是土壤的温度变化的综合 反映,烘性是指含有机质较多,且 C/N 比高;冷 性是指有机质含量低,且C/N比低。
第二地 区。东起西辽河平原,经冀北的洋河和桑干河 河谷,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黄河冲积平 原,甘肃河西走廊,至新疆昆仑山北麓与天山 南北的山前洪积扇和河流冲积平原,多年引用 含有大量泥沙的水流进行灌溉的地区,一般都 有灌淤土的分布。 这些地区有较为丰富的热量,但降水不 足 。年平 均气温 为 6 ~ 10℃ , 10°C 的积温 达 2500 ~ 3500°C 。年平均降水量 100 (西部)~ 400mm(东部)。
3、水稻土中的硫: 水稻土中的硫,其85%~94%为有机态,当通 气状态不好时易还原为 H2S ,引起水稻中毒,其临 界浓度为 0.07mg/kg 。其中毒时水稻根系发黑,为 FeS 所蒙覆。因此水稻土的通气状况比较重要,良 好的通气状况的标志是根系嫩白、主体根孔为红色 胶膜蒙覆。
4、水稻土中的铁和锰: 水稻土的铁和锰易于随Eh值的变化产生移动。 但在作为水稻的营养状况而考虑时,只有在酸性较 强 的 排 水 不 良 的 “ 锈 水 田 ” 中 Fe 含 量 可 达 50 ~ 100mg/kg的毒害临界值。
(二)水稻土的培肥管理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这是保证水稻土的水层 管理和培肥的先决条件。 2、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 3、水旱轮作与合理灌排:这是改善水稻土的温 度、Eh值以及养分有效释放的首要土壤管理措施。
(三)低产水稻土改良 水稻土的低产特性主要有冷、粘、沙、盐碱、 毒和酸等。 1、冷:改良方法是开沟排水,增加排水沟密 度和沟深,改善排水条件,降低地下水位。 2、粘和沙: 3、盐碱、毒害与酸性改良: (1)加大灌溉量以对盐碱、毒害进行冲洗。 (2)酸度改良:适量施用石灰。
从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 碱化土壤上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 但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 以其水耕淀积层(Bshg)为其诊断层。
(s二三氧化物;g氧化还原层 )
三、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与基本性状
(一)水稻土的形成 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的灌水淹育和排 水疏干,使土体发生还原与氧化的交替进行。 1、氧化还原与Eh: 灌水前,Eh一般为450~650mV; 灌水后可迅速降至 200mV 以下,尤其土壤中有 机质旺盛分解期, Eh 可降至 100~200mV ,水稻成熟 后落干,Eh又可达400mV以上。
水稻土淹水后各层次Eh状况
(1)表面极薄层(几mm至1c m),泥面 层与淹水相接,受灌溉水中溶解氧的影 响,呈氧化状态,Eh为300-650mv。 (2)耕作层和犁底层,由于水饱和,加 之 微 生 物 活 动 对 氧 的 消 耗 , Eh 可 降 至 200mv以下,为还原层。 (3)犁底层以下土层,Eh值取决于地下 水位深度,如地下水位深,该层不受地 下水影响,由于受犁底层的阻隔,水分 不 饱 和 , 故 又 处 于 氧 化 状 态 , Eh 可 达 400mV以上;如地下水位高,则该底层处 于还原状态。 水稻土的这种 Eh 特征就决定了水稻 土的形成及有关性状的一系列特性。
5、粘土矿物的分解与合成:
水稻土的粘土矿物一般同于母土,但含钾
矿物较高的母土(如石灰性紫色土)发育的水 稻土,则水云母含量降低,而蛭石增加。
(二)水稻土的剖面形态 水稻土的剖面构型:W-Ap2-Be-Bsh(g)一Br 水耕熟化层( W ):由原土壤表层经淹水耕 作而成,灌水时泥烂,落干后可分为两层,第一 层厚约5~7cm, ,表面(<1Cm )由分散土粒组成, 表面以下以小团聚体为主,多根系及根锈;第二 层:土色暗而不均一,夹大土团及大孔隙,空隙 壁上附有铁、锰斑块或红色胶膜。
3、适当的渗漏量和适宜的地下水位: 俗语说:“漏水不漏稻”,意即水稻土必须 有适当的渗漏量,如日渗漏量在北方水稻土宜为 10mm /日左右。利于氧气随渗漏水带入土壤中。 渗漏量过高,土壤漏水,不仅浪费水,养分也随 之淋失,过小则渗水缓慢,发生囊水现象,土壤 通气不良。 适宜的地下水位是保证适宜渗漏量和适宜通 气状况的重要条件。
第九章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人为土
都是在原来自然土壤(母土)的基础上,经过 人为长期熟化,如种稻的水耕熟化、灌淤熟化与园 艺旱耕熟化等方式,或者改变了原来母土的性质, 或是在原母土的表层之上又重新淤垫了新的熟化土 层,所以统称之为人为土。
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
水耕熟化层W
灌淤层Pip 人工熟化层Ap
一、灌淤土的概念 灌淤土是具有一定厚度灌淤土层的土壤。这 种灌淤土层是在引用含大量泥沙的水流进行灌溉, 灌水落淤与耕作施肥交迭作用下形成的。 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等性状 比较均匀一致;有砖瓦、陶瓷、兽骨及煤屑碎片 等人为侵入体散布;在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土 壤盐分随灌溉水的下渗而下移。
( 5)刚性与绵性:它是粘粒与粉沙的不同含量在土 壤水分处于风干状态下的一种土壤结持性,前者粘粒 含量>40%,后者粉沙含量>40%。
三、水稻土的分类与亚类的划分 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水稻士 可以根据水文状况分为淹育、渗育、潴育、潜育 等亚类,另又根据其母土的表现特点分为脱潜、 漂洗、盐碱、咸酸等亚类。
二、灌淤土的形成过程
灌淤土是在灌水落淤与人为耕作施肥交迭 作用下形成的。每年灌溉落淤量因灌溉水中的 泥沙含量、作物种类及其水灌量不同而异。 人为耕作在灌淤土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耕作消除了淤积层次,并把灌水淤积物、土粪、 残留的化肥、作物残荐和根系、人工施入的秸 秆和绿肥等,均匀地搅拌混合。年复一年,使 这种均匀的灌淤土层不断加厚,在原来的母土 之上,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灌淤土。
5、水稻田中的pH值:
水稻田的 pH 值除受原母土影响外,而与水层 管理关系较大,一般酸性水稻土或碱性水稻土在 淹水后,其pH值均向中性变化, 即pH值在4.6~8.0 范围内,变化到6.5~7.5。
因为酸性土灌水后,形成Fe2+和Mn2+,在水中 形成Fe(OH)2 和Mn(OH)2,使水稻土pH值升高;碱 性水稻土由于灌溉,使土壤中的碱性物质遭到淋 失,从而使pH值降低。
另一问题是水稻土中的氮素循环的反硝化过 程,如下图所示。因此,在氮肥施用上要特别加 以注意。
2、水稻土中的磷、钾与硅 ( 1 )水稻土往往缺磷:一是早春土温低,微生物 活动弱,不利于有机磷的转化,故早春易发生僵苗或 红苗;另一是后期水稻土水层的落干管理,Fe2+ 变为 Fe3+与PO43-结合,形成难溶性的Fe(PO4)。 ( 2 )水稻土往往缺钾:主要是 Fe2+ 交换土体中的 钾而产生置换淋失,致使幼苗缺钾,可用稻草还田、 施草木灰及钾肥等解决。 (3)水稻土中的硅:虽多,但溶解度小,硅酸以 单分子Si(OH)4形态溶于水,但它可以被铁、铝两性胶 体吸附,又能与Fe(OH)3 结合成复盐。这种化合物只 有通过淹灌 , 增加其还原性而提高其硅的有效性,以 补充水稻生长时的需要。
二、水稻土的中心概念及其与相关土类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