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课件

确定道路选线
总结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选择地形平坦、坡度适中、避开陡崖和滑坡等危险地带的路线 作为道路的选线。
详细描述
首先,要尽量选择地形平坦、坡度适中的路线,这样可以减少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其次,要避开陡崖、滑坡等危险地带,确保道路的安全性。此外,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和 环境因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考虑道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将地形高度相 等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形成 的闭合曲线。这些点的高度相等,因 此等高线上的标高值是相同的。
等高线的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等高线具有闭合、互不相交、密集度与坡度成正比等特点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等高线在地图上是闭合的,这意味着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 圈或闭合曲线。在同一地形中,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是固定的,这称为等高距。在地图上,等高线不会相交或 重叠,除非在陡峭或平坦的地形中。此外,等高线的密集 程度可以反映地形的坡度,密集的等高线表示较陡的下坡 或上坡,而稀疏的等高线则表示较平缓的地形。
判断山脊山谷
总结词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大致判断山脊和山谷的位置。
详细描述
如果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则表示山脊;如果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则表示山谷。在山脊处,等高线凸 起方向指示坡度较缓的方向;在山谷处,等高线凸起方向指示坡度较陡的方向。
06
CHAPTER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确定水系特征
01
02
03
04
选择绘图软件
如AutoCAD、GIS等绘图软 件,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
和编辑功能。
导入地形数据
将地形数据导入到所选的绘图 软件中。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等高线地形图PPT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等高线地形图PPT

再见
说教材: 1、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有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等 高线、等深线概念;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 和地形剖面图。
2、地位:地形图分析是以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学习和学生地理 思维养成的的重要基础,对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节课掌握 基础的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今后地理学习的基础和入门,所以这节课 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素质的养成,使学生从怕图到不畏 图到习惯用图,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对地理产生持续 兴趣的重要一课。 这节课设计为1.5课时
归纳起来教学方法应是——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比较法、 读图总结法和学生自绘地图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
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 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 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并使学生认可自己能力增加自信;明确掌握地图知 识和技能,能够对我国及世界的地貌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
纳海沟水深11034米(海拔记为-
11034 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 B)
A.2186米
B.19880米
C.9882米
D.1988.2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2、等高线的特点: ①是闭合曲线,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③每相临两条线之间等高距相等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图作业设计方案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图作业设计方案

初二地理综合实践作业设计方案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一、活动目标
1.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各要素特征,综合培养等高线空间观念,提升综合思维分析能力
2.通过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深化学生对地图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能力。

二、实施方式
1.材料准备
等高线地形图、铅笔、橡皮泥,刻度尺,牙签,细线,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
2.实物模拟制作
(1)在桌面上放置好垫板,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等高线地形图捏制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2)用手擦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在山体不同高度处做记号时,尺子要垂直摆放。

各记号处的高度间隔要相同。

(3)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4)用细线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5)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6)将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与立体模型粘贴在纸板上。

三、结果呈现
如图:
四、评价方式。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方案【课题】七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体部位;二、过程与方法:了解等高线绘制原理,并能画出山体部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平面的地图和立体的地形相结合的地理空间思维方式【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这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初中地理中关于等值线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

一、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等高线的定义,认识山体部位,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

二、教材结构特点:通过安排“探索”“讨论”、学生阅读,分析,连线,绘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对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二、教学难点:山谷和山脊部位的判读【教学建议】七年级新生,对地理学科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

所以设计内容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对地图进行分析学习,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看图、读图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小技巧与地理知识的融合,力争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探索活动设计】利用动画,图片等手法,通过看动画,看图片,找山体部位,结合所学知识的方式,掌握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1.3 等高线地形图一、认识等高线二、识别山体部位三、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课堂评价】本节教学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并力求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多练习,多互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独自练,同桌纠,小组论的形式,并在过程中不断运用激励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和探究兴趣。

通过对各学习小组的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即获得了新的知识、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新人教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新人教

3、特殊方法: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原则 1)适用范围: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 2)内容: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
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 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值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 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例题: 若a=100m b=200m c=300m 判断地形:①_洼__地_ ②__山__丘_
补充:判断5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 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 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 较稀疏,数值低。
b.开辟梯田,应选择满足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 区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
c.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 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 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 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d.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 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同时,应考虑风向、 河流流向等因素,以求最佳区位。居民区最好建 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要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D
缓坡:等高线稀疏; 陡坡:等高线密集。 A点海拔高度的范围:140米---150米 等高距:_______
4、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 计算,绘制时使用毫米单位更为方便),并注明高程,最高 高度数要比图中最大高程略高一些,最低高度数要比图中最 低高程再低一些,

经典案例2——绘制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经典案例2——绘制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经典案例1——绘制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需要注意绘制次序,从高程最低的等高线绘起,一层层不间断地往上分图层绘制。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新建一个文档。

第二步,点击菜单中的“文件→导入”调出“导入”对话框,找到工作底图所在位置,点击“导入”按钮,如图2-2-17所示。

图2-2-17导入工作底图第三步,选中导入的工作底图,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中“锁定对象”,锁定工作底图,避免在绘制过程中底图跑动,如图2-2-18所示。

图2-2-18锁定工作底图第四步,点击菜单栏中的“窗口→泊坞窗→对象管理器”,调出对象管理器,如图2-2-19所示。

图2-2-19打开对象管理器第五步,在对象管理器中点击“新建管理器选项”,弹出“新建图层”选项,点击该选项,将“图层1”改名为“3000”。

重复此步骤,依次建立“3500”、“4000”和“4500”共4个图层,如图2-2-20~2-2-23所示。

图2-2-20打开对象管理器选项图2-2-22新建图层4500 图2-2-23完成4500、4000、3500、3000四个图层图2-2-21点击新建图层第六步,用贝塞尔工具,依次在对应图层上绘制3000、3500、4000和4500四条闭合的等高线。

高程3000等高线绘制过程如图2-2-24所示。

四条等高线绘制完成后,如图2-2-25所示。

第七步,选中高程为“4500”的等高线,用鼠标左键点击调色板“红色”颜料,注意点击时间需停留数秒,否则无法弹出同一色系调色板。

利用调色板将4条曲线内部分别填充不同的颜色,颜色设置原则为:“4500”等高线填充颜色最深,“3000”等高线填充颜色最浅,如图2-2-26所示。

图2-2-26 等高线填色第八步,新建“注记”图层,分别给4条等高线加上“4500”、“4000”、“3500”和“3000”四组文字,完成后的最终效果如图2-2-27所示。

图2-2-27等高线分层设色最终效果图。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篇一: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初中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认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绘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 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利用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山脉地形图。

2、利用自制模型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度陡缓。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模型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方法: 操作体验式•一个圆形玻璃盖•一张透明胶片•一块橡皮泥•透明胶条•一瓶彩色水•塑料垫板教学过程:提问:我先做一个小调査,谁爬过清源山?清源山属于什么地形类型?提示:下面播放一段有关山地地形的录像,请同学注意观察,试着描述一下这种地形的特征。

视频演播:山脉录像讲解:人们如何在平面图上来表示山地高低起伏的形态特征呢?展示:模型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提问:这就是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你自己能否也制作一个地形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制作一座山的模型,并怎样根据这个模型绘出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供器材:桌上是老师给同学准备的材料。

•一个圆形的容器(边上有老师帖的刻度)•一个圆形玻璃盖•一张透明胶片•透明胶条•一只油性笔•两瓶彩色水•塑料垫板要求:根据老师给出的材料,设计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步骤。

(要充分)承转:同学设计的操作步骤很合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根据同学的设计思路,老师归纳出以下几个步骤,请同学按以下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电脑显示:实验操作步骤内容及活动要求分发: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报告提示:两章的内容:一张是:操作步骤、思考题、活动要求、汇报内容另一张是:实验报告,同学要认真看,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第一步,先制作山的模型。

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第三步,填写实验报告,小组汇报。

如何进行地形图和等高线的绘制

如何进行地形图和等高线的绘制

如何进行地形图和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和等高线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和地势变化。

绘制地形图和等高线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地形,为地质勘探、建筑设计、区域规划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地形图和等高线绘制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地理图,能够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示地面高度和特征。

绘制地形图的第一步是收集地形数据。

可以从航空遥感、卫星影像、地面测量等多种途径获取地形数据。

其中,航空遥感和卫星影像是常用的获取大范围地形数据的方法,而地面测量则适合小范围和高精度的地形数据获取。

在收集地形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以保证绘制出的地形图具有科学可信的基础。

收集到地形数据后,下一步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进行地形数据的编辑和筛选,去除异常和错误数据,保留有效和可靠的地形数据。

然后,需要对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产生可用于绘制地形图的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等高线提取、地形参数计算、地势分级等。

等高线提取是指根据一定的算法和阈值将地形数据中的等高线特征提取出来,形成等高线数据。

地形参数计算是指通过对地形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到地形特征的定量指标,如平均高程、坡度、坡向等。

地势分级是将地形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或区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地形特征。

有了经过处理和分析的地形数据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地形图的绘制了。

绘制地形图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线绘制和着色绘制。

等高线绘制是地形图的核心,通过连接等高线点,形成密集或稀疏的等高线线条,反映出地面高程变化的规律和特征。

在等高线绘制中,要注意等高线的间距和间隔,以及等高线的分级和标注。

等高线的间距和间隔决定了等高线的稀疏程度和分布密度,一般情况下,地形陡峭的区域等高线的间距和间隔可以适当缩小,以便更好地显示地形变化。

等高线的分级和标注主要是为了方便地理解和测量地形,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特点和要求,划分适当的等高线等级和标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难点
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体验式、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动手参与法
教具
·等高线地形图等
·山体模型及对应等高线地形图




·每组一团橡皮泥
·铅笔
·线
·白纸
·地理书
·塑料垫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高度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特征小结 山体模型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课堂作业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习绘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作者:邓晓燕
课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授课时间
2009年9 月23 日




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亲身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3、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小结:通过同学自己的观察,分析,小结,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学习到了新知识,新技能,并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这就是我们青少年应有的学习风貌。
祝同学们每天成长,每天进步。
教 学 过 动
1′
1′
1′
2′
1′
1′
1′
6.最后,把小组所有成员的名字签到这张图纸上。
指导制作,并提供帮助。
小结:
学生看图,并思考(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学生答题
学生看图
学生看书37页图3.11
观察思考
学生讨论,并代表发言
学生看图3.12并思考,可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学生观察,思考后代表发言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并代表发言
小组配合活动开始制作山的模型,并按要求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出示小结:
其中山脊和山谷较难分别,请同学们注意,往高处凸的是山谷。
出示模型:
老师这有一个山体模型,请你们来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出示与模型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这是这个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看图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课堂作业:
我们先来看看37页图3.11
1.山顶对应到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在图的中间,并且数值最大.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任意两点海拔相等
3.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是等高距
4.珠女这边的坡更缓,对应的等高线更稀疏;东仔这边的坡更陡,对应的等高线更密集.
现在来帮小华解决难题了
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山体不同部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从坡缓的地方爬山更省力,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征.请同学们看37页图3.12
出示海拔示意图
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180米: 300米: 120米:
请同学们翻开书第35页。阅读下面方框的内容。并找出关海拔与相对高度的不同点。
再来想想小明遇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了
完成35页活动里的内容。
二、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一张
小华又遇到了困难了,秋游的时候老师给他们一张这样的图,并要得出这些信息。
5′
2′
5′
1′
2′
2′
2′
15′
2′
导入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新授
一、海拔
在认识山的过程中有几位同学遇到了难题,首先是小明。小明通过书本得知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当他和爸爸去西藏旅游时,卓玛却告诉他,从青藏高原上看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高。这是怎么回事?
四、自制山体模型,并绘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山体模型?
先说明制作要求:
1.要做出两个山顶,一高一矮。
2.要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个部位。
3.等高距选用三本地理书的厚度较适合。
4.绘制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并标好海拔。最外圈标100,往里一圈标200,依此类推。
5.画好等高线地形图后,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标到图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