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浅谈怎样进行科学体育锻炼

浅谈怎样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有句老话讲:“生命在于运动。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获得健康体魄,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还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心理压力。
所以,在紧张的课业之余,我们需要正确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
首先,制定锻炼计划。
为了使锻炼达到良好效果,应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内容及方法,这就需要一份严谨的计划。
在假期里,我就曾经给自己定过一个锻炼计划。
最开始是锻炼内容的选择,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我喜欢排球,跳绳,跑步,骑车,羽毛球等。
由于假期锻炼是为了提高耐力素质,跑步、跳绳、骑自行车成为最终内容。
接着确定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安排每周至少锻炼3~4次,即隔日一次,每次20分钟到60分钟,前后十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慢跑瑜伽,接着进行高强度运动。
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应以体育锻炼的各项原则为依据。
锻炼的内容应合理搭配,内容应与体育课的内容相结合,与自己的爱了和特长相结合,科学地安排锻炼项目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锻炼的时间。
而在体育锻炼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和遵守的事项。
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损伤的发生。
每次体育课前,老师都会带着我们做弓步压腿,提踵,踝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
锻炼后,做好放松活动。
每次跑步后,我会先走上一段,然后轻捶腿部肌肉,这样可以让紧绷的肌肉放松,减少乳酸堆积以避免腿变粗。
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放松,可以防止锻炼后出现的肌肉酸痛,有助于解除精神压力。
对于长期的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只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地制定健身计划,才能不断有效地增强体质。
科学实验表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中断体育锻炼的人,会使原有的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明显的下降。
比如我在初中毕业时800米长跑的成绩是3分30秒,高中缺少锻炼,大一开学时就要跑四分多。
可见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常运动。
除此之外,要想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就要培养自己对多种运动的兴趣。
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耐力。
2. 力量训练:通过举重、引体向上等方式,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量,并改善体形。
3. 柔韧性训练:比如瑜伽、拉伸运动等,可以增加肌肉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4. 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平衡球训练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5. 核心训练:通过训练腹肌、背肌等核心肌群,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输出。
6. 间歇训练:将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活动交替进行,可以提升运动效果,增加身体耐力。
7. 多元化训练: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避免单一运动造成肌肉不平衡和动作失调。
8. 积极休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修复。
请记住,科学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坚持和适度,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训练?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训练?体育训练是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的体能水平和竞技状态。
要进行科学的体育训练,首先需要了解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和训练目标,然后根据科学的训练原则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最终达到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目的。
首先,科学的体育训练需要充分了解运动员的个体特点。
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心理特点,这些个体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训练中的表现和适应能力。
因此,针对不同的运动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充分考虑到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其次,科学的体育训练需要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
训练原则包括针对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科学性等。
针对性是指训练要根据具体训练目标和运动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系统性是指训练要有计划地进行各项训练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循序渐进性是指训练要逐步增加负荷,让运动员适应并提高自己的能力,科学性是指训练要合理地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再次,科学的体育训练需要合理地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
在体能训练中,可以采用循环训练、间歇训练、爆发力训练等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耐力和速度等方面的素质。
在技术训练中,可以通过分析、模仿、练习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技能。
在心理训练中,可以采用放松训练、专注训练、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状态。
最后,科学的体育训练需要合理地进行训练安排。
训练安排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训练周期、训练强度、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训练安排可以使运动员在训练中达到最佳的状态和效果,避免因过度训练或不合理训练而导致的伤害和损害。
总之,科学的体育训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状态。
只有合理地了解运动员的特点,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地进行训练安排,才能进行科学的体育训练,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大学生怎样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大学生怎样进行体育锻炼论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学生怎样进行体育锻炼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浅谈如何吸引学生正确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问题。
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是否旺盛,也体现在广大的少年儿童身上。
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他们的体魄是否强健、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我国现在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却令人堪忧。
"阳光体育"就是让青少年儿童更加阳光的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为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对于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在2006年联合进行了一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肥胖率在持续增高,城镇儿童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第一大因素。
除了肥胖率,视力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小学生31.67%,初中生58.07%,高中生76.02%,大学生为82.68%。
其中视力不良的初中生成为各学段中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
我国青少年学生、儿童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位;。
而少年儿童各种身体素质如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身体机能的水平却在不断下降。
我国学生各年龄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的状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
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4月29日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国开展学生"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浅谈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浅谈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科学锻炼是健康的关键所在,但要进行科学的锻炼,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选择合适的运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因此,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运动。
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爬山等;也可以选择无氧运动,如瑜伽、太极拳、舞蹈、跳舞等。
2、坚持锻炼:要想保持健康,必须定期、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以使身体的各个系统都能够按照一定的节奏运作,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3、控制强度:运动强度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过大或者过小,过大会使身体承受不了,过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逐步提高强度,以达到自身的要求。
4、保持持久:要想锻炼成果持久,就要保持长期的活动,不能断断续续,这样锻炼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产生抵抗性。
5、享受运动:最重要的,还要喜欢自己的锻炼,并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才能更有动力,更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浅谈如何科学体育锻炼论文

浅谈如何科学体育锻炼论文摘要: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
准确的来表达应该是“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
体育锻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无论对多大年龄,都能够参与一些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想通过体育锻炼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达到预期健身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按照各种科学锻炼的原理,遵循一定的锻炼原则,讲究正确的锻炼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体育锻炼;运动处方;健身;方法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成员的身心负担逐渐加重,闲暇时间越来越少,以至于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现代文明病”,比如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而极少部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们也基本处于盲目的状态,没有科学的、有效的增强体质锻炼方法,容易造成各种运动损伤。
一、体育锻炼的概念运动生理学角度: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消耗体能的身体活动,即加强机体的异化作用,使得恢复过程的同化作用增强,机体的物质储备水平提高,从而使机体向更完善的方向转化的过程称为体育锻炼。
Caspersen等人认为身体活动的概念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即:由骨骼肌产生的身体位移、引起能量由低向高变化的消耗、对体质有积极影响。
运动训练学角度:人们通过适当的强度的身体活动以及运动负荷对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一种刺激。
它能引起组织系统发生兴奋,加剧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造成代谢的不平衡,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休息后,机体出现超量恢复的现象称为体育锻炼。
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锻炼,即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二、科学体育锻炼(一)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则赵厚亚认为:要使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锻炼者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即有益健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全面锻炼原则、因人制宜原则[3]。
何雪竹谈到科学的体育锻炼应注意从实际出发、保持经常性、循序渐进、全面性以及安全性这几个方面。
浅谈科学安排体育锻炼

浅谈科学安排体育锻炼作者:郭建斌王欢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第07期一、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1.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不少体育爱好者在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兴趣很高,活动量也很大,但坚持了几天,就失去锻炼热情,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种:开始活动量大,机体无法很快适应,身体疲劳反应也大,锻炼者受不了这么大的”苦”而放弃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会立竿见影,结果锻炼几天后,未见身体机能明显变化,因而对体育锻炼大失所望;开始体育锻炼时活动量过大,身体不适应造成运动损伤等。
2.全面发展原则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不同。
选择多样化的锻炼项目,将有助于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者来说,更应如此,以免由于单一的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的畸形发展。
二是如果由于体育锻炼兴起和锻炼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选择较多的运动项目,那么,在确定体育活动内容时,就应当选择一种能使较多的器官或部位得么锻炼的运动形式,以保证做到活动项目虽然单一,但仍可对身体产生全面影响。
3.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旦参加体育锻炼,并对身体产生良好影响,就应自觉地坚持下去,活动的内容和项目可以更换,但锻炼不能停止。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不是说无论什么情装饰品,合理安排锻炼计划,如每周锻炼3天,或每周锻炼5次等,只要不长期的停止锻炼,就能保持锻炼效果。
(3)因气候条件不能在室外进行锻炼时,可改在室内进行,即使暂时变换锻炼内容,对锻炼效时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因工作繁忙,而不能按原计划进行体育锻炼者,可充分利用零散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一天进行几次短时间的体育活动同样会取得较好的健美效果。
二、长期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1.根据健身目的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在进行体育锻炼前,每个人都有较明显的健身目的,这是人们科学安排体育锻炼的重要依据。
体育科学锻炼与方法

体育科学锻炼与方法
体育科学锻炼是指综合应用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
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
1. 循序渐进法: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按照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容量的原则进行锻炼。
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的过度疲劳和损伤。
2. 多样性法:通过多种不同的锻炼方式,使身体的各个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全面素质。
3. 针对性法: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训练方法。
例如,力量型项目需要重点进行力量训练,耐力型项目需要注重耐力训练。
4. 个性化法:根据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训练指导。
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5. 计划性训练法: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训练计划,以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方式进行锻炼。
并根据训练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训练计划。
总之,体育科学锻炼需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
合理的训练安排,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随着如今生活形式的多样化,社会进展的高速化,人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社会的快节奏和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使得社会成员身心负担较重,或没有时间、精力参与体育锻炼,或即使有精力参加锻炼,也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处于盲目状态,那么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方式能真正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并且提高改善人们的体育锻炼水平呢?以下是我对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一些看法。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的运动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并能够防治疾病。
但是,并不是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一定会获得良好效果。
如果锻炼内容、练习强度和练习方法等选择运用不当,反而有害于健康。
科学的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包括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和全面锻炼原则。
首先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指锻炼身体应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实际出发,确定个人的锻炼目的、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并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耽误其他事务。
如在冬季应着重发展耐力,在春秋两季应重点进行技术性的项目,在炎热的夏天,游泳就是个比较理想的运动项目。
而冬季锻炼正是个好时机,体育锻炼可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所以坚持冬季锻炼的人,抗寒能力比一般人增强8到10倍。
就我个人而言,工作日期间,我会在每周两节的体育课上和每晚9点左右进行锻炼,双休日则会选择一个下午外出锻炼,这样才可同时兼顾学习和体育锻炼。
第二点是循序渐进原则。
我们每个人的体能都不同,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体育锻炼时要根据人体发展规律和超量负荷原理,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要求,从而使人体在不断适应的同时,体质逐步得到增强。
经常有一些体育爱好者在体育锻炼时,因为兴趣高,所以活动量很大,但可能第一次就会导致机体受伤,或者几天就失去了锻炼的热情,这样不仅不能增强体能还可能造成体质伤害。
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在其中慢慢体会体育锻炼给身体带来的舒适,享受这过程,用愉悦的心情锻炼,才可以为长期的经常性的锻炼打好基石。
比如我们的800米跑步,我曾经还制定了训练计划,坚
持几天跑几圈,再慢慢增加圈数或者增加速度。
再者是持之以恒原则。
锻炼身体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只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地制定健身计划,才能不断有效地增强体质。
科学实验表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中断体育锻炼的人,会使原有的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明显的下降。
并且,中断锻炼身本时间越长,消失越明显。
那么如何在体育锻炼中持之以恒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强化体育意识、选择适于自己的锻炼项目、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体育锻炼等方式进行持久的体育锻炼。
此外,我们可以把体育锻炼纳入作息时间表以此提醒自己常运动。
最后一点是全面锻炼原则。
人体是统一的有机体,只有遵循了全面锻炼原则,人们才能全面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在体育锻炼中若因为喜欢一项运动而排斥其他形式的运动,就会导致我们身体不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其偏重点,耐力,灵活性等等,都需要不同的体育锻炼来完成。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点还有待加强。
我并不是对所有体育项目都感兴趣,也并不能经常进行全方位的锻炼,所以掌握的运动技能较少,身体素质也一般。
希望我日后能够参与多项运动,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此外,在正确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的基础上,为了使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学习如何科学地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锻炼计划,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内容及方法。
我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一般是20分钟到60分钟。
我每次锻炼的程序安排如下:首先做快步行走相结合的准备活动10分钟,然后再进行慢跑有氧运动20 分钟,接着做柔软体操5分钟,进而做仰卧起坐5分钟,最后的10分钟左右放松整理。
制定体育锻炼计划,目的在于使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体育锻炼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也便于检查锻炼的效果和总结。
总之,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能保证大学生身体全面健康地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顺利完成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
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了解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努力提高基本身体素质,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以上便是我对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