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搭配----找规律
指导幼儿找寻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序

指导幼儿找寻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序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世界。
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引导幼儿找寻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给出一些指导幼儿找寻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序的方法。
一、常见的有规律的排序1. 从小到大排序:可以给幼儿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让他们把这些物品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可以是各种大小不一的玩具、穿孔的大小不一的纸片等。
通过实际操纵,幼儿可以逐渐认识到大小的概念,并学会进行有序排列。
2. 按照颜色排序:给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物品,要求他们将这些物品按照颜色进行排序,比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可以使用颜色卡片、彩色纸片或绘画材料等。
二、引导幼儿进行有规律排序的方法1. 游戏法:将有规律的排序转化为游戏,增加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角色扮演,比如将不同形状的卡片“组成”一个“动物”,然后要求幼儿将这些“动物”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2. 视觉辅助法:通过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幼儿进行有规律排序,如使用颜色卡片、形状卡片、图案卡片等。
这些卡片可以用来制作游戏或者将它们挂在墙上,让幼儿观察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3. 自主探索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经验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
可以给幼儿一些材料,让他们想办法进行排序,然后和其他孩子分享他们的思路和成果。
4. 社交合作法: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合作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排序方式,然后通过合作把每组的成果连接起来。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找寻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序,增强了他们观察、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引导幼儿进行有规律排序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发现规律,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找规律和画直观示意图解决面积问题

找规律——简单的搭配、排列问题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
(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2、排列:(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即n×(n—1)×……×1(2)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即(n—1)+(n—2)+……+1或者5×4÷2(3)5个人互打电话,共计几次:5×4÷25个人相互寄信,共寄几封:5×4(一)搭配问题搭配种数=一类事物的个数×另一类事物的个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像这样的搭配题,现在我们一起运用这一条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服装搭配问题:帽子、上衣、领带、裤子、裙子、鞋子等搭配。
【例题】毛毛又3件不同颜色的毛衣,3条不同款式的裤子,他有几种服装搭配方案?(1)可以采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排列方法(2)可以用画图连线的方法找答案(好处:便于操作;便于有条理地思考;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选配方法)(3)根据乘法原理:搭配种数=一类事物的个数×另一类事物的个数3×3=9(种)2、早餐搭配问题:豆浆、牛奶、馒头、面包、蛋糕等饮料与点心的搭配。
3、路线搭配问题:【例题】从南通到苏州有2条路径供选择,苏州到上海有3条路径可选择。
从南通到上海有几种走法?(二)排列问题【例题1】小军、小明、小红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小军站第一个的不同排法:如:小军、小明、小红(一种排法)小军、小红、小明(另一种排法)要示:这3个同学名字分别叫ABC,把各种排法表示出来。
ABC/ACB BAC/BCA CAB/CBA(分两步思考:每次选两人有3种不同选法,而每两人都各有2种不同的排法(3个2)。
可采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排列方法。
)有三个不同的2种方法,所以有3×2=6(种)小结:如果有n个人排队照相,则排法有:n×(n—1)×……×1【例题2】9、甲、乙、丙、丁四支篮球队,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先用线连一连,再回答。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找规律(搭配问题) 苏教版

找规律(搭配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选配活动,掌握选配的规律,进行有序的选配。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完成小研究一、学习新课师出示主题图师:小明想送给好朋友一个生日礼物,想买一个木偶娃娃,并配上一顶帽子,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同学们已经做了课前小研究,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研究,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流下。
(师巡视,共同参与交流,并记录有典型方法的同学)小组汇报交流师:谁可以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交流?生1:(展示操作)我介绍的方法是通过操作发现的,(生出示自己画的图,介绍完,再用图片在投影台上演示)先选一个木偶娃娃,再给他配上两顶帽子,就是两种搭配方法,再选一个娃娃,再配上两顶帽子,又是两种,再换最后一个娃娃,又是两种,共6种。
这是我汇报的方法,谁可以给我补充?生2:我想补充的是,我是先选一顶帽子,分别和三个娃娃搭配,就有3种,另一顶帽子,也可以和三个娃娃,搭配出3种,也是6种。
师:比较一下,这两位同学的选配过程,有什么不同?生:一种是先选娃娃,再搭配帽子;一种是先选帽子,再搭配娃娃。
师:你认为他的选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怎么就清楚了?(板书:不重复、不遗漏)师:行,我们再请两位同学上来,清楚地有序地演示一下这两种不同的选配过程。
一边演示,一边给大家讲解。
谁有这个本事?(需要否)师:通过实物操作,我们知道2顶帽子、3个娃娃共有6种选配方法。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3:(文字一一列举没有连线的):我介绍的方法是用文字表述的,尖顶帽子—卷发娃娃;尖顶帽子—直发娃娃;尖顶帽子—光头娃娃;平顶帽子—卷发娃娃;等等,共6种。
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doc

黄碧芳2X3=6(种)南区侨中英才学校 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12页的例题1、练习二十五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搭配规律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屮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屮的问题。
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
教学重难点:1、 经历材塚简单事物搭配规律的过程。
2、 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搭配种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衣服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展开教学W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机器猫》吗?喜欢吗?师:今天是大雄的生日,他邀请静香带着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去吗?师:去参加生日会,得穿得漂漂亮亮的,静香从衣橱里选出h 己最喜爱的一些衣服。
她 犯愁了,该穿什么衣服好呢?(出示课件)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衣服和裤子图1) 师:你觉得静香可能穿什么衣服去?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搭配的效果图。
2) 师: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搭配衣服的高手,帮静香设计出这么多套衣服。
那么两件上 装和三件下装到底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搭配问题”。
(板书课题:搭配问题)3) 小组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衣服图片,摆一•摆。
4) 交流反馈:一共有多少种摆法,你是怠么样摆的?(有些学生可能会摆得很乱,) 怎么样摆才有顺序呢?保证不遗漏,不重复。
5)先选衣服,再选裤子或先选裤子,再选衣服。
(生说,师连线丿A :33B:3X2=6(种)2 +2+2=6 (种)6)实物连线抽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连线记录在本子上。
7)出示学生的图式弓I导学生讲评出它们的优缺点。
师:你们说得真好。
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示呢?(多鼓励学生)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1题。
师:静香穿着漂亮的衣服和大家高高兴兴地来到大雄家,大雄正在吃早餐,看见大家可开心了,就邀请大家i起来吃早餐。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篇一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事物、现象固有的特征,寻找规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和途径。
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找规律的“找”,选择适宜学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点研究的方向和主要方法,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开展活动。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
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
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
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1)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
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
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
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找规律(搭配问题)丨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找规律(搭配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并能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搭配问题的概念2. 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3. 搭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搭配现象,如衣服、鞋子的搭配,引导学生发现搭配问题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搭配问题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搭配问题。
(2)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
(3)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巩固练习(1)布置一些搭配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搭配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更多的搭配现象,并尝试解决。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10个例子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10个例子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十分重要,有很多例子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点。
下面将介绍十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规律,并指出它们的指导意义。
1. 数形匹配规律数形匹配规律是指在某些图形中,数字与形状相对应。
例如,在一个数字6周围绕着6个点的正六边形中,每个点都代表数字1。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形和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提供指导。
2. 奇偶性规律奇偶性规律是指数字的奇偶性是否会影响相加或相乘后得出的结果。
例如,两个偶数相加可以得到一个偶数,而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相加则得到一个奇数。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提供指导。
3. 推理规律推理规律是指在一个数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识别并用于预测下一个数字。
例如,在一个等差数列中,每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相加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提供指导。
4. 比例规律比例规律是指在两个或多个数字之间的比率是恒定的。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等边的边长之比恒定为1:1。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提供指导。
5. 单位转换规律单位转换规律是指在不同的测量单位之间进行转换时,需要相应地调整数值。
例如,把1英尺转换成12英寸要乘以12。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提供指导。
6. 分数规律分数规律是指在分数运算中,需要找到相同的分母或通分。
例如,把1/2和1/3相加需要先通分,得到3/6和2/6,然后再相加,得到5/6。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提供指导。
7. 方程求解规律方程求解规律是指在解决方程时,需要通过运用代数运算来得到未知数的值。
例如,求解x+3=7可以得到x=4。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提供指导。
8. 图表分析规律图表分析规律是指在分析图表时,需要注意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呈现方式。
生活中的数学搭配

实际, 用学 过 的 知 识 解 决 一 些 生活中 自己未 曾 深 入 研 究 的 问 题,好吗? ” 我的提议得到学生的积极 响应, 于是大家共同选取了 “吃”做为 研究的内 容,课 堂 上 , 学 生们分组进 行 了 讨 论 , 首 先 确定进一 步 研 究 的 内 容 , 接 着 说 说自己想从 哪 些 方 面 搜 集 资 料数据 , 同时 小 组 成 员 之 间 也 提出了一些 具 体 问 题 , 以 便 在 深入研 究中更具 目的性。 课后, 孩子们有的到店里 实地 “吃 ”一 次 ,有 的 找 出 各 种 优惠券进 行 研 究 , 有 的 拍 照 回 家 和父母进行 探 讨 , 还 有 的 在 纸上画 出 自 己 的 分 析 图 …… 个 个都忙得不 亦乐乎。 一 场 关 于 吃 的 讨 论—— —搭 配的应用 又到了反馈的时间, 学生 们个个跃跃 欲 试 , 因 为 他 们 真 正地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所 以有话要说 。 生 1: 我 到 肯 德 基 和 麦 当 劳 发现有许多 种 食 物 , 如 果 吃 两种就有 很 多 种 搭 配 , 吃 三 种 的 话搭配的结 果就更多了 。 生 2 :我 同 意 ,我 到 肯 德 基 调 查过 ,那里产 品 有 :饮 料 类 、 鸡类 、汉堡类 、卷 类 、配 餐 及 甜 品类、早 餐类等,每 一 类 又 有 许 多 产品, 每个 月 又 都 会 出 新 产 品, 还有 一 些 短 期 产 品 , 很 丰 富。 生 3 : 假 如 饮 料 类 有 12 种,汉堡 类有 5 种,每类 选一 种 , 就 有 12×5=60 ( 种 ) 搭 配 ; 如果 甜品类有 4 种 ,这三 类 每 类 选 一 种 ,就 有 12×5×4=240 (种)搭配;如 果再多,也 可 以 此 类推 。 生 4 :老 师 ,我 还 和 爸 爸 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搭配----找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掌握排列与组合数,发现规律和找出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握手导入,引导有序。
讲述:第一次见到我班的同学们,老师很高兴,老师想与每位同学每人握一次手!大家愿意吗!
(进行无序重复地握手,学生有意见)
提问: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生:一组组,一排排…这样握就很有序,不重复也不会遗漏!)(板书:生活中的搭配--找规律)(出示幻灯1)
二、主动探究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商店里有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
如果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一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出示幻灯2)
到底有几种?你们能搭一搭吗?(学生搭配)
你是怎样选配的,你认为共有几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展示搭配:(学生边说边摆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种。
板书2 × 3 = 6)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出示幻灯
3、4)
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正方形表示木偶,大家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
请大家在数学书上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并组织交流。
学生汇报:
提问:你认为用画图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处?
(便于操作,便于条例地思考,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选配方法)(出示幻灯5)
(3)联系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过程,你能发现帽子的个数和木偶的个数与搭配方法种数的关系吗?
(4)老师小结
两类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幻灯6)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讲述:刚才小朋友们自己探究出一个规律:求两类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现在我们就来用一用这条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幻灯7)
提问:(口答题)
(1)水果拼盘:黄颜色的水果有六种,红色的水果有七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运动员搭配:有男运动员五名、女运动员八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早餐搭配:点心5种,饮料5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优化搭配方法)
(4)线路搭配:从学校到街心花园有2条路可走,从街心花园到少年宫有4条路,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出示幻灯8)
(5)课本练习(51页)(出示幻灯9、10、11)
巩固延伸(出示幻灯12)
自选挑战题:(出示幻灯13)
(1)一天小红家里来了5位小朋友。
爸爸,妈妈和她都要和每一位小朋友相互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2)食堂的黄师傅从菜场买了5种素菜,3种荤菜,如果一荤一素搭配起来烧,学校16个班级每班的学生可以吃上不重复的菜吗?(3)老师有一些衬衫和领带,一共可以有12种不同的穿法,猜一猜王老师可能会有几件衬衫和几条领带?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讲述:古时候,齐国的齐威王和他的大将田忌,都非常喜欢赛马。
有一天他们约定要进行一次赛马比赛。
于是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第一场: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比,结果田忌输了。
第二场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比,结果田忌又输了。
第三场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比,田忌还是输了。
田忌非常伤心。
这时,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提问:小朋友你们也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搭配知识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小组讨论为田忌选择最有利的搭配方法如下图:
齐王田忌
第一场上————下(输)
第二场中————上(赢)(结果田忌以2比1取胜)
第三场下————中(赢)
延伸:师:1、为什么同样的马,同样的赛场,结果会截然不同呢?
2、你能找到取胜的规律吗?(课后去玩一玩,找一找)
(学生感悟、体验到搭配中有科学,合理,巧妙地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