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中外文化差异与交流中文课教案

中外文化差异与交流中文课教案教案:中外文化差异与交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中外文化差异对交流的影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学习并运用相关词汇、句型和对话进行交际实践。
教学重点:1. 中外文化差异的概念和种类。
2. 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和策略。
3. 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际实践。
教学难点:1. 合理运用中外文化差异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2. 理解和纠正可能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活动材料:图片、视频、对话示例等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中外文化差异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思考和讨论。
讲解:1. 解释中外文化差异的概念和种类,包括价值观、礼仪习惯、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2. 分享一些典型的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可能带来的交流问题。
活动一: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角色,进行跨文化交际对话。
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尽量适应对方的文化差异,实现有效的交流。
活动二: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帮助他们发现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误解和冲突,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
总结:总结中外文化差异对交流的影响,并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如尊重他人文化、保持开放心态、学习他人文化等。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或观看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作业:请学生以“我的文化交流经历”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描述自己在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遇到的文化差异,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评估:根据学生的角色扮演表现、案例分析结果和作文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for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课程代码:1012014课程负责人:李红梅课程中文名称: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英文名称: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三年级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理论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中西文化比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和介绍。
通过讲授分析中国与西方主流文化在基本精神、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及差异,使学生明确中西文化的不同起源;把握中西古代政治制度、道德理想和宗教信仰的异同以及中西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
增加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注社会现实,既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问题贡献力量,同时也树立起全球性的宽广视野,自觉地去参与、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历史、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及其走向,能对中西文化进行有机客观地比较,扬弃糟粕,吸取精华。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观看影片以及撰写书评和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掌握较为扎实的有关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而且也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文化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
本课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采用专题式教学体系,有重点地集中讲授一些重要内容,避免流水账式的历史叙述。
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中西文化概论是一门涉及中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以及相互影响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探讨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目标,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教学大纲内容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渊源: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重点关注两种文化在古代的交流与互动。
2. 思想观念:比较中西方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宗教信仰、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3. 艺术与文学:介绍中西方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如绘画、音乐、戏剧、小说等,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和表达方式。
4. 社会制度与组织:比较中西方社会制度和组织形式,如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家庭结构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会结构和运作方式。
5. 传统与现代:探讨中西方文化中的传统价值与现代变革,学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比较分析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其异同之处,理解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2. 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3. 批判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对中西方文化中的观念和价值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4. 跨学科综合能力:学生能够将中西文化概论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深入理解文化与社会、文化与艺术等领域的关系。
三、重要性和挑战中西文化概论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率和程度不断增加。
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西文化概论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中西文化概论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28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一、教学目标中西文化比较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克服文化障碍,以减缓可能碰到的文化冲击,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有关语言与文化的知识,并掌握其学习方法。
2.有计划地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与文化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外,还要注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一、中西方对“文化”的界定并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和联系二、大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三、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中西文化比较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一、人类文化的起源--“轴心时代”二、中西文化形成的地理基础三、农业文明与工商业文明四、家国与城邦五、中西文化的源与流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一、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的探讨二、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三、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四、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第四章中西哲学比较一、哲学意识和宗教情怀二、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三、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四、中西哲学简介第五章中西宗教比较一、宗教与终极关怀二、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三、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六章中西审美观比较一、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二、中西审美观的差异第七章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一、中国文化的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二、中国文化前景展望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开卷)成绩占70%。
中西礼仪文化对比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选修课程申请表《中西礼仪文化对比》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西礼仪文化对比课程性质:选修课学时学分:16学时适用专业: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西礼仪文化对比》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人文类型课程,介绍世界各地区礼仪发展的历程,评价和比较中外礼仪、民族文化在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
它适合各专业学生修读,可以作为文科类的基础课程,也可以作为理工类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授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礼仪发展、演化史,特别是介绍各个主要民族在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意义。
在对高校学生(特别是理工类的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本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世界各主要民族和地区礼仪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总体把握。
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充分感受西方一些国家和中国等地区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其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这些地区的文化作一比较,以认目前我们自己礼仪所处的阶段,认识到我们当代礼仪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深刻反思我们自己,更重要的是,也通过学习我们自己的古代丰富发达的礼仪,增强早已失去的自豪感,以痛定思痛,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为恢复传统文化、为推广旧有的中华礼仪、为树立几乎失去的民族自豪、自尊、自信而努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及内容(一)课程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标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礼仪素养,培养学生面对异域文化的自立能力,为将来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仅熟悉基本的西方文化与社交礼仪,还要锻炼独立、应变的能力,以便将来快速适应异域的文化差异。
本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型,应用型的课程。
1)使学生较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自觉性2)介绍中西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使学生较好地宣传我国文化以增进中西方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达到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西方文化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西方文化(2)英文名:west culture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适合于全校各专业学生选修,尤其是大学二、三、四年级的学生。
2、学时与学分数:共36学时,2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全校公共选修课,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并正确认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先行、后续课程先行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后续课程《中西文化比较》。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开卷考试或论文写作,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
五、纲目第一章序言[教学目的] 掌握文化的含义、了解“文化冲突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概念的多义性,“文化冲突论”的本质。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一、中国传统中的“文化”二、西方传统中的“文化”第二节文化冲突一、亨廷顿及其文明冲突论二、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三、文化融合的可能性第二章西方文化的血亲:古代近东[教学目的] 认识西方文化与古代近东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美索不达米亚的地理特点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埃及的宗教精神。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第一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二节古代埃及第三章一——希伯来文化[教学目的] 通过对希伯来文化的学习,认识到西方文化的一些精神内核。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希伯来人的上帝观、希伯来人的历史观、崇高的审美意象等。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第一节希伯来历史概要第二节希伯来人的上帝观第三节个人与道德自律观念第四节关于圣约和戒律第五节希伯来人的历史观第六节希伯来人的审美精神第四章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二――希腊文化[教学目的] 了解希腊文化的历史,并进一步认识到希腊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希腊文化留给西方文化的遗产。
《中西文化对比》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对比》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8040162课程名称:中西文化对比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大学英语1、2、3册适应专业:大学二年级第四学期非英语专业英语四级成绩为425分以上的本科生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型,应用型的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较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自觉性;·介绍中西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使学生较好地宣传我国文化以增进中西方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达到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增强其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求学生把握与运用中西文化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以及讨论法。
课堂上除了由老师对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也有一定的时间对课堂内容发表个人意见, 展示他们在课后所搜集到的资料。
据本课程的特点,除了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演示外,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协助课堂内容的清晰阐述。
教学内容1) 中西文化的民族特点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西方文化的特点;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2) 中西方观念文化比较哲学思想及体系基督教和圣经;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与中国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民族个性;思维方式3) 中西风俗习惯比较英语国家的节日风情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婚嫁与葬俗中西社交礼仪中西各民族祥瑞动物崇尚和禁忌4) 中西方物态文化要略建筑艺术风格的比较及鉴赏影视文化中华医学的文化特点中西饮食文化对比5) 汉英语言和文化6) 中西方制度文化比较议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美国总统选举政党重要国际组织教学方法1) 每大块围绕各主题,通过教师讲座,学生读视听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提高文化品味,为以后的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02019
课程英文名称:China and the West culture compares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选修类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整体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以及彼此的差异,找到中西方文化间沟通、交融和共同发展的途径。
同时通过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能力及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在讲授时围绕本大纲,结合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去讲授,紧扣各部分的主题。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在重点章节安排一次作业,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掌握情况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40%,期末论文成绩占60%。
(七)参考书目
《中西文化比较》,周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一门选修类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特征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中国文化的起源
第1.2部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难点:中国文化的起源
第2部分第二章西方文化的起源及其特征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西方文化的起源
第2.2部分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点: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难点:西方文化的起源
第3部分第三章中国文化要素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中国的哲学
第3.2部分中国的文学
重点:中国的文学
难点:中国的哲学
第4部分第四章西方文化要素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西方的哲学
第4.2部分西方的文艺
重点:西方的文艺
难点:西方的哲学
第5部分第五章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饮食观念不同
第5.2部分饮食对象和营养结构不同
第5.3部分饮食方式不同
第5.4部分中西饮食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饮食观念不同
难点:中西饮食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第6部分第六章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中西建筑的艺术性格比较
第6.2部分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第6.3部分从凡尔赛宫与避暑山庄的比较看中西园林的异同
重点: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难点:中西建筑的艺术性格比较
第7部分第七章中西节日习俗比较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7.1部分从传统节日的起源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第7.2部分从传统节日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第7.3部分从中国人过“洋节”及外国人过“中国节”看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重点:从传统节日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难点:从传统节日的起源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第8部分观看教学录像.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教学片《刮痧》
第9部分第八章中西方礼仪文化比较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9.1部分中西方交际语言的差异
第9.2部分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
第9.3部分中西方餐饮礼仪的差异
第9.4部分中西方其他方面礼仪的差异
重点:中西方交际语言的差异
难点: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
第10部分第九章中西日常习俗比较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10.1部分中西宴客习俗的差异
第10.2部分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
第10.3部分中西禁忌习俗比较
重点:中西禁忌习俗比较
难点:中西宴客习俗的差异
第11部分第十章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实验:0 上机:0
第11.1部分中国绘画
第11.2部分西方绘画
第11.3部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重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难点:西方绘画
第12部分考查
总学时(单位:学时):2
具体内容:
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