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法”快读准解古诗词之——读懂诗家语(教案)
公开课读懂诗家语

公开课读懂诗家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公开课读懂诗家语》。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掌握诗家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材中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经典诗篇,旨在通过这些诗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家语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诗家语的特点,能够理解并鉴赏古诗。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增强语感。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家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难点:能够运用诗家语进行创作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展示和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篇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教材中的诗篇,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家语的特点。
3. 诗篇解析:教师对教材中的诗篇进行详细解析,讲解诗家语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4. 实践训练:教师给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家语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诗家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可以采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的形式进行板书。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诗家语写一段描绘春天景色的文字。
答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请默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古诗。
答案:《登鹳雀楼》、《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公开课读懂诗家语》。
快速读懂古诗词法方法教案

快速读懂古诗词法方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代诗词鉴赏》章节,具体内容包括《静夜思》、《秋浦歌》、《钱塘湖春行》三首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学会运用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 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诗词的韵律、对仗、意象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及其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意境。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并通过例句进行讲解。
3. 快速读懂古诗词方法(10分钟)(1)抓关键词:找出诗句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理解其含义。
(2)理解意象:分析诗句中的意象,领悟作者的情感。
(3)关注和作者:了解诗歌的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意。
(4)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诗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首古诗词,示范如何运用快速读懂方法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完成一首古诗词的鉴赏。
6.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基本知识:韵律、对仗、意象2. 快速读懂古诗词方法:关键词、意象、、联想和想象3. 例题及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古诗词。
答案:略2. 作业要求:不少于300字,包括诗句理解、情感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古诗词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快速读懂古诗词方法的掌握。
快速读懂古诗词法方法教案

快速读懂古诗词法方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甫的《宿建德江》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本节课将重点教授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幅古诗词画卷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方法讲解:介绍快速读懂古诗词的五个步骤:了解作者背景、把握诗歌结构、品味词句、分析意象、体会意境。
3. 例题讲解:以王维的《使至塞上》为例,示范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解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运用方法解析杜甫的《宿建德江》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快速读懂古诗词的五个步骤1. 了解作者背景2. 把握诗歌结构3. 品味词句4. 分析意象5. 体会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解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解析和分享,答案不设统一标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更多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古诗词三首》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分别是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甫的《宿建德江》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这三首诗词代表了唐代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作品,通过学习它们,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读懂诗家语教学设计(2024)

音乐性
诗家语注重音韵和节奏,使诗歌读起来朗朗 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D
2024/1/26
7
诗家语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诗家语起源于古代诗歌,如《诗经》、《楚辞》等,这些诗歌作品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为后世诗人提 供了创作灵感。
发展
随着诗歌创作的不断发展,诗家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从唐诗宋词到现代诗歌,诗家语在传承中不断创 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同时,诗家语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西方诗歌的翻译和传播,为诗 家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音韵节奏
通过押韵、平仄、节奏 等音韵手段,营造诗歌 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语言凝练
使用简练、准确的语言 ,传达丰富的内涵和情 感。
2024/1/26
13
创作实践与案例分析
创作实践
案例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引导他们运用诗 家语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思考。
选取经典诗歌作品,分析其意象运用、修 辞手法、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诗家语的表达方式和魅力。
社会意义
诗家语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思想感情、弘扬人文精神。优秀的诗家语 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诗家语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6
17
06 教学总结与展望
2024/1/26
18
教学内容回顾与总结
5
02 诗家语概述
2024/1/26
6
诗家语的定义与特点
A
定义
诗家语是指诗人创作诗歌时所使用的独特语言 ,它不同于日常用语,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形 象性和音乐性。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三观法”——快读准解古诗词课件

• 解析 颈联是写所见:荒原上闲遛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 诗人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 “百家”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 郁的忧思。
• 答案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 即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颈联用了对比 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用“归马”的安逸,反衬 “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以往昔“千 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进行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 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 解析 从卢诗注解和王诗题目来看,两人都在蜀地。
• (2)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作者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 想法却有同有异。试作简要分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两首诗都是借“鸿雁南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卢诗以“鸿 雁南飞”反衬人不能北归的乡思;王诗则质问,鸿雁为何从北飞至南, 含有对南方生活的厌倦之情。
•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作答本题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联系诗 人的生平经历,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诗歌一、二句 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 成就。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 “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 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 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 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 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2024年度新编《读懂一句话》公开课教案读懂诗家语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要点一
了解时代背景
诗人的作品往往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 作动机和情感表达。如唐代盛世时期 ,诗歌多表现豪迈、奔放的情感;而 宋代则因外患内忧,诗歌中多流露出 忧国忧民的情怀。
要点二
探究诗人其他作品
通过研读诗人的其他作品,可以更加 深入地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 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024/3/24
6
02
诗家语概述
2024/3/24
7
诗家语定义及特点
2024/3/24
定义
诗家语是指诗歌创作中独特的语 言表达方式,包括词汇选择、句 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
特点
诗家语具有凝练、含蓄、形象、 音韵和谐等特点,能够传达诗人 深邃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8
诗家语发展历程
古代诗家语
古代汉语诗歌发展历史悠久,从《诗 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诗家语 不断演变和丰富。
2024/3/24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 法,包括意象分析、情感把握
、语言品味等。
2024/3/24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敬畏 之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
2024/3/24
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可在课堂上进行展 示,也可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分享。展 示方式可以是现场朗诵、演讲、表演 等,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 式。
评价标准
评价学生作品时,应注重学生的创意 、表现力和对诗家语的理解程度。同 时,还要考虑作品的完整性、艺术性 和观众反馈等因素。
”三观法“快读准解古诗词

A.开首三句,词人由春景落笔,既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亦是怀春之情已 动的流露。
B.上片末两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传递出词人对丈夫矢志不渝的情意。 C.词的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 D.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深切思念丈夫的 思妇形象。
1.介绍写作背景(暗示主旨、情感)
关 注
注释
2.介绍作者(暗示情感、风格) 3.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 4.介绍相关诗句(暗示用典或意境)
意象
1.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象 → 意境 )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景物→情景交融)
关键词句
1.情感语(动词、形容词) 2.景物语(意象——景、物、事、人) 3.关键词(情态词、语气词:但、却、惟、徒、岂) 4.关键句(典故句、首句和尾句)
解析:选C。尾联“可独”的意思是“哪里只是”,整联的意思是“我们成为邻居了,哪里只是 我们两人总能见面,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和睦相处,两家可以世代友好”,可知情感是喜 悦的,“尾联由喜转悲”“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理解错误。
(2)颔联有怎样的表达特点?请结合诗句简 要赏析。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③宜作两家春。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注】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虢州参军之时。诗人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C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描写春天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 活的热爱之情
B.首联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 心情十分愉悦
读懂诗家语

• 金圣叹称此诗为“托流莺以见意也”,请结 合全诗具体分析。
流 莺①
李商隐②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
对句互见
阐释 同一句中前后两 个词语在意义上 互见
上下句中某些词 语在意义上具有 互相补充的作用
示例
分析
本句应为“烟、月笼寒水和
烟笼寒水月笼沙。 沙”,即“烟气、月光笼罩
(杜牧《泊秦淮》) 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
边的沙滩”
词中“惊”“鸣”互文,正
明月别枝惊鹊,清 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
风半夜鸣蝉。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 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 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 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 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 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 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 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两人相约,袭美抱病回信 (失约),我依韵应和。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 ,不怕江花不满枝。
希望(你)早一天能医治好眼疾,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 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观法”快读准解古诗词之——读懂诗家语
一:课前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流莺①
李商隐②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
【注】①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
②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圣叹称此诗为“托流莺以见意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1)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托流莺以见意也”,需要分析流莺的特点,然后把流莺的特点和作者的“意”(情感)对接。
(2)本诗妙在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明写黄莺,暗喻身世。
首联借流莺的漂泊无依写自己的辗转流徙(飘零身世),借流莺的“不自持”写自己的命运难以掌控;颔联借流莺的美妙啼唱写自己的才华横溢;颈联借流莺啼唱的执着写自己求索的坚持(希望得到赏识);尾联用流莺无枝可栖写自己的年华虚度、抱负成空。
通过对流莺形象的刻画,生动抒发了自己遭受冷遇、终生潦倒的愁苦和无奈。
二:“三观法”理解诗歌
(一)宏观读诗(作者时代、际遇、风格)
(二)微观解辞(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诗家语:省略倒装、词类活用、互文见义)
(三)反观破疑(选择题、主观题题干)
三: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1.特殊句法
省略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2. 词类活用
名作动、名作形、形作名、名作状、使动、被动、为动
3.互文见义
互文,上下文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减少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边练边悟】翻译下面句子,注意词类活用、句式等。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译: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为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②皎皎空中孤月轮。
译:明亮的空中(悬挂着)一轮孤月。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
译:满园春色关不住。
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在岐王的宅邸里,崔九的厅堂前,我时常见到你,听到你歌唱。
四:(2020·全国卷I)结合标题、注释,和14题选择题选项,理解标题,并翻译诗句。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唐代: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错)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2)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的美好生活的展望。
【翻译】
标题大意:两人相约,袭美抱病回信(见寄:寄给我),我依韵应和(奉和、次韵)。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
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畅饮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
(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去)野外(采摘)野菜(而食)。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
(我)如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使织宽:使笼子织得更宽阔),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
希望(你)早一天能医治好眼疾,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五:课后练习
1、继续做完【边练边悟10】其他的题目。
2、做近10年全国卷古诗鉴赏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