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灌注成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脑灌注成像检查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

脑灌注成像检查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
值时 间( 张 或 收 缩 , 来 维 持 脑 血 流 的 相 对 动 态 稳 定 。这 种 小动 脉 和 毛 细 血 管 平 滑 肌 的 代 偿 性 扩 张 或 收 缩 被
称为 B a y l i s s 效 应 。脑 血 管 通 过 B a y l i s s 效 应 维 持 脑 血 流 正 常 稳定 的 能力 称 为 C VR。 当 C B F下 降 到 一 定 程 度 时 , 神 经 元 对 氧 和 葡 萄 糖 的摄 取 率 增加 , 以维 持 细 胞 代 谢 的 正 常 和 稳 定, 这种能力称为脑代谢储备力 ( C MR) 。研 究 证 实 , C B F的 减少 , 首 先 出现 脑 电功 能 障 碍 ( 电衰竭) , 随着 C B F进 一 步 减 少并持续一段时间 , 则 出现代谢 改变甚 至膜结构 改变 ( 膜 衰
1 . 2 S P E C T 将放射 性 同位素 ( ”T c ) 附 加 到 可 通 过 血 脑
等作用下 , 使 神经 元 代 谢 紊 乱 , 大量离子流人细胞内 , 特 别 是 钙 离 子 的 内流 , 使 细胞 内钙 超 载 , 线粒体钙离子沉着 , 最 终 发
生 不 可 逆 的神 经 元 死 亡 , 即脑 梗 死 。
竭) 。此 时 , 在 分 子 水 平 出 现 一 个 时 间依 赖 性 缺 血 瀑 布 ( 瀑 布
效应) , 其特点为脑组织 由于缺血 、 缺 氧 导 致 自由 基 产 生 , 兴 奋性氨基酸释放 , 以及 在 血 小 板 活 性 因子 、 乳 酸中毒、 脑 水 肿
设 备 复杂 , 价格昂贵 , 普及率低 , 有放 射性 。
液 时导 致 局 部 磁 场 不 均 匀 , 并 影响毛细血管外质子 , 使其 T 。

MR灌注加权成像(PWI)

MR灌注加权成像(PWI)

MR灌注加权成像(PWI)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主要反映组织的微血管灌注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

该项技术在脑部应用最早、最成熟,主要反映脑组织中血流动力学信息。

主要参数有1、脑血容量(CBV):根据时间-密度曲线下方封闭的面积计算得出2、脑血流量(CBF):脑血流量值越小,意味着脑组织的血流量越低3、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到时间-密度曲线下降至最高强化值一半时的时间,主要反映的是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

4、峰值时间(TTP):在TDC上从对比剂开始出现到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TP值越大,意味着最大对比剂团峰值到达脑组织的时间越晚。

分类根据成像原理,PWI技术主要分为对比剂首过法和动脉自旋标记法,前者需要注射外源性对比剂,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后者以动脉血中的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无须注射外源性对比剂。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无需引入外源性对比剂,是一种利用血液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磁共振PWI方法。

采用超快速扫描,观察器官或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观察更早期的缺血病变或显示器官的血流通过状况、局部血流量的变化。

它是将流动的血液作为一种内源性的磁性示踪剂,利用MR信号对质子的自旋运动的自然敏感性,把流动的血液作为标记物进行灌注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方法。

对比剂的使用1、常用顺磁性对比剂Gd-DTPA,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顺磁性对比剂。

一般采用单倍剂量(0.1mmol/kg)或双倍剂量。

2、对比剂第一次通过期间,主要存在于血管内,血管外极少,血管内外浓度梯度最大,信号的变化受弥散因素影响小,故能反应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为使对比剂早期居于血管内而不进入组织,即保证没有对比剂的再循环和漏出,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为3~4ml/s。

若团注速度过慢,则信号下降程度降低,易导致参数计算错误。

CT脑灌注成像

CT脑灌注成像

高培毅 林燕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 灌注 成像表现及分期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10:882-886
综上所述可见:



典型急性脑梗死CBF、CBV 下降, MTT、TTP 延长或 无TTP 出现。 通过CBF(范围大) 与CBV(范围小) 的变化范围 及程度的不匹配可帮助鉴别缺血可恢复区即半暗带。 MTT 对慢性缺血组织及小范围缺血组织的显示较CBF 及CBV 敏感。 TTP 对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显示较好。
脑血管病具有“三高一低”是人所共知的,在我国目前 尚处于上升趋势,目前在县、市、省级医院神经内科 收治病人,过半以上者均为此类病人,社会负担、家 庭负担及病人痛苦不言而喻。研究脑梗死发生后的影 像学及治疗无可非议,但对脑梗死前期即目前临床常 用的慢性脑供血不足非但不重视,还有什么“专家共 识”予以否定,绝不是可采纳之策略。目前所用的慢 性脑供血不足诊断名称及标准有不足之处,是应该讨 论、研究、充实、完善。高培毅等在脑梗死前期的影 像学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我是极为赞同及敬佩。更 希望我国的科研基金有所倾斜,多向有临床实际意义 的研究提供点帮助,而不是95%或更高的研究生论 文都不能转化成生产力。
RCBF
RCBV
MTT
TTP
Ⅱ期: 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CBF 达电衰竭阈值以下,神 经元的功能出现异常,机体通过脑代谢储备力来维持 神经元代谢的稳定。 Ⅱ1 期:CBF 下降,由于缺血造成局部星形细胞足板肿胀, 并开始压迫局部微血管。灌注成像见TTP、MTT 延 长,以及rCBF 下降(足板压迫), rCBV基本正常或轻 度下降(循环失代偿)。 Ⅱ2 期:星形细胞足板明显肿胀并造成脑局部微血管受 压变窄或闭塞。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rCBF 和 rCBV 下降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脑灌注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脑灌注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剂量小:对比剂产生的信号下降程度小,易受背景噪声 干扰,导致计算结果误差大。
➢剂量大:由于弹丸效应使对比剂通过脑组织血管时间延 长,同时由于二次灌注使信号曲线与实际有明显偏差。
对比剂注射流率
➢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为4.5ml/s,加注同样 流率的生理盐水20ml(冲管)
➢团注速度过慢 计算错误。
信号下降幅度降低,易导致参数
图像资料的后处理
• 将资料传到工作站,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然后通过计算机 的处理进而得到组织血流灌注的半定量信息如脑血容量,脑血 流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图,确定兴趣区(ROI)以获得相应的数据。
主要参数
• 1 局部脑血容量(rCBV)指单位时间内一定脑组织
的血容量,
• 2 局部脑血流量(rCBF)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
临床应用
MR脑灌注临床应用
• 1、脑缺血性病变
• 2、颅内占位性病变 • 3、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 • 4、老年性痴呆 • 5、创伤性脑损伤 • 6、脑静脉或硬脑膜窦血栓
脑缺血性病变
从CBF变化过程看,脑血流的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 生经历了3个时期:
1. 脑灌注压下降引起脑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 2. 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性低灌注造成神经元功能改变 3. CBF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才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元
量脑组织血流量,rCBF越小,意味着脑组织的血流 量越低
主要参数
• 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 开始注射对比剂到时间—密度曲线下降至最高强
化值一半时的时间, 主要反映的是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s) 长短明确反映了脑组织血液微循环的通畅情况
当平均通过时间较长时,说明血液在局部组织内停留时间 较长,多数情况是由于病理状态造成的微循环不畅

最新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最新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脑胶质瘤病
脑胶质瘤病是一种罕见肿瘤,病理特征是
中度多形的胶质细胞沿正常结构内浸润而 不破坏它,病变区细胞数量增多但无脑实 质破坏和新生血管。灌注成像显示病变区 缺乏血管增生,rCBV甚至低于正常、未受 累的脑白质。
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多为血行转移,在其生长中产生无屏
障的新生血管网;瘤周常伴不同程度水肿,但其 内的毛细血管床正常;肿瘤边缘以外无肿瘤细胞 浸润。孤立、实性转移常需与原发肿瘤鉴别。两 者病灶区rCBV表现相近,灶周水肿区差异显著; 原发肿瘤的rCBV 明显高于转移瘤,这可能就是转 移瘤周围仅仅是单纯水肿而原发肿瘤除水肿外还 有瘤细胞浸润的本质差异的反映。
立体定向引导活检
活检是确定肿瘤类型和级别的最后方法,但
只有从肿瘤恶性度最高处采样才能准确分 级。常规增强CT或MRI所显示的增强区域 只代表血脑屏障破坏而并不一定是肿瘤最 恶性部分。CBV图能显示血管分布增多区, 对于常规检查不增强的肿瘤,更是一个有 效的补充。
评价治疗效应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进展使其能够主动选择性 分离破坏肿瘤血管,可附加于脑肿瘤化疗 方案中。胶质瘤手术、放疗、化疗后均需 要影像检查评价肿瘤活性,但常规CT或 MRI增强并不能准确显示肿瘤进程及肿瘤血 管。在一组附加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患 者的治疗过程中,系列rCBV的测量与增强 MRI相比能更好地反映患者临床状况的变化。
脑原发淋巴瘤
脑原发淋巴瘤的治疗依靠联合大剂量化疗和放疗而非手术。 在诊断上,常规影像有时很难鉴别脑原发淋巴瘤与多形胶质 母细胞瘤。灌注成像显示肿瘤新生血管特征的能力有助于 鉴别两者。脑原发淋巴瘤组织病理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 以血管为中心生长、形成多层环形结节并使血管周围间隙 扩大。虽然肿瘤细胞可侵犯血管内皮甚至侵入血管腔内, 但新生血管却不明显。因此脑原发淋巴瘤的rCBV明显低于 多形胶母的rCBV值。脑原发淋巴瘤有可能出现常规T1WI 增强明显强化而rCBV较低。有时与肿块性脱髓鞘斑块鉴别 困难,两者比较总体上脑原发淋巴瘤的rCBV较高。

脑CT灌注成像

脑CT灌注成像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四)脑CT灌注成像(CTP)
CTP技术已较成熟地应用于临床许多疾病的诊断与器官功 能的评价,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半定 量分析及动态观察脑内缺血性病变的位置、范围、程度等, 在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肿瘤放化疗疗效的评价方面 显示很大的优势。
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 脑血容量(CBV) 对比剂峰值时间(TTP) 表面通透性(PS)
• 第一节 颅 脑 • 一、横断面扫描 • 二、冠状面扫描 • 三、增强扫描 • 四、脑血管CTA • 五、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 • 第二节 头颈部 • 第三节 胸 部 • 第四节 腹 部 • 第五节 其他部位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平扫
1.横断面扫描:应用于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脑梗死、 脑先天性畸形、脑萎缩、脑积水等疾病,有时需加做增 强扫描。
2. 冠状面扫描 扫描体位与参数:仰卧或俯卧位,头过伸,头先进。仰卧 取颌顶位,俯卧取顶颌位(常用),两者均要求使扫描层 面与OML垂直。层厚与层距与横断面相同。
仰卧示意图
俯卧示意图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3. 图像后处理 • 观察脑组织结构窗宽80~100HU,窗位35HU • 观察颅骨结构窗宽1000~1500HU,窗位250~350HU
一、颅脑CT检查技术与应用
脑CT灌注成像(CTP)
右侧大脑半球脑梗死(箭头)
二、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一)眼 眶
1.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与冠状面扫描 。 2.适应证: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眼内肿瘤,眼肌肥大,炎 性假瘤,血管性疾病及眼外伤、眶内异物等。 3.横断面体位与参数:仰卧位,头先进,听眶线与床面垂直 ,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保持眼球固定不动。扫描范围从眶 下壁至眶上壁,层厚2~5mm,行螺旋扫描。

cpa脑灌注成像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cpa脑灌注成像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cpa脑灌注成像的临床意义和价值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PA脑灌注成像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脑部的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脑部的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脑部的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用于评估脑部血流情况。

它通过注射造影剂,并结合CT扫描获得的血流数据来提供对脑部灌注情况的详细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其在脑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基于X射线吸收的原理。

X射线是一种高能量电磁辐射,它可以通过人体组织而不被完全吸收。

当X射线通过脑部时,它会被脑部组织吸收一部分,而没有被吸收的X射线会被探测器接收。

通过测量被吸收和未被吸收的X射线的差异,CT扫描可以提供脑部的解剖信息。

在CT灌注成像中,注射造影剂是必需的。

造影剂是一种含有X射线吸收剂的物质,它可以作为脑部血流的指示物。

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脑部血管系统,随后经过心脏和大脑动脉被输送到脑部灌注区域。

造影剂的吸收和分布情况可以反映血流情况,包括脑部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通透性。

CT灌注成像获得脑部血流数据的方法有两种:动态扫描和静态扫描。

动态扫描通过连续的CT图像采集来捕捉造影剂进入和分布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血流速度和血管通透性的详细信息。

静态扫描则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图像采集,可以获得脑部血流量的信息。

两种扫描方法可以互相结合,提供全面的脑部血流信息。

1.脑卒中:脑卒中是脑部血流中断导致的急性脑损伤。

CT灌注成像可以提供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梗死区域的范围和程度,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2.脑肿瘤:脑肿瘤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

CT灌注成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血流情况,包括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这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并为治疗计划提供指导,如外科切除、放疗或化疗。

3.脑炎和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炎和脑脊液循环障碍可以导致脑部血流异常。

CT灌注成像可以检测这些异常,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4.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评估:CT灌注成像可以评估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灌注成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摘要】近年来,脑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查技术应用于临床,而多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继被用于脑灌注成像,但不同的检查手段各有特点。

本文对多种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灌注成像;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008-02Methods:cerebralperfusionimagingandclinicalapplicationsQianJingjing,WuQingjie.TheS econdHospitalofJiaxingCity,ZhejiangProvince,Jiaxing314000,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cerebralperfusionimagingasanewinspectiontechnologyappliedtoclinical,a varietyofimagingexaminationmethodwasusedforcerebralperfusionimaginginsuccession ,butdifferentinspectionMethods:havedifferentcharacteristics.Inthispaper,avarietyofcer ebralperfusionimagingprinciple,clinicalapplicationanditscharacteristicsweresummarize d.【Keywords】Cerebralperfusionimaging;Methods;Clinicalapplicationof脑灌注成像不仅能显示脑形态学的变化,而且能同时反映脑组织生理学功能的改变,因此属于功能影像学(functionalimaging)[1]范畴。

用于脑灌注成像的主要技术有氙气增强CT(Xe-CT)、CT灌注(CTperfusion,CTP)成像、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susceptibilitycontrast,DSC)磁共振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spinlabeling,ASL)法、多普勒超声(Dopplerultrasonography,US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等。

本文综述这些检查方法的原理、临床应用进行对比。

1.不同脑灌注成像技术的方法和原理1.1CT成像1.1.1Xe-CTXe-CT是以稳定的氙气作为扩散性示踪剂,对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值进行定量分析的影像学方法。

氙气可通过血脑屏障弥散入脑组织,又可反弥散回到血液中并被血液带走,其弥散能力取决于脑组织的血容量和氙气在不同部位之间的溶解度,利用Kety-Schmidt模型,通过CT测得氙气在各部位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curve,TDC),结合氙气的血脑分配系数λ[2],可以计算出各部位的CBF值。

1.1.2CTPCTP是以中心容积定律(centralvolumeprincipie)理论为基础的,当静脉快速注射碘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电影扫描,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一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利用数学模型计算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等参数,通过彩色编码处理得到组织灌注功能图,用来表现并评价组织灌注状态。

1.2MR成像1.2.1DSC灌注成像DSC灌注成像是指采用回波平面成像(EPI)技术配合静脉快速团注顺磁性对比剂,观察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当顺磁性内对比剂通过局部血管时,与周围组织的磁化率差会明显增加,缩短组织的T2或T2*,相应的,其T2WI或T2*WI上信号会出现一过性降低。

通过研究MR信号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SI)。

由于△R*(1/T2的变化率)与局部组织对比剂浓度Cm(t)线性相关,可将T-SI曲线转换为时间-对比剂浓度关系曲线。

另外,考虑到对比剂存在再循环问题,因此,为了得到真正反映组织对比剂浓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常利用GammaVariate函数法对曲线进行校正。

1.2.2ASLASL主要以H+为内源性示踪剂,在成像平面的近端采用反转脉冲对动脉血中的H+进行标记,从而反转血液中质子的磁化矢量。

当标记的血液流入成像层面时,通过延迟反转时间(TI),可以得到标记后的图像;之后,保持其他参数都不变,撤去反转脉冲后对相同层面再次成像,得到未标记的图像。

标记后图像和未标记图像之间的信号差异与脑灌注成比例,两者做差即可得到反映组织灌注情况的CBF图。

ASL包括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法(Continuityarteryspinnotation,CASL)和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法(Pulsedarteryspinnotation,PASL)。

1.3USG技术USG测量颈内动脉(ICA)的血流量(BFV)主要利用不依赖于角度的双声束血流超声技术(ADBF),对上百个穿过血管腔的微量样本利用双超声波技术进行实时分析,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微量样本的血流速度、速度分布图进行确定,再对ICA直径进行测量,最终计算出BFV值。

利用133Xe静脉清除法,已经证实同侧脑半球的CBF值与ICA的BFV值线性相关,得到CBF=0.108×BFV+10.5[4-5]。

因此,评价同侧脑半球的CBF值可以通过ICA的BFV值来完成。

1.4放射性核素显像1.4.1PETPET是通过静脉注入H215O后进行扫描,以动脉血中的H215O含量作为输入函数,应用Kety-Schmidt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得到CBF图;或者让受检者连续吸人8~10minC15O2,C15O2会通过肺血管系统中碳酸酐酶的催化作用,将标记的15O原子快速转换为H215O分子,待H215O分子达到稳态时即可得到定量的CBF 图。

当受检者连续吸入C15O、C15O2、15O混合气体60min以上时,可以测量局部脑氧摄取分数(rOEF)、局部脑氧代谢率(rCMRO2)以及局部脑血容量(rCBV)。

1.4.2SPECTSPECT通过在患者体内注入或吸入能够衰变释放出纯粹γ光子的放射性核素或标记的化合物,并利用探测器对被检部位或脏器内的γ光子进行检测,经信号转换和处理得到图像。

这些示踪剂能快速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且在脑组织的聚集量与脑血流量成正比,故其分布可反映rCBF的大小。

2.脑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2.1脑血管疾病2.1.1脑梗塞早期脑梗塞由于缺血严重程度及缺血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心性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是梗死周边的组织具有可生存能力的低灌注区,是功能性电活动可恢复区。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病3~6h后,缺血半暗带将发展成为不可逆的梗死灶,尽可能地保存、挽救缺血半暗带内有活力的组织是近年来的治疗重点[6]。

脑灌注成像可以有效地区分中心性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

CTP和DSC灌注成像可通过分析TTP、MTT等参数确定血管是否再通及再通发生时间,有效评价脑梗死后的缺血范围和缺血程度;ASL能够发现CBF变化的多种方式,提示缺血症状的不同病因学基础,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PET是体外测量rCBF、rCBV等参数的“金标准”;通过USG测量ICA的BFV值,同样可以评价脑血管患者是否存在脑缺血。

通过脑灌注成像明确缺血半暗带范围,有利于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2.1.2脑血管狭窄颈内动脉闭塞或脑血流量不足的病人,其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机率大大提高,其机制包括栓子脱落导致的栓塞性脑梗死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的低血流量性脑梗死,所以及时对病变血管作出诊断非常重要。

灌注成像是检查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手段,如CT、MR等的灌注成像对于病变血管的血流学改变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目前研究显示以MR的灌注成像技术对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显示最为有效[7]。

2.2脑肿瘤常规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往往只能依据肿瘤形态、囊变、坏死、瘤周水肿范围和瘤灶的强化程度来区分其良恶性及恶性分级[9],但这只局限于解剖影像的范畴,而不能涉及代谢、血管生成等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脑灌注成像可以评价脑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Sugahara等[10]对20例在放射野内有新的强化灶的脑肿瘤患者进行DSC灌注成像和SPECT研究,发现rCBV值>2.6ml/g提示肿瘤复发,rCBV值<0.6ml/g提示为非肿瘤性增强,rCBV值在二者之间则有必要借助SPECT进一步鉴别。

张皓等[11]对28例脑胶质瘤进行DSC灌注成像研究,发现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大rCBV值的测量结果对于肿瘤恶性程度的分级有意义。

2.3癫痫癫痫(epilepsy,EP)是颅脑疾患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首选的定位诊断方法是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但有相当部分患者EEG并不能准确定位EP 区。

脑灌注成像不仅能显示脑形态学的变化,而且能同时反映脑组织生理学功能的改变,对于因为脑肿瘤、局灶性脑萎缩(颞叶海马萎缩)、脑缺血梗死、脑外伤出血及其软化灶等原因引起的癫痫,脑灌注成像技术对于此类原发病的诊断水平已经趋于成熟,对于病因及EP的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对原因不明的原发性癫痫,虽然目前CT、MR等脑灌注成像技术对该病的诊断尚未成熟,但是SPECT脑灌注成像对于EP的定位技术有很大的进展。

李志刚等[12]使用SPECT对54例EP的发作间期患者及10例发作期患者进行脑灌注成像检查,并将其结果与EEG、CT、MR等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SPECT脑灌注成像对于EP的定位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进一步提高EP定位的特异性具有重要意义。

2.4其他疾病脑灌注成像对于为各种痴呆和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血管痉挛情况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血管畸形、各种血管炎、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卒中的预后等提供重要信息。

总之,随着多种方式的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脑灌注成像技术在颅内疾病的诊断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RichardEL,HowardY,CeorgeJH.Guidelinesandrecommendationforperfusionimagingincerebralischemia:AscientificstatementforhealthcareprofessionalsbythewritinggrouponperfusionImaging,fromtheCouncilonCardiovascularRadiologyof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Stroke,2003,34(4):1084—1lO4.[2]SaseS,HondaM,MachidaK,eta1.Comparisonofcerebralbloodflowbetweenperfusioncomputedtomographyandxe nonenhancedcomputedtomographyfornormalsubjects.JComputAssistTomogr,2005,29(2):270—277.[4]RothoerlRD,SchebeschKM,WoertgenC,eta1.InternalcarotidarteryvolumeflowcorrelatestorCBFmeasurements.ActaNeurochir,2003,145(11):943—947.[5]SoustielJF,GlennTC,VespaP,eta1.Assessmentofcerebralbloodflowbymeansofblood-flow-volumemeasurementintheinternalcarotidartery:comparativestudywitha133xenonclearancetechnique.Stroke,2003,34(8):18761880.[6]李冲云,黄旅辉等.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性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8-30.[7]刘素兰.磁共振ASL灌注成像及其在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0):1116-1118.[9]张辉,周康荣,刘起旺等.星形细胞瘤MRI瘤周水肿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4):256-260.[10]SeitzRJ,MeiselS,WellerP,eta1.Initialischemicevent:perfusion—weightedMRimagingand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forstrokeevolution[J].Radiology,2005,273(3):1020—1028.[11]张皓,沈天真,陈星荣等.DSCMR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8):1193-1196.[12]李志刚,杨谦,张维等.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与其他影像对癫痫定位诊断比较的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2):110-112.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AY107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