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选择题刷题练习+解析-精品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选择题刷题练习+解析-精品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一、单项选择题。

L小明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作业并预习了下一课,然后才出去玩耍,这反映了小明意志的()。

A.安定性B.果断性C.独立性D.自制性2.某学生学习成绩差,却经常购买各种名牌消费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该生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属于()。

A.升华B.补偿C.压抑D.转移3.一般而言,羞耻感和自尊心属于()。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情4•赵海非常喜欢绘画,同时也十分喜欢跳舞,但是因为课程紧,闲余时间不多,参加了绘画培训班就不能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了舞蹈培训班就不能参加绘画培训I班,对此他犹豫不决,这属于()。

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6,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O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7.某学生堂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种行为体现了学生情绪的()oA,移置B.反向C.文饰D.投射8,情绪和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组织功能B.动机功能C.感染功能D.健康功能9.小雪非常喜欢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当她看到印象派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时,顿时心中非常喜悦。

小雪此时的情感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0.“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适应11.()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A.意志的果断性B.意志的自觉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12.对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一、2.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这是为了锻炼学生意志的(自制性)4.(快乐和兴趣)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幼儿的基本情绪有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

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在出生到半岁左右陆续发生。

快乐和兴奋是两种最基本的正性情绪11.有些残疾人通过惊人的努力而变成世界著名的运动员;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变成一位说话流利的演说家。

这属于(过度代偿)防御机制12.“灰心伤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心境)16.人将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致命打击主动遗忘的防御机制称为(压抑)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冲动、观念或情感压抑到潜意识中去17.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自我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它是一种压抑或克服能力)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的活动机制,绝大多数具有消极意义,能引发个体心理障碍,是先天的一种能力22.情感的文饰是(青年初期)的情感特点中学生(青年初期)的情感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性的性质27.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识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这体现了情绪的(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的组织功能表现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具有干扰和破坏的作用29.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实现所做出的决定)行动计划制订后,执行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关键步骤35.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对挫折的认知)39.小怪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元,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送出去,最后他想如果是别人的话,也应该不会送回去。

这属于(投射)自我防御机制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二、1、压力(A.也叫应激状态C.是一个过程E.是一种身心反应)3、情绪和情感由(A.主观体验C.生理唤醒D.外部表现)组成5.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有(A.任性E.怯懦)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知觉概述(一)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3)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2、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有;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3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3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单选:“小李大学毕业之际有两种选择:一是当中学教师, 当教师工作很稳定、压力较小,但工资收入较低;一是去外 资企业做职员,做职员收入较高,但工作压力大、风险大。 小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才好?”在上述材料在中,小李所面 临的动机冲突类型为(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压抑: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 识中去。选择性遗忘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
的解释但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 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酸葡萄: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 甜柠檬: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 4、移置: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
(三)意志过程的规律(判断、选择) 1、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1)认识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2)意志对认识过程具有反作用。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1)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 动的阻力。(积极和消极情感) (2)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
(四)意志的品质(一级)
2、情绪、情感的关系 区别:(简答)
情绪
情感
稳定性
情境性、暂时性 稳定性,持久性
强度
强度大,带有冲动性 内隐,较为深沉
赖以产生的需要
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
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1、情绪的分类 根据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 (1)心境
独断 受暗示性(盲从)
有没有人监督?(意志的自觉性或独立性)
3、自制性 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一、情感概述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为多情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面对各种各样的事,这些人和事有时会使人高兴、快乐,有时会使人忧愁、痛苦、悲哀、愤怒,有时又会使人感到恐惧、担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的情感的表现。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情感表现,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

(一)什么是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情感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主观的、内在的。

(就象我们平常所说的爱恨忧怨,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感受不到)这种体验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总是在一定事物影响下产生的;即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客观事物:包括人身体以外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天晴—心怡,阴天—忧愁),也包括人身体内部的各种状态(人体健康则心情舒畅,一旦身体的某个部位受损伤则烦恼)。

2.情感的产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例,车声、铃声在一般情况下,引不起我们的情感体验,但当我们在聚精会神地思考某些问题时,这些声音就会使我们觉得很讨厌;但当你急切地盼望下课时,或在车站伫立等候来车时,铃声和车声又会使你感到愉快、高兴。

)这说明客体是否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的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3.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而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

认识过程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是通过主观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与情感相关联的一个概念叫情绪,它是情感的外部表现。

(二)情感与情绪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第一,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短暂性。

它往往由某种情境引起,一旦发生,冲动性较强,不易控制,而事后情绪就会随之减弱或消失。

与情绪相比,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稳定的态度体验。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以及各自的发展规律。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认识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需要性的意义。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识记)★★★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1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变化,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2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性的影响。

(2)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思想品德的提高。

这就是《中庸》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

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者不一定成正比,但从概率统计优势来看,二者是一定成正相关的。

(3)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与认识能力、心理特性发展的关系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心理过程和认识能力基础上进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心理意向或特性。

人的认识能力,心理特性或意向也要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36—1934)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茨基所谈到的人的发展,主要是就儿童的心理和智力而言的。

山香教育基础知识

山香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与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3四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9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4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三教育与科学技术四教育与文化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教育制度第四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第三节课程内容第四节课程结构第五节课程管理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七节课程评价第八节课程资源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六节教学模式第七节教学评价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第五节德育模式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第四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认知与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第二节记忆第三节表象与想象第四节言语与思维第五节注意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意志与教育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人格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策略第三节学习迁移第四节知识的学习第五节技能的形成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第七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第二节教案的设计技能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课堂导入第二节课堂提问第三节课堂对话第四节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第五节结课技能第三章教学语言表达第一节教学口语表达第二节教态语言表达。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1-5章考点习题汇总(最新整理)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1-5章考点习题汇总(最新整理)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1-5章考点习题汇总(最新整理)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与意义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高频预测: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答案:A2.高频预测: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的差异。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答案:D3.高频预测:触觉、动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顶叶B.额叶C.颞叶D.枕叶答案:A4.高频预测: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A.谈虎色变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望梅止渴D.说到美食流口水答案:B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5.高频预测:被誉为“心理学之父”的是()A.华生B.斯金纳C.冯特D.弗洛伊德答案:C6.高频预测:()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答案:C7.高频预测: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机能主义心理学答案:C8.高频预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冯特和铁钦纳B.马斯洛和罗杰斯C.华生和斯金纳D.詹姆士和杜威答案:B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感觉1.高频预测: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A.顺应C.提高D.降低答案:C2.高频预测: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答案:C3.高频预测:野外看到漂亮的花儿,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也会觉得有香味飘来。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对比B.联觉C.补偿D.错觉答案:B4.高频预测:“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像答案:B第二节知觉5.高频预测: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点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B6.高频预测:漫画家在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人们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反映了知觉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焦虑 5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愤怒 B.恐惧 C.应激 D.激情 57.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 的具体表现。 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58.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 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 59.“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 6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 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61.“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诗句中所表 现出的高尚情操是【】(莱芜莱城)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激情 6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这是【】防御机制。(2012 年威海环翠)
A.以亲子关系为主 B.朋友关系开始变得非常重要 C.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性作用开始弱化 D.开始评价老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老师 5.下列属于机械学习的是【】(2015 年山东真题) A.宇航员探索太空 B.学生尝试错误走迷宫 C.小学生背诵乘法口诀 D.中学生听讲座后弄清了概念之间的关系 6.压力【】 A.也叫应激状态 B.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C.是一个过程 D.是一种广泛性焦虑 E.是一种身心反应 7.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情绪情感【】 A.在多维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 B.是一种主观体验 C.伴有显著的生理变化 D.伴有表情 8.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有【】 A.任性 B.优柔寡断 C.动摇性 D.盲从 E.怯懦 9.根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属于智慧技能的是【】(2015 年山东 真题) A.把小数换算成分数 B.认识时钟 C.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 D.写字 10.以下属于退行的有【】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 C.因不满弟妹的出生而尿床 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不可爱
D.多重趋避冲突 21.歌德痛苦时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这属于【】防御机制。 A.压抑 B.置换 C.升华 D.投射 22.自我防御机制最早由【】系统地加以论述。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认知心理学派 D.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23.人将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致命打击主动遗忘的防御机制称为【】 A.否认 B.压抑 C.遗忘 D.幻想 24.“进退维谷”是一种【】式的动机冲突。 A.双趋 B.双避 C.趋避 D.多重趋避 2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 这种现象被称为【】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26.“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这说的是【】三者的关系。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个性特征 B.感知、情感和行动 C.认知、情感和意志 D.认识过程和意向过程 27.新教师上台慌乱属于【】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4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反映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5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悦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 51.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 52.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53.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的主要依据是【】 A.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 B.需要、动机、社会性、感染性 C.时间、信念、外显性、敏感性 D.动机、时间、内隐性、感染性 54.“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情感对意志的作用 5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第 3 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防御机制的功能是【】 A.信号功能 B.保持心理平衡 C.正面面对创伤 D.指向功能 2.“怒发冲冠”这个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是【】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3.有些残疾人通过惊人的努力而变成世界著名的运动员;有些口吃者可成 功地变成一位说话流利的演说家。这属于【】防御机制。 A.抵消 B.移置 C.反向形成 D.过度代偿 4.“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意志缺乏【】的表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5.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A.面部表情 B.姿态表情 C.言语表情 D.语调表情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2013 年滨州阳信)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7.下列有关情绪的性质表达不正确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2013 年滨州阳信)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 A.语调表情 B.面部表情 C.姿态表情 D.手势表情 E.身体表情 3.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有【】 A.激动性 B.弥散性 C.渲染性 D.冲动性 4.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有【】
A.情绪与动机关系不密切 B.情绪是主观意识体验 C.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D.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8.以下哪种现象是反映人的心境的情绪状态【】 A.望梅止渴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人逢喜事精神爽 D.朝三暮四 9.“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功能是【】 A.信号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健康功能 10.事业心、荣誉感属于【】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心境 1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济南市中)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12.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境时所表 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13.信息加工过程中记忆三个过程是指【】 A.转换、编码和存储 B.编码、储存和提取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和再现 14.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的板凳,把 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这是【】防御机制。
35.小刚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 10 块钱,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送回去,最 后他想如果是别人的话,也应该不会送回去的。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
A.压抑 B.转换 C.投射 D.文饰 36.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37.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38.一个学生胆怯,老师应培养其意志品质的【】(济南高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39.情绪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这是指情绪的【】 功能。 A.适应 B.动机 C.组织 D.信号 40.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 这种心理状态是【】 A.忧愁感 B.习得性无助感 C.抑郁感 D.焦虑感 41.“点头微笑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体现了情绪情感的【】功能。 A.感染 B.调节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63.意志行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B.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C.不断审视行动计划 D.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 64.学生李晓总是在考试前心情极度紧张,考试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 常水平。这是一种【】心理问题。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心理障碍
A.压抑 B.置换 C.升华 D.投射 15.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自我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A.它是“超我”的活动机制 B.它是一种压抑或克制能力 C.绝大部分“防御机制”有积极意义 D.它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 16.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 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7.如果一个学生不敢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不敢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与 同学发生矛盾时不敢正面解决问题,而是哭着找老师。对待这样的学生,应采 取的辅导方法是【】 A.放松训练 B.代币奖励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18.求知欲属于【】 A.美感 B.理智感 C.应激 D.道德感 19.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这 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 20.小明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出去玩。这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C.替代 D.信号 42.荣誉感、友谊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属于【】 A.理智感 B.热爱感 C.审美感 D.道德感 43.“酸葡萄心理”“甜柠檬效应”属于【】防御机制。 A.压抑 B.代偿 C.升华 D.文饰 44.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 A.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 B.积极性、消极性、强和弱的程度 C.增力性、减力性、饱和度和外显度 D.兴奋性、激动性、外显度和内隐度 45.有的人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46.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 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A.转移 B.补偿 C.升华 D.合理化 47.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 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2012 年莱芜市钢城区) A.直觉的道德感 B.想象的道德感 C.伦理的道德感 D.感性的道德感 48.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式.否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