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的农业谚语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农事歌与十二月农事谚语

二十四节气农事歌与十二月农事谚语
大豆喷钼花果实,花生控旺要当先。
红薯提蔓防旺长,芝麻打顶油涟涟。
锄下有火也有水,锄禾当午莫等闲。
九月
乳线消失玉米熟,适时收获告乡亲。
根外追肥棉铃增,乙烯利洒棉似锦。
昼夜均等是秋分,小麦备播要打紧。
优麦种植要订单,签订协议要当心。
十月
寒露前后种小麦,深耕精播出苗匀。
平衡施肥肥效高,土壤处理防金针。
优良品种选对路,莫要人云咱亦云。
白龙灌水虽然好,打好畦田是根本。
预留行来预留地,结构调整效益新。
十一月
霜花遍地十一月,农业冬管急上急。
小麦进入分蘖期,查苗补栽莫迟疑。
夜冻日消浇麦好,促根增蘖奠良基。
温室蔬菜要保暖,严防病害志不移。
秋延蔬菜上市早,储藏才能好效益。
十二月
俗语瑞雪兆丰年,夜冻日消搞冬灌。
分蘖之后搞化除,因苗制宜肥水管。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进粮仓,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二四节气农事歌与十二月农事谚语
徐以润江苏省灌南县高级中学(222500)
二十四节气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倒伏纹枯要早防,早春追肥群体观。

关于冬至的谚语

关于冬至的谚语

关于冬至的谚语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在天文学和气象学上具有特殊意义,还在民间积累了丰富的谚语。

这些谚语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洞察。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这句谚语是根据冬至在农历月份中的位置来预测冬季的寒冷程度和时间长短。

如果冬至出现在月初,那么年底的大寒时节会非常寒冷;若在月中,天气虽然寒冷但可能不会有太多霜;而要是在月尾,接下来的大寒可能会持续到次年农历的正二月,寒冷的时间相对较长。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一天天气晴朗,那么来年的果实会丰收。

这是因为晴朗的冬至天气往往预示着冬季气候较为稳定,有利于果树的休眠和养分积累,为来年的生长和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霜的形成需要特定的低温条件,冬至时出现霜,意味着此时的气温较低,有可能在腊月时会有大雪降临。

大雪对于农作物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像棉被一样为农作物保暖,同时在融化时还能提供充足的水分。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西北风通常带来干燥寒冷的空气。

冬至时刮西北风,可能预示着接下来的春季会比较干燥。

这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醒农民要提前做好抗旱的准备。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从冬至到夏至,跨越了半年的时间。

如果冬至下雪,那么到了夏至可能会雨水充沛,江河满溢。

这反映了气候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着某种周期性和关联性。

“阴过冬至晴过年。

”如果冬至这天是阴天,那么到了过年的时候可能就是晴天。

这句谚语虽然没有科学上的必然依据,但却是人们长期观察和总结的一种经验性规律。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这里的“清爽”指天气晴朗,“邋遢”指天气阴雨。

也就是说,如果冬至这天天气晴朗,过年时可能会是阴雨天气;反之,冬至阴雨,过年则可能是晴天。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从节气的对应关系来看,如果冬至时气温没有明显下降,比较暖和,那么到了夏至时可能也不会太热。

冬至节气农业谚语

冬至节气农业谚语

冬至节气农业谚语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很多相关的谚语,例如:
- “冬至雪,麦必多”:如果冬至这一天下雪,那么来年小麦的收成会比较好。

这是因为冬至过后的降雪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春季作物的生长。

-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如果冬至这一天有霜冻,那么腊月份降雪的可能性就大,而此时节的降雪预示着来年丰收。

这是因为霜冻能够杀死一些害虫,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 “冬至大如年,数九过寒冬”:这句谚语意味着冬至这个节气和农历新年一样重要,从冬至这一天开始进入寒冷的冬季,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这也反映了人们对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视。

-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冬至这一天不冷,那么夏至也不会特别热。

这反映了天气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024年24节气农业谚语

2024年24节气农业谚语
20、闪烁得星光,星下风会狂。
21、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
22、雷打秋,晚冬一半收。
23、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24、廿三四,月暗暝。
25、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26、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27、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28、田间开条流水沟,旱涝都能收。
29、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冷收麦,热收秋。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大雪兆丰年。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10、风台做无回南,十日九日湿。
11、过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12、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
13、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
14、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15、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16、过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17、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18、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
19、四月廿六海水开目。
安徽,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湖南: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
福建:十月寒露霜降临,稻香千里逐片黄,冬种计划积肥足,添修工具稻登场。
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ຫໍສະໝຸດ 。霜重见晴天。72、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气。

24节气种菜经典谚语通用版

24节气种菜经典谚语通用版

24节气种菜经典谚语通用版谚语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们用简练的语言传递了丰富的哲理和生活智慧。

在农耕文化中,24节气的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种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人们创造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谚语。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24节气种菜谚语,希望它们能给您的菜园种植带来一些指导和启示。

春季谚语:1. 立春前后,播种不落空。

春耕春种好时光,农家欢乐最动听。

2. 雨水时节,宜种水稻。

春雨贵如油,水稻齐头秀。

3. 清明时天,石榴要嫩。

清明石榴嫩芽鲜,将来话水果看。

4. 谷雨前后,宜栽青菜。

谷雨菜花长,赶早晚间嫩。

5. 立夏快到,播种注意。

立夏播种早,产量好收获。

夏季谚语:6. 小满杂粮熟,宜种豆类蔬菜。

小满杂粮香,大众都爱上。

7. 芒种炎热日,宜种夏瓜蔬菜。

芒种夏瓜鲜,全家吃不完。

8. 秋至前后多跑圈,果园丰收户巡边。

秋至果园热闹,满载丰收回家。

秋季谚语:9. 晚秋黄麻熟,宜种白菜青菜。

晚秋白菜叶光彩,农夫喜笑颜开。

10. 冬至前后,宜栽大头菜。

冬至大头菜,满园香味袭。

11. 小寒严寒日,宜种白萝卜。

小寒南瓜甜,农户赚个盆满钵。

冬季谚语:12. 大寒季节,多种萝卜。

大寒肉肥瘦,种萝卜最合适。

13. 立春将至,宜种小麦。

立春小麦发,户户笑声多。

每个谚语都蕴含着对于菜园种植的指导和启示,希望能给广大农友带来一些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也创造了许多地方性的谚语,它们更加贴近当地气候和种植环境,更有实用性。

通过学习这些谚语,菜农们能更好地把握节气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提高产量和口感。

当然,菜园种植不仅需要掌握谚语,还需要注重实践和细致的观察。

菜农们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谚语,并结合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取得好的收成。

种菜不仅是一项农业生产活动,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

通过种菜,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力量,也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种植的美味蔬果带来的满足和喜悦。

冬至节气农谚

冬至节气农谚

冬至节气农谚
1.冬至有雨,来年夏至旱。

2.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3.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4.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5.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6.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7.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8.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9.冬至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10.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11.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12.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

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5.冬至晴,春节阴。

16.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

17.冬至头,冻死老牛;冬至中,单衣过冬;冬至尾,提防鬼。

18.晴冬至,年必雨。

19.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20.阴过冬至晴过年。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有关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有关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有关的谚语1、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2、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3、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4、清明热得早,早稻必须好。

5、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6、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7、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8、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9、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10、白雪堆禾塘,明年谷满仓。

11、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2、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13、早晨天无云,尽管远处巡。

14、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15、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16、雪在田,麦在仓。

17、麦浇苗,谷浇穗。

18、水荒头,旱荒尾。

19、豆见豆,九十六。

20、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21、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

22、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23、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24、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25、麦浇黄芽,谷浇老大。

26、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27、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28、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29、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30、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

31、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32、叶子护不好,明年果子少。

3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34、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35、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36、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37、寒露麦,霜降豆。

38、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39、晚稻全靠伏天长。

秋热收晚田。

40、东闪晴,西闪雨,南闪北闪大雨通。

41、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42、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43、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44、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45、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46、乌云往东,有雨稀松。

47、火烧云,晒死人。

48、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49、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50、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5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农业谚语大全

农业谚语大全

农业谚语大全农业谚语大全1、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2、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3、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4、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5、冬备夏,夏备冬。

6、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7、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8、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9、良种加良法,生产才得发。

10、基肥施得足,麻高又厚肉。

11、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1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13、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4、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15、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16、三月雨,贵似油;17、疏禾有谷粜,密禾捞柴烧。

18、麦收三月雨,单怕四月风。

19、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20、伏日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21、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

22、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23、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24、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25、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26、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27、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28、若是饿时没有糌粑吃,小田长满茅草由它去。

29、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

30、田的渠头渠尾,人的前生后生。

31、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32、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33、秋天践踏麦穗太荒唐,冬天拾起米粒太可怜。

34、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35、春放洼,秋放沟,六月七月放山头。

36、人怕老来穷,禾伯寒露风。

37、种地不用粪,等于瞎胡混38、秋天不干的热火朝天,冬天怎么能舒舒服服。

39、良种无良法,神仙也无法。

40、四月雨,好动锄。

41、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42、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43、春天种的多,秋天收的多。

44、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45、四季务农,关键在春季。

46、立秋早,秋风迟,白露种麦正适宜。

47、莫换田地,要换种子。

48、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49、处暑雨,贵如金。

50、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51、冬暖多瘟疫,夏冷不收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冬至的农业谚语
导读:冬至,是山西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

那么关于冬至的农业谚语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关于冬至的农业谚语,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于冬至的谚语(一):
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1、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2、阴过冬至晴过年。

(浙)
3、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鲁)
4、晴冬至,年必雨。

(鄂)
5、冬至晴,春节阴。

(辽)
6、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桂)
7、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皖)
8、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浙)
9、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黑)
10、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鲁、湘)
11、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湘、粤)
12、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湘)
13、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桂)
14、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桂)
关于冬至的谚语(二):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1、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晋)
2、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湘、桂、云)
3、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

(藏)
4、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湘)
5、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6、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浙)
7、冬至有霜年有雪。

(苏、鄂、川)
8、冬至无雨一冬晴。

(皖、鲁、川)
9、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桂)
10、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赣)
11、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湘)
12、冬至雨,小寒见霜冻。

(湘、桂)
13、一年雨水看冬至。

(浙)
14、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粤)
15、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苏)
16、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晋、鲁)
17、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陕)
18、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湘)
关于冬至的谚语(三):
根据“冬至日”在月头、月中、月尾的位置,预示未来天气的谚

1、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

(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


2、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

(贵)
3、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桂)
4、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

(苏)
5、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桂)
6、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

(甘)
冬至习俗
一、吃饺子
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提到冬至,不得不说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二、吃狗肉
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
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吃红豆糯米饭
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四、吃冬至团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亦称“冬至丸”。

汉族冬至节食品。

流行于南方地区。

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

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五、冬至祭祖
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冬至早,一家人带着汤圆、水果、香烛、纸钱等上山祭扫祖墓。

因为冬至节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扫墓节,所以扫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阳两节的为多,寓慎终追远之意。

六、吃羊肉
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在四川,有冬至节吃羊肉等滋补食品“进补”的习惯,在晚上吃羊肉、喝羊肉汤来暖身驱寒,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吃冬至团、吃头脑、冬至暝搓丸、冬至祭祖、吃豆面团、吃羊肉。

七、吃“豆面团”
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云南各地对冬至节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地方在冬至节各家都召聚亲友,届时,用糯米粉掺豆屑捏团,蘸糖而食,名曰“豆面团”。

八、吃“头脑”
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宁夏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

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九、吃馄饨面
冬至习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