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设计中各种GND的设计
gnd铺铜间距

gnd 铺铜间距在电子设计中,GND 铺铜是 PCB 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工艺,其作用是减少电磁干扰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然而,GND 铺铜的间距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 gnd 铺铜间距的选择和影响。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gnd 铺铜间距》,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gnd 铺铜间距》篇1一、gnd 铺铜间距的选择在设计 PCB 时,GND 铺铜的间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间距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强,但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和设计难度。
间距过大则会降低抗干扰能力,增加电路的噪声和干扰。
通常情况下,gnd 铺铜间距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电路特性:不同的电路特性需要不同的 gnd 铺铜间距。
例如,高速信号传输线和功率输出线需要更小的间距,以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
2. 器件密度:在高密度 PCB 设计中,器件密度较高,需要更小的 gnd 铺铜间距。
3.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也会影响 gnd 铺铜间距的选择。
例如,如果采用机械钻孔工艺,需要更大的间距,以避免钻孔过程中损坏铜箔。
二、gnd 铺铜间距的影响gnd 铺铜间距的选择会对电路的性能和制造成本产生影响。
1. 电磁干扰:gnd 铺铜的间距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强。
因为较小的间距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耦合面积,降低干扰信号的强度。
2. 制造成本:gnd 铺铜的间距越小,制造成本越高。
因为需要更多的铜箔和制造工艺,会增加 PCB 的成本和复杂度。
3. 电路性能:gnd 铺铜的间距越大,电路的噪声和干扰越小。
因为较大的间距可以降低干扰信号的耦合面积,减少噪声和干扰。
三、结论gnd 铺铜间距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在考虑电磁干扰和电路性能的同时,也要考虑制造成本和设计难度。
《gnd 铺铜间距》篇2GND 铺铜的间距应该根据 PCB 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铺铜的间距越小,对信号的干扰越小,但是会增加制造成本和 PCB 的复杂度。
电路设计及pcb布线时的设计可靠性原则-参考模板

电路设计及pcb布线时的设计可靠性原则目前电子器材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和系统仍然以印制电路板为主要装配方式。
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如果印制板两条细平行线靠得很近,则会形成信号波形的延迟,在传输线的终端形成反射噪声。
因此,在设计印制电路板的时候,应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
一、接地地线设计在电子设备中,接地是控制干扰的重要方法。
如能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使用,可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
电子设备中地线结构大致有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地(逻辑地)和模拟地等。
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
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
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
2)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电路板上既有高速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而两者的地线不要相混,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
要尽量加大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
3)尽量加粗接地线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
因此应将接地线尽量加粗,使它能通过三位于印制电路板的允许电流。
如有可能,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4)将接地线构成闭环路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地线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闭环路可以明显的提高抗噪声能力。
其原因在于:印制电路板上有很多集成电路元件,尤其遇有耗电多的元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结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声能力下降,若将接地结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能力。
二、电磁兼容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仍能够协调、有效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关于电路设计中GND、PGND、AGND的相互关系

关于电路设计中GND、PGND、AGND的相互关系
PGND、GND、AGND、DGND都是自己来定义的,
一般说来:
PGND是指电源地,POWER GND
AGND是指模拟地,ANALOGUE GND
DGND是指数字地,DIGITAL GND
GND,泛指地
之所以分开是为了避免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比如数字模拟之间,数字多为高频信号,如果和模拟混到一起会因互助干扰而工作不正常,电源部分通常引入很多纹波或高次谐波,所在电源地最好也要分开, 但最终所有的地还是要连到一起,一般用磁珠连接,磁珠的参数要根据信号情况来选择.
同一个系统只能使用同一个参考地, 类似一个参照物的意思, 多个人赛跑, 只能有一个参照物, 依此我们判断每个人的速度才有意义;
另外,如果同一系统中, 参考地有两个, 将会形成一个偶合天线
既然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参考地的话,所有的地最终还是要连接到一起。
那么他们之间是通过什么互联的呢?上面提到的磁珠是地与地之间互联的一种方式,磁珠在这里扮演的事什么角色?但像数字地和模拟地通过磁珠就能连接起来?而不会产生互助干扰的问题了吗?还有其他互联的方式吗?
我看到的现象是将PGND和GND,AGND之间直接相连,中间没有加磁珠?这种方式可行吗?
磁珠对高频信号才有较大阻碍作用, 因此可以吸收高频干扰,这就是磁珠在这里扮演的角色,这也是为EMC设计的;
各种地的连接也有用电感的,要求不高0欧电阻也可以;
直接相连必然会产生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窜扰;。
VCC、VDD、VSS、GND的术语解释

关于VCC、VDD、VSS、GND的术语解释VCC:C=circuit 表示电路的意思, 即接入电路的电压;VDD:D=device 表示器件的意思, 即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SS:S=series 表示公共连接的意思,通常指电路公共接地端电压。
GND:在电路里常被定为电压参考基点。
1、对于数字电路来说,VCC是电路的供电电压,VDD是芯片的工作电压(通常Vcc>Vdd),VSS是接地点。
2、有些IC既有VDD引脚又有VCC引脚,说明这种器件自身带有电压转换功能。
3、在场效应管(或COMS器件)中,VDD为漏极,VSS为源极,VDD和VSS指的是元件引脚,而不表示供电电压。
4、一般来说VCC=模拟电源,VDD=数字电源,VSS=数字地,VEE=负电源5、从电气意义上说,GND分为电源地和信号地。
PG是Power Ground(电源地)的缩写。
另一个是Signal Ground(信号地)。
实际上它们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不一定是混在一起哦!)。
两个名称,主要是便于对电路进行分析。
进一步说,还有因电路形式不同而必须区分的两种“地”:数字地,模拟地。
数字地和模拟地都有信号地、电源地两种情况。
数字地和模拟地之间,某些电路可以直接连接,有些电路要用电抗器连接,有些电路不可连接。
我们在PCB设计时,会在画原理图时碰到对地的处理,比如:大地,模拟地,数字地,电源地等等,那么在设计时就要考虑,有些模拟地和数字地可以连在一起,有些就不能连在一起,大多数是相互独立的。
*模拟地和数字地单点接地* 只要是地,最终都要接到一起,然后入大地。
如果不接在一起就是"浮地",存在压差,容易积累电荷,造成静电。
地是参考0电位,所有电压都是参考地得出的,地的标准要一致,故各种地应短接在一起。
人们认为大地能够吸收所有电荷,始终维持稳定,是最终的地参考点。
虽然有些板子没有接大地,但发电厂是接大地的,板子上的电源最终还是会返回发电厂入地。
gnd隔离 0欧电阻

gnd隔离0欧电阻
"gnd隔离" 通常指的是在电路设计中对地(ground)之间进行电气隔离。
而"0欧电阻" 通常指的是电阻值为零欧姆的电阻。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使用"0欧电阻" 来实现地隔离。
这种情况下,这个电阻不会引入阻抗,但会提供电气隔离。
这样的设计可能有以下目的:
隔离故障:在电路中使用0欧电阻可以帮助隔离地之间的故障。
如果一个地存在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地。
共模噪声隔离:在某些情况下,使用0欧电阻可以帮助隔离共模噪声。
这对于一些高精度、低噪声的电路设计可能很重要。
信号传输:在某些信号传输线路中,使用0欧电阻可以提供地之间的电气连接,同时保持一定的隔离。
请注意,实际的电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气隔离的需求、信号完整性和系统性能。
在使用0欧电阻进行隔离时,确保理解系统的要求和信号特性,以便正确设计电路。
1。
DGND PGND GND AGND各是什么意思

DGND PGND GND AGND各是什么意思在电子领域中,DGND、PGND、GND、AGND这些术语代表了不同的接地引脚或地线。
它们分别表示数字地线、功率地线、公共地线和模拟地线。
以下将详细解释每个术语的含义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作用。
1. DGND(Digital Ground)DGND代表数字地线,用于连接数字电路中的各个部分的地线。
在数字电路中,信号以二进制形式传输,需要稳定的地线来提供参考点,以确保信号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DGND通常与微控制器、逻辑芯片等数字电路元件相关联。
2. PGND(Power Ground)PGND代表功率地线,主要与功率电路相关。
在电子器件中,功率电路通常需要提供稳定的地线来确保电流的正常流动和电路的稳定运行。
PGND通常与电源连接处以及功率电路元件相关联。
3. GND(Ground)GND代表公共地线,是整个电路系统中共享的地线。
它是各个回路之间的连接点,用于将不同的地线连接在一起,以确保电路中各个部分之间的信号传输与参考点的一致性。
GND也可以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天线或调试工具。
4. AGND(Analog Ground)AGND代表模拟地线,用于模拟电路中的地线连接。
在采集模拟信号或进行模拟处理时,需要保持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AGND通常与模拟电路元件相关联,例如模拟转换器、放大器等。
这些不同的地线或地引脚在电子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正确连接和布局对于电路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关这些地线的注意事项:1. 规避互干扰:在布局电路板时,应根据电路的特性和需求,将DGND、PGND、AGND等地线分开布局,避免它们之间的干扰。
如果不正确地布置地线,可能会引起信号串扰或电磁干扰。
2. 最短回路路径:在布线过程中,应尽量缩短各个地线之间的距离,减小电流环路的面积,以降低串扰和噪声的风险。
3. 分离数字与模拟地线:由于数字和模拟信号具有不同的特性,通常应将DGND与AGND分开布局,以减少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扰。
pcb gnd 和 大地 电阻电容 绝缘阻抗

pcb gnd 和大地电阻电容绝缘阻抗【主题】PCB中的GND和大地:电阻、电容和绝缘阻抗1. 引言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地线(GND)和大地(earth)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涉及到电路的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PCB中的GND和大地,重点讨论其在电阻、电容和绝缘阻抗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 GND和大地的定义和作用GND是指地线,是电路中用于连接各种元器件、防止电流波动并提供电流回流的导线或板线。
它在PCB设计中起到接地和屏蔽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电路中的噪声和干扰。
而大地指的是地球,它在工业和家用电路中用作安全接地,可以将电路中的过电压和故障电流引入地面,保护人和设备的安全。
3. 电阻在PCB中的作用和设计原则在PCB设计中,电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电阻可以用来限制电流,保护元器件不受过载电流的损害。
在GND和大地的连接中,电阻还可以起到平衡电流的作用,防止回流电流的不稳定和漂移。
在设计电路时,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性能指标,合理选择电阻的数值和功率。
考虑到温度漂移和线性度等因素,也要合理放置和布局电阻元件。
4. 电容在PCB中的作用和设计原则电容是PCB中常用的元器件,它可以用来存储电荷,平滑电压,隔离信号等。
在GND和大地连接中,电容可以起到滤波和隔离杂散电流的作用。
在PCB设计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容型号和参数,避免因电压、频率等问题导致电容失效或不稳定。
电容和电阻的配合设计也很重要,可以优化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5. 绝缘阻抗的意义和设计原则绝缘阻抗是指PCB中不同层间、导线间的绝缘电阻。
它在PCB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电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合理设计绝缘阻抗可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防止信号叠加和串扰,提高电路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在PCB设计中,要根据层间距离、介质材料、工艺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设计绝缘阻抗的数值和布局方式。
交流测量电路为什么GND和N会连在一起

交流测量电路为什么GND和N会连在一起解决问题1 为什么GND要和强电短接?2 需要隔离,应该如何进行电路设计?3 为什么建议用N做GND?信号采样的基本原则信号采样的基本原则:被测信号的基准参考和测量芯片的基准参考需要在同一个参考点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测量。
如何设计可以保证在同一个参考点?把两个基准参考点短接起来。
采样电阻的设计电路1下图是被测信号以N为参考点的设计a被测电流信号:电流从L流经继电器,流入负载,然后经过1mR采样电阻,再回到N,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采样电阻两端的差分电压送入计量芯片HLW8110进行电流信号的采样。
b被测电压信号:L线电压通过5个200K电阻和1个1K的电阻进行分压,分压电路是从L到N的一个分压电路,然后将220V左右的交流电压,降压至220mV 左右送入计量芯片,进行电压信号的采样。
c计量芯片的基准参考电压信号:计量芯片的供电电压VDD和GND,内部的VREF电源电路是以GND为基准的一个参考基准电源,被测的交直流信号是以GND为基准,VREF为参考电平进行的信号的测量。
上图的采样电路符合基本原则吗?符合,被测信号的基准N和计量芯片供电电源的基准GND,是短接在一起的。
2下图是被测信号以L为参考点的设计a被测电流信号:电流从N流经继电器,流入负载,然后经过1mR采样电阻,再回到L,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采样电阻两端的差分电压送入计量芯片HLW8110进行电流信号的采样。
b被测电压信号:N线电压通过5个200K电阻和1个1K的电阻进行分压,分压电路是从N到L的一个分压电路,然后将220V左右的交流电压,降压至220mV 左右送入计量芯片,进行电压信号的采样。
c计量芯片的基准参考电压信号:计量芯片的供电电压VDD和GND,内部的VREF 电源电路是以GND为基准的一个参考基准电源,被测的交直流信号是以GND为基准,VREF为参考电平进行的信号的测量。
上图的采样电路符合基本原则吗?符合,被测信号的基准L和计量芯片供电电源的基准GND,是短接在一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大虾请问电源地,信号地,还有大地,这三种地有什么区别?电源地主要是针对电源回路电流所走的路径而言的,一般来说电源地流过的电流较大,而信号地主要是针对两块芯片或者模块之间的通信信号的回流所流过的路径,一般来说信号地流过的电流很小,其实两者都是GND,之所以分开来说,是想让大家明白在布PCB板时要清楚地了解电源及信号回流各自所流过的路径,然后在布板时考虑如何避免电源及信号共用回流路径,如果共用的话,有可能会导致电源地上大的电流会在信号地上产生一个电压差(可以解释为:导线是有阻抗的,只是很小的阻值,但如果所流过的电流较大时,也会在此导线上产生电位差,这也叫共阻抗干扰),使信号地的真实电位高于0V,如果信号地的电位较大时,有可能会使信号本来是高电平的,但却误判为低电平。
当然电源地本来就很不干净,这样做也避免由于干扰使信号误判。
所以将两者地在布线时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
一般来说即使在一起也不会产生大的问题,因为数字电路的门限较高。
50M?? ?? 第2个我用作数字地或数字模拟公共地.???? 第3个用作模拟地.???? 第4个当然是机箱外壳或外壳接大地了./////////////////////////////////////////////////////////////// //////电子电路中的接地与抗干扰电路技术|地技术在现代电子领域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电子设备的“地”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大地”(安全地),另一种是“系统基准地”(信号地)。
接地就是指在系统与某个电位基准面之间建立低阻的导电通路。
“接大地”是以地球的电位为基准,并以大地作为零电位,把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电路基准点与大地相连。
由于大地的电容非常大,一般认为大地的电势为零。
开始的时候,接地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后来,接地技术延伸应用到弱电系统中。
在弱电系统中的接地一般不是指真实意义上与地球相连的接地。
对于电力电子设备将接地线直接连在大地上或者接在一个作为参考电位的导体上,当有电流通过该参考电位时,接地点是电路中的共用参考点,这一点的电压为0V,电路中其他各点的电压高低都是以这一参考点为基准的,一般在电路图中所标出的各点电压数据都是相对接地端的大小,这样可以大大方便修理中的电压测量。
相同接地点之间的连线称为地线。
把接地平面与大地连接,往往是出于以下考虑:提高设备电路系统工作的稳定性,静电泄放,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接地的目的:安全考虑,即保护接地。
为信号电压提供一个稳定的零电位参考点(信号地或系统地)屏蔽保护作用。
一、接地的类型和作用不同的电路有不相同的接地方式,电子电力设备中常见的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1、安全接地安全接地即将高压设备的外壳与大地连接。
一是防止机壳上积累电荷,产生静电放电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例如电脑机箱的接地,油罐车那根拖在地上的尾巴,都是为了使积聚在一起的电荷释放,防止出现事故;二是当设备的绝缘损坏而使机壳带电时,促使电源的保护动作而切断电源,以便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例如电冰箱、电饭煲的外壳。
三是可以屏蔽设备巨大的电场,起到保护作用,例如民用变压器的防护栏。
2、防雷接地当电力电子设备遇雷击时,不论是直接雷击还是感应雷击,如果缺乏相应的保护,电力电子设备都将受到很大损害甚至报废。
为防止雷击,我们一般在高处(例如屋顶、烟囱顶部)设置避雷针与大地相连,以防雷击时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
安全接地与防雷接地都是为了给电子电力设备或者人员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用来保护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3、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而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
这个基准电位一般设定为零。
该基准电位可以设为电路系统中的某一点、某一段或某一块等。
当该基准电位不与大地连接时,视为相对的零电位。
但这种相对的零电位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使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路系统工作不稳定。
当该基准电位与大地连接时,基准电位视为大地的零电位,而不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不合理的工作接地反而会增加电路的干扰。
比如接地点不正确引起的干扰,电子设备的共同端没有正确连接而产生的干扰。
为了有效控制电路在工作中产生各种干扰,使之能符合电磁兼容原则。
我们在设计电路时,根据电路的性质,可以将工作接地分以下为不同的种类,比如直流地、交流地、数字地、模拟地、信号地、功率地、电源地等。
不同的接地应当分别设置。
不要在一个电路里面将它们混合设在一起,例如数字地和模拟地就不能共一根地线,否则两种电路将产生非常强大的干扰,使电路陷入瘫痪!4、信号信号地是各种物理量信号源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
由于信号一般都较弱,易受干扰,不合理得接地会使电路产生干扰,因此对信号地的要求较高。
5、模拟地模拟地是模拟电路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
模拟电路中有小信号放大电路,多级放大,整流电路,稳压电路等等,不适当的接地会引起干扰,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模拟电路中的接地对整个电路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它是整电路正常工作的基础之一。
所以模拟电路中合理的接地对整个电路的作用不可忽视。
6、数字地数字地是数字电路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
由于数字电路工作在脉冲状态,特别是脉冲的前后沿较陡或频率较高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干扰电路。
如果接地不合理,会使干扰加剧,所以对数字地的接地点选择和接地线的敷设也要充分考虑。
7、电源地电源地是电源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
由于电源往往同时供电给系统中的各个单元,而各个单元要求的供电性质和参数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既要保证电源稳定可靠的工作,又要保证其它单元稳定可靠的工作。
电源地一般是电源的负极。
8、功率地功率地是负载电路或功率驱动电路的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
由于负载电路或功率驱动电路的电流较强、电压较高,如果接地的地线电阻较大,会产生显着的电压降而产生较大的干扰,所以功率地线上的干扰较大。
因此功率地必须与其它弱电地分别设置,以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
屏蔽与接地应当配合使用,才能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
主要是为了考虑电磁兼容,典型的两种屏蔽是静电屏蔽与交变电场屏蔽,下面分别介绍:静电屏蔽:当用完整的金属屏蔽体将带电导体包围起来,在屏蔽体的内侧将感应出与带电导体等量异种的电荷,外侧出现与带电导体等量的同种电荷,因此外侧仍有电场存在。
如果将金属屏蔽体接地,外侧的电荷将流入大地,金属壳外侧将不会存在电场,相当于壳内带电体的电场被屏蔽起来了。
/////////////////////////////////////////////////////////////// ////电子电气设备的接地陕西银河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黄耀峰(西安710075)1概述接地是提高电子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防止电子电气设备向外部发射电磁波;而错误的接地常常会引入非常严重的干扰,甚至会使电子电气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尤其是成套控制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因为有多种控制装置分散布置在许多地方,所以它们各自的接地往往会形成十分复杂的接地网络,不仅需要在系统设计时周密考虑,而且在安装调试时也要仔细检查和做适当的调整。
“地线”是对接地的实施,即按一定的要求,用必要的金属导体或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些“地”电位点连接起来,或是将电子电气设备的某一部位(如:外壳)和大地连接起来。
狭义上讲,“接地”——即与地球保持“同电位”;广义上讲,“接地”——是电路系统中的“等电位点或等电位面”,它是电路系统的基准电位,但不一定为大地电位。
2电气设备接地的作用及分类21电子电气设备接地的作用电子电气设备接地的目的有二,一是处于安全的考虑,二是为了抑制外部的干扰。
(1)安全的考虑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为目的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它们必须可靠地接在大地电位上。
一般地说,电子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盘、机座都要可靠接地。
(2)抑制外部干扰的考虑电子电气设备的某些部位与大地相连可以起到抑制外部干扰的作用,例如静电屏蔽层接地可以抑制变化的电场的干扰,电磁屏蔽用的导线原则上可以不接地,但不接地的屏蔽导线时常会带来静电耦合而产生所谓的“静电屏蔽”效应,所以仍需要接地为宜。
22电子电气设备接地的分类一般地说,电子电气设备有许多需要接地的部位,由于电路的性质和接地的目的不同,必须加以严格区分,需要分成若干独立的子系统,然后连接在一起进行总接地。
从接地的性质看,把接地分为三大类:(1)保护接地电子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盘、机座用良好的导体与大地连接成等电位,称为保护接地,它对电子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屏蔽接地为了抑制变化的电磁场的干扰而采用的多种屏蔽层、屏蔽体,都必须良好地接地,才能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
(3)系统接地图1单相三线制接线图图2三相四线制接线图要使电子电气设备能正常地运行和稳定可靠地工作,也必须处理好等电位点的接地问题,这类接地称之为系统接地。
对于系统接地来说,由于其工作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又可分为:信号地、模拟地、数字地、电源地、计算机地、负荷地、外设地等。
3接地的方式地线设计是一项重要的设计,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设计。
在EMC设计的初期就进行地线设计是解决EMC问题的最有效、最廉价的方法。
下面对三大类接地方式分别进行详尽讨论。
31保护接地接地作为一种措施,起源于强电技术,由于强电电压高、容量大,容易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因此,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盘、机座都应与大地良好地连接成等电位,从而在故障状态下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有两种方式:(1)保护接零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中性线即为保护接零线,它是电路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保护接地除零线以外,另外配备一根保护接地线,它与电子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盘、机座等金属部件相连,一般情况下,保护接地线是没有电流流动的,即使有有电流流动也是非常小量的漏电流,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保护接地线上是没有电压降的,与之相连的电子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呈现地电位,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出于上述目的,各国都对保护接地作了必要的规定。
例如美国国家电气委员会在电气法中规定了交流电源的输配电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室内115V交流配线为三线制,如图1所示。
火线上串有熔丝,负载电流经火线至负载,再由中线返回。
另备有一根保护接地线,该线与设备的金属外壳、底盘等金属部件相连,当发生故障时,例如负载的绝缘被击穿损坏,保护接地线上瞬间将有大电流流过,电路中的熔丝或断路器由于大电流流过将很快把电路切断,从而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我国的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与美国的类似,如图2所示,只是电压不同而已。
32系统接地除了上面介绍的从安全角度出发而考虑的保护接地外,为了保证电子电气设备正常、稳定和可靠的运行,还必须处理好设备内部系统中各个电路工作的参考电位,这类基准参考电位的连接线称为“系统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