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件(共21张PPT)

知识小结:溶液稀释的PH计算有关规律
1、强酸(碱)每稀释10倍,pH值向7靠拢 一个单位。
2、弱酸(碱)每稀释10倍,pH值向7靠拢 不到一个单位 3、 pH=6或8时,不可忽略水的电离,只能 接近7; 酸碱溶液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7:酸不 能等于或大于 7;碱不能等于或小于7。 4.酸(碱)溶液稀释时,OH-(H+)的物 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方法二:用pH计测定
三、pH的计算 酸性溶液,直接求pH 碱性溶液,先求pOH(或c(H+)),再求pH 混合溶液,先判断酸碱性, 再根据以上方法求 无限稀释接近7
➢pH计算1—— 强酸的稀释
例题:在25℃时,pH值等于3的盐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 100倍,pH 值等于多少?
解: [H+]=
=1.0 ×10-5mol/L
➢pH计算4—— 强酸与强酸混合
例题:在25℃时,pH值等于1的盐酸溶液和pH值等于4 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pH值等于多少?
解:pH=-lg[H+] =-lg(1×10—1+1×10—4)/(1+1) =-lg5×10—2 =2-lg5 =1.3
关键:抓住氢离子进行计算!
➢pH计算5—— 强碱与强碱混合
关键:碱过量抓住氢氧根离子进行计算!
pH计算8 弱酸强碱或强酸弱碱混合
(1)PH为12 的NaOH溶液和PH为2的醋酸溶液等体积相 混合,则混合液呈__酸___性
(2)PH为12的氨水和PH为2的盐酸等体积相混合,则混 合液呈 __碱____性
(3)PH为2的盐酸和PH为12的某碱等体积相混合,则混 合液PH_大__于__等__于__7
√ 6、pH值相同的强酸和弱酸中[H+] 物质的量的浓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36张PPT)

栏 目 链 接
五、设计实验验证时注意等物质的量浓度和等pH的两种 酸的性质差异。
实验设计思路:以证明某酸(HA) 是弱酸为例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2.常温下,下列有关酸HA的叙述中,不能说明HA是弱 酸的是( ) ②测0.01 mol/L
栏 目 链 接
①取0.1 mol/L HA溶液,其溶液pH为2 NaA溶液,其溶液pH大于7 泡发光很暗 HA酸加水量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
栏 目 链 接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3.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一
1.概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 电离成离子 __________的速率和 离子结合成分子 __________ 的速率相等,电离过程 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用vt图象描述)
栏 目 链 接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大小的比较为K1≫K2≫K3,因此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所决定 (八字诀:分步进 行,一步定性)。
栏 目 链 接
四、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 特别提示:判断一种酸是强酸还是弱酸时,实质是 看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完全电离即为强酸,不完全电 离即为弱酸。
mol/L的NaA溶液,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A是强碱弱
酸盐,所以能说明HA是弱酸,故不选;③用HA溶液做导电 性实验,灯泡发光很暗,只能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小,
栏 目 不能说明该酸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说明该酸是弱酸,故选; 链 ④等体积pH=4的盐酸和HA稀释到pH=5,HA加水量多, 接
五、设计实验验证时注意等物质的量浓度和等pH的两种 酸的性质差异。
实验设计思路:以证明某酸(HA) 是弱酸为例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2.常温下,下列有关酸HA的叙述中,不能说明HA是弱 酸的是( ) ②测0.01 mol/L
栏 目 链 接
①取0.1 mol/L HA溶液,其溶液pH为2 NaA溶液,其溶液pH大于7 泡发光很暗 HA酸加水量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
栏 目 链 接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3.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一
1.概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 电离成离子 __________的速率和 离子结合成分子 __________ 的速率相等,电离过程 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用vt图象描述)
栏 目 链 接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大小的比较为K1≫K2≫K3,因此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所决定 (八字诀:分步进 行,一步定性)。
栏 目 链 接
四、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 特别提示:判断一种酸是强酸还是弱酸时,实质是 看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完全电离即为强酸,不完全电 离即为弱酸。
mol/L的NaA溶液,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A是强碱弱
酸盐,所以能说明HA是弱酸,故不选;③用HA溶液做导电 性实验,灯泡发光很暗,只能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小,
栏 目 不能说明该酸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说明该酸是弱酸,故选; 链 ④等体积pH=4的盐酸和HA稀释到pH=5,HA加水量多, 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中和热燃烧热课件(共14张PPT)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二、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理解: ①燃烧热属于反应热,也用ΔH表示,单位也为 kJ/mol。 叙述时直接读出“数值” 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kJ/mol 也可用ΔH表示,如ΔH=-890.31kJ/mol ②燃烧热的测定条件通常是101kPa.
热量。
4. 若是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
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中 小学班 级安全 教育工 作计划 范文
作 为 班 主 任 ,班级安 全工作 职责重 大,务必 常抓不 懈,富 有实效 。今年 ,我班将 进一步 认 真 学 习 贯 彻加强 学校安 全工作 的有关 文件,以 学生安 全工作 为中心 ,避免各类事故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练习】已知: 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注意H2为1mol,生成水为液态 答案:氢气的燃烧热ΔH= -285.8 kJ/mol
化学 ·选修 4
第一章第二节 中和热 燃烧热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2.会书写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复习引入 写热化学方程式 ⑴1L1mol/L稀盐酸和1L1mol/L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为57.3kJ。
的 发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6张PPT)

反应平衡时 ——v(正)=v(逆),c(反应物)、c(生成物)均 _不__再__改__变____,但不一定相等或等于化学 计量数之比
—以上过程中v-t图像表示如下: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 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__等__时,反应体系 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 持_恒_定__的状态。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志
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平衡状态的判定: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 m mol A,即v正=v逆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的同时也消耗了 p mol C,即v正=v逆 2)、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 一定时(其他不变) 3)、颜色
①当m+n≠p+q时,Mr一定 ②当m+n=p+q时,Mr一定
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7、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 +NO(g) ΔH=-41.8 kJ/mol,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3时48分48秒15:48:489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3时48 分48秒下午3时48分15:48:4821.11.9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34张PPT)

低
酸雨 温室效应
利用率
新能源 (4)新能源包括:太阳能、 氢能 ________ 风能 和________ 海洋能 等。 生物质能
能源
地热能 、________、 、________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3.地位 能源是国民经济 ________和社会发展 ________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
101 kPa 时 , ________ 1 mol 纯 物 质 ________ 完全 燃 烧 生 成 ________ 稳定的氧化物 ________ 时所放出的热量。
- 或ΔH________0 < 。 2.符号:ΔH为________
kJ/mol 。 3.单位:________ 4.意义 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表示在25°C、 1 mol CO2(g) 和 101 kPa 时, ________CH 4(g) 完全 燃 烧 生成 __________ H2O(l) 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________
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 水平。
应用 思考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燃烧热是以 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
式时,以燃烧 1 mol物质为标准来确定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
栏 目 链 接
综合
拓展 三、能源的分类及煤作燃料的利与弊 1.能源的分类方法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叫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流水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 换后获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各种石油制品、煤气、蒸 汽、电力、氢能等。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36张PPT)

栏 目 链 接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 课件(共16张PPT)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湿润的 淀粉KI
试纸
滴几滴 酚酞
LOGO
【演示实验】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正极
负极
阳极
阴极
电解池 电解槽
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LOGO
Cl-
OH-
H+ OH-
发生还原反应
Cl-
Na+
H+
Na+
H+Cl-
CHl- + Na+
OH-
Na+Cl-
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阴极产物
阳极产物
2NLaOGCOl+2H2O 电解 2NaOH + H2 ↑ + Cl2 ↑
探秘电解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小组合作实验】
1.每组选出记录员、板书展示员和口头展示员各一名。
HCl CuCl2 NaCl
CuSO4
电解
2HCl== Cl2 ↑+ H2 ↑
电解
CuCl2== Cl2 ↑+ Cu
电解
2NaCl+2H2O 2NaOH + H2 ↑ + Cl2 ↑
电解
2CuSO4 +2H2O == 2Cu+O2↑ +2H2SO4
溶液变化 PH
减小 增大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我比较
温 2.请按导学设计中的实验操作步骤,组装仪器,
馨
连接电路。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湿润的 淀粉KI
试纸
滴几滴 酚酞
LOGO
【演示实验】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正极
负极
阳极
阴极
电解池 电解槽
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LOGO
Cl-
OH-
H+ OH-
发生还原反应
Cl-
Na+
H+
Na+
H+Cl-
CHl- + Na+
OH-
Na+Cl-
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阴极产物
阳极产物
2NLaOGCOl+2H2O 电解 2NaOH + H2 ↑ + Cl2 ↑
探秘电解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小组合作实验】
1.每组选出记录员、板书展示员和口头展示员各一名。
HCl CuCl2 NaCl
CuSO4
电解
2HCl== Cl2 ↑+ H2 ↑
电解
CuCl2== Cl2 ↑+ Cu
电解
2NaCl+2H2O 2NaOH + H2 ↑ + Cl2 ↑
电解
2CuSO4 +2H2O == 2Cu+O2↑ +2H2SO4
溶液变化 PH
减小 增大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我比较
温 2.请按导学设计中的实验操作步骤,组装仪器,
馨
连接电路。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课件(共27张PPT)

SO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 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由于盐桥(如KCl)的存在,其中阴离子Cl-向ZnSO4溶液扩 散和迁移,阳离子K+则向CuSO4溶液扩散和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 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因而放电作用不间断地进行,一直到 锌片全部溶解或 CuSO4溶液中的 Cu2+几乎完全沉淀下来。若电解 质溶液与KCl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可用NH4NO3代替KCl作盐桥。
A
Zn 盐桥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盐桥:
在U型管中装满用 饱和KCl溶液和琼 脂作成的冻胶。
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 作原理吗?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 的KCl饱和溶液
此装置优点:能稳 定长时间放电
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Cl-向锌 盐方向移动,K+向铜 盐方向移动,使Zn盐 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Zn-2e=Zn2+
电解质 溶液
阴离子 盐桥 阳离子
还原反应 Cu2++2e- =Cu
内电路
19
得出结论
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 成的。取出盐桥,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 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由于Cu2+ 变为Cu ,使得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环节一
手 机 又 没 电 了 !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由于盐桥(如KCl)的存在,其中阴离子Cl-向ZnSO4溶液扩 散和迁移,阳离子K+则向CuSO4溶液扩散和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 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因而放电作用不间断地进行,一直到 锌片全部溶解或 CuSO4溶液中的 Cu2+几乎完全沉淀下来。若电解 质溶液与KCl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可用NH4NO3代替KCl作盐桥。
A
Zn 盐桥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盐桥:
在U型管中装满用 饱和KCl溶液和琼 脂作成的冻胶。
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 作原理吗?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 的KCl饱和溶液
此装置优点:能稳 定长时间放电
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Cl-向锌 盐方向移动,K+向铜 盐方向移动,使Zn盐 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Zn-2e=Zn2+
电解质 溶液
阴离子 盐桥 阳离子
还原反应 Cu2++2e- =Cu
内电路
19
得出结论
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 成的。取出盐桥,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 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由于Cu2+ 变为Cu ,使得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环节一
手 机 又 没 电 了 !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解析】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根据电子守恒原理: 1 mol C2H2失去的电子数等于2.5mol O2得到的电子数。 2.5 mol×4=10 mol电子;每个CO2分子中含有4对碳氧共 用电子对。
四.中和热测定
典例精析 典例精析 例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 后者的是( C ) ① C(s)+O2(g)=CO2(g) C(s)+1/2O2(g)=CO(g) ② S(s)+O2(g)=SO2(g) S(g)+O2(g)=SO2(g) ③ 2H2(g)+O2(g)=2H2O(g) Δ H1 Δ H2 Δ H3 Δ H4 Δ H5
规定:
当∆H为“-”( ∆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1)反应物本性 (2)反应物的量 (3)反应物,生成物 聚集状态 (4)反应程度 (5)测量条件 定义 (1)燃烧热
3、影响因素 4、分类
Q(放)=n(可燃物)×△H
定义
(2)中和热 H+(aq) +OH-(aq)=H2O(l) △H=-57.3kJ· mol -1
(3)、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 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 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数值也 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注意: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要标名称!!!
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聚集状态 (2)、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和质量比 (3)、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三.反应热的计算
1.利用键能算 △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2.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算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3.利用活化能算 △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 即:△H=E1 - E2 4.利用盖斯定律算 △H A B △H=△H1+△H2 △H1 C △H2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
确的是( ) A A.(6a+5d-4c-12b)kJ· mol–1 B.(4c+12b-6a-5d)kJ· mol–1 C.(4c+12b-4a-5d)kJ· mol–1 D.(4a+5d-4c-12b)kJ· mol–1
典例精析
【解析】
本题从化学键的角度,考查有关反应热的简
单计算技巧。 1 mol白磷(P4)中含有6 mol P-P键,1 mol P4O10中含有4 mol P=O键和12 mol P-O键, 根据:ΔH=∑E(反应物)-∑E(生成物) =[6a+5d]─[4c+12b] kJ/mol
典例精析
例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 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 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 Sn(s、灰) A. ΔH1>Δ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1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2℃
Sn(s、白) ΔH3=+2.1 kJ/mol
2H2(g)+O2(g)=2H2O(l)
④ CaCO3(s)=CaO(s)+CO2(g) A.① C.②③④
Δ H6
ΔH7 B.④ D.①②③
CaO(s)+H2O(l)=Ca(OH)2(s) ΔH8
典例精析 【解析】 ① 由于氧气与CO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 Δ H 1< Δ H 2; ② 由于固态硫变为气态硫要吸收热量,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 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ΔH3>ΔH4; ③ 气态水变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 态水放出的热量要多,即ΔH5>ΔH6; ④ 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氧化钙与水化合是放热反应,所 以ΔH7>ΔH8。 答案:C 【评注】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
第一章
第二章
复习
第三章第四章Fra bibliotek第一章知识结构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燃料的使用 反应热 焓变 燃烧热 节约能源的意义 能源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 盖斯定律 开发新能源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变
一.反应热
1,定义 2、符号单位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H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表述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 - ”,单位是k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 指: 25℃ 1.01×105Pa;
集状态和物质的量有密切关系。比较ΔH大小时要包含正负号
进行对照。
例2.(2008· 海南)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 P a kJ· mol–1、 P-O b kJ· mol–1、P=O c kJ· mol—1、O=O d kJ· mol–1。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典例精析
【解析】考查有关盖斯定律的综合应用能力。 ② -①即得③式,则 ΔH2-ΔH1=ΔH3 > 0 ,所以 ΔH2 > ΔH1 ;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常温( T > 13.2℃),③式向右移动,所
以锡以白锡形式存在;当温度低于 13.2℃,③式向左移动,锡 以灰锡(粉末状态)形式存在,所以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锡 器会自行毁坏。
典例精析 例4.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2H2(g)+5/2O2(g)=2CO2(g)+H2O(l) ΔH=-1300 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 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能量
C.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四.中和热测定
典例精析 典例精析 例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 后者的是( C ) ① C(s)+O2(g)=CO2(g) C(s)+1/2O2(g)=CO(g) ② S(s)+O2(g)=SO2(g) S(g)+O2(g)=SO2(g) ③ 2H2(g)+O2(g)=2H2O(g) Δ H1 Δ H2 Δ H3 Δ H4 Δ H5
规定:
当∆H为“-”( ∆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1)反应物本性 (2)反应物的量 (3)反应物,生成物 聚集状态 (4)反应程度 (5)测量条件 定义 (1)燃烧热
3、影响因素 4、分类
Q(放)=n(可燃物)×△H
定义
(2)中和热 H+(aq) +OH-(aq)=H2O(l) △H=-57.3kJ· mol -1
(3)、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 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 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数值也 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注意: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要标名称!!!
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聚集状态 (2)、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和质量比 (3)、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三.反应热的计算
1.利用键能算 △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2.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算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3.利用活化能算 △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 即:△H=E1 - E2 4.利用盖斯定律算 △H A B △H=△H1+△H2 △H1 C △H2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
确的是( ) A A.(6a+5d-4c-12b)kJ· mol–1 B.(4c+12b-6a-5d)kJ· mol–1 C.(4c+12b-4a-5d)kJ· mol–1 D.(4a+5d-4c-12b)kJ· mol–1
典例精析
【解析】
本题从化学键的角度,考查有关反应热的简
单计算技巧。 1 mol白磷(P4)中含有6 mol P-P键,1 mol P4O10中含有4 mol P=O键和12 mol P-O键, 根据:ΔH=∑E(反应物)-∑E(生成物) =[6a+5d]─[4c+12b] kJ/mol
典例精析
例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 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 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 Sn(s、灰) A. ΔH1>Δ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1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2℃
Sn(s、白) ΔH3=+2.1 kJ/mol
2H2(g)+O2(g)=2H2O(l)
④ CaCO3(s)=CaO(s)+CO2(g) A.① C.②③④
Δ H6
ΔH7 B.④ D.①②③
CaO(s)+H2O(l)=Ca(OH)2(s) ΔH8
典例精析 【解析】 ① 由于氧气与CO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 Δ H 1< Δ H 2; ② 由于固态硫变为气态硫要吸收热量,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 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ΔH3>ΔH4; ③ 气态水变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 态水放出的热量要多,即ΔH5>ΔH6; ④ 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氧化钙与水化合是放热反应,所 以ΔH7>ΔH8。 答案:C 【评注】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
第一章
第二章
复习
第三章第四章Fra bibliotek第一章知识结构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燃料的使用 反应热 焓变 燃烧热 节约能源的意义 能源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 盖斯定律 开发新能源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变
一.反应热
1,定义 2、符号单位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H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表述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 - ”,单位是k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 指: 25℃ 1.01×105Pa;
集状态和物质的量有密切关系。比较ΔH大小时要包含正负号
进行对照。
例2.(2008· 海南)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 P a kJ· mol–1、 P-O b kJ· mol–1、P=O c kJ· mol—1、O=O d kJ· mol–1。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典例精析
【解析】考查有关盖斯定律的综合应用能力。 ② -①即得③式,则 ΔH2-ΔH1=ΔH3 > 0 ,所以 ΔH2 > ΔH1 ;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常温( T > 13.2℃),③式向右移动,所
以锡以白锡形式存在;当温度低于 13.2℃,③式向左移动,锡 以灰锡(粉末状态)形式存在,所以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锡 器会自行毁坏。
典例精析 例4.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2H2(g)+5/2O2(g)=2CO2(g)+H2O(l) ΔH=-1300 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 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能量
C.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