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走进神话故事 感受神奇想象.doc
把握中段特点,走进动人神话——《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受 后 。 引导 学 生 找 出 故 事 的 起 因 、 过 、 果 ( 别 是 哪 师 经 结 分
几 个 自然 段 )
【 计 意 图 : 住 故 事 的特 点 , 过 找 自然 段 达 到 整 设 抓 通 体 感 知 的 目的 。 】
三、 理解 词句 。 悟 神 奇 感
1了解 女 娲 为 拯 救 人类 . 样 冒着 生 命 危 险 、 服 重 . 怎 克
出示 :
同学 们 . 们 已经 是 三年 级 的 学 生 了 , 们 一 定 听 过 你 你 许 多 神话 故事 吧 !看 看 这 些 神 话 故 事 , 都 读 过 哪 几 个 ? 你 ( 件展示 ) 课 后羿射 日 愚公 移 山 牛 郎织 女 嫦娥 奔 月 女 娲 造 人 精 卫 填 海 夸父追 日 盘 古 开 天 地
语 文/ 例精 选 课
把 握 中段 特 点 , 进 动人 神话 走
.
《 女娲 补 天 》 学 设 计 教
课文教学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 :
一
江 西 师大 附 小 洪 玲
、
创 设 情 境 , 示 神 话 揭
1 : 们 再 瞧 ( 击 出 现 五 彩 云 霞 图 片 ) 这 天 边 五 . 你 师 点 , 彩 的 云霞 , 得 人 们 浮 想 联 翩 ( 乐 起 ) 传 说 远 古 时 候 天 引 音 : 塌下一块 . 娲历尽千辛万苦把 它补上 了. 女 天边 便 有 了 这 五彩 的云 霞 . 这 就 是 女 娲 补 天 的神 话 故 事 . 2板 书 课 题 , 渎 课 题 。交 流 “ ” . 齐 娲 的记 字方 法 . f 引 } I
轰隆隆
黑黑的
一道道
熊 熊 大火
塌 (a 下 t)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女娲补天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女娲补天》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2.教学难点:(1)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2)体会女娲补天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兴趣。
(2)简介女娲,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2)教师辅导,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3.分析课文(1)分段讲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讨论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4.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体会女娲补天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外阅读《山海经》中的其他神话故事。
四、板书设计课题:女娲补天1.生字词:女娲、熔岩、五彩石、龟足、洪水、大火、生物、死亡2.故事梗概:天空破裂,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斩龟足立四极,杀黑龙救苍生,积灰止洪水。
3.女娲形象:勇敢、智慧、无私、善良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讨论、分享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女娲善良和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认写“女娲”同学们,在中国的传说中女娲创造了人类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让我们伸出手一起来写她的名字(板书:女娲) (娲,先写左边的女,再写右边上面的口,下面是——内)2、读“女娲”来,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她的名字让我们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再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呼唤——3、联系动画片,进入课文学习刚才我们在动画中看到,女娲用自己的双手捏了一个一个小泥人,创造了人类,从此大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了欢歌笑语~~~)说得真好呀!是的,可是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水神和火神打起仗来,在激烈的打斗中,水神不小心撞倒了支撑天地的擎天柱——布周山从此人们又将面临怎样的灾难呢?女娲又是怎么帮助他们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31课——女娲补天(板题)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生字词学习塌下、窟窿、震裂、深沟、燃烧、洪水3、好,同学们,布周山被撞倒之后,大地上发生了哪些烦恼呢?别急,你们能根据这六个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说一说吗?自己先准备一下,轻轻地说一说明确:布周山被撞倒以后,天空()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地被()出现了一道道(),山冈上(),田野里到处是()如此可怕的灾难,同学们请你们用朗读为大家呈现,先自己试一试。
三年级女 娲补天教案

三年级女娲补天教案《三年级女娲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娲、塌、挣”等生字,会写“隆、塌、露”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女娲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精彩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词语“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围困、挣扎、熄灭、冶炼”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天为什么会塌下来?(2)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抓住“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体会灾难的可怕。
)(3)指导朗读,读出灾难的可怕。
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女娲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怎样?她是怎么做的?(2)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抓住“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体会女娲的善良和着急。
)(3)指导朗读,读出女娲的心情。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女娲是怎样补天的?(2)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抓住“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案

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说故事《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知道女娲为人类造福的伟大形象。
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运用想象和幻想的表现手法。
3.学习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运用想象和幻想的表现手法,学习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女娲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女娲的了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女娲补天》。
2.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对不懂的地方进行圈点。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3.学习课文(20分钟)(1)学习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五彩石”、“炼五色石”等。
学生交流讨论,理解女娲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2)学习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断鳌足以立四极”、“炼青铜以补苍天”等。
学生交流讨论,理解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学习第三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三段,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剩下一块石头”、“用剩下的石头填海”等。
学生交流讨论,理解女娲的智慧和勇气。
5.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根据课堂学习,学生课后续写《女娲补天》的故事,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喜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在教案的设计中,我们以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女娲的形象和她的伟大事迹。
《女娲补天》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3篇)

《女娲补天》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3篇)《女娲补天》三年级下册篇1第一课时预设目标:1.通过检查、交流、自主发现、汉字演变过程、填表等方式正确读写“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轰隆隆、围困、挣扎、窟窿、冶炼”等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阅读发现故事的神奇,并能读出神奇,展开想象品味神奇。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抓关键词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学会另一种复述故事的本领:从画面的几个方面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4.借助动画短片的切入,关于“天榻”不同传说及《共工触山》故事的补充,引领孩子更深一层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预设教学流程:一、走进故事,感受神奇1.揭题,扣题眼“补天”,读出神奇。
请看老师写课题。
边板边说: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所以娲字是女字旁。
谁来读读故事的题目?你从哪读出了神奇?能说得再清楚一点吗?谁也把这种神奇读出来?大家一起把神奇的感觉读出来。
2.课前都预习过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拿出学习单,词语都会读了吗?那我就来抽查几个同学:(1)熊熊大火、零零星星、轰隆隆抽查读,齐读。
发现这组词语分别是:AABC AABB ABB的式词语。
(出示)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平时要多去发现、多多积累。
(2)燃烧、围困、挣扎、窟窿看第二组词语,抽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我发现这组词语都是由偏旁相同的字组成。
你们发现的跟他一样吗?还有呢,这些词语里还藏着一个秘密。
看谁能够找到。
这些偏旁跟他们的词语有什么联系呢?举一个例子说说看,“围困”,被包围住了,困在里边出不去,所以这是一个全包围结构。
真是一个新的发现,一起读一读积累下来。
“窟窿”是穴宝盖,就是跟洞穴有关。
(3)寻找、熄灭、露出、冶炼请看第三组词语。
抽查一组,这组词语的秘密又藏在哪里呢?我发现这组词语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们解决了,真了不起。
一起读。
看到“冶”这个字,你马上想到哪个字?“治”。
谁能把它们区分开来?看着这个词的偏旁,你觉得它应该和什么有关系?猜猜看。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
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
学习了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后,要求学生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还要求学生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
完成这两个任务既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神话、传说故事会做铺垫。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
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
这个神话故事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
原文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由此可以看出,课文只是选取原文若干片段,经过改编再创造而成的。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和课文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觉得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能向别人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古诗背诵,感受传统文化。
1.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咱们刚刚学过的《乞巧》、《嫦娥》两首古诗,同时蕴含着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设计说明:神话故事是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语言学习与人文感悟的整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兴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读“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
2.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在阅读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
学生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挣扎”“冶炼”的意思。
2.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女娲造人、补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还认识吗?这位人头蛇身的美丽女神就是女娲。
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神话世界,感受女娲补天的神奇。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3.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啊,别着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二、检查预习情况1.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昨天预习得怎么样?这些生字,你们自学得怎么样了?请看大屏幕。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五篇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五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
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 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瞧, 302班同学多精神, 老师相信, 这节课大家必须会表现的很出色, 必须会给在座的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家有信心吗?二、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体会女娲补天过程的艰难和故事的神奇。
1、导入。
师:昨日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 此刻老师要考考大家。
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了不起2、提出学习要求。
师:那好, 我们就来看看是如何来写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的。
请大家自读课文3、4自然段, 找一找哪些词或句子能看出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拿出笔来画一画, 读一读。
能干的同学能够在词句旁做批注。
3、学生自主学习,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 和同桌沟通。
4、全班沟通。
(1)学生沟通感悟, 抓重点句体会。
“她跑到山上, 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
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 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 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 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 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 她又找啊找啊, 最终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2)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 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
(3)引导生用自我的话说说寻找五彩石的经过。
5、师小结板书。
女娲不辞辛苦为人作了这么多。
你此刻想对女娲说点什么?6、指导朗读。
师:那怎样才能把寻找五彩石这一过程的艰难与危险读出来呢?自我练练,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
7、师:听了你的朗读我好象看到了女娲正不怕辛苦的找五彩石。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三篇.doc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分析】第八单元是“神话、传说故事”。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包含在古诗中,有的是历史人物传奇,还有的是想象中的神人神力。
为了方便课文的学习,在教材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
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了很好的准备。
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而《女娲补天》通过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的故事,学习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整文感知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3)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点评: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走进神话故事感受神奇想象
走进神话故事感受神奇想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侯新颖
教材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教材分析
这是两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两篇课文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夸父不断追求、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题目拓展法”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 读文找出神奇之处,体会神话特点,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3.感受女娲一心拯救人类的高尚品格和夸父不断追求、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
4.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设想
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
《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到女娲的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
通过以文带文的形式,学习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看图画猜故事。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
2.读故事名字,发现其特点。
总结,题目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题目就是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揭示《女娲补天》的课题。
4.用“题目拓展法”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5.从题目中感受神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品读故事感受神奇
1.故事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神奇?学生默读课文标画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故事的神奇之处。
3.全班交流。
预设:(1)交流天塌地陷、水深火热的相关语句。
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神奇、可怕。
从女娲造船救人、求神灭火的行为中感受女娲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2)交流炼石补天的相关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女娲动作的字词体会神奇,感受女娲不畏艰险、一心为人类的品质。
4. 女娲虽然是天神,但在补天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
女娲寻石的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么做的呢?
5.品读寻石的相关语句,感受女娲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
6.方法总结。
标画体现神奇的语句,抓住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形象。
三、以文带文学法迁移
1. 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夸父追日》。
(1)用题目拓展法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标画体现神奇的语句,可以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想法。
(3)从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夸父。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四、对比阅读感悟特点
1.刚才我们一起读了《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这两篇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预设:
(1)都很神奇——这是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
(2)美好的愿望——这就是人们要通过神话故事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都是英雄——每个神话故事中都会有一个让我们敬佩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都有神奇的力量。
2.总结神话特点。
四、拓展阅读走进神话
推荐阅读:1.单篇故事《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嫦娥奔月》2.整本书《中国古代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