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设备

②.喷射加热-真空冷却连续灭菌流程
流程:喷射加热、管道维持、真空冷却
蒸汽
喷射加热器
真空
生培养液
❖培养基用泵打入喷射加
膨胀阀
热器与蒸汽混合升温
维持管
急聚蒸发室
❖进入管道维持器保温
一定时间
❖进入真空闪急蒸发室 冷却降温
灭菌好的培养液
图2-5 加热-真空冷却连续灭菌流程
膨胀阀 急聚蒸发室
❖ 真空冷却可能造成培养 基重新污染
灭菌好的培养液
图2-5 加热-真空冷却连续灭菌流程
③.板式换热连续灭菌流程 流程:薄板换热器加热、管道维持、薄板换
热器冷却
灭菌好的培养液
蒸汽
水冷 却段
热回 收段
加热 段
冷却水
生培养液
维持段
图2-6 薄板换热器连续灭菌流程
特点
❖ 在一台薄板换热器中完成培养液的预热、加热及 冷却三个过程
(二)灭菌方法
灭菌:射线灭菌、药物灭菌、热灭菌 分离:离心沉淀、介质过滤
(三)加热灭菌方式
培养基→加热升温→维持保温→冷却降温→发酵
分批灭菌:三个过程在一个设备内完成 连续灭菌:三个过程分别在不同的设备内完成
(四)灭菌要求
❖ 达到无菌程度 ❖ 尽量减少营养成分损失 ❖ 降低能量消耗
(五)理论灭菌时间
控制
缺点:需要专门设备,投资较大 设备较多,染菌机会也相应较多
2、要求
①.加热设备:加热均匀, 144℃ 20s 2-3min 20s 快速升温到灭菌温度
(温度一致)
②.维持设备:使培养基按
温 度
顺序流动,维持灭菌
温度达到灭菌时间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的要求1.掌握微⽣物实验室常⽤玻璃器⽫的清洗及包扎⽅法。
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法。
3.掌握⼲热灭菌和⾼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法。
⼆、基本原理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法是从事微⽣物学实验⼯作的重要基础。
由于微⽣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于培养微⽣物的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它们的配⽅及配制⽅法虽各有差异。
但⼀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致相同.例如器⽫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斜⾯与平板的制作以及培养基的⽆菌检查等基本环节⼤致相同。
三、实验材料1.药品:待配各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琼脂、1mol/L 的NaOH 和HCl 溶液。
2.仪器及玻璃器⽫:天平、⾼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瓶、培养⽫、玻璃漏⽃等。
3.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玻璃器⽫的洗涤和包装1.玻璃器⽫的洗涤玻璃器⽫在使⽤前必须洗刷⼲净。
将三⾓瓶、试管、培养⽫、量筒等浸⼊含有洗涤剂的⽔中.⽤⽑刷刷洗,然后⽤⾃来⽔及蒸馏⽔冲净。
移液管先⽤含有洗涤剂的⽔浸泡,再⽤⾃来⽔及蒸馏⽔冲洗。
洗刷⼲净的玻璃器⽫置于烘箱中烘⼲后备⽤。
2 ?灭菌前玻璃器⽫的包装(1)培养⽫的包扎:培养⽫由⼀盖⼀底组成⼀套,可⽤报纸将⼏套培养⽫包成⼀包,或者将⼏套培养⽫直接置于特制的铁⽪圆筒内,加盖灭菌。
包装后的培养⽫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段棉花(勿图8-1移液管的包扎⽤脱脂棉),它的作⽤是避免外界及⼝中杂菌进⼊管内,并防⽌菌液等吸⼊⼝中。
塞⼊此⼩段棉花应距管⼝约0.5cm 左右,棉花⾃⾝长度纟勺1~1.5cm。
塞棉花时.可⽤⼀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管⼝内。
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勺5cm 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端,约成45C⾓,折叠纸条包住尖端,⽤左⼿握住移液管⾝,有⼿将移液管压紧.在桌⾯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实验报告篇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详细)一、实验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二、实验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掌握配置方法。
2、了解灭菌的原理,学习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水、琼脂。
2、仪器:三角瓶、培养皿、试管、线绳、棉花、烧杯、报纸、移液管、试管架、铁针、量筒。
四、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包括一下几种成分:(1)水分:主要成分。
(2)n源: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3)c源: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等。
(4)无机盐:如nacl、Kh2po4等。
微量元素:cu、K、mg、s、p、Zn。
有些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类、某些氨基酸或核酸等。
2、培养基配置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及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但有机物总量不得超过15%,盐类一般不超过1%。
培养基有以下分类:按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按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灭菌,防止营养物质中的微生物富集。
3、灭菌:用理化手段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中应对所有仪器、操作场所、药品及培养基灭菌或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封闭的加压灭菌器,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将冷空气排尽,压力上升,使水沸点变高,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一般0.1mpa、121℃、15~30min可以彻底灭菌,本次实验灭菌20min。
若是含糖培养基,110℃、30min。
(2)干热灭菌: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因高温而凝固变性。
因高温,所以含水量小,不利于蛋白质受热变性,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3)紫外灭菌:诱导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抑制DnA复制。
(4)过滤除菌:实验室中用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22μm)。
除病菌需更小。
五、实验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依次准确称取0.5g牛肉粉、1.0g蛋白胨、0.5gnacl放入烧杯,加入100mL水,用玻璃棒搅匀溶解,移入三角瓶,并加入1.5g琼脂。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接种、培养技术ppt课件

目的要求
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 而获得若干种细菌纯培养技能。 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21
实验材料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10套、无菌移液管1mL2
支、10mL1支。
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活性污泥或土壤或湖水1瓶, 无菌稀释水90mL1瓶、9mL5管。 其它:接种环、酒精灯、恒温箱。
22
c. 第三次蒸煮之后基本无菌,但为了确保无菌仍要放 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h,确定无菌才能使用。
18
实验程序4
(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法)
过滤除菌法: 不能用加热灭菌的 液体物质(如维生 素、血清),一般 可用细菌过滤器进 行除菌。
19
第二部分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
种技术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9
实 验 程 序2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3. 调pH值:用10% NaOH调pH至7.6,用精 密pH试纸对照。 4.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其余全部 倒入250mL锥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注意 不要污染棉塞和瓶口。 5. 包扎成捆,挂上标签,注明何种培养基。 6. 灭菌备用: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 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实验二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灭 菌及接种、培养技术
1
第一部分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2
目的要求
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 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3
实验材料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等。
高压蒸气灭菌锅、烘箱、细菌过滤器、酒精灯。 其它: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烧杯、玻 璃珠等。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培养基是供养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而灭菌则是为了消除其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培养基的纯净度。
本实验旨在探讨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其对微生物培养的影响。
二、培养基的制备2.1 选择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的成分根据所需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和目的而定,常见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在制备培养基之前,需要明确所需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分。
2.2 配制培养基根据所选的成分和配方,按照一定比例将各种成分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常见的溶剂包括蒸馏水和生理盐水。
注意溶解顺序和温度,保证各种成分充分溶解。
2.3 调节pH值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调节pH值。
使用酸碱溶液逐滴加入培养基中,同时使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pH值,直到达到所需的范围。
2.4 灭菌前的处理在灭菌之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一些处理,包括过滤、加热和冷却等。
过滤可以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和大颗粒微生物。
加热可以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和压力灭菌。
冷却后的培养基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培养。
三、灭菌实验3.1 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温杀灭微生物。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盖上瓶盖,放入高温灭菌器中。
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一般为121℃,15-20分钟。
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可以用于无菌条件下的微生物培养。
3.2 压力灭菌压力灭菌是一种利用高温和高压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盖上瓶盖,放入压力灭菌器中。
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一般为121℃,15-20分钟。
压力灭菌后的培养基可以用于无菌条件下的微生物培养。
3.3 灭菌效果验证灭菌后的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效果验证,以确保其中没有活菌存在。
常用的方法包括接种试验和平板计数法。
接种试验是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接种到无菌平板上,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引言: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培养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的应用。
一、培养基的制备1.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的成分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而定。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根据所研究的微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成分。
1.2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主要包括称量、溶解、调pH、加热消毒和装瓶。
首先,按照配方称取所需成分,并逐一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随后,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调节溶液的pH值。
最后,将溶液装入试管或培养皿中,并加热消毒。
二、灭菌技术的应用2.1 灭菌的目的灭菌是指将培养基、培养器具和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去除的过程。
灭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常用的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高温灭菌是指将培养基或器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烘箱灭菌和压力灭菌。
化学灭菌则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如酒精、乙醛等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灭菌则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
2.3 实验中的灭菌操作在实验中,常用的灭菌操作包括培养基灭菌、器具灭菌和工作台灭菌。
培养基灭菌是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加热消毒,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器具灭菌则是通过高温、化学物质或紫外线对实验器具进行消毒。
工作台灭菌则是通过紫外线辐射对实验台面进行灭菌处理。
结论: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的灭菌技术,为今后的微生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1] 陈晓玲, 赵莉, 邱晓红, 等. 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2] 郭燕妮, 张晓红.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的微生物培养提供保障。
二、实验原理1.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1)选用适当的基质:如蛋白胨、肉汤、蔗糖等;(2)添加必需元素:如氮源、碳源、矿物质盐等;(3)调节pH值:使其接近微生物生长最适pH值;(4)加入琼脂:使液态培养基凝固成固态培养基。
2. 灭菌技术:灭菌是指将微生物及其孢子全部杀灭或去除,以保证培养基无菌。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温灭菌法和化学药剂灭菌法。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蛋白胨、肉汤、琼脂、氧化钠等。
设备:量筒、天平、自动移液器、恒温水浴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液态培养基:(1)称取所需的蛋白胨和肉汤,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2)调节pH值至7.0-7.2,若pH值过高可加入适量的氧化钠溶液;(3)将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分装到不锈钢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约20ml;(4)将分装好的液态培养基在恒温水浴器中加热至沸腾,持续煮沸10分钟。
2. 制备固态培养基:(1)按照液态培养基制备方法制备好液态培养基;(2)将琼脂加入到液态培养基中,搅拌均匀;(3)将制好的固态培养基分装到无菌试管或无菌平板中;(4)在恒温水浴器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
3. 灭菌:将制备好的液态和固态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材料和设备而定。
五、实验结果经过灭菌处理后,制备好的液态和固态培养基均无菌,可以用于微生物培养。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保证培养基无菌。
2. 制备液态培养基时,要注意加入必需元素的比例和pH值的调节。
3. 制备固态培养基时,要注意琼脂的加入量和溶解度。
4. 灭菌处理时,要根据实验材料和设备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和时间。
5.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液态和固态培养基以及灭菌处理等操作,掌握了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技术。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保证培养基无菌,为微生物实验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一、培养基的制备。
1.1 培养基的组成。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通常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盐和生长因子等。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求,培养基的组成也有所不同。
1.2 制备步骤。
(1)称取适量的葡萄糖、蛋白胨、氯化钠等原料;(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3)调节pH值,通常为7.0-7.2;(4)分装至试管或培养皿中,加入琼脂(如需要固体培养基);(5)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
二、培养基的灭菌实验。
2.1 灭菌方法。
培养基的灭菌是为了保证培养基中无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高压下,微生物及其孢子、病毒等能够被有效杀灭。
2.2 实验步骤。
(1)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分装至试管或培养皿中;(2)密封好容器,放入高压灭菌锅中;(3)加水至适当高度,密封锅盖;(4)加热至121摄氏度,压力达到1.05kg/cm2后开始计时,持续15分钟;(5)关火,等待冷却后取出培养基。
实验结果,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培养基中无任何微生物生长。
证明培养基已达到无菌状态,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的微生物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加深了对无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1] 陈华.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 王明. 实验室微生物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以上为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文档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培养基地制备和灭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培养基地配制原理和方法,熟悉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加压蒸汽气菌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说明
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将多种生物质按照微生物生长所需要而调制成的一种营养基质。
由于不同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所需要培养基种类也不同。
培养基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
根据是否有凝固剂及含有凝固剂的多少又可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凝固剂一般为琼脂(洋菜)也有用明胶等制成。
三、实验材料
1、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电炉、烧杯、试管、量筒、漏斗、玻棒、吸管、防水油纸、绳索、棉花、pH试纸等。
2、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麦芽汁、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洋菜、马铃薯、蔗糖、可溶性淀粉、硫酸亚铁、1M盐酸液、1MNaOH 液等。
(一)配制培养基
培养基配制容器中先盛所需水量的一部分(蒸馏水或自来水,视实验要求而定),然后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解,最后加足所需水量,如为蛋白胨、牛肉膏等物质,则需加热使之溶解。
在加热过程中所蒸发掉的水分,应待全部溶解后补足。
2、调节pH值用pH试纸或其他方法测定pH值,以1M的NaOH 或1M的HC1调节至所需要的pH调节至所需要的pH值。
3、溶化凝固剂如制备固体培养基,应先将琼脂称好洗净,煮沸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在沸腾状态下将琼脂加入,并不断撑拌直至完全溶解为止。
加热水补足所蒸发的水分。
过滤或不过滤(视需要而定)。
4、培养基分装将已过滤好的增基分别按需要分装于锥形瓶或试管内。
分装方法(图6-1)。
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润棉塞引起杂菌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制成斜面培养基时,每支小试管(15×150mm)约装4-5ml(1/4-4/5试管高度)如制深层培养基时,每支试管(20×220mm)约装12-15ml即可。
分装后,塞上棉塞,包上防水纸,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按上述步骤分别配制下列培养基:
(1)牛肉膏白胨培养基
(2)淀粉培养基
(3)麦芽汁培养基
(4)马铃薯培养基
(二)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消毒)的方法,通常可分为四大类:(1)加热灭菌(包括直接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加压蒸汽灭菌、间歇灭菌和煮佛消毒);(2)过滤除菌;(3)射线灭菌和消毒;(4)化学药剂灭菌和消
毒。
在本次实验中只介绍与培养基有关的灭菌方法。
1、干热灭菌法(即热空气灭菌法)干热灭菌一般是利用电热烘箱作为干热灭菌器。
所使用的玻璃仪如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等要用干热灭菌。
灭菌之前要做棉塞或包上牛皮纸(或旧报纸)。
打开烘箱顶部的通气孔,接上电源加热,使箱内温度达到160℃关闭通气孔,保持1-1.5小时。
待温度下降至60-70℃以下,方可打开箱门取灭菌物器,否则骤冷后易使箱内玻璃器皿破损。
2、加压蒸汽灭菌法加压蒸汽灭菌是利用高压灭菌器,使水的沸点在密封的灭菌器内随压力升高而增高来提高蒸气的温度和灭菌的效率的。
高压灭菌器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灭菌锅、盖、压力表、放气阀、安全阀等。
加压蒸气灭菌操作过程如下:
(1)加水在灭菌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
(2)装料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灭菌桶内。
包与包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以利蒸气的流通。
(3)密封将盖上软管插入灭菌桶的槽内,上下对齐,拧紧螺栓,切勿漏气。
(4)升压点燃煤气或接通电源,加热至水沸腾,打开排气阀,排气数分钟,关闭排气阀,升压。
(5)灭菌待压力达到一定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同时应减弱加热使其恒压。
(6)降压达到规定的灭菌时间后,关闭煤气或电源,让其自
然降压冷却。
(7)取料待压力降至零时,打开排气阀,然后打开灭菌器盖子,取出物品。
如需制斜面应趁热摆好(图6-2)。
(8)倒水灭菌锅用好后,将锅内剩余水倒掉,以免日久腐蚀。
(9)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24h,作无菌培养。
若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
3、间歇灭菌法用阿诺德(Arnold)灭菌器或蒸笼灭菌。
此种方法在常压条件下进行灭菌,故蒸气温度不超过100℃。
适用于没有高压灭菌设备或不适于加压灭菌的物品。
做法是:
(1)将欲灭菌的物器放入灭菌锅或蒸笼内每天蒸煮一次,每次半小时,连续蒸煮三次。
(2)在两次蒸煮之间,将培养基放在28-30℃恒温条件下培养。
这样可以使每次蒸煮后未杀死残留的芽孢萌发为营养体,于下次蒸煮时杀死。
4、过滤除菌法对某些不耐热的液体物质(如抗生素、维生素或血清),可用过滤的方法来除菌。
(1)过滤除菌法系采用特殊的细菌过滤器(图6-3)来进行。
细菌过滤器中的过滤板常用陶瓷、硅藻土或石棉等做成,过滤板的眼孔很小,细菌不能通过,因此过滤后的液体就无菌体了。
(2)在进行过滤除菌前,先将整个过滤器和接受器皿装置好后,须经高压蒸气灭菌。
五、实验作业
1、你做的培养基是否有异常现象?试分析原因。
2、配制固体培养基加琼脂后加热融化时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3、培养不同微生物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种类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