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1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 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t-t0,则Q吸=cm△t。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则Q放=cm△t2改变世界的热机认识电路探究电流(2)内通过导体截面电荷量的多少叫电流。
电流的单位为(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4)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I1=I2(5)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1+I22.电压。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2)在国际单位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及换算:1kV=103V=106mV(3)电压的大小可用电压表测量。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
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在电路测量中相当于开路。
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中;②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极测量电源的电压。
(4)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分布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3.电阻。
(1)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
常用单位及换算:1M=106,1k=103。
(4)滑动变阻器的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点路时瓷筒上的接线柱和金属杆上的接线柱各取一个。
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优点是可以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九年级物理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5和控制、声的利用、光 的 传 播 (1(2、光的反 (3)实验:射(4(5(6 (7、平 (1)实验:面 (2)特点:① ;② ;③ ;④ ; 镜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 、作图: ;b 、求距离 ;c 、求速度; 成(4)平面镜应用: ; ; 像 (1 、光 (2 的 折射 (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作、 ②求角 ③解释现象 (4)实验: (5(1)光的色散 、 (2)色光的混合 (3)物体的颜色(4)颜料的颜色: 7、(1)光谱: 看不 (2)红外线见的 (3)紫外线 光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凸透镜③实像与虚像区别:4、生活中的透镜眼睛 1、眼 睛(三) 与 远视眼应 眼 镜用 眼镜的度数:2、显微镜3、望远镜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四章物态变化1、(1温(2)温度两种①摄氏温度(度表示方法②热力学温度(T):单位:符号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1)制作原理:温(2)种类度计(1)物质的三种状态:;(2②凝固③熔化时热,凝固时热。
应用实例:。
①汽化(3)汽化和液化①升华(4)升华和②凝华凝华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五章电流和电路(1)摩擦起电: ;例子: ; 正电荷: ;(2)种类: 负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4)检验摩擦过 的物体是否带 电的方法 1、 ③;电荷 (5)电荷量(6)中和: ;(7)原子的结构(1)定义: ;符号 ; (2)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二极管) (3)金属导体靠导电,酸、咸、盐溶液靠 导电。
(4)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
(5)导体与绝缘体(6)单位及符号: 、 、 、 、 、 ; (7 ( 8 )2、 电 流(9)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1(2(3)三种状态:3、电路(4)电路图(4)电路两种基本联系方式3、 电 路(5)实验:(6)探究实验的过程: 、 、 、、 、 、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六章电压电阻1、概念2、单位:3、生活中常风的电压4、测量5、实验:(探究过程)6、电压特点:1、概念: ;符号: 。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1.力和运动1.1力的定义和单位1.2牛顿三定律1.3力的合成与分解1.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5力的合成图法和分解图法2.力和加速度2.1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公式2.2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3重力和重力公式2.4垂直抛物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2.5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的区别3.力和平衡3.1伽利略的重力实验3.2静力的判定条件3.3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3.4平衡力的合成图法3.5静止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4.力和功4.1功的定义和单位4.2动能和动能的定义4.3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4.4功和功率的计算4.5功和热的关系5.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5.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5.2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5.3垂直分解速度和加速度5.4平抛运动的轨迹和最大高度5.5斜抛运动的平均速度和最大射程6.声音和光线的传播6.1声音的传播特点和速度6.2声源、声音的强度和音量6.3声音的消声和回声6.4光的传播特点和速度6.5光源、光的强度和亮度7.光的反射和折射7.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7.2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特点7.3光的全反射和折射率7.4镜子的成像和焦距7.5透镜的成像和焦距8.电和磁8.1电流和电流强度8.2电阻和电阻率8.3阻值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8.4连续电路和开关电路8.5磁铁和电磁铁的特点9.静电和电压9.1静电荷和静电力9.2静电场和电势差9.3静电场和电势的关系9.4电容和电容器的特点9.5电容的计算和充放电过程10.共振和波动10.1共振的充分条件和特点10.2波的传播和波长10.3波的反射和波的折射10.4波谱和波的干涉10.5声音的频率和音高11.压强和浮力11.1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气压和气压计11.3浮力的发现和浮力的定律11.4浮力的大小和浮力的应用11.5浮力的原理和浮力的公式12.功和能量12.1动能和势能12.2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原理12.3动能定理和功率12.4功与能量的换算和利用12.5能量转换和能量的消耗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复习提纲,涵盖了物理学中的力和运动、力和加速度、力和平衡、力和功、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声音和光线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电和磁、静电和电压、共振和波动、压强和浮力、功和能量等方面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和标准
2. 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4.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5.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光学知识
1.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性质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应用
4. 光的颜色和光的混合的原理和现象
5. 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应用:光的棱镜分光和反光镜成像
6. 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折射率的关系
三、热学知识
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温度计的使用和原理
3. 物质的热膨胀原理和应用
4.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5. 热能转化和热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6. 冷热交换和热平衡的条件和实例
四、电学基础
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3.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电能的转化和电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5. 电路中电流的分布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6. 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和原理
五、声学知识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3.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频率的关系
4.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的规律和应用
5. 声音的共鸣现象和声音的放大原理
6.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噪音产生和防止噪音污染的方法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系统地复习物理知识,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_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力的合成与分解3.弹力与胡克定律4.压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压强的计算公式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4.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5.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的计算三、机械能与动能1.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动能守恒定律3.动能与力的关系4.重力势能及其计算公式5.机械能守恒定律四、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其计算公式2.轮轴原理及其计算公式3.斜面运动的计算4.功率与效率的计算五、热和热传导1.热的传递方式2.热对物体的影响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4.热传导的条件5.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六、光和光的传播1.光的概念及其传播特性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定律4.镜面反射和球面反射的特点5.光的色散现象七、电学基础1.电荷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历史上的电学实验3.电流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4.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八、电能转换1.静电场的概念及其特点2.静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计算3.荷质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电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5.频率和周期的概念与计算九、电磁感应1.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磁生电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3.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4.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公式5.二线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现象十、电能的输送与变换1.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概念与特点2.电能输送中的损耗现象3.发电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4.变压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5.车间电路的特点与安全用电原则。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1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有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相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相关。
(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的这个物质的特性。
比热容的大小反映了物质改变的难易水准。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因素无关,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相关。
(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t-t0,则Q吸=cm△t。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则Q放=cm△t5、热值计算公式:Q放=mq,其中m表示燃料的质量,q表示燃料的热值,Q放表示完全燃烧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
2 改变世界的热机(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
绝大部分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
(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
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中全册目录第一章声现象 (1)第二章光现象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7)第四章物态变化 (11)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14)第六章电压电阻 (18)第七章欧姆定律 (20)第八章电功率 (24)第九章电与磁 (28)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32)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33)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38)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41)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6)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50)第十六章热和能 (5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7)重要的物理常数 (58)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 (58)物理量及其单位 (59)物理公式 (60)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初中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距离与位移
2.速度与加速度
3.运动图像的表示
二、力与运动
1.力的作用
2.牛顿三定律
3.力的合成与分解
4.摩擦力和弹力
5.重力和万有引力
三、机械能与动能
1.功与机械能
2.动能定理
3.动能转化与守恒
4.机械工作和功率
四、压强与浮力
1.压力与压强
2.浮力的产生与原理
3.密度和浸没条件
4.浮力定律和阿基米德原理
五、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1.电荷与电场
2.电场强度和电势差
3.电流和电阻
4.电路和欧姆定律
5.磁场的产生与磁力线
六、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自感与互感
4.电磁波的概念与性质
5.光的反射与折射
七、声音与光的基本特征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性质和特征
3.光的产生和传播
4.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
八、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1.凸透镜、凹透镜和平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使用
九、核物理和能源
1.核反应和核能
2.原子能的利用与安全
3.能源与环境保护
以上是初中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的提纲,涵盖了物理基本概念、运动、力、机械能、电与磁、光学、核物理和能源等方面的知识。
每个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展开,详细讲解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复习物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11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
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
(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
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质子.中子)
(2) 电子:
二.质量: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
m (2).单位:千克(kg)
2.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
3.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
(2).公式:=m/V.
(3).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以凹形底部为准)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天平---质量.量筒---体积.
(2) 液体---先总后剩.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的应用: (1)已知. m. 求v.
(2)已知. V. 求m.
(3)已知. V. m求.鉴别物质
第12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概念:(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1).概念:(常选地面)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概念:(运动的快慢)
(2).公式: v=s/t
(3).单位: m/s
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不变.
3.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变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