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全一册思品第九课第二节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第九课《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第九课《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九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精神。

2、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三、学习难点: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由辩论、点拨引导五、课前预习: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六、学习过程:1、播放《长征》、《红旗渠》、《铁人王进喜》片段,用一个词或一个成语、短语概括画面中表现出来的精神。

(5分钟)2、引导学生从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几个方面概述艰苦奋斗的含义(2分钟)3、检查预习效果:从课本中找出“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概括性语句,并举例佐证。

!(7分钟)(提示:从古到今、从自然灾害到战争、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众到英模)学习方法总结:如何使事例更典型 __概括性、代表性(2分钟)4、分组讨论:(5分钟)(1)、有人说,提倡艰苦奋斗,就是要过苦行僧的生活。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2)、你如何看待老板们“出门开小车,进门开空调,天天喝牛奶,餐餐有鱼肉”的现象?(3)、在当今,若解放军战士像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样,穿草鞋和打补丁的衣服站岗放哨、上大街,好吗?为什么?(4)、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吗?为什么?(5)、将来现代化实现了,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吗?为什么?5、小组汇报,自由辩论(10分钟)6、小结(1分钟):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适度享受生活,维护自身形象7、知识运用;作为中学生,你要在哪些事情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4分钟)8、课堂练习(4分钟)9、作业。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实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经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性1.1 讲解艰苦奋斗的含义1.2 分析艰苦奋斗的重要性1.3 举例说明艰苦奋斗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2. 第二节: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2.1 讲解开拓创新的精神2.2 分析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2.3 举例说明开拓创新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3. 第三节:实例分析3.1 分析成功人士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经历3.2 讨论如何从这些实例中汲取经验和启示4. 第四节: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4.1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4.2 讨论如何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4.3 分享成功案例,激励学生践行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5. 第五节:总结与反思5.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5.2 反思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5.3 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践行本节课的内容六、教学延伸活动6.1 组织学生参观创业园区或科技创新企业,了解他们的创新过程和艰苦奋斗的经历。

6.2 开展“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6.3 举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理解和认同。

九年级政治 9.2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 9.2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新人教版

9.2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教材分析:《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节内容。

在第一节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美好的理想呢?讲述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可谓是水到渠成。

本节共有两目:“代代相传的精神”、“艰苦奋斗,与时俱进”。

意在引导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古今事例的分析,认识到艰苦奋斗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理想实现的必要条件;2、通过对中国梦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个人理想需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意识;3、通过正反两种观点的对比,明确当今时代倡导艰苦奋斗并不意味着就是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三、评价任务:1、填写表格,归纳出艰苦奋斗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理想实现的必要条件;(评价目标1)2、展示中国梦,树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意识(评价目标2)3、开展讨论,正确认识和理解艰苦奋斗(评价目标3)4、评选艰苦奋斗之星(评价目标2、3)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在激越的音乐中,教师以相关歌词、文章导入课堂,引导学生认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2、展示学习目标:3、推进新课:活动一:寻找篇活动二:认识篇(1)展示中国梦小组讨论: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今天我们还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小组讨论:关于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有这样两种观点:观点一: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

观点二: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九年级政治教案9.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政治教案9.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

9.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9.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过程与方法目标:讨论,讲授结合,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

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依据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2.学生面临的问题在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教学过程:一、查一查,议一议:1.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

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

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

4.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柏庐《治家格言》,大意是:即使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易;即使半根丝、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第九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第九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熟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进程与方式:培育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熟悉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份;知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时安排:1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艰苦奋斗的图片和事例,《愚公移山》的歌曲。

并制成。

学生:查阅有关艰苦奋斗的资料。

板书设计:教学进程:一、歌曲导入教师:大家必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此刻让咱们在这首歌中感受愚公的精神,播放歌曲和歌词,师生共唱。

设问:结合你们所学习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和歌曲,谈谈自己对于愚公移山的观点和感受。

二、艰苦奋斗精神大搜索让学生从已学的知识中搜索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的事例、名言警语,故事,人物等等。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图片。

例A、(古代)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故事,民间传说中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都是这一主题的生动写照。

B、(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

、(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驻港军队“大渡河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青藏铁路建设图片(讲述时穿插播放《天路》)三、堂大讨论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引发学生们思考。

教师提问一、身处逆境的人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身处顺境的人是不是也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时期不同了,条改善了,为何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或“鼓励消费与艰苦奋斗矛盾吗?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吗?(开展小组合作探讨)任选其中一题来讨论。

九年级思想品德《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教学过程:1、查一查,议一议:过程: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

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

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

4)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

2、、忆一忆,说一说:过程:1)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忆一忆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延安大生产运动。

2)说一说在这些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

感悟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3、辩一辩:教材P117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基本国情和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所在。

4、读一读《两代“铁人”的故事》过程: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两代“铁人”的故事。

2)议一议从两代“铁人”的身上,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在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创业精神的新要求。

5、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过程:1)学生阅读教材P119提供的材料。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目的是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为。

6、反思、导行:过程:1)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做?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知行合一。

九年级政治_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_开拓创新》讲学稿

九年级政治_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_开拓创新》讲学稿

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板块一确立目标【教学目标】: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2.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3.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艰苦奋斗的图片和事例,《愚公移山》的歌曲。

并制成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艰苦奋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教师:大家一定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现在让我们在这首歌中感受愚公的精神,播放歌曲和歌词,师生共唱。

设问:结合你们所学习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和歌曲,谈谈自己对于愚公移山的看法和感受揭示目标版块二达成目标讲授新课:1、代代相传的精神【活动一】○你能归纳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吗? ——艰苦奋斗或天才出勤奋。

○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攀登)。

D、君子以俭德群难。

E、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F、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G、历览前贤过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H、天才出勤奋等等。

○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故事,民间传说中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都是这一主题的生动写照。

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这一主题?如A、有巢氏折木筑巢;B、神农氏“制耜教民作农”;C、后羿射日;D、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E、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F、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创业精神等等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1)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九年级政治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案第九课第二框《艰辛奋斗开拓创新》【教学方针】:1.艰辛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扶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辛奋斗的精神;2.认识到艰辛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3.培养艰辛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艰辛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共同抱负需要发扬艰辛创业精神。

【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阅读课文,思考:1、如何发扬艰辛奋斗精神?2、艰辛奋斗精神浮现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活动一】○你能归纳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吗? ——艰辛奋斗或天才出勤奋。

○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攀登)。

D、君子以俭德群难。

E、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F、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G、历览前贤过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H、天才出勤奋等等。

○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故事,民间传说中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都是这一主题的生动写照。

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这一主题?如A、有巢氏折木筑巢;B、神农氏“制耜教民作农”;C、后羿射日;D、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E、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F、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创业精神等等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抱负,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辛奋斗。

(1)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辛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艰辛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获得充分体现【活动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如何体现艰辛奋斗的优良传统?井冈山精神:“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2.使学生知道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

3.学生能够选用历史和现实的实例,说明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对一些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代代相传。

2.通过对当代中国先进人物事迹的介绍,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新时期推动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式、事例激趣法、潜移默化法教学媒体播放机、投影仪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爱因斯坦: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狄更斯: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学生分析这些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通过分析,学生应认识到: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以艰苦奋斗为前提条件。

题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板书)一、代代相传的精神(板书)学生活动:讲解“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针、凿壁偷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等故事。

(课前准备)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奋勇敢、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

劳动人民也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才创造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歌曲:《南泥湾》学生活动:思考歌曲反映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这反映了什么精神。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条件十分艰苦,环境极为恶劣的战争年代,广大军民正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学生活动:列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自己所了解的艰苦奋斗的事例。

(可以是周围的人。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都不能丢掉它,仍要将其发扬光大。

二、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板书)学生结合教材上两代“铁人”的事迹讨论:在现实生活中要不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中国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任务。

我们要想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实践取得成功,就必须使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板书)展示图片:吴文俊、袁隆平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

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

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

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

青年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秀建大队支农。

生产队长老向企盼地对他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不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

”老队长的话又一次唤醒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

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

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

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

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1999年6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受贫穷与饥饿折磨的民族,有着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来帮助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啊。

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

袁隆平,由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终于登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辉煌、荣耀、名利,却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发生任何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的恋着杂交水稻事业。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育种基地。

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试验,只有他的杂交水稻。

“通过科技进步,现在我国常规水稻的亩产平均为700斤左右,我们培育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800斤左右。

我们正在研究一种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将达到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内培育成功,那时又将推动全国的水稻产量上一个大的台阶。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对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1998年,国家国资局对“袁隆平”品牌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认定其价格达1000亿元人民币。

“农平高科”上市后,社会上有人称“袁隆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他却很平静,对此一笑了之。

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试验田地里。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进一步由中国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虽已届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牵梦萦着杂交水稻;虽已没有了园艺场的美丽与缤纷,但那种淳美与质朴,却更能透出一种科学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质与境界。

探究题目:学生分析图片,说明创新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

说一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创新能力?请思考: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课堂小结】一种美德→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种发展→艰苦创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一种品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附:板书设计一、发扬艰苦创业精神1.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1)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2)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得到充分体现(3)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2.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1)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2)艰苦创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课后作业】你打算在学习生活上怎样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写一篇200~500字的小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