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中国神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5篇

中国神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5篇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领略独具魅力的神话天地。
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神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国神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1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学习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中国神话》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

《中国神话》教学设计——阅读指导课目标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针对《中国神话》的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神话文化。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神话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中国神话的基本知识和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对中国神话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1.中国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简要介绍中国神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神话与历史、文化的关系2.常见的中国神话故事-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神话故事进行讲解- 多媒体展示图片、插图或短视频,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3.分析中国神话的主题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主题和不同于西方神话的特点- 分组讨论或个人写作,总结归纳各自所选故事的主题和特点4.阅读和讨论中国神话文本- 配发相关中国神话文本给学生,要求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和意义5.创作中国神话故事- 鼓励学生以中国神话为灵感,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教学方法- 故事讲解与讨论: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解中国神话故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 多媒体展示:应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图片、插图或短视频,加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分组讨论和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思维和视野。
- 文本阅读与分析:给予学生相关中国神话文本,要求阅读,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和意义。
-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展示自己创作的中国神话故事。
教学评价- 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表现-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创作作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资源- 中国神话故事书籍-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绘画、写作、表演等创作工具教学扩展- 组织学生参观与中国神话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展览- 邀请专家进行中国神话文化讲座或座谈会参考资料1.《中国神话故事选》2.《中国古代神话人物辞典》3.《中国神话与传说》*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适当调整。
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读书分享交流课教学设计

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读书分享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分享交流。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学会分享知识点。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书,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孩子们,老师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读书,特别是神话故事,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猜猜图画中的神话人物,你认识不?真聪明,都猜对了,都谁特别爱读神话故事呢?说说看你们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哇,你们还真读了不少神话故事呢!为大家点赞!今天老师与大家一起尽情遨游奇妙的中国神话天地一一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神话故事分享课。
二、快乐大闯关(一)下面以闯关的形式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读完这本书的收获最大。
谁来读一读闯关规则。
规则:1、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本次比赛共有8个小组参加。
2、第一、二关为必答题,答对1题奖励一面小红旗,打错或不答不扣分,题目变为抢答题,哪组答对奖励哪组一面小红旗,后面三关为抢答题,答对奖励一面小红旗,打错不扣分。
3.累计积分,每组共获得几面红旗,就给小组成员奖励。
第一关:猜成语(小组必答题)(每组2号学生作答)第二关:说出神话中的人物第三关:举例说说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特点(抢答题)第四关:抢答题第五关:中国经典四大神话故事(二)、读了《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
三、交流分享(1)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呀,像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翻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哪吒手拿乾坤圈脚踏风火轮战胜无数妖魔鬼怪、盘古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实现人们的幻想。
最新《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三篇

一、检查预习情况1、电脑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2、电脑出示词语: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宇宙黑暗茂盛创造上升下降血液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4、区别“逐〞和“啄〞在字形和读音上的不同点,鸟儿嘴里叼着一条虫是“啄〞,快速追赶就是“逐"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A.: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2、检查交流读书情况a学生交流后白屏出示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b介绍中心句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画上这个中心句,做上批注。
c齐读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学生交流:创造a、结合“创造〞的字形特点,初步理解创造。
学生交流:创造需要力量,需要工具,需要行动b、到底什么是创造,深入的学习课文之后就会知道答案。
三、精读赏析1、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那么先来了解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赶快从书上找到相关的语句。
a学生交流:宇宙是混沌一片,关键词是:混沌(教师板书:混沌)b、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c、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查字典。
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来理解的。
电子白屏出示: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之前是混沌一片的了。
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个词。
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
a、学生交流后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b理解“抡〞的含义,比拟“抡〞和“拿〞的区别c透过“抡〞和“猛劈〞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后提示: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盘古的力大无穷,我们更感受到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创造宇宙的那份勇气,要有所创造需要无所畏惧的“勇气〞(板书:勇气)d、全班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3、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白屏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中国神话传说》导读活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中国神话传说【教学目标】1.激发阅读《中国神话传说》的兴趣。
2.感受神话中想象神奇、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神话中想象神奇、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走进神话博物馆1.游戏竞猜,激发兴趣(师播放微视频)龙龙:大家好,我是龙龙,他是凤凤。
我们是今天的小导游。
在我们美丽的羊城,有一所规模宏大、国际一流的广东线上神话博物馆,它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
凤凤:太好了,让我们一起带领大家进入广东线上神话博物馆。
神话博物馆包括神话人物馆、神话故事馆、神话中心馆、神话博览会。
每个馆都有不同的主题,神秘而有趣。
我们先来到神话博物馆中玩几个神话通关小游戏吧。
师:第一关,看图猜人物。
(出示图片,略。
)生:我觉得第一个人是盘古,因为我看到他的手里拿着一把斧子,让我想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第二个人是大禹,第三个人是精卫。
师:太厉害啦!第二关,猜图猜情节。
(出示图片,略。
)生:三个故事情节是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导言引入,开启旅程(师播放微视频画外音: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我们的祖先产生无比巨大的惊喜。
他们开始探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往哪里。
于是在叩问中,神话诞生。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这才有了今天的宇宙,才有了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生:女娲和盘古真是太伟大了,都是为别人奉献自己,有伟大的献身精神。
师:是的,快乐读书吧里面也做出了解释,人类对自然、对宇宙有很多疑问。
然而,那时还没有科学观念,所以,人们通过想象编出神话故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探索世界,口口相传至今。
今天神话博物馆给我们准备了《中国神话传说》这本书,让我们探寻神话的奥秘,同时也给我们准备了《中国神话传说》的《学生共读手册》。
这两本书可不要丢,这是我们参观神话博物馆的指南。
3.探寻目录,发现秘密任务一:拿到《中国神话传说》这本书,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师:拿到《中国神话传说》这本书,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生: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封面插图。
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序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神话故事的古老国家,这些神话故事融合了民族文化、历史传说和人们的想象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神话故事的世界,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提升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及背景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神话故事的起源、特点和分类。
- 学习掌握神话故事的基本知识和故事结构。
-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
- 教材选用了中国神话故事的整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神话故事的起源与分类:通过介绍中国神话故事的起源,如创世神话、历史神话和民间神话,让学生对神话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神话故事的特点与结构:通过分析神话故事的特点,如想象力丰富、寓意深远,以及故事的起承转合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结构。
- 在整本书中选择几个经典的神话故事进行深入研读,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通过阅读理解、分析问题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故事内容。
2. 教学方法- 教师导读:在课堂上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阅读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指导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 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分工合作,进行故事的解读、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评价反馈:教师通过作业、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用中国神话故事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神话故事的起源和特点,并展示整本书的封面和目录。
3. 阅读指导:教师提供阅读指导问题,比如故事的主题、故事结构和人物性格等,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理解。
《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推荐课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璀璨和美好。
2.通过封面、目录等方式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 并掌握一定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3.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神话传说》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目录等方式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 并掌握一定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2.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初步了解引发学生对《中国神话传说》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走进神话。
(2)很久很久以前, 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多媒体出示中国古代神话相关故事图片: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燧人取火》……学生看图说神话故事名称, 并简要介绍故事的内容。
2.说起神话故事, 你知道什么是神话吗?(1)结合童话和神话的特征, 学生猜测“神话”的定义。
(2)学生默读并验证对于神话的初步认识。
(3)多媒体出示关于神话的定义。
3.今天, 我们就走进一本叫《中国神话传说》的书, 看看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瑰丽神奇的世界。
二、我与神书初相见。
1.认识作者(1)指名学生回答, 并思考“陈连山著”中的“著”是什么意思?(2)思考:如果作者后面出现“译”字, 又是什么意思呢?(3)说一说你对作者的了解。
2.了解作品价值(1)说一说你对这本书的了解, 并在哪里获得的信息。
(4)(2)浏览茅盾先生的评价, 体会作品的重要价值。
补充: 茅盾先生曾说过: “中国神话不但一向没有集成专书, 并且散见于古书的, 亦复非常零碎, 所以我们若想整理出一部中国神话来, 是极难的。
”师小结:在阅读中关注有价值的评价信息, 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三、浏览目录, 知全貌。
1.多媒体出示目录。
(1)说一说: 通过目录, 你提取到了什么信息?(2)指生回答, 师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
(1)你对目录中出现的哪位人物感兴趣?(2)快速浏览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的相应章节, 和小组同学分享交流你了解到的信息。
中国神话故事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中国神话故事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中国神话故事进行对比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比神话故事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通过了解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通过对比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神话故事选材: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中国神话故事,如《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2. 对比阅读材料:为每个神话故事准备一段与之相关的对比阅读材料,如其他相关神话故事、相关的文言文段落或现代短篇故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习:通过呈现一幅与中国神话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神话故事的印象,并激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猜测和思考。
2. 阅读与理解:分成小组,请学生先阅读神话故事,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道德含义。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对比阅读材料,并记录下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3. 对比分析:学生们回到整体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讲解神话故事中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
同时,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启示。
4. 创作与表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神话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进行创作表达。
可以是绘画、剧本、诗歌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通过对比阅读神话故事获得了哪些收获,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生价值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提问和答辩,评估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对比分析:评估学生能否准确分析和归纳神话故事中的异同点,并说出背后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封面、作者,介绍《中国神华故事》里有许多故事,是全世界小朋友都喜欢的图书,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
通过交流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播放歌曲,让学生对歌曲的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去读故事。
二、走进阅读
让我们轻声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看谁读得最认真、最专心。
1、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2、这个故事读完了吗?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谁开天辟地?那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怎么样了?那死了之后呢?
课件出示:
他的头、脚、身躯、左臂和右臂变成了山脉;
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眉毛变成星星;
他口中呼出的气变成春风和云雾,声音变成雷霆闪电,肌肉变成土壤,筋脉变成道路;
“国培计划(2015)”农安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
《中国神话故事》教案
课题《中国神话故事》源自课型延读课 ---推荐整本书
设计人
刘立超
学校
永安中心小学
延读
内容
《中国神话故事》
延读
内容
选择依据
《中国神话故事》是反映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介绍学生读书时要先看目录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不把阅读当任务,而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板书
设计
《中国神话故事》
、、、
、、、
他的骨头和牙齿,变成金银铜铁、玉石宝藏,血液变成江河,汗水变成雨水和甘露,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精灵变成鸟兽鱼虫。
3、教师小结:人类的祖先盘古用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为后代开辟出了新的天地,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想一想,盘古在你的脑海中长什么样子?
4、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这个世界开始有山有水,也有鸟兽鱼虫了,这时候有一个叫女娲的女神,她觉得这样美好的世界缺一样最重要的生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于是女娲开始造人,那造人之后有发生了什么呢?那我们一起读一读《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吧!
学情
分析(阅读兴趣、方法等基础)
二年级学生受识字量的限制,阅读能力有限,但学生喜欢读故事,特别是神话故事。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借助拼音读出句子,了解故事大概内容,在浅显生动的语言中明白道理,展开丰富的想象。
学习
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领略独具魅力的神话天地
2、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2、首先,你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
这本书的郭奇编的,它是中国小朋友都喜欢的神话故事书。中国神话故事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在读故事的时候也要展开大胆的想象。
3、那我们一起打开《中国神话故事》的前面几页,这是这本书的目录,有许多我们喜欢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盘古开天辟地》。
3、自由读文
1、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的目录,小声读一读,你觉得哪个故事有意思,就去读一读吧,读完之后讲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四、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舍得与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分开吗?没关系,神话故事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课件出示:燧人取火的勇气智慧、大禹治水的兢兢业业、夸父追日的坚持不懈、精卫填海的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的锲而不舍......
5、谁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补天?
老师可以看出孩子们读书读得很认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播放一首歌曲,想听吗?播放《少年英雄小哪吒》歌曲。
6、这首歌曲好听吗?歌中唱的是谁?其实这部动画片是根据《哪吒闹海》这个故事改编而来的,这个故事也出自《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那你们想不想读一下这个故事?那我们来找到这个故事读一读,这个故事找到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3、感受远古人类呼唤光明、伸张正义、信守真理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师
图书、课件
生
图书
导
学
流
程
导
学
流
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补改
一、学生倾听
看书封面
介绍书
介绍书的目录
二、学生自读
三、分享交流
四、自由阅读
讲一讲你喜欢的故事。
一、创设情景,走进神话。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充满神奇想象的书,想看一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