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式1酸性还原剂
典型还原反应及机理

2.5 还原酰胺
采用NaBH4/CoCl2还原时,羟基/非羟基溶剂均可使用
2.5 还原酰胺
Se化合物与NaBH4反应产生化合物5和6 1、没有Se化合物,反应不能进行 2、该反应不能还原仲酰胺和伯酰胺
2.6 还原腈基
LiAlH4还原 效率低
方案1
2.2 还原羧酸
方案
方案3
2.2 还原羧酸
1、n(CF3COOH) : n(RCOOH)= 1 : 1; 2、芳香族羧酸产率低(<30%)
采用比底物酸性更强的羧酸促进还原转化
方案4
2.2 还原羧酸
方案5 1、ZrCl4比ZnCl2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2、I2催化可实现-COOH、-COOMe的选择性还原。
碱土金属可 促进α,β-不 饱和酮的选 择性还原
2.9 还原醛和酮
α-烷基β酮酯还原
3-酮-2-甲基 酯/酰胺还原
2.9 还原醛和酮
1、高位阻酮生成醇 2、芳环上氯被还原
镧系 金属
-COOH,-NO2 -CONH2,-Cl -COOMe ,-CN
不受还原影响
2.9 还原醛和酮
镧系金属在促进化学、立体选择性上应用:
叠氮等基团的影响。
2.3 还原氨基酸
1、还原时,立体构型不变,未外消旋化 2、氨基酸及被保护的氨基酸均可被还原
2.3 还原氨基酸
Pentachlorophenol Boc
Boc保护基不受还原作用影响
2.4 还原酯基
(式1)
n(NaBH4) : n(ZnCl2) : n(叔胺) = 2 : 1 : 1 THF为最佳溶剂,醇中主要发生酯交换反应
有机化学常用反应方程式汇总

有机化学常⽤反应⽅程式汇总光照光照光照光照⾼温CaO△催化剂加热、加压催化剂△催化剂有机化学⽅程式汇总1. CH 4 + Cl 2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9. CH 2 = CH 2OH 10. CH 2 = CH 2—CH 2Br 11. CH 2 = CH 2312. nCH 2 = CH 2 ] n13. nCH 22] n 14. 2CH 2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2 +H 2O H+H 2ONaOHH 2O 醇△140℃催化剂△24. + 3H 2 -NO 22O 26. 3CH ≡CH 27.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Br28. CH 3CH 2Br + NaOH CH 3CH 2OH + NaBr29. CH 3CH 2Br+ NaOH CH 2 = CH 2 + NaBr +H 2O30.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31.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32. CH 3CH 2OH CH2 = CH 2↑+ H 2O 33.C 2H 5OH+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2O 2O O 3O + 2O+CO 33738. CH 339. 2CH 340. CH 34+2Ag ↓+3NH 3+H 2O41CH 3O42. 2CH 3COOH+2Na 2CH 3COONa+H 2↑ 43.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浓硫酸△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加热、加压+ 浓硫酸CH2-CH244. CH3COOH+NaHCO3 CH3COONa+H2O+CO2↑45. CH3COOH + NaOH CH3COONa + H2O46. 2CH3COOH + Cu(OH)2 (CH3COO)2Cu + 2H2O47.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 +H2O48. 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49. nOHCH2CH2COOH→ [ OCH2CH2C ] n +H2O50. C6H12O+ 6H2O(l)51. C6H12O62CH3CH2OH + 2CO 252. C12H22O11+H2O C6H12O66蔗糖葡萄糖果糖53. C12H22O11+ H2O2C6H12O6麦芽唐葡萄糖54. (C6H10O5)n+ nH2O n C6H淀粉葡萄糖55. (C6H10O5)n+ nH2O n C6H12O6纤维素葡萄糖56.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C17H33COO-CH +3H2 C17H35COO-CH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57. C17H35COO-CH2 CH2-OHC17H35COO-CH +3NaOH 3C17H35COONa+ CH-OH C17H35COO-CH2 CH2-OH58. CH2OH COOHCH2OH COOH1.HClClCHClCH+→24光HClClCHClClCH+→+2223光2.3.4.5.6.7.8.222Br CH CH CH CH +=-= 9.11.12. 13.14.15.16.17.OH NH Ag CHO CHOH HOCH 2342)(2)(+O H NH Ag COONH CHOH HOCH 2344232)(++↓+?→??18.19.20.21.⾼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2)、⼄酸⼄酯的⽔解(3)苯的硝化(4)糖的⽔解(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凡是在不⾼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起⼤落,有利于反应的进⾏。
氧化还原法——精选推荐

一、定义氧化还原法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法。
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
示意式:还原剂1 - ne →← 氧化剂1 氧化剂2 + ne →← 还原剂2还原剂1 + 氧化剂2 →← 氧化剂1 + 还原剂2氧化还原反应按照所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不同,常用的方法有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铈量法和溴量法等。
三、碘量法 (一)定义碘量法 利用碘分子或碘离子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容量分析法。
(二)原理 1.基本原理碘量法的反应实质,是碘分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碘离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半反应式: I 2 + 2e →← 2I - 2I - - 2e →← I 2 2.滴定方式I 2/2I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大小适中,即I 2是一不太强的氧化剂,I -是一不太弱的还原剂。
(1)凡标准电极电位低于E 0I2/2I -的电对,它的还原形便可用I 2滴定液直接滴定(当然突跃范围须够大),这种直接滴定的方法,叫做直接碘量法。
(2)凡标准电极电位高于E 0I2/2I -的电对,它的氧化形可将加入的I -氧化成I 2,再用Na 2S 2O 3滴定液滴定生成的I 2量。
这种方法,叫做置换滴定法。
(3)有些还原性物质可与过量I 2滴定液起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用Na 2S 2O 3滴定液滴定剩余的I 2量,这种方法叫做剩余滴定法。
3.滴定反应条件(1)直接碘量法只能在酸性、中性及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如果溶液的pH >9,就会发生下面副反应:I 2 + 2OH - → I - + IO - + H 2O 3IO - → IO 3- + 2 I -(2)间接碘量法是以I2+ 2e→←2I-2S2O32-- 2e → S4O62-—————————————I2+ 2S2O32-→2I-+ S4O62-反应为基础的。
这个反应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在碱性溶液中有下面副反应发生:Na2S2O3+ 4I2+ 10NaOH → 2Na2SO4+ 8NaI + 5H2O在强酸性溶液中,Na2S2O3能被酸分解:S2O32-+ 2H+→ S↓+ SO2↑+ H2O如果在滴定时注意充分振摇,避免Na2S2O3局部过剩,则影响不大。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纲要求】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书写各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2.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考点梳理】【高清课堂:399199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考点一: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1.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电极上的反应物质,在等式的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要点诠释:一般来说,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但不是绝对的。
如镁片和铝片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因而铝是负极,此时的电极反应为:负极:2Al-6e-===2Al3+正极:6H2O+6e-==6OH-+3H2↑或2Al3++2H2O+6e-+2OH-==2AlO2-+3H2↑再如,将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中组成原电池时,由于铝在浓硝酸中发生了钝化,铜则失去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此时的电极反应为:负极:Cu-2e-===Cu2+正极:2NO3-+4H++2e-===2NO2↑+2H2O2.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要点诠释: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
如氢-氧燃料电池就分酸式和碱式两种, 如果是在碱性溶液中,则不可能有H+出现,同样在酸性溶液中,也不能出现OH-。
在酸性溶液中: 负极:2H2-4e-===4H+; 正极:O2+4H++4e-===2H2O 在碱性溶液中: 负极:2H2-4e-+4OH—===4H2O; 正极:O2+2H2O+4e-=4OH—。
3.要注意电子转移的数目要点诠释: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一定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注意正负极得失电子相等。
这样可避免在由电极反应式写总反应方程式或由总方程式改写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要点诠释:①电极反应式等式的两边原子数目及电荷必须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一、概念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7、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 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 -ne 被氧化(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在单线桥法中, 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 字样.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两表’一规律‘(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药物合成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③ 反 应 有 选 择 性 , 还 原 -CHO,or C
Organic Reactions for Drug Synthesis
R
C
O+
H
C(Me)2 O
R'
Al
(OPr i)2
H
R
C(Me)2
C R'
NO2
NO2
O NaBH4 H2O
OH 酯 羰 基 不 被 还 原 ( LiAlH4能 还 原 酯 羰 基 )
COOEt
COOEt
O
OH
1/4当 量 NaBH4
EtOH
O
O
饱 和 醛 酮 的 活 性 大 于 α,β-不 饱 和 醛 酮
Organic Reactions for Drug Synthesis
Organic Reactions for Drug Synthesis
特点:①还原能力强,除 C C , C X 外,都被还原,选择性弱
②稳定性差,遇水、醇,-SH化合物分解,所以用无水醚为试剂
CHO LiAlH4
Et2O
CH2OH
OO CC
LiAlH4 Et2O
HH CC OH OH
Organic Reactions for Drug Synthesis
Organic Reactions for Drug Synthesis
二 还原成醇的反应
O R C R'
[H]
OH R C R'
H
1 金属复氢化合物还原剂 LiAlH4 KBH4
(1)LiAlH4为还原剂
R C
O + AlH4
R'
H2O R C OH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1.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反应式:(1)PbO 2 + Cl - → Pb 2+ + Cl 2 (酸性介质) (2)Br 2 → BrO 3- + Br - (酸性介质) (3)HgS + NO 3- + Cl - → HgCl 42- + NO 2 + S (酸性介质) (4)CrO 42- + HSnO 2- → HSnO 3- + CrO 2- (碱性介质) (5)CuS + CN - + OH - → Cu(CN)43- + NCO- + S (碱性介质) 解:用离子电子法配平:(1)PbO 2 + Cl - → Pb 2+ + Cl 2 (酸性介质)PbO 2 + 4H + + 2e - = Pb 2+ + 2H 2O (还原) +)2Cl - = Cl 2 + 2e - (氧化)PbO 2 + 2Cl + 4H = Pb + Cl 2 +2H 2O (2)Br 2 → BrO 3- + Br - (酸性介质)×5)21Br 2 + e - = Br - (还原)+)×1)2Br 2 + 3 H 2O = BrO 3- + 5Br - + 6H + (氧化)3Br 2 + 3H 2O = BrO 3- + 5Br - + 6H +(3)HgS + NO 3- + Cl - → HgCl 42- + NO 2↑+ S (酸性介质) ×2)NO 3- + 2H + + e - = NO 2 + H 2O (还原) +) HgS + 4Cl - = HgCl 42- + S + 2e - (氧化)HgS + 2NO 3 + 4Cl + 4H = HgCl 4 + 2NO 2↑+ S +2H 2O(4)CrO 42- + HSnO 2- → HSnO 3- + CrO 2- (碱性介质) ×2)CrO 42- + 2H 2O + 3e - = CrO 2- + 4OH - (还原) +)×3)HSnO 2- + 2OH - = HSnO 3- + H 2O + 2e - (氧化)2CrO 4 + 3HSnO 2 + 4H 2O + 6OH = 3HSnO 3- + 2CrO 2- + 8OH - + 3H 2O 整理:2CrO 42- + 3HSnO 2- + H 2O = 3HSnO 3- + 2CrO 2- + 2OH -(5)CuS + CN - + OH - → Cu(CN)43- + NCO - + S (碱性介质) ×2)CuS + 4CN - + e - = Cu(CN)43- + S 2- (氧化) +) CN - + 2OH - = NCO - + H 2O + 2e - (还原)2CuS + 9CN - + 2OH - = 2Cu(CN)43- + NCO - + H 2O +2S 2-2.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电极反应: (1)MnO 4- → MnO 2 (碱性介质) (2)CrO 42- →Cr(OH)3 (碱性介质) (3)H 2O 2 → H 2O (碱性介质) (4)H 3AsO 4 → H 3AsO 3 (酸性介质) (5)O 2 → H 2O 2(aq) (酸性介质) 答:配平过程略。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技法点拨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付延芳高考试题年年新,但在新情境中却会发现有些内容是惊人的相似,抓住这些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规律是高考获取高分的秘籍,但是对高考数据分析却发现,学生丢分点拉开差距的并不是那些偏难的内容,恰恰是这些中等难度高频出现的知识点,例如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考查。
探索那些大家必须掌握的高频率高考热点,大道至简,有好的思维模式和突破思路,将大大降低这些考点的难度,提高正确率,今天我们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律来管中窥豹,旨在“抛砖引玉”。
还原产物CH 4两个半反应:失电子得电子CH -4-8e -+10OH -=CO 2-3+7H 2O2O 2+4H 2O+8e -=8OH --++首先,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律是一致的,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它是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在两极发生完成的,可以按照上图思维框架来着笔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同时在书写半反应时要考虑介质环境,这是在配平半反应时所必需的。
一般而言,根据酸性或碱性环境水溶液的判断,要H 2O/OH-或者H 2O/H +来调配才能满足电子、原子和电荷三大守恒关系;根据熔融盐或熔融氧化物等电解质环境,可以用熔融盐或熔融氧化物中的离子等来配平,如Li+、CO 32-、O 2-等。
下面将在规律总结的同时加以说明。
一、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
然后在主要参与物质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得失电子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来增加其他物质或离子来配平。
分析历年高考题阅卷统计数据不难发现,细节决定成败,学生丢分点往往是在不起眼的符号“+”和“-”上,其实我认为这恰恰是老师的疏忽所在,如果让学生死记“+”和“-”,肯定要颠三倒四,但是如果讲讲中国汉字的学问,讲讲符号无非是为了理解的方便,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为失,“+”为得,那么在书写时准确率就会达到100%,通过这个简单的符号“+”和“-”在高考中得分率并不高,我们就更应该通过推理而不是记忆来学好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H3X- OH- RNH2 + H2O + X-
NH3 RNH2 + N+H4X-
RX + NH3
OH- RNH2 RX OH- R2NH RX
OH-
R3N RX R4+NX-
RX + 2mol NH3 -NH4 XR3N RX R4N+X-
RNH2 RX
NH3 -+NH4X-
R2NH RX
NH3
第十四章 胺
exit
本章提纲
第一节 胺的分类、命名、物性和 光谱特征
第二节 胺的制备 第三节 胺的反应 第四节 重氮甲烷
第一节 胺的分类、命名、物性和光谱特征
一 胺的分类:
胺根据在氮上的取代基的数目,可分为一级(伯), 二级(仲),三级(叔)胺和四级(季)铵盐
二 胺的命名:
1 普通命名法:可用胺为官能团,如:
CH3NH2
NH2
CH3 N
CH2CH3
methylamine
aniline
cyclopropylethylmethylamine
甲胺
苯胺
甲基乙基环丙胺
2. IUPAC命名法:
选含氮最长的碳链为母体,称某胺。 N上其它烃基为取代基,并用N定其位
CH3NH2
methylamine
甲胺
CH3
H3C
N
C2H5
H2O
C
HO
NH2 C
实例
C6H11
H
TsCl
OH
CH3
N
(R)
C6H11 H OTs
CH3
O CH3CO-
O N-
O SN2
O C6H11
N
H
O CH3
NH2-NH2
C6H11 H2N H
CH3
(S)
O C6H11
CH3CO
H OH
H2O
C6H11 HO H
TsCl
CH3
CH3
N
O N-
O SN2
NH2-NH2
C6H11
H
NH2
CH3
(R)
四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制备1o胺)
还原剂
反应式: RNO2
RNH2
还原剂的分类:
1 酸性还原剂: 酸+金属 (Fe+HCl, Zn+HCl, Sn+HCl, SnCl2+HCl)
2 中性还原剂:催化氢化,常用的催化剂有 Ni, Pt, Pd. 3 碱性还原剂:Na2S, NaHS, (NH4)2S, NH4HS, LiAlH4
-NH4X-
RI > RBr > RCl > RF 1°RX > 2°RX, 3°RX 以消除为主。
氨或胺的烷基化的具体应用
1 工业制备(结合高效率的分馏塔)
2 利用电子效应和原料配比的调节,可以制备1°胺
CH3CHCOOH + NH3 Br
1mol
70mol
CH3CHCOO-
N+ H3 65 % -70%
5 制备环状胺
Br(CH2)n Br NH3 n=4-6
(CH2)n NH
Br(CH2)n Br
(CH2)n
N+
Br-
(CH2)n
NH3
Br
Br Br Br
Br Br
N
+ 3 HBr
6 介绍一个常用的四级铵盐
(C2H5)3N + C6H5CH2Cl
[ (C2H5)3NCH2C6H5 ]+Cl -
TEBA (氯化三乙基苄基铵)
+ HBr
3 利用空阻及原料配比的调节, 来制备2o胺。
C6H5NH2 + C6H5CH2Cl
OH- C6H5NHCH2C6H5
4mol
1mol
96%
4 将2o胺制成金属胺化物,使N的亲核能力 增强,来制备3o胺。
(C2H5)2NH RLi (C2H5)2NLi n-C8H7Br n-C8H7N(C2H5)2
二 盖布瑞尔(S.Gabriel)合成法
利用邻苯二甲酰亚胺的烷基化来制备一级胺,称为盖 布瑞尔合成法。(空阻大的RX不能发生此反应)
O O NH3
O
O
KOH
NH C2H5OH O
O R-X
N-K+
THF orDMF
O
O NR
O
H+ or OHH2O or ROH
NH2-NH2 C2H5OH
COOH
+ RNH2
COOH
O
NH NH
+ RNH2
O
三 用醇来制备(醇的羟基被氨或胺取代)
1
NH3 + R OH
Al2O3 加压
RNH2 + R2NH + R3N + H2O
2
ROH TsCl
ROTs
NH3
RNH2 + TsOH
SN2
TsCl CH3
SO2Cl
O
3
C C +N
O
O
O
N CC O -O
溴化四乙铵
CH2CH3
+
CH3CH2-N-CH2CH3
OH -
CH2CH3
Tetraethylammonium hydrooxide
氢氧化四乙铵
三 胺的物性
低级胺为气体或易挥发性液体; 高级胺为固体; 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胺具有特殊的气味; 胺能与水形成氢键; 一级胺和二级胺本身分子间也能形成氢键;
N-ethyl-N,4-di ethylbenzenamine
N,4-二甲基-N-乙基苯胺
CH3 N(C2H5)2 N,N-diethyl-3-methyl-2-pentanaime
CH3CH2CH CHCH3
N,N-二乙基-3-甲基-2-戊胺
CF3 NH2
CF3 2,5-bis(trifluoromethyl)benzenamine
CH3(CH2)5CH=NOH Na + C2H5OH CH3(CH2)5CH2NH2 1°胺
常用还原剂:LiAlH4, B2H6,催化氢化, Na +C2H5OH适用于 Nhomakorabea 的还原
( NaBH4 和 B2H6 不能还原硝基)
应用: 制备1o胺
五 腈、酰胺、肟的还原
腈 RC≡N
还原剂
RCH2NH2
1°胺
O
还原剂
酰胺 RCNH2
RCH2NH2
1°胺
O
还原剂
RCNHR'
RCH2NHR’
2°胺
O
还原剂
RCNR'2
RCH2NR’2
3°胺
NOH
Ni / H2
NH2
肟 CH3(CH2)4CCH3 6-8MPa, 75-80oC CH3(CH2)4CHCH3 1°胺
四 胺的光谱特征
胺的红外和核磁共振谱见第八章。
第二节 胺的制备
一 氨或胺的烷基化 二 盖布瑞尔合成法 三 用醇制备 四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五 腈、肟、酰胺的还原 六 醛、酮的还原胺化 七 从羧酸及其衍生物制胺
一 氨或胺的烷基化(Hofmann烷基化)
SN2
H NH2 + R X
RNH2 + HX
2,5-双(三氟甲基)苯胺
3. 胺盐和四级铵化合物的命名:
CH3NH2 HCl m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甲胺盐酸盐
CH3CH2NH2 HOAc ethylamine acetate
乙胺醋酸盐
CH2CH3
+
CH3CH2-N-CH2CH3
Br -
CH2CH3
Tetraethylammonium brom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